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丁克現象

2021-01-21 茶託邦新型烤奶

為什么女孩現在不想生孩子?這個現象其實我們早就發現了,從近幾年的中國生育報告來看,出生人口即將大幅下滑,生育率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出生人數為1523萬人,比2017年下降200萬,為194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總生育率下降到1.52,平均每育齡婦女1.52名兒童。自2016年實施「全面二胎」政策以來,2016年出生人口已攀升至1786萬,隨後連續兩年下降,政策效果明顯消退。

當晚婚晚育的人越來越多時,丁克的家庭也在逐步上升,越來越多的家庭不想要小孩,為什麼不生?有些人需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價值;也有人因為自己的原生家庭導致不喜歡小孩;也有怕生下來教育不好,給不到自己小孩最好的等等,這些理由如果早在二十年前肯定是被萬人唾棄的,但是放在現在,因為社會的壓力,不想之前一樣,生一個是生,生兩個也是生。現在更依靠教育水平,物質的高低,有的時候會把父母壓得喘不過氣來,為了小孩操勞一輩子,沒有了自我。而如果沒有後代,那麼你將活得逍遙自在,為自己而活。各有各的活法,信念不一樣,追求的也不一樣。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接受丁克。

其實小編是覺得,生不生都是自己的抉擇,但是最大的困難可能都來自長輩的不理解和反對。現在社會的壓力真的很大,獨自在杭漂的小編面對人際社交和物價房租的壓力下,也根本存不下什麼錢,而生小孩的開銷是很大的。有的時候壓力大也會約著朋友出去胡吃海塞一頓,喜歡喝酒的朋友說沒什麼是喝酒解決不了的,有的話就喝兩頓。喜歡吃火鍋的朋友說沒什麼是吃解決不了的,有的話就吃兩頓,對於小編來說,沒什麼是奶茶解決不了的。有的話就點兩杯茶託邦,小編是個有奶茶就會滿足的人,如果你也是的話趕快去買兩杯滿足一下吧!

