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科考隊徒步穿越騰格里沙漠(圖)

2020-12-06 搜狐戶外

考察沙漠中的湖泊。本組圖片均由王乃昂提供

科考隊進行測量。

科考隊的宿營地。

野外休息。


  核心提示:

  一望無際的騰格里沙漠,沙源究竟在哪裡?

  這片人跡罕至的沙海中,還有哪些未知的秘密?

  大自然的神奇,始終激發著人類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面積達3.67萬平方千米的騰格里沙漠,是我國第四大沙漠。它就像一堵流動的屏障,橫亙在內蒙古與甘肅之間。

  多少年來,一些沙漠探險者、自駕愛好者、科研人員和尋找商機的企業家,都把目光投向這片神秘的大漠。2011年8月19日開始,蘭州大學騰格里沙漠科學考察隊從北向南,歷時7天,成功徒步穿越了騰格里沙漠,並完成了許多預期的科學考察任務。

  騰格里的沙究竟來自哪裡?

  騰格里沙漠位於中國西北乾旱荒漠區、半乾旱草原區的過渡地帶,年平均氣溫7.0℃-10℃,年降水量200mm-70mm。

  一直以來,騰格里沙漠的沙源一直是個謎。蘭州大學騰格里沙漠科學考察隊發現,石羊河下遊就在騰格里沙漠西緣。參與此次科考的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長王乃昂表示:過去很多人認為,騰格里的沙丘是就地起沙,主要是過去的湖泊乾涸後,在風力作用下細物質被吹送到黃土高原甚至更遠的太平洋,一些粗一點的沙子保留在騰格里,成為沙漠。野外考察發現,來自巴丹吉林沙漠的流沙從雅布賴山兩端或相對低矮的山口,不斷輸送到騰格里沙漠,至少有兩條沙帶和巴丹吉林沙漠相連接。因此,從地貌特徵分析判斷,騰格里沙漠的一部分沙源是從巴丹吉林沙漠吹襲而至。

  在科考過程中,地貌組發現了1萬多年前的4處古多年凍土,這是古氣候古環境非常好的證據。「以前的科考過程中,我們在雅布賴鹽湖就看到過凍融褶皺,此次考察在騰格里沙漠的北端找到了更典型、更多的砂楔。古多年凍土的發現,證明1萬多年前當地年平均氣溫在零下5攝氏度左右,比現在至少低10攝氏度。」王乃昂介紹說。

  沙漠植被有意外發現

  胡楊林是亞洲大陸乾旱區特有的一種荒漠河岸林。中國胡楊林面積的90%以上都集中於新疆,而其中的90%又集中在新疆南部的塔裡木盆地。

  就在不久前,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科考人員在巴丹吉林、騰格里和烏蘭布和沙漠發現天然胡楊林7處。這個調查結果為天然胡楊林在我國中部沙區的分布提供了確切證據,是中國沙漠研究領域的又一重要發現。

  據王乃昂教授介紹,為揭開中國中部沙漠的真實面紗,查明和研究阿拉善沙漠的植被狀況,資源環境學院已經連續3年在巴丹吉林、騰格里和烏蘭布和沙漠進行了廣泛的植被調查工作。

  在這次科考行動中,科考人員根據當地牧民提供的「梧桐」樹名、「陶勒」地名等線索,通過GPS定位、地貌分析和地形圖判讀,並結合樣地法調查後發現,這些胡楊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和東緣、騰格里沙漠腹地和北緣、烏蘭布和沙漠腹地的丘間窪地等淺層地下水匯聚處。

  「胡楊天然林的存在說明沙丘下面地下水位較淺,阿拉善沙漠尤其季節性河流和古河道分布區域具有大面積的含水層。其中,騰格里沙漠腹地黑鹽湖東北側的胡楊林分布面積達4.8公頃,成林樹齡最大120年,烏蘭布和沙漠胡楊最大樹齡達183年。」王乃昂教授介紹說。

