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太平軍北伐入晉之戰

2021-01-16 網易新聞

前述

懷慶之戰是太平天國北伐戰爭中一次具有全局意義的戰役。這對一支孤軍深入,意圖「師行間道,疾趨燕都,無貪攻城奪地糜時日」的軍隊來說,放棄運動戰轉為攻堅戰,其動因不能不說讓人琢磨不透。從鹹豐三年六月三日(1853年7月8日)至七月二十八日(9月1日),林鳳翔、李開芳、吉文元三人指揮著太平軍北伐隊伍對懷慶府城展開了圍攻之勢。但他們的強大攻勢也遇到了對手的殊死抵抗,時任懷慶知府餘炳燾沒有像其他清廷官吏一般望風而逃,使得久攻不下的太平軍逐漸陷入了各路清軍的圍剿之中。

太平軍入晉路線圖

這個時候,不僅太平軍緊張,懷慶府內的清軍同樣緊張,懷慶府外圍的省、州、府、縣一樣高度緊張。下一步太平軍去向何處?已經是聞風喪膽的清朝地方大員們誰也不希望把戰火燒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

這時候心情最忐忑的應是山西巡撫哈芬了。

京畿右輔卻難表裡如一

山西位於華北平原西側,介於太行山與黃河中遊峪谷之間,又因位於黃河東岸,古代又有河東之稱,元、明、清三代為京畿右輔,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山西境內高山峻岭縱橫,丘陵河谷交錯,省境東有太行山與直隸相鄰,西有呂梁山,且有黃河與陝為界,東南有王屋、析城諸山,連接太行山南端,成為與河南省的分界。省內中間則是大同、忻州、太原、臨汾、運城、長治系列盆地,素有表裡河山之美稱。

清代山西地圖

在上一篇中我們講過,太平軍在渡過黃河佔領溫縣後,曾向東北方向的武陟縣行進,但由於防守嚴密,不得不折返轉向西北的懷慶府。彼時的懷慶府東邊雖是平原坦途,卻有來自直隸、山東、河南等地的大股清軍,南邊是黃河,北邊則是高高的太行山,隔山與山西省澤州府相望,西邊則過濟源出邵源關可入晉南。

相比較東部清軍密集的陣勢,當時,山西的軍務則要薄弱的多。

當時的山西應該有多少清兵布防呢?

根據《山西通史》卷六中的記載,按照清朝的軍事建制,太平天國戰爭爆發前,山西境內八旗兵駐防地有兩處:一處位於綏遠城,共有八旗兵3680人,以綏遠將軍統之,鹹豐三年(1853年)之際最初是託明阿,後因他忙於徵剿太平軍,改任江寧將軍,綏遠將軍一職遂於鹹豐三年二月十八(1853年3月27日)由樂斌接任,是年八月初七(1853年9月9日),又由善祿接任。另一處八旗兵駐紮於太原,共有兵丁780人,以城守尉統之。

綠營兵的數量相當於八旗的四五倍,在山西駐防的有太原、大同南北二鎮和河東道各營,山西巡撫兼提督節制二鎮,統轄撫標二營,兼轄精兵兩哨、口外七廳捕盜營撫標。按照清初額定馬兵4512名,戰兵8592名,守兵12265名,總數超過2.5萬人。到嘉、道年間,雖然裁減,但全省綠營兵規模仍保持在2.2萬名左右。

但是在太平天國起義後,清政府忙於南方平亂,就從各地抽調軍隊來圍追堵截,勢必導致各省兵源缺額,山西同樣也不例外了。就在太平軍圍攻懷慶府的時候,為防止太平軍西入山西,清政府已命山西巡撫哈芬一同參與會剿,嚴防省界要隘。於是,山西巡撫哈芬命人在澤州府治鳳臺縣以南的攔車鎮(今山西省澤州縣晉廟鋪鎮攔車村)和天井關(今山西省澤州縣晉廟鋪鎮天井關村)一帶築成第二道防線,防堵太平軍入晉。又命河東道觀察使張錫蕃帶兵前去布防絳州垣曲,妄圖以險山要隘,阻擋太平軍入晉。

