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太平軍將領遇陷害慘遭凌遲,叛徒1年之後遭報應

2020-12-05 瑞兒說歷史

清朝末年,太平軍將領遇陷害慘遭凌遲,叛徒1年之後遭報應

在封建社會當中,為了能夠更好地管制手下的官員和百姓,統治者也會設立很多嚴酷的刑罰。在其中有很多刑罰可以說是讓人活著比死去更加痛苦。像是宮刑就不用說了,畢竟再後來要進宮的太監就每個都要來一刀。但像是那些截去膝蓋骨和割去鼻子這樣的刑罰,更是要讓活人失去行動能力和毀容。當然了有時候也不會用剔骨這麼麻煩的方法,而是直接砍掉一隻腳。

懲罰活人的刑罰已經這麼殘忍了,那處理死刑之人的方式只會更加殘忍。要知道如今的死刑最多也就是吃顆槍子,並且現在為了更加人道,已經出現了注射死刑這種方式。但是在古代,可不會這麼人道。像是斬首這樣的方式已經很仁慈了,畢竟一刀下去就解決,不會有很大的痛苦。但是對於重犯,還有腰斬這樣的刑罰。從腰上來一刀可是大不一樣的,由於上半身還留著,所以人不會很快死去。而是會經歷一陣十分痛苦的掙扎,最後才會因為失血過多休剋死亡。

但是以上兩種還都不是最重的,要說最重的那肯定是凌遲這樣的懲罰。畢竟這個刑罰是一刀一刀地割下去,讓犯人在無盡的痛苦中走向死亡。並且配合犯罪力度的大小,要割刀數也是有要求的。比較輕的幾十刀下去就會讓犯人解脫,但是最重的可是要割上三千六百刀。

不過這樣殘忍的手段不僅僅是針對犯人的折磨,更是一種對於百姓的震懾。在之前這種刑罰並不常用,但是到了清朝就變得比較盛行。因為當時是滿人執政,有很多漢人對此感到不滿,再加上有許多明朝遺民一直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到處搞事情。所以滿人才會經常使用這種方法威脅那些企圖作亂的人。而作為最為浩大的太平天國運動,他們的將領被捕之後,這樣的刑罰肯定是逃不掉的。

但我們今天所要講的,並不僅僅是這樣嚴酷的一個刑罰。而是一個收了這種刑罰的太平軍將領,他叫陳玉成。此人從小就生活在軍隊之中,常年的軍旅生活也就使得他在戰場上是如魚得水。因此也是立下了赫赫戰功,是洪秀全在後期最大的依賴之一,也獲得了英王的封號。雖然洪秀全在早期通過自己新穎的領導思想與合理的策略,在南方佔領了大片土地並且連南京城都打了下來。但到了後期他自己卻變得貪圖享受,不理政事。面對這樣的情況,即使手下的將領再勇猛都是沒用的。而陳玉成也是受害者之一,在瀘州被清軍圍攻時,他成為了戰俘。

不過他這次被俘,並不僅僅是自己的戰略失誤,還有盟友的陷害。這個盟友就是苗沛霖,他帶領的軍隊並不是太平軍的嫡系,是後來投靠的。在為國拼命這件事情上自然就不會特別堅定,並且在當時就已經暗中投靠了清軍。若是能幫助清軍俘獲陳玉成必然是大功一件,所以在陳玉成準備撤退的時候,苗沛霖下了一個套。他建議陳玉成不要想被收縮,而是跟著他一起去攻打河南,這樣要比撤退好得多。雖然當時很多幕僚十分反對這個戰略,但是陳玉成是個很有好勝心的人,立功的機會他不會放過,所以就同意了這個計劃。