  與此同時,由於沙丘掩埋、土層風蝕、地下水位下降和牲畜啃食等影響,胡楊整體依然處於退化狀態,生存狀況不容樂觀,已屬於亟待搶救的「瀕危景觀資源」。蘭州大學姜紅梅博士調查後建議,當地應慎重開發地下水資源,要採取圍欄封育、復壯更新、育苗造林等措施,進一步挽救、恢復和發展胡楊林這一重要的物種資源。

  令人欣喜的是,植被組在徒步科考過程中,在騰格里沙漠腹地小淖爾圖的島嶼上發現了野生的大花白麻和枸杞。王乃昂說:「騰格里沙漠東南部沒有發現這兩種植物。從生物地理學角度講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現象,通過這些特殊植被的發現,考慮背後可能隱含著植被的演替、環境的演化等值得進一步探討的科學問題。」

  湮滅古城隱藏自然之謎

  城址的興起或廢棄與許多因素有關,如環境的變化、沙丘的前移、文化的衝突、戰亂的影響等等。

  從我國整個北方沙區看,幾乎在同一時段內,不同城址都出現衰退或廢棄。如果只從人類活動或戰爭因素出發,還很難完全解釋,只有自然環境的變化才具有這樣的能力,對不同城址同時施加影響。

  這些古城往往深入沙漠腹地。一般而言,古人不會把城池建在不適於居住的沙漠腹地,當時當地,環境必然與今天不同。研究這些古城的興衰,不僅可以研究區域人類活動的歷史,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揭示歷史時期自然環境變化,特別是沙漠化過程發生的時代和機理。

  這支科考隊研究後認為,類似武威長城鄉一帶的二十裡大沙,可大致確認是明代的綠洲範圍,在這個範圍之內,不排除當時在長城以內也有沙漠化土地,但其中所遺存的明清古城址以及大量的明清時代遺物,無疑表明這些土地是在明代以後嚴重沙漠化的。

  在今天民勤西沙窩的茫茫沙丘之中殘存著沙井柳湖墩、黃蒿井、黃土槽等原始聚落遺址和端字號柴灣古城、三角城、連城、等多座古代廢墟。這些古遺址向人們顯示了昔日綠洲的繁榮。

  通過對古城址的研究,科考隊認為,沙漠的侵入除自然原因外,人們不合理的濫墾、過牧和樵採,破壞了原有的植被,進一步造成生態環境的惡化,使原來並不具備沙漠特徵的地區出現了沙漠的景觀。

  騰格里大湖的變遷

  石羊河下遊的終端湖歷史上總稱為瀦野澤。

  根據文獻記載和野外考察,騰格里沙漠西北緣的瀦野澤湖泊面積曾達2000平方公裡。清末至民國時期,石羊河下洩餘水分兩支注入青土湖和白鹼湖。青土湖植被相當茂盛,原是蘆葦叢生、野鴨成群的湖泊景觀。由於中遊灌溉農業的發展,耕地的擴大,早已無餘水下洩,於20世紀50年代前期乾涸,造成荒漠化面積迅速擴大。

  科考隊在白鹼湖地區考察的過程中,共發現9級沙礫質岸堤和1級湖成階地。綜合各種測量結果和已有研究報導,證明瀦野澤高湖面的形成時代,約在3萬年前。

  地質歷史時期,騰格里沙漠腹地的眾多湖泊及其西北緣地區的瀦野澤,可能屬於同一個氣候溼潤期,隨著氣候的逐漸乾旱化,古湖開始萎縮解體。有人認為,現今騰格里沙漠中大量的沙漠湖泊即是古湖泊的殘留。已有研究工作揭示,騰格里沙漠在距今3萬年左右存在一個溼潤時期。

  王乃昂教授表示,湖泊萎縮乾涸本是普通的自然現象,但近300年來乾涸得如此之快,僅用氣候變化來解釋是不全面的。瀦野澤的乾涸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其間穿插有多次停滯與反覆。在數千年的時間尺度上,區域性的氣候與環境變化是瀦野澤漲縮的主因。最後乾涸發生在20世紀中後期,主要還是清代以來,人口增長過快,在超過「壓力臨界線」後,不得不大規模開發利用水資源和犧牲生態用水所致。