攔車鎮

渙散的清軍指揮體系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的種種腐敗問題暴露無遺,省、府、州、縣還有八旗、綠營的大小官吏,或軍或政,貪汙腐敗、玩忽職守、臨陣脫逃等現象可謂登峰造極。自上而下是軍政首腦是派系林立,任人唯親,龐大的八旗、綠營隊伍是軍紀廢弛、無惡不作、軍心渙散。而這種狀態直接導致其在山西圍剿太平軍的過程中就是屢戰屢敗。

太平軍決定放棄攻取懷慶府城後,在懷慶府東側、北側、南側都有清軍聚集,從地勢上、人數上,都不利於太平軍脫身。而西側的山西內地清軍防守力量相對薄弱,並且當時清政府從山西內地所調的太原鎮總兵烏勒欣泰和陝安鎮郝光甲等部清軍,遲遲未到達指定截止地點,這也給了太平軍迅速揮兵山西的機會。

七月二十八日(9月1日),林鳳翔密領太平軍急速西撤,全師而去,由濟源經封門口、邵源關進入山西垣曲。

七月二十九日(9月2日),太平軍在進入山西境內後。陝安鎮總兵郝光甲和太原鎮總兵烏勒欣泰所部的清軍也撤回到了澤州陽城一帶。

清軍的指揮體系怎麼樣呢?通過參與圍剿的清軍各部將領給鹹豐皇帝的奏報就可以發現端倪。

先說說朝廷大員內閣學士勝保,這是追剿太平軍工作的關鍵人物。

當時負責黃河北圍剿太平軍工作的欽差大臣是直隸總督訥爾經額,其中,前來支援的陝安鎮總兵郝光甲(道光年間的武狀元)在懷慶府城北的七裡橋紮營。在後來八月初八(9月10日),勝保在給鹹豐皇帝奏摺中就表達了對郝光甲的不滿,認為郝光甲不遵調度,貽誤戰機。他這份奏摺名為《勝保奏陳敵情地勢並總兵郝光甲不遵調度等情片》,匯報中順道把河南、山西的地方防務工作諷刺了一通。勝保奏稱,此前聽說邵源一帶防守很嚴,他也覺得封門關一帶有險可守,不會出錯,但現在太平軍已經成功突破西去,讓人十分憤恨,「可見外省諸事皆屬鋪陳空言」。勝保對郝光甲不滿意在哪裡呢?是因為郝光甲沒聽他的指揮渡沁河到懷慶府西側進行截防,「原以防其西竄,乃(郝光甲)遲延觀望,徒以沁河北岸緊要藉詞,又經欽差大臣據稟奏留,遂更不遵調度」。他早就籌劃全局了,擔心太平軍西去,所以調度郝光甲移防,「不料未能如願,焦懣萬分。」

這裡不好說,勝保是不是因為追剿失敗而故意甩鍋給郝光甲的,但後來的一系列奏報中,可以看出,清軍的指揮體系是渙散不堪的,將帥之間軍令不一,行動不一。

在舒興阿給鹹豐皇帝的《舒興阿奏報遵旨催郝光甲等追剿並馱載缺少貽誤軍行片》這份奏摺中,可以看出,陝安鎮總兵郝光甲部先是在七月二十八日(9月1日)夜攻懷慶府外圍的太平軍陣地,後在附近追剿太平軍餘部,在內閣學士勝保的要求下,又帶兵改道由小路至攔車鎮,翻山經山西截擊太平軍,「該鎮即選帶壯勇官兵一千八百餘員名,裹帶乾糧,經由山路於八月初四日行抵陽城。」

