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材資訊】3D列印聚碳酸酯網可吸收96%衝擊能量,保護未來手機屏幕

2020-12-04 澎湃新聞

【復材資訊】3D列印聚碳酸酯網可吸收96%衝擊能量,保護未來手機屏幕

2020-11-09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蒙特婁理工學院的一個團隊最近證明,利用快速成型製造技術設計的織物可以吸收高達96%的衝擊能量—使屏幕完全不會破碎。雜誌最近發表了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這一創新成果,為創造牢不可破的塑料覆蓋物鋪平了道路。

文章中揭示的概念和配套研究相對簡單。來自蒙特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兩位教授,以及博士生想要證明如何將塑料網融入玻璃中,以防止其在撞擊時破碎。

這似乎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但進一步思考就會發現,這個塑料網並不簡單。

研究人員的設計靈感來自於蜘蛛網及其驚人的特性。教授解釋道:「蜘蛛網能夠抵抗昆蟲與之相撞的影響,這是因為蜘蛛網能夠在分子水平上,在絲蛋白自身內部通過犧牲性的連接而變形。我們的方法受到了這種特性的啟發。」

通過3D列印實現仿生

研究人員使用聚碳酸酯來實現他們的成果,當加熱時,聚碳酸酯會變得像蜂蜜一樣粘稠。團隊利用3D印表機,利用這一特性 "編織 "出一系列厚度不到2毫米的纖維,然後在整個網狀物凝固之前,重複這個過程,列印出一系列垂直、快速移動的新纖維。

事實證明,神奇的地方就在這個過程本身--這也是最終產品獲得其關鍵特性的地方。

當它被3D印表機慢慢擠出形成纖維時,熔融的塑料會形成一個圓圈,最終形成一系列的環狀物。"一旦硬化,這些環路就會變成犧牲連結,給纖維帶來額外的強度。當衝擊發生時,這些犧牲環節會吸收能量並斷裂,以維持纖維的整體完整性--類似於絲綢蛋白。」研究人員解釋道。

在2015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團隊展示了這些纖維的製造原理。最新的文章揭示了這些纖維在交織成網狀時的行為。

研究的主要作者利用這篇文章說明了當材料在保護屏內時,這樣的網是如何表現的。在將一系列網狀物嵌入透明樹脂板後,他進行了衝擊測試。結果,塑料晶片分散了高達96%的衝擊能量而沒有破裂。它們沒有開裂,而是在某些地方變形,保持了矽片的整體完整性。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種受自然界啟發的創新可能產生一種新型的防彈玻璃,或者生產更耐用的塑料保護智慧型手機屏幕。" 它還可以用於航空領域,作為飛機發動機的保護塗層。"研究人員指出。同時,他當然打算探索這種方法帶來的可能性。