相關焦點

  • 為何丁克現象越來越廣泛?對此是選擇贊同還是反對?你們怎麼看?
    說起丁克,相信很多的年輕人都很嚮往,但國內大多數的老人卻很反對。丁克是從國外慢慢傳入國內,並很快為國內一些中高端人群所接受。丁克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說熟悉是經常聽別人說起,各種媒體上也經常見,說陌生,是自己身邊丁克並不常見,好像離自己的生活很遠。
  • 日本的低欲望丁克現象已經開始蔓延?
    現如今為我們聽到的丁克,不婚和晚婚好像已經司空見慣了,這種發展的方向好像是我們從放開二胎的時候就開始發展這類生活方式好像已經開始走進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中,生育意願下降的根本問題無非時間、精力、財富,而且可以了解到還是有蠻多例子在身邊上演。
  • 第一批丁克進入老年,越來越多人選擇丁克,為何不願意生娃
    這邊國家全面放開生育,那一邊卻發現丁克的人好像越來越多。丁克是一個舶來品。指的是有雙份收入沒有孩子的家庭,丁克這個詞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引入國內的,到了2020年,第一批丁克已經步入晚年。大多數這些丁克的生活就是悠哉地到處去旅遊,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說畫畫,跳舞,下棋等等。
  • 丁克科學治療擊退困擾
    有人認為腳氣不是病,而是一種排毒現象;有人將腳氣和腳氣病混為一談,盲目補充維生素;還有人鍾愛各種偏方秘籍,想像著對腳氣一招克敵,例如試圖用帶有臭氧功能的足浴盆徹底殺死真菌,擺脫病症。隨著天氣的漸漸轉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在晚上泡腳,一來是為了消除一整天的疲憊,二來是為了清潔殺菌。當然,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不少人還去藥店買來了帶有按摩、紅外線、臭氧等功能的高級足浴盆。
  • 李健樸樹劉青雲:只結婚不生孩子,丁克男人是怎樣煉成的?
    有的說:不知道他爹如何?生物最基本的本能就是延續基因。還有,直接拿出古訓出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五花八門。丁克有兩種情況:一,主動丁克。就像李健,與愛妻達成共識。那就是他們夫妻之間的事情,別人說什麼呢。二,被動丁克。像周潤發與陳薈蓮,他們失去過自己的孩子。以後,不要了。
  • 如何看待社會主義本質特徵
    這13個問題是:1,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2,如何看待社會主義本質特徵,3,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4,如何看待加強和改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5,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學內涵和實踐,6,如何看待西方所謂「普世價值」,7,如何準確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8,如何深刻領會新的發展理念,9,如何科學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
  • 如何看待江蘇高郵和青海湖「龍吸水」現象疑似傳說中的龍呢?
    夏天下大的雷暴雨時,有的地方會出現龍捲風吸水上天空的現象,景象雖然很可怕,但是也確實很壯觀,有時由於實在太形象了,看上去真有點象真的龍在天上飛舞翻動。那麼,我們要如何看待在江蘇高郵和青海湖的「龍吸水」現象中,疑似傳說中的龍呢?
  • 從無限生育到計劃生育到丁克家庭;人類繁衍後代的宿命走向低谷?
    03丁克家庭直到二十一世紀,社會上開始流傳這樣一個說法:丁克家庭。什麼是丁克家庭?丁克家庭就是夫妻雙方都有收入,但是卻沒有養育孩子。於是,許多人提出類似「丁克家庭有錯嗎?不生孩子有錯嗎?」這樣的疑問。他們似乎用一種異樣的眼光看待這樣一群不走尋常路線的男男女女,人們在「審視」著這群人對「繁衍後代,傳宗接代」這一自古以來就被延續下來的思想;甚至乎覺得這樣一群人有這樣的想法是「不正常的,不理智的,欠考慮的」。莫非,人的唾沫難道能淹死人?
  • 「不是瀕危物種,沒必要延續自己」,李健回應丁克傳言,引發爭議
    他的發言代表了很多丁克一族的心聲。社會要求每個人迅速找到一個安樂窩,生養孩子延續家族,主流聲音掩蓋了丁克一族的真實想法。他們希望把人生揮灑在獨處的時光裡,期盼兩人世界能延續到老。對於自願丁克、享受丁克的人來說,選擇加入丁克行列並非沉迷青春,珍惜自由的時光也不意味著拒絕成人世界,總而言之丁克家庭好處多多。
  • 丁克研究員任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雜誌顧問編委
    近日,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丁克研究員應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JMC)主編Gunda Georg 和Shaomeng Wang 教授邀請,擔任該期刊的新一任顧問編委(Advisory Editorial Board Member)。
  • 未來的丁克或者失獨的中國家庭面臨養老和繼承問題——誰來解決?
    主題:若干年後,失獨家庭和丁克家庭的大量房產無人繼承,該怎麼辦?筆者想回答一下可能未來未來該種家庭誰來負責養老問題,和未來誰來繼承的問題,這個日後的問題可是需要發人深省的。我國家庭安全問題表現為:一是流動家庭和留守家庭成為我國家庭的主要形態;二是2010年我國有60萬戶丁克家庭,並有繼續增加的趨勢,其衍生的養老、情感等家庭問題將外溢為社會問題;三是我國每年「失獨家庭」增加7.6萬個,已累計超過100萬個,還有數量較大的「殘獨家庭」;四是我國傳統的大家庭形態目前演化為家庭規模小型化、家庭類型核心化、家庭結構簡單化、家庭形態多樣化,這使得家庭功能與需求的對應結構和均衡條件發生重大變化
  • 為什麼丁克夫妻,寧願養寵物也不願要孩子?他們的苦很少有人懂
    甚至在結婚之後都沒有時間去生孩子,這也成為那些大中型城市年輕群體中的一種普遍現象。結婚好幾年了,夫妻倆在高壓的工作狀態下,都沒有懷孕生子的打算,這時皇帝不急老人卻急了,父母不停地在背後催生。面對如此的尷尬境界,小夫妻們也是一籌莫展,不生孩子,二人世界中就像少了點什麼一樣,回到家裡空蕩蕩的,確實很無聊。
  • 李健談自己丁克的原因:沒必要延續自己的基因,網友熱議:生不生是...
    虎撲11月25日訊 近日,李健談自己丁克的原因:沒必要延續自己的基因。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李健 沒必要延續自己的基因# 李健談自己丁克的原因:覺得沒必要延續自己的基因,也不是什麼瀕臨滅絕的物種,沒必要延續自己!感覺有點道理。
  • 丁克20年,老公突然想要孩子,我拼死生下孩子後,得到的卻是離婚
    丁克一詞,在20年前是很流行,很前衛的詞語,但是在當今的社會,我們見過太多丁克家庭,也已經見怪不怪了。這些丁克家庭的初衷都是不想被孩子束縛,想過兩個人自由自在的二人世界,如今沒有孩子的他們,過得怎麼樣?
  • 3個65歲丁克女人說出心裡話
    舊時代的宗族社會,沒有子女,老人就得不到供養,家族就無法存續和壯大;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俗約中,丁克是自私。 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社會化養老之風東漸,生育被承認是一種權利而非義務,是個人的自由,丁克或者生孩子都不是自私。
  • 46歲的李健堅持丁克20多年,他說:我又不是瀕臨滅絕的物種!
    近年來有關丁克的話題經常被提起,刺激著人們敏感的神經。 2019年央視知名主持人康輝出版了他的自傳《平均分》,書中不僅講述了他的人生歷程,而且透露了很多不為人知的事情。
  • 丁克10年,意外懷孕後成「女兒奴」,不生個娃真不知道有多愛孩子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做「丁克一族」,原因很簡單,現在人們的觀念中養老不會靠著孩子,兩個人有固定的工作,老年之後會有固定的退休金,把養育孩子的錢省下來,完全可以安享晚年了。當然了,還有一部分丁克,是迫不得已,因為無法生育被動成為丁克一族。
  • 李健談「丁克」:沒必要延續自己基因,又不是什麼瀕臨滅絕的物種
    可李健結婚多年一直沒有小孩,還和妻子相約成為「丁克一族」。李健作為歌王,在華語樂壇也是神一般的存在。不僅如此,他還是曾經被保送進入了清華大學的高材生。而他的妻子曾經在李健的幫助下,也順利考入清華。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無論在事業上還是學業上都如此成功的夫妻會選擇做丁克?下面我們來聽聽李健怎麼說。李健談「丁克」:沒必要延續自己基因,又不是什麼瀕臨滅絕的物種!
  • 90後不想丁克,卻有預感晚育
    圖/CFP 他們從來不想單身,卻有預感晚婚;從來不想丁克,卻有預感晚育。——————一部《生門》把90後看怕了。 豆瓣電影最多點讚的一條短評說,《生門》是一出「大型反婚反育宣傳片」,教導大家珍愛生命,遠離直男癌。
  • 如何看待工作中的危機感?讓危機變成動力!
    我們在工作中常常會涉及到職場危機感,這種感覺在不同的年齡段都有,從而聯想到生活危機感和年齡危機感,這是打工者在不同的階段一定會涉及到的一些現象,並不是說不好,而是說會影響到我們日常的喜怒哀樂。如何看待工作中的危機感?讓危機變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