這時的清軍開始分兵,勝保率軍西進追擊,郝光甲率兵由懷慶北上,經陽城走山路急行軍前去攔截。

八月初二(9月4日),太平軍進入垣曲城(治所在今垣曲縣古城鎮)下。在預先派人潛入城後,然後放火,趁勢攻城,垣曲知縣晏宗望等86名官紳皆被處死。隨後又將前來布防的河東道觀察使張錫藩部消滅,張錫藩本人亦戰死。太平軍在垣曲休整三天,後經王茅、皋落(今垣曲縣城),過中條山的橫嶺關,於八月初五(9月7日)攻下絳縣,殺知縣潘名魁。八月初六(9月8日),攻克曲沃縣,殺知縣丁璜。

太平軍在進入山西後,行軍速度明顯加快。根據清廷在八月初八轉發給江寧將軍託明阿、內閣學士勝保、綏遠將軍善祿的旨意中顯示,根據山西布政使郭夢齡的奏報,「該省官兵調赴他省已九千餘名,巡撫哈芬甫於初二日自澤州前赴陽城,尚未知垣曲失事」,可見山西防務之空虛。

這時的山西省城太原府內,只有布政使郭夢齡等人在了,而山西巡撫哈芬懼怕太平軍,並不敢主動出擊,行動遲緩,其人一直是游離於作戰一線。這裡可以通過哈芬本人的一份奏摺可以看出他的甩鍋水平,他在八月十一日的一份奏報中稱「絳縣、曲沃兩處縣城失守,皆因官兵在賊之後,使賊得以長驅。現在直隸之兵未知曾否由濟源兵路追剿,陝安鎮總兵郝光甲之兵及太原鎮總兵烏勒欣泰之兵,俱在翼城之東尾追,遠寇入日深。山西平陽府之兵僅有二百名,太原省存兵一千名,現在藩司郭夢齡保護省城,奴才僅帶兵一百名,若無會合,實難迎剿。」

這時的哈芬在太平軍渡過黃河後,其實是在觀望逗留,一直不敢與太平軍正面迎戰,而是指望著朝廷能調派援兵前來進剿。他在奏摺中稱「惟有懇恩速飭欽差大臣訥爾經額撥兵數千名,由太行山至長子縣、沁州、武鄉等各州縣一帶向西迎剿,復催勝保之兵在後夾擊,並飛調陝安鎮總兵郝光甲之兵、太原鎮總兵烏勒欣泰之兵,與奴才會合迎剿,乘此賊勢未滅,不難兜擊殄滅矣。」這個時候的山西巡撫哈芬在哪裡呢。奏摺後面寫著「奴才於迎剿之便,赴潞安府長子縣查拿賊匪」。他寫這份奏摺的時候,太平軍的主力還在平陽府(今山西臨汾),作為一省之長的他卻跑到了晉東南的潞安(今山西長治)。

山西地形及太平軍、清軍路線圖

高河橋伏擊戰

八月初九(9月11日),太平軍北上到達平陽府城南。知府何維墀、參將扎克阿等依靠堅固城池,一方面飛檄傳書,敦促太原鎮總兵烏勒欣泰迅速返鎮馳援,另一方面編制民團架設大炮,嚴密設防,並派兵勇守御四門。何維墀先採取堅壁清野之術,燒毀平陽府城南的驛站,並在城上親自督戰。

太平軍在南門發起攻勢遇到大炮阻擊,繞道東門後,在東關財神廟樓架炮對轟。經過一夜激戰,八月初十(9月12日)黎明,太平軍攻破城池東門,攻克平陽府(臨汾縣)。知府何維墀、臨汾知縣周春陽、同知郭升阿等均被擊斃。

八月十二日(9月14日),太平軍前鋒部隊攻克洪洞縣,《洪洞縣誌》記載「盤踞凡五晝夜」,並一度繼續北上佔領霍州所轄的趙城縣(今洪洞縣趙城鎮)。

清軍方面,八月十二日(9月14日),陝安鎮總兵郝光甲率二百餘兵急行軍追至平陽,發現城池失守,就繞至平陽府城北,在高河橋設伏。《臨汾縣誌》記載「時秋禾如雲,高粱夾道,郝軍銜枚潛路側」,城內太平軍以為清兵在東南,沒有防備,於次日北行至高河橋時遇伏,「郝兵吶喊,以鳥銃橫擊之,賊亂」,太平軍的隊伍被截為兩段,餘下的太平軍只得退回平陽府城,「益怒,屠郡城,商民死者相枕藉」。

