劊子手這個職業在世界各國都有,比如說鄰國日本,也喜歡用「斬首」的方式來執行死刑,但是日本劊子手執行的工具不是大刀,而是很細的太刀一類的工具。西方同樣也有很多國家是使用「斬首」死刑,他們甚至在執行的時候會做出一些很浮誇的動作,就是為了讓死者的靈魂得到安息。
中國是一個很信奉「鬼神」的國家,毫不誇張的說有些城市甚至到了「百步一廟,千步一觀」的地步,就是走到哪裡都能看見供奉神靈的寺廟。在傳統節日上,除了清明重陽,很多地方每逢初一十五還會燒紙錢供奉祖先。
即使如今先進的科學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鬼神」的存在,可是人們對此依舊是深信不疑,更別提在古代封建社會了。所以「劊子手」經常砍頭,也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一般來說能做劊子手的都不是一般人。
要想成為劊子手,第一條就是要足夠膽大,你要讓他們不迷信是不可能的,正所謂「常在路邊走,哪有不溼鞋。」經常手染鮮血,晚上能不做噩夢嗎?所以劊子手一定要膽大,首先他得不怕這些東西。
要練就合格的技術,什麼程度才算合格的技術呢?初級水準是在冬瓜上畫一條線,然後在某個位置畫一個點,劊子手一刀下去正好要沿著線切刀那個點才算合格,之後再聯繫切木樁,能把握力道便算出師了。
很多人以為劊子手只是手起刀落不需要技術,其實這是誤解。如果犯人的脖子因為緊張而蹦的很緊是很難「一刀兩斷」的,在刑場上甚至會出現砍很多刀的情況,如果一直砍不斷甚至還會用鋸子來鋸。
除此之外劊子手在行刑之前還要做一些簡單的法事,比如說在刀口噴上一口老酒,就是為了避免死者的亡魂附在刀上。
儘管如此麻煩,在古代還是有不少人搶著要當劊子手,如果背後沒點關係還真不一定應聘得上,這正是因為劊子手有很多的福利。比如說古代一般都是「秋後問斬」,也就是說幹半年休息半年,工資照拿。
另外還有一些特殊津貼,還是犯人家屬給的賄賂之類的,一些膽子大的不怕折損「陽壽」的自然還是願意幹這份輕鬆收入又高的工作,比如說清末最後一位劊子手鄧海山。
鄧海山出生於湖南,家裡太窮了,為了生存他很小就出來討口飯吃,後來陰差陽錯便在衙門當起了劊子手。一直到清王朝滅亡了,他也沒有轉行繼續為民國政府服務。
鄧海山的刀法非常純熟,很少出現砍第二刀的情況。因此很多刑場都會請鄧海山來行刑,鄧海山在幾年時間裡就砍了不下於300顆頭。一直到1914年民國政府取消了斬首,鄧海山也隨之失業。
鄧海山對於自己的職業也非常介懷,一生都沒有娶妻生子。後來,鄧海山想要加入道觀,但是道觀的老師傅聽說他是劊子手以後,立刻就把他趕了出去。晚年的鄧海山可謂悽涼無比,在1925年孤獨離世。說是報應,其實他只是一個執行者而已。不過是自己過不去心裡的那道坎所導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