文章來源:環球聚氨酯網

原標題:《【復材資訊】3D列印聚碳酸酯網可吸收96%衝擊能量,保護未來手機屏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手機跌落不碎屏 新材料可吸收衝擊能量達96%!
    手機跌落不碎屏 新材料可吸收衝擊能量達96%近日,蒙特婁工程學院的一個科研團隊在《細胞報告物理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稱他們利用增材製造的方式,發明了一種新型複合材料。該材料可吸收高達96%的衝擊能量,且材料不會破碎。這種材料的出現使生產更加耐用的智慧型手機保護屏成為可能。研究人員表示,該材料的設計靈感來源於蜘蛛網和其驚人的特性。
  • 【科普知識】手機跌落不碎屏 新材料可吸收衝擊能量達96%
    【科普知識】手機跌落不碎屏 新材料可吸收衝擊能量達96% 2020-11-09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手機跌落不碎屏,新材料可吸收衝擊能量達96%
    該材料可吸收高達96%的衝擊能量,且材料不會破碎。這種材料的出現使生產更加耐用的智慧型手機保護屏成為可能。研究人員表示,該材料的設計靈感來源於蜘蛛網和其驚人的特性。利用該屬性,高斯林教授的團隊使用3D印表機來「編織」一系列厚度小於2毫米的纖維,然後在整個網絡凝固之前,快速垂直列印一系列新的纖維。當3D印表機將列印材料緩慢擠出形成纖維時,熔化的塑料會形成圓形,最終形成一系列環。
  • 手機跌落不碎屏 新材料可吸收衝擊能量達96%
    該材料可吸收高達96%的衝擊能量,且材料不會破碎。這種材料的出現使生產更加耐用的智慧型手機保護屏成為可能。研究人員表示,該材料的設計靈感來源於蜘蛛網和其驚人的特性。弗裡德裡克·高斯林教授稱,蜘蛛網可以在其絲蛋白內部的分子層面,通過犧牲性連接進行變形,因此可以抵抗昆蟲撞擊時產生的衝擊力,而正是這一特性啟發了他們。
  • 不如試試屏幕防碎「塑膠網」
    採用增材製造工藝合成的聚碳酸酯網可吸收高達96%的衝擊能量。 據美國phys.org網站當地時間11月2日報導,加拿大蒙特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雜誌中展示了一種利用增材製造技術製造的塑料織物,它可以吸收高達96%的衝擊能量,而且不會斷裂。該成果為開發牢不可破的塑料覆蓋物鋪平了道路。
  • 新材料吸收衝擊能量 以後手機或不再怕摔
    據科技日報報導 近日,加拿大蒙特婁工程學院的一個科研團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明了一種新型複合材料,可吸收高達96%的衝擊能量,且材料不會破碎。這使生產更加耐用的智慧型手機保護屏成為可能。研究人員表示,該材料的設計靈感來源於蜘蛛網和它的特性。蜘蛛網可以在其絲蛋白內部的分子層面,通過犧牲性連接進行變形,因此可以抵抗昆蟲撞擊時產生的衝擊力。
  • 用於聚氨酯應用的疏水性聚酯聚碳酸酯多元醇
    【申請號】:CN201280026708.3    【申請日】:2012.03.30    【公開號】:CN103562251A    【公開日】:2014.02.05    【申請人】:陶氏環球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摘要】:本申請公開了疏水性聚酯-聚碳酸酯多元醇
  • 3D列印的蜘蛛網 或用於飛機發動機保護塗層
    近日加拿大蒙特婁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的研究團隊採用3D列印技術研發出出一種媲美蜘蛛絲的紡織物,能夠抵禦並吸收96%的衝擊力,本身卻可以保持基本無傷,十分神奇。  研究人員藉助熔融長絲製造(IFFF)3D印表機,通過加熱聚碳酸酯(PC)來製作擁有這種特性的材料。
  • 【復材資訊】以塑代鋼,玻璃纖維氈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GMT)在汽車...
    【復材資訊】以塑代鋼,玻璃纖維氈增強熱塑性複合材料(GMT)在汽車上的應用 2020-08-07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家研發新型3D列印技術:可列印任意形狀的透明OLED屏幕
    ,可以將OLED屏幕列印成為任何形狀的透明結構,這就意味著幾乎任何東西都可以變成透明的彩色顯示屏。這項新技術主要利用列印3D支撐結構和3D屏幕電子設備,將複雜屏幕形狀的開發和製造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當前屏幕技術通常要求3D結構和2D屏幕配合使用,而利用該技術科學團隊可以創建幾乎任何形狀的屏幕,而且不需要額外的退火工藝。
  • 盤點3D印表機型的各種應用分類
    (文章來源:撒羅滿3d列印) 3D列印技術可以運用生活中的許多領域,這一期,撒羅滿將帶您走進3D列印技術類型的具體分享,同時為您展示印表機類型的列印方式,帶您更全面的了解3D列印領域。
  • 【復材資訊】研究人員開發新型複合膜 提高直接乙醇燃料電池效率
    【復材資訊】研究人員開發新型複合膜 提高直接乙醇燃料電池效率 2020-07-08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3D列印,解密未來製造業的「潛力股」
    2019年聖誕節,諾丁漢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生製作了200多個3d雪花送給本科大三的學弟學妹們。每一片雪花都是由我們目前正在攻讀增材製造與3d列印碩士學位(additive manufacturing and 3d printing msc)增材製造和3d列印碩士專業的學生親手製作的。
  • 史上最全3D印表機型應用分類
    3D列印技術可以應用到生活中的很多領域,也有很多不同的列印方式,今天來給大家展示印表機類型的列印方式,更全面的了解3D列印領域。 3D列印流程一般是分為數據獲取、數據處理、3d列印和後處理四個步驟。常見的3D列印主流技術主要有以下8種,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用的是哪些技術,對號入座。
  • 【復材資訊】用熱塑性複合材料取代汽車行業中的關鍵原材料
    【復材資訊】用熱塑性複合材料取代汽車行業中的關鍵原材料 2020-05-19 02: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Dymax現推出配製機械性能優越和光潔度高的3D列印油墨
    上海2016年11月30日電 /美通社/ -- 隨著3D列印行業的快速發展,生產商力爭製造新型高質量列印材料克服形變問題,並具有優異的表面光潔度和優於傳統油墨的機械性能。若能解決上述問題,3D列印不僅能用於快速成型,還能用於快速製造最終產品。
  • 【復材資訊】碳纖維復材是如何成為現如今炙手可熱的熱門材料的?
    【復材資訊】碳纖維復材是如何成為現如今炙手可熱的熱門材料的?碳纖維可加工成織物、氈、席、帶、紙及其他材料。傳統使用中碳纖維除用作絕熱保溫材料外,一般不單獨使用,多作為增強材料加入到樹脂、金屬、陶瓷、混凝土等材料中,構成複合材料。碳纖維增強的複合材料可用作飛機結構材料、電磁屏蔽除電材料、人工韌帶等身體代用材料以及用於製造火箭外殼、機動船、工業機器人、汽車板簧和驅動軸等。那麼碳纖維復材是如何成為現如今炙手可熱的熱門材料的呢?
  • ORNL研究人員開發出3D列印的二氧化碳吸收裝置
    中國3D列印網8月25日訊,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型3D列印設備,該設備能加從燃燒化石燃料中捕獲的二氧化碳量。利用3D列印技術研究人員能夠將熱交換器和質量交換接觸器結合在一起,成為多功能的CO2吸收裝置。鋁製設備的原位冷卻能力使更多的二氧化碳從氣體轉移到液態,從而提高了碳的保留率。
  • MME:高性能異氰酸酯熱固聚合物3D列印
    創新點針對目前3D列印熱固性聚合物材料不能兼具高列印精度、高力學強度、高耐熱性能的問題,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具有優異光固化性能的3D列印異氰酸酯樹脂,採用數字光處理(DLP)3D列印成型後再熱固化交聯的策略實現了高性能熱固性聚合物材料及其複雜構件的製造
  • 2020年中國3D列印材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金屬3D列印...
    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爆發期經過30多年的發展,3D列印技術不斷完善,目前已形成了3D生物列印、有機材料列印、金屬列印等多種列印模式,我國3D列印材料仍以工程塑料為主。2019年7月,主營業務為金屬列印的鉑力特在科創板上市,前瞻預計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的爆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