儀器信息網訊 2019年8月17-19日,第八屆中國國際納米科技會議(ChinaNANO 2019)在北京舉行。會議吸引了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餘名從事納米科技研究的院士、專家、青年學者及企業精英參會開展科學交流。
ChinaNANO 2019大會現場
作為ChinaNANO 2019的贊助商,牛津儀器攜旗下原子力顯微鏡部門(Asylum Research,以下簡稱AR)亮相此次大會。會議間隙,在牛津儀器展位,儀器信息網編輯就AR業務部門產品研發及市場動向,與AR全球總裁Terry Hannon博士、亞太區副總裁David Beck博士、產品經理Marta Kocun博士以及中國區大區經理劉方博士進行了現場交流。
牛津儀器展位現場
專注AFM研究20載,產品創新從高性能到廣用途
AR成立於1999年4月1日,2012年加入牛津儀器,且加入牛津儀器之前就已經在中國開展了業務。今年是部門成立的20周年,20年來,AR一直專注於原子力顯微鏡的研究,部門員工從最開始的三個創始人發展到現在的近百人,從事中國業務的人員也從一個人發展到十幾人。David Beck介紹到,「至ChinaNANO 2019,已經是牛津儀器AR第七次參加ChinaNANO,每次參會AR都會帶來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新產品、新技術。」
AR創立之初的第一款產品MFP-1D是最早的具有閉環掃描器的產品,解決了當時市場上的原子力顯微鏡都無法精準地測量力曲線的弊病。2007年,AR推出了快速掃描產品Cypher,那時候大家掃一幅AFM圖像普遍需要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鐘,市場上也沒有出現所謂快速掃描原子力顯微鏡的概念,Cypher的推出把掃描速度提高了幾十倍,線速度可以達到幾十赫茲。2017年牛津儀器正式推出了Cypher VRS,這是市場上第一款全功能的視頻級掃描原子力顯微鏡,其將AFM的掃描速度又提高了一個數量級,最快可以實現超過10幅每秒的幀速度,讓使用者可以進行納米尺度下的原位動態的研究,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今年推出的Jupiter,是一款大樣品臺原子力顯微鏡。無論是解析度、自動化程度、掃描精度、還是掃描速度,它都領先於市場上的同類產品,且Jupiter可以兼顧學術和工業研究的需求。」 Marta Kocun說到,「工業界的樣品尺寸一般都比較大,無法切割。之前很多客戶對我們的產品性能很滿意,但是出於樣品尺寸方面的考量,放棄了我們的產品,Jupiter的推出解決了這個問題。」
牛津儀器AR原子力顯微鏡
(左: MFP-3D; 中: Cypher VRS; 右: 本次展出的Jupiter XR)
技術創新為基礎,拓寬AFM應用領域從學術至工業
「如果你看我們技術發展歷程的話,會發現牛津儀器AR一直引領著原子力顯微鏡市場的技術革新。」Terry Hannon說到,「牛津儀器AR把產品帶到了ChinaNANO 2019現場進行操作展示,這說明我們對自己的產品非常有信心。原子力顯微鏡對穩定性和噪音有很高的要求,一般需要一個安靜的運行環境,而牛津儀器AR的產品在這樣一個較為嘈雜的環境下仍可以工作,足以證明AR產品的技術能力和水平。」
AR以前的客戶主要集中在高尖端科研和工業研發領域,通過推出配備大樣品臺的快速掃描原子力顯微鏡,客戶也從學術研究拓展到了工業生產、檢測等更多的領域。Terry Hannon表示,「其實公司新款產品的推出就是要從學術走到更廣闊的應用前景,我們要把原子力顯微鏡的使用場景擴得更大,讓更多的人用到牛津儀器AR的先進技術。」
牛津儀器不只有原子力顯微鏡部門,還有等離子體部門、能譜部門等。「在研發Jupiter這款產品的時候,AR就跟等離子體部門有很好的合作,深挖了半導體領域的需求,並針對需求進行產品的研發和制定。」Marta Kocun說到,「我們有很強的技術,並將這些技術優勢轉變為針對半導體領域的具體的解決方案。其實工業界更關心是準確性、重複性、以及長效性。牛津儀器AR在新推出的Jupiter XR上面做了測試,用同一根探針連續掃描一千次,最終的結果顯示,測得的表面粗糙度的誤差小於1%,這樣的一致性對工業領域是非常重要的。AR提供的儀器和技術能夠讓半導體領域客戶在高效使用設備的同時,獲得準確而可重複的測量數據。」
交流現場
中國市場需求向上,未來將持續加大投入
「中國是一個發展相對迅猛的市場,由於政府和企業越來越重視研發的投入,中國對高科技設備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長。」Terry Hannon講到,「所以牛津儀器非常重視中國的市場,對中國市場也做了持續的投入。」
「就像白春禮院長在ChinaNANO 2019開幕式上講的,中國的納米科技已經在世界上領先,其中很多領域都處於引領地位。牛津儀器不僅可以提供技術一流的儀器產品,同時也有非常優秀的、有資深專業背景的工程師團隊,能夠支持客戶最大限度地利用儀器。公司用心培養專業的技術團隊,幫助中國用戶掌握先進的AFM技術,在這個層面上也體現出了對中國市場的重視。」Terry Hannon說到。
更多潛在市場需求有待開發,牛津儀器AR致力讓AFM「更快速、更準確、更智能」
Marta Kocun談到,「如果看到我們最新的儀器,會發現跟幾十年前的產品有很大的不同。跟以前的產品相比,它的主要部件、驅動方式、檢測系統都有了顯著的發展。比如牛津儀器AR推出的blueDrive光熱激發輕敲模式,就是徹底改變了傳統壓電陶瓷驅動方式,大大提高了測量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再比如牛津儀器AR近期推出的幹涉位移傳感系統(IDS),其最大優勢是可以避免傳統光槓桿所帶來的誤差,能夠實現探針運動的精確測量。」
雖然原子力顯微鏡市場在逐年增長,但它還是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對此,Terry Hannon表示,「原子力顯微鏡具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特點,能做別的技術做不了的事。牛津AR的願景就是要把原子力顯微鏡做得更快速、更準確、更智能,使得原子力顯微鏡為更多人所認識,讓更多的人可以直接使用。」
牛津儀器AR高層與本次展出的Jupiter XR
(左至右: Terry Hannon博士; David Beck博士; Marta Kocun博士; 劉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