此役也成為清軍在山西境內為數不多的勝仗。

退回城內的太平軍一面造勢宣稱要進兵蒲縣,西上呂梁;又向郝光甲下戰書,約定兩天後北關夜戰。此時,郝光甲是急行軍而來,手中並無多少兵馬,只得向勝保求救,勝保給了他幾百人馬,讓他先迎戰。

結果,兩天之後即八月十四日(9月16日)晚,太平軍在平陽府城北門張燈擊鼓,擺出與郝光甲決戰的架勢,三度出擊,吸引郝光甲部,城內主力則趁夜從平陽府城東門撤出東去。到第二天(八月十五日)早上,郝光甲發現被騙,於是再度率部向東追趕。

負責後面尾追工作的勝保的大部隊,在郝光甲和太平軍在平陽府對陣之時,八月十三日(9月15日),勝保部的四千餘人直接越過了平陽府,直趨洪洞城北來攔截前面的太平軍。

《清實錄鹹豐朝實錄》中記載「十三日,勝保等馳抵洪洞,探知該逆排隊出城,即欲北竄。經勝保派令西凌阿等繞出賊前,扼要截擊,已將該逆全行兜住。即在該縣城北之上紀落鎮、札營扼守,杜其東竄北竄之路。」其實,這時的清軍動作還是慢了一步,早在八月十二日,太平軍攻克洪洞縣後,就已經北上來到了趙城縣。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從平陽府向北沿汾河谷一直北上可至省城太原,中間險峻可守之處只有靈石縣南的韓侯嶺(又叫韓信嶺,位於今靈石縣翠峰鎮高壁村)。在八月十八日,山西巡撫哈芬的奏報中稱「前經奴才派調孟壽營兵丁二百名,帶同鄉勇四百名,已在韓侯嶺防堵」。

這裡再提及一份勝保在八月十八日的奏摺。他這份奏摺是八月十七日在趙城縣上紀落鎮軍營進行復旨的,內容就是把手下各位部將參奏了個遍。

第一個被劾奏的是大名鎮總兵董佔元。董佔元是八月初一就由河南清化鎮沿途追擊而來,按照勝保的要求應該「在平陽南門外防剿」,而勝保是八月十一日到達的平陽。結果是勝保現在已經移駐洪洞了,卻遲遲未能見到董佔元部蹤影。勝保稱他是「不知緩急,任意遲延,殊堪痛恨」。

第二個被參的是副都統託雲保。託雲保帶領的是吉林馬隊,勝保本來是派其在平陽以東紮營設哨,查探太平軍去向,結果太平軍由平陽府城東門趁府東去,「竟不知尾追擊殺,及至次日,傳令調來,又復以兵力單弱,難以阻擋為詞」,另外還對託雲保在垣曲、曲沃、平陽、洪洞間行軍遲緩的行為,進行「面斥其非」,指其「督率不力,幾至失機」,於是把託雲保帶到黑龍江馬隊調撥歸西凌阿管帶,否則「軍務難以振作」。

第三個被參的是太原鎮總兵烏勒欣泰。他是經欽差大臣訥爾經額奏明由澤州直接回平陽迎擊太平軍的,按理說應該考慮如何快速行軍,及時趕到,與追兵內外夾擊才對。但勝保帶著兵馬到了平陽已經好幾天了,「聞該總兵尚在澤州逗留」(在另一份哈芬的奏摺中也證明確實如此)。

勝保的這份奏摺可以說是怒氣衝天,他請求鹹豐皇帝將董佔元、託雲保和烏勒欣泰三人是一併革職,責令其戴罪立功,以觀後效。可勝保的焦慮並不代表其他清廷官員都對此盡心盡力,只能說當時清廷自上而下指揮系統的混亂,朝廷大員在面對太平軍時大多麻木不仁、毫無鬥志。

