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震宇聊養殖,母豬的繁殖力好不好,產崽多少,這是直接影響養豬行業者的經濟收入問題,也能從側面驗證了養豬技術水平的高低。我們都知道母豬是多胎動物,繁殖力很強,一年可以進行2-3回的繁殖。但是我們也必須學會科學有效的管理養殖技術,以將母豬繁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一一排除,從而提高豬仔的出生率,以增加養殖人員的經濟收入。
一般來說,一頭母豬的空懷期長短(就是母豬產完小豬後,然後進入哺乳期,也就是給小豬餵奶的階段;小豬斷奶後母豬就是空懷期的開始,直到下次配種,這段時間就是母豬的空懷期),是與母豬本身的強壯程度所決定的,一頭母豬越是瘦弱,它所需要的空懷期的時間成本就越長。古人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 :「空懷母豬八成膘,容易懷胎產子高」。所以這裡我建議,對於經產母豬最好是在配種前七天為期餵食優質的催情飼料,能有效的為其提供所需要的蛋白質以及能量,從而達到排卵多,排卵優質的目的。
我們可以提前將空懷期母豬按照胖瘦、強壯程度,以3-5頭一欄的標準隔離飼養,以儘可能的保證它們不會發生食物爭奪和撕咬,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母豬發情。經產母豬斷奶之後,我們儘可能每天安排公豬對其早晚兩次誘情,這樣不僅達到刺激母豬發情的目的,這樣還可以很好地縮短斷奶和配種的時間間隔,進一步提高豬仔產量。
正常情況下,母豬斷奶之後,通常會在四至七天出現發情狀況,如果在七至十四天之內對其進行配種,一般成功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果斷奶十四天之後,母豬還是沒有出現發情跡象,那麼我們不妨試試更改一下飼養手段。可以通過合群並欄、乳房按摩、增加運動、公豬誘情、飢餓處理、激素處理等方法,促使其儘快發情,以此來提高其配種機率。
除了以上手段,我們還得合理安排母豬的胎次結構,如果發現繁殖力低下的母豬嗎,要儘早的做淘汰處理;正常情況下,大部分母豬的前兩胎產仔數量不會很多,從第三到第六胎以後就會明顯增加,從第七胎之後,產仔數量明顯下降,我們在對母豬的胎次結構進行合理安排時,通常第3至第6胎佔60%,第1胎與第2胎母豬佔 30%~35%,第7胎及以上佔5%~10%,所以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地淘汰老齡母豬,然後按照要求及時補充後備母豬,從而有效提高母豬的繁殖能力,對於下述繁殖能力低下的母豬要及早淘汰:
如果母豬斷奶14天後還沒有出現發情現象,我們藉助相應手段來刺激其發情也沒有效果的;如果母豬患有子宮炎和乳房炎,並且一直治不好,並且還患有豬瘟、肢蹄疾病及偽狂犬病的;後備母豬年齡超過10個月的,仍然沒有出現發情現象的,如果連續兩個以上發情期過後又出現了反情現象,而又和公豬無關的;母豬難產,生崽困難,連續兩胎以上需要人工助產的;連續兩胎的豬崽數都沒超過7頭的。母豬繁殖能力是很重要,但是相對而言,我們作為養豬人,更應該做到及時發現了解情況;其中適時配種是產量的關鍵,如果不小心錯過一個發情期,那麼就相當於浪費了0.15窩小豬崽。特別是長白雜交母豬,這種豬的發情症狀一般不太明顯,所以作為飼養員的我們在在母豬哺乳期結束三天之後,或者是配種之後的十八到23天,密切記錄其是否為發情的表現,儘可能的避免漏情現象。
一般養豬時間長的朋友都是知道一些查找發情母豬的方法,包括:將種公豬放在母豬欄裡,對母豬的發情狀況進行密切注視,如果公豬出現後,母豬表現為騷動不安,而且公豬氣味越大會對母豬造成的刺激越大,此時發情的母豬會慢慢地靠近公豬,並與公豬鼻對鼻接觸。
如果豬圈規模比較大,最好讓公豬進到圈裡採用爬跨和拱的方式與母豬進行身體接觸,此時的發情母豬可以通過嗅覺、聽覺、觸覺等方式來引發靜立反射,相關人員可以通過踩背、按壓等方式,並根據母豬外陰變化情況來判斷母豬是否發情。當母豬出現靜立反應時,則需要對其進行配種,一般要求第1次配種後間隔8~12h再次對其進行配種,可以採用不同公豬雙重交配、同一個公豬重複交配、人工授精等方式來提高母豬的繁殖能力。
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議,歡迎評論區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