這樣有心算無心,陳玉成自然就成了清軍的俘虜。面對這樣一個叛軍頭頭,清軍不會仁慈,直接就是三千六百刀的凌遲大刑。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天三夜,在這個過程中陳玉成沒有喊痛,而是咒罵叛徒苗沛霖。不過在一年之後叛徒也沒啥好下場,據說死狀十分慘烈。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慘遭凌遲而死的幾個人,最後那位最慘了被剮了3天才死
    凌遲處死是古時候一種殘忍異常的刑罰,就是要把人活生生的千刀萬剮掉,這種刑罰是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折磨,真是慘不忍睹。古代很多人都被凌遲處死了,他們一般都是一些叛國或者謀反的政治犯或者十惡不赦之徒,當然也有忠臣被冤枉而被凌遲的,總之凌遲這個詞想想就讓人恐怖。
  • 為什麼太平天國打不過清朝?
    比如陳涉吳廣起義,雖然喊出的口號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實際操作的時候還是搞了些魚腹藏書,狐狸夜叫的小把戲來拉攏人心,後來東漢末年的五鬥米教,元朝末年的明教,以及清朝的白蓮教等,基本上都是這個套路。在這些起義裡面,真正成功的其實很少,明朝算一個。
  • 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子為何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
    而且這一逃就是整整64年,清朝都換了皇帝,吳三桂也「掛掉」多年,前朝皇子朱慈煥卻安然在鄉下喝著小酒過著開心日子,而且子孫滿堂…… 朱慈煥(1633年—1708年),為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第五子,後封永王。
  • 徒駭河流域的故事:鎖龍白玉石,水淹太平軍
    徒駭河流域的故事:鎖龍白玉石,水淹太平軍大地上,河流是所有生命中最偉大、最神奇的存在。每一條河流的存在都是人類文明與自然地景相互作用的具體呈現,它孕育了古老的文明,留下了古老的文化遺產。千百年來,人類沿河而居,賴河而生,與河流結下了深刻的感情,並漸漸發展出各具特色的大河文明。
  • 這就是清朝末年!中國人無法忘記的年代!
    清朝統治的晚期,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清朝統治力量開始極度衰落,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籤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老百姓生活水深火熱,民不聊生。從下面一組老照片當中,我們可以大致回到那個動蕩貧窮的年代,這就是清朝末年!中國人無法忘記的年代!
  • 太平軍兩次攻打鐵城贛州均未果,鐵城由來實至名歸
    鹹豐三年(1853) 七月,太平軍由泰和入境進攻興國縣城,算是第一次正規入侵贛州,知縣潘安國、武進士韓進春率民勇固守,太平軍環攻六晝夜,失利而退。興國也是贛州的一個所轄縣城,連一個縣城都攻了六天六夜.有意思的是,贛州不遠的信豐縣城卻是太平軍經常光顧之地,同在鹹豐六年粵東太平軍翟火牯的數萬太平軍.是否和贛州攻城的是同一支部隊尚無考證,不過沒多久翟火牯就被擊斃,充分說明太平軍基本各自為陣,各打各的,除非相互之間熟悉,才會首尾呼應。
  • 金字塔內挖出16具清朝人遺骸,背後到底隱藏著一段怎麼樣的歷史?
    在2017年8月24日,秘魯的科考隊在首都利馬一金字塔下挖出了16具清朝人的遺骸。根據秘魯的資料記載,這座金字塔已經修建有幾千年歷史了。那麼近期在這座金字塔下發現16具清朝人的遺骸,難道是他們集體穿越嗎?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兩幼童被賜凌遲極刑,因年紀尚小剮不滿千刀,清廷:關著養大了殺
    終大明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歷任皇帝皆奉行「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英宗時期,瓦剌大舉入侵,一度俘虜英宗皇帝,但明朝廷卻強硬到了極點,大臣馬上推舉出新皇帝,于謙帶領滿朝文武死守北京不退一步;再有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煤山自縊等,明朝的皇帝守住了大明的驕傲,也是漢民族的驕傲。
  • 結束痛苦凌遲過程