  這只是一個開始

  「前路沙漠荒原漫漫,遠方高山荊棘叢生,我們只管風雨兼程。」這是徒步科考第一天,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研究生張華安寫在日記裡的一句話。

  徒步考察期間,隊員們不但要忍受烈日暴曬,還不止一次遇到極端天氣的考驗。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李丁說:「有一天,徒步組距離營地還有大約15公裡路程,突然下起了暴雨,甚至還夾雜著冰雹。最後在生活車的找尋下,徒步組才回到營地。」

  參與此次穿越考察的正式隊員36名。他們是從民勤縣青土湖開始挺進沙漠,依次通過青沙窩井、長水海子、回子井、黑鹽湖、小淖爾圖、水稍子等營地,於8月26日傍晚在沙坡頭結束全程考察。

  穿越過程中,科考隊員共測定10種典型沙生植物、沙丘及丘間窪地、輕重度鹽鹼地光譜,採集地表沙樣150組、8處根管樣品、42組水樣;

  氣候水文組進行了地表、地下水採樣和現場理化參數測量,獲取了考察期間共計17組溫、溼、氣壓、風況等氣象數據;

  植被組沿途調查了17個植物群落,考察記錄到116個物種。風沙地貌組發現4處古多年凍土、古沙丘、死火山口與鈣化等環境變遷證據,植被組發現生長有大花白麻、野生枸杞的特有島嶼生物地理現象和1處胡楊殘林。

  王乃昂教授表示:此次徒步科考僅僅做了一些基礎性工作,整個科考活動預計還需3年時間才能取得一些成果。今後科考還將穿越多種生物氣候和風沙地貌帶,從多個視角實現對騰格里沙漠的風沙地貌與環境變遷、氣候與水文、動植物與土壤、考古文化遺址與古城址等多種地理景觀的考察與研究。

 