躲在遠處的山西巡撫哈芬雖然不在一線,不過當天也給了鹹豐皇帝一份奏摺,他把山西地方官的傷亡失蹤情況匯報了一個遍,又說太原鎮總兵烏勒欣泰已於八月初九從陽城起程(對應了前面勝保的不滿),他本人也離開澤州帶兵抵達了介休,繞到了太平軍的北面。另外,他還請求鹹豐帝飭請陝甘總督派兵出蒲州、解州一帶以支援會剿。

曲亭殲滅戰 武狀元郝元甲落敗

到了八月十七日(9月19日)夜間,洪洞縣城的太平軍出南門開始突圍,不等清兵反應過來衝出營盤向東而去,還是被勝保參奏過的託雲保,他的部隊是「驟不及防,亦被該逆衝營而過」,於是勝保再命西凌阿、魁福等帶領黑龍江、西安馬隊六百餘人,追擊而去。

也是這一天,郝光甲率部追擊平陽府東撤的太平軍至曲亭鎮(今洪洞縣曲亭鎮)後準備休整,結果洪洞縣城出來的太平軍拆返向南,平陽城撤出來的太平軍回頭包抄,兩路夾擊,清軍大敗,郝光甲負傷,只帶十餘人衛兵逃脫。

這時的勝保跟著太平軍東奔西竄,帶著清軍繞彎子,在追剿無果的情況下,依然是盛氣凌人,如同後來《清史稿》中的描述,勝保是「自餘疆臣共事,無不齟齬互劾」。劾奏上癮的他又參奏了時任欽差大臣的直隸總督訥爾經額,說訥爾經額給他調度提供的援兵,表面上說是先後已有14000多名,但勝保卻說他與善祿、西凌阿率領的馬步各隊僅4000餘名,郝光甲帶來的兵也不過1500名,董佔元帶的800名還沒見蹤影,其餘所說的8000人不知道什麼時候由什麼地方趕來,也沒有準確消息。「相應請旨飭催……不可再有延緩,以便奴才等由北路繞道馳往合剿」。

得勝無望的勝保擔心太平軍行蹤變化不定,有可能會通過曲亭向南經浮山縣至潞安府,或者向北由嶽陽縣小徑進入沁源,經太谷、徐溝會再度威脅太原。於是,勝保一方面命人由韓侯嶺繞到北側,進而保衛太原,另一方面命令從河南清化鎮繼續撥發援兵,由澤州趕赴潞安會剿,並安排獲鹿、遼州等地嚴防太平軍東進。

其後,清政府對圍剿北伐太平軍的軍政領導班子作出了調整,先是山西巡撫哈芬因郭夢齡、賈克慎等人參奏被革職,新任命刑部左侍郎恆春為山西巡撫(未到任前由布政使郭夢齡署理);烏勒欣泰因帶兵延遲,革職留任;同時褫去了訥爾經額的黃馬褂;而勝保卻得到了封賞,八月二十一日,清政府授勝保為欽差大臣。

相遇柳花泊 炮擊託明阿

太平軍在平陽府、洪洞期間,清軍也正在周圍大量靡集。此時,如果不快速轉移的話,可能會再度陷入重圍,但北上太原有些不現實,北上有韓侯嶺險隘,易守難攻,清兵早有準備,顯然東進出奇兵才是快速擺脫敵人的最佳方案。兩股太平軍在曲亭鎮會合後放棄北上霍州而是繼續東去。

太平軍於是經嶽陽縣(今山西古縣)、永樂、府城(今安澤縣),於八月二十日(9月22日),進入屯留縣(今長治市屯留區)境。根據《屯留縣誌補記》中記載,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等後經摩訶嶺(毛孩嶺)、豐宜,進入長子縣境內的柳花泊(今天長子縣碾張鄉東裡村)。