    結束痛苦凌遲過程 2006-11-07 11:12:29        華夏經緯網     臺灣《經濟日報》今天發表社評說,半年來,陳水扁與其親信及家人貪汙舞弊的傳聞與相關案件的纏訟,祟厲著整個臺灣。
  • 清朝末年,歷史上天空紅了9天預示什麼?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清朝末年,歷史上天空紅了9天預示什麼?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作為離我們最近的朝代,和清朝有關的歷史記錄也是最為完整的。根據記載,在清朝末年,在東北方向的天空,曾經出現了紅色的光帶,這種現象持續了九天。由於人們的認知有限,不少人都開始議論,怕不是國家要遭到改朝換代的緊要關頭了?
  • 同樣面對異族入侵,南宋延續一百五十年,為何南明很快滅亡?
    不過相當可悲的是,南宋繼承了北宋,延續了150年的國位,而南明政權僅僅三四年就垮臺了。雖然南明旗下還有其他反清勢力,但他們的活動卻被擠在西南的一小塊地方。在這裡,我們不得不問,為什麼明代南明只持續了幾年?即使從南明本身的角度來看,也主要有五個原因。1嚴重內耗崇禎皇帝死後,由於沒有時間指定接班人,幾位封臣出來聲稱自己是東正教。不想團結,他們在一起困難。
  • 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太平軍北伐入晉之戰
    從鹹豐三年六月三日(1853年7月8日)至七月二十八日(9月1日),林鳳翔、李開芳、吉文元三人指揮著太平軍北伐隊伍對懷慶府城展開了圍攻之勢。但他們的強大攻勢也遇到了對手的殊死抵抗,時任懷慶知府餘炳燾沒有像其他清廷官吏一般望風而逃,使得久攻不下的太平軍逐漸陷入了各路清軍的圍剿之中。
  • 清朝入關後實行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究竟一共屠殺了多少人?
    1644年,滿清入關,入主中原,遷都北京。1645年,清軍將領多鐸率軍進攻揚州,當時南明將領史可法率部對清軍殊死抵抗,多次擊退清軍的進攻,清軍損失慘重。隨後,惹惱了清軍,加派兵力攻打,史可法最終因無援兵,彈盡糧絕,揚州被清兵攻佔。
  • 歷史上最費解的3句臨終遺言,字數雖然不多,但千百年來無人能解
    今天就要跟大家分享3句中國歷史上最費解的遺言,字數雖然不多,但千百年以來,無一人能夠破解。1.「好為之」,開寶九年十月十九日,趙匡胤深感自己大限將至,於是將晉王趙光義給召進了宮中。根據史書記載,在兩人談話期間,趙光義站起次數不下5次,最後趙匡胤揮舞斧頭,大聲地說了三個字,「好為之!」就在這一天的晚上,趙匡胤暴斃,晉王趙光義繼位。
  • 《離人心上》初月慘遭:東識陷害、薛曜拋棄、那溪怨恨,太可憐了
    初月入獄後,東識將那溪救活,和那溪勾結在一起陷害初月!那溪因為痴戀薛曜,將怨恨強加在初月身上!想了一個奸計!倘若薛曜肯和自己成親,就對初月的過錯既往不咎!初月真的是太可憐了,大婚之日,慘遭薛曜拋棄,並且被東識陷害,被自己一直視作姐妹的那溪怨恨,還搶了自己的丈夫!
  • 清朝歷史上的一次大規模的衰退,其根本原因是什麼?
    它們包括,追溯到乾隆執政末年,那瘋狂開銷時代的國家財政收支不平衡;自從乾隆帝的寵臣和珅開創的腐化行為,在統治階級內部和官府職員中的蔓延;19世紀持續的人口增長,一個移民數量很大,並受到移民越來越大壓力的帝國的過分拓展;1820~1825年間貿易的巨額虧損;繼繁榮和欣欣向榮時代之後,特別明顯的經濟衰退。
  • 太平軍定都天京的代價:城中百姓死亡40萬 比南京大屠殺還要多
    1853年3月太平軍首先佔領雨花臺,然後偷挖地道,數日內連續不斷的對城內守軍發起進攻,二月初十攻入城中,並定都於此,改稱天京。太平軍進入天京後,也許是出於對出於對清朝統治的憤恨,或出於對將要成為都城的政治上的安全的需要,或是按照上帝教的教義,屬於「妖孽」的滿人必被殺死,於是太平軍從攻城到進城一路清洗。
  • 傳達上帝旨意,他死了太平軍就是散沙
    比如太平天國時期,洪秀全以宗教為基石建立起太平天國,而楊秀清作為宗教的代言人,深受太平軍的信賴,他就是太平天國的基石,如若他倒下,失去信仰的太平天國終將走向了衰亡。01楊秀清,生於清朝時期廣西的一個貧苦農民家中,以耕山燒炭為業。1846年,因緣際會加入「拜上帝教」。
  • 1896年李鴻章訪問美國:萬人空巷看稀奇,穿黃馬褂隨地吐痰遭罰款
    少年英才科舉及第,官僚生涯手段決絕,國家遭難銳意革新,海面戰敗不平條約成定局,李鴻章的一生歷經風雨,看盡了繁花雨落,卻不知當年逾古稀的他來到正意氣發展的美國,站在街頭面對萬人打量時,又是怎樣的百味雜陳,思緒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