相關焦點

  • 蘭州大學科考隊赴騰格里沙漠綜合考察多種地理景觀
    中廣網蘭州8月16日消息(記者焦健)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一支由科研人員為主,聯同媒體共同參與的科考隊日前從蘭州出發,將徒步穿越騰格里沙漠,對多種地理景觀綜合考察研究。  這次科考行動由蘭州大學和甘肅省治沙研究所等單位共同發起,主要成員為蘭州大學相關專業的教師和學生,以及甘肅省治沙研究所科研人員,加之隨隊的媒體和保障人員共計45人。科考隊員分為地貌學、水文學、古氣候學、考古學等6個專題小組,將從甘肅省民勤縣出發,跨越甘肅、內蒙古和寧夏三省區。考察組採用輕裝徒步和乘車兩種方式。
  • 蘭大科考勇士昨凱旋徒步穿越騰格里沙漠
    徒步穿越騰格里沙漠 蘭大科考勇士昨凱旋  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訊 (記者 武永明)結束為期7天的沙漠徒步之旅後,8月27日凌晨2時,以蘭州大學師生為主要成員的騰格里沙漠科學考察隊一行45人平安返回蘭州,成功實現了由北向南穿越我國第四大沙漠——騰格里沙漠的壯舉。
  • 甘肅一支科考隊將進入騰格里沙漠探秘
    新華網蘭州8月15日電(記者黃文新)一支由科研人員為主,聯同媒體共同參與的科考隊15日從蘭州出發,將探尋騰格里沙漠的未知秘密。  這支科考隊的主要成員為蘭州大學相關專業的教師和學生,以及甘肅省治沙研究所科研人員,加之隨隊的媒體和保障人員共計45人。
  • 蘭大科考隊19日將赴騰格里沙漠進行科學考察
    蘭大科考隊將赴騰格里沙漠科考  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蘭州8月15日訊(記者李欣瑤)記者從蘭州大學今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校科考隊一行45人將於8月19日從蘭州出發,赴騰格里沙漠進行綜合科學考察
  • 甘肅科考人員將穿越騰格里沙漠 8月從蘭州出發
    記者近日獲悉,繼2009年成功實現我國歷史上首次從北向南徒步穿越世界上沙丘最高大的巴丹吉林沙漠之後,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將聯合甘肅省治沙研究所啟動「騰格里沙漠科學考察」活動。目前,面向蘭大學子的考察隊員的選拔、體檢、野外生存技能測試已經正式開始。2011年騰格里沙漠科考將於今年8月下旬從蘭州出發,分徒步、後勤保障等多個組別向中國第四大沙漠——騰格里沙漠挺進。
  • 蘭州大學將組織考察隊赴騰格里沙漠 下周出徵
    赴騰格里沙漠科考隊下周出徵  每日甘肅網-西部商報訊 昨日,記者從蘭州大學了解到,為了揭開騰格里沙漠的真實面紗,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在2009年從北向南成功穿越世界上沙丘最高大的巴丹吉林沙漠的基礎上
  • 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開展騰格里沙漠科學考察
    中國網8月17日訊 8月15日,蘭州銀行·蘭州大學騰格里沙漠科學考察新聞發布會暨出徵儀式在蘭州大學舉行。資源環境學院黨政主要負責人和蘭州銀行房向陽董事長等出席了此次新聞發布會,並共同回答了記者提問。發布會由資源環境學院黨委書記李玉忠主持,院長王乃昂教授通報了科學考察的有關情況。
  • 鼎行機構8月「騰格里沙漠」定向穿越之行
    不畏艱難 砥礪前行瑞鼎行機構」騰格里沙漠「定向穿越之行序 言逆境新生 淬鍊團隊此次活動的目的:於員工個人能力的提升 沙漠中的特殊環境對於個人來講本身就是一種考驗,在沙漠中徒步,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挑戰,可以考驗員工承受壓力的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訓練員工的狼性精神
  • 走銀川——「沙坡頭」與「騰格里沙漠」
    記得最早知道沙坡頭這個名字時是在九十年代初,專門有個科教片,是關於保護包蘭(包頭到蘭州)鐵路沿線治沙的。包蘭鐵路有31公裡經過騰格里沙漠的東南邊緣,就是現在的沙坡頭一帶,為解決流沙不掩埋鐵路,使用稻草在流沙中埋成一米見方的網狀方格,使其連成片。
  • 庫姆塔格沙漠科考隊順利完成科考任務返回敦煌
    首次庫姆塔格沙漠聯合科考隊順利完成科考任務返回敦煌市  新華網蘭州9月24日電(記者王志恆) 23日晚間,首次庫姆塔格沙漠聯合科考隊61名隊員全部返回甘肅省敦煌市,這標誌著中國對庫姆塔格沙漠的首次科考活動順利結束,聯合科考隊完成了全部預定的科考任務,此舉結束了庫姆塔格沙漠沒有進行過全面科考的歷史