八月二十一日(9月23日),從澤州、潞安北來攔截的江寧將軍託明阿,在丰儀鎮以東的柳花泊和太平軍發生了遭遇戰,託明阿以五百人御之,眾寡不敵,中炮墜馬負傷。

《長子縣誌》又載,是夜,太平軍宿營鮑店鎮,黎明東去,入潞城界。根據《潞城縣誌》中記載,八月二十二日(9月24日)黎明,太平軍「竄入潞城西鄉史興裡、下省村……巳刻入城……其眾大約不下五六萬人。」太平軍入城後前兩日,先是在東門口殺掉了四十餘名前來辦事的吉林兵,又沿街張貼告示,老百姓才知道是李開芳等人到來了,此後「沿途焚毀神廟始盡,擄掠壯者,欺辱婦女,不甚傷人。」太平軍撤後,「官兵攪擾,土匪搶掠,凡屬富民鋪戶無不受傷,而當鋪為尤甚。」

八月二十三日(9月25日),太平軍攻克黎城。次日(9月26日)東去,出山西境。至此,太平軍在山西的軍事活動結束,其後再入河南彰德府境,攻克涉縣(今屬河北邯鄲)。後由涉縣東去,入武安境,進入直隸。

小結

太平軍在山西轉戰約25天。自鹹豐三年七月二十九日(9月2日)至八月二十四日(9月26日),這期間經歷了三次較大戰役,徵戰範圍涉及晉南、晉東南。與在河南的期間相比,這期間,太平軍北伐部隊是戰術靈活,出其不意,能夠快速攻城過鎮,成功甩開清軍主力圍追堵截,揮師東進,為進兵直隸打下了基礎。

(本文原創作者:史說新傳,部分圖片引自網絡和《中國通史連環畫》《繪畫本中國近代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太平軍兩次攻打鐵城贛州均未果,鐵城由來實至名歸
    太平天國洪秀全借拜上帝會之名帶領著全國的百姓,風起雲湧,太平軍走到哪裡都勢如破竹,各地的義軍也是紛紛響應,山頭草寇也多立刻倒戈,說自己是太平天國的分支,一時間真假太平軍都分不清楚,但是目的只有一個,讓清政府下臺.
  • 我喜歡你:比起顧勝男,路晉對愛情更像飛蛾撲火
    而路晉也是給予了顧勝男極大的尊重。路晉的愛是溫柔的,自然舒適的,不帶一絲的壓迫和控制。工作上,路晉沒有因為職務之便而對顧勝男特殊照顧,也沒有在同事面前對顧勝男表現出異常的關心,因為他不想顧勝男成為同事背後議論的對象,他也相信顧勝男勝任工作的能力。 生活上,路晉沒有安排讓顧勝男搬到好一點的住所,而是自己搬到了市井小巷,成為顧勝男的鄰居。
  • 丨邲之戰,晉軍無能指揮下的黑色幽默
    晉楚兩軍不期而遇。這次為進攻鄭國,楚莊王率軍親徵。而晉軍則是清一色的名將陣容:中軍元帥荀林父,城濮之戰曾打得楚軍有了陰影;上軍主將士會,出了名的智囊;下軍主將趙朔,前中軍元帥、權臣趙盾的兒子。面對擁有豪華陣容的晉軍,打還是不打?楚令尹孫叔敖認為既然兩國未撕破臉,那麼能不戰就不戰。
  • 諸葛亮北伐一共幾次?數六次的那位同學站住!
    諸葛亮北伐一共幾次?很多人認為六次。一開始我也以為六次,後來看了這一段史記我才明白,根本不是六次,而是五次!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究竟是哪幾次。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曹叡繼位。228年第二次北伐因為蜀軍糧道出現問題,要知道,蜀軍最不方便的就是『糧草』問題,從『蜀道難』將糧草運往前線,基本上活下的來的人很少——路,太難走了,一個不小心就會粉身碎骨,對於撤退的蜀軍,魏軍表示——追殺,曹真派王雙追殺諸葛亮,此時的諸葛亮已經將反殺境界練得出神入化,基本誰追誰死,王雙也沒有逃過宿命。229年春,諸葛亮捲土重來,這