  • 2014阿拉善英雄會在騰格里沙漠落幕
    原標題:2014阿拉善英雄會在騰格里沙漠落幕  新華網呼和浩特10月6日體育專電(記者邵琨 吳俊寬)為期6天的越野e族2014阿拉善英雄會6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境內的騰格里沙漠落幕。   本屆英雄會成功進行了第九屆T3沙漠挑戰賽、汽車攀巖賽、沙漠汽車競速賽等系列賽事,以及沙漠發展論壇、沙漠集體婚禮、超級改裝秀、夢想車展、越野e族公益基金義賣、房車露營大會、沙漠秘境穿越等活動。據當地政府介紹,共有來自全國各地5萬餘臺車,8萬餘人參與了這次活動。   中國汽聯副主席陳學眾說,英雄會的成功舉辦,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賽車運動的發展。
  • 梁平小夥徒步中國第4大沙漠,走了66公裡,手機拍下沙漠是這樣子
    踏上了4天徒步騰格里66公裡的旅程(夜宿帳篷 很冷很冷的了)沙漠如果愛一個人,陪他去沙漠如果恨一個人,帶他去沙漠,因為那裡艱苦如地獄。——三毛先看看這個標題徒步66公裡的沙漠你怕嗎?6天前這位小夥因為心情壓抑想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經朋友推薦同時也想挑戰一下自我便報了一個徒步騰格里的戶外團
  • 寧夏雄偉的賀蘭山,廣袤的騰格里沙漠,古老的絲綢之路……
    漫步於建築古樸的街道,遊走於酒肆店鋪之中,不知不覺夢幻般穿越了時空。龍門客棧裡刀光劍影,黑風嶺上殺氣騰騰,喬家大院古樸凝重,月亮門內愛恨共生。這裡是「中國古代北方小城鎮」的縮影,有「寧夏之旅,必遊影城」的讚譽。
  • 中國八大沙漠排行榜,塔克拉瑪幹沙漠排名第二,騰格里排名第四哦
    沙漠有沙漠的風景,金燦燦的,一望無際的廣袤沙漠,層次分明,非常漂亮,我們知道沙漠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氣乾燥的荒蕪地區。沙漠亦作「 沙幕 」。沙漠意味著放逐與自由,意味著廣袤的沙地和綿延無際的視野。有些喜歡探險的人就喜歡到沙漠裡面去旅行,那麼中國境內的沙漠有哪些?中國八大沙漠又有哪些呢?
  • 冬天的中衛沙坡頭騰格里沙漠怎麼玩?
    但是還是會有一部分人夏天沒有時間,只有冬天才會有時間出遊,那麼冬天的中衛沙坡頭騰格里沙漠怎麼玩呢?來中衛遊玩,一般選擇的線路的是66號公路,騰格里沙漠,南岸民宿。可根據當天到中衛的時間來選擇遊玩順序。需要說明的是,這幾天景點都不在一條線路上,也就是說都不順路。冬天夜長晝短,所以一天只能去一個地方。
  • 騰格里沙漠的夕陽
    簡直無法描摹當時的興奮你從容地朝著夕陽邁開大步走向那天際般浩瀚的沙漠之巔此刻似乎響起絲綢路上那古老遙遠的駝鈴聲聲又似乎聽到你樂悠悠地舉起單反咔嚓咔嚓沒完沒了人生還能有幾次這麼的忘情忘情於空曠的沙漠海洋無憾
  • 既有沙漠和溼地,還有度假島,中國第四大沙漠寧夏騰格里沙漠
    沙漠、溼地,這兩種景觀合而為一會是什麼景象?騰格里就是既有沙漠,又有溼地的一片美麗的地方,合稱騰格里沙漠溼地旅遊區,還有一座島叫金沙島。騰格里沙漠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被譽為寧夏沙漠「美女」中的「三姑娘」,是除了沙坡頭和沙湖之外的寧夏第三大沙漠旅遊景區。
  • 30多名科考隊員將穿越神農架 期待遇「野人」(圖)
    圖為:科考隊出徵  7月8日,一支由30多人組成的科考隊挺進神農架原始森林無人區。作為32年後神農架林區最大規模的一次全面大規模科考活動,這次持續兩個月左右的穿越科考,備受外界關注。  8日開始,記者隨科考隊出徵,並於10日與科考隊一道完成第一條線路的科考穿越。
  • 鏡頭下記錄的景象很壯觀,浩瀚無邊的騰格里沙漠美景,震撼人心
    中國第4大沙漠。位於阿拉善地區東南部,介於北緯37°30′至40°,東經102°20′至106°。面積約4.27萬平方公裡。行政區劃主要屬阿拉善左旗, 西部和東南邊緣分別屬於甘肅民勤、武威和寧夏的中衛市。沙漠包括北部的南吉嶺和南部的騰格里兩部分,習慣統稱騰格里沙漠。
  • 寧夏這場「全民健身日」活動竟然所有項目都在沙漠中進行
    8月8日是第10個全民健身日,金沙海沙漠運動大會在中衛騰格里·金沙海景區舉辦,本次比賽分為集體項目、個人項目和展示項目三大部分,既包含了擁有廣泛群眾參與基礎的太極拳、柔力球、健身操、廣場舞,還組織了以比賽為目的的射箭、拔河、跳繩、踢毽子、沙漠足球、沙漠排球等一系列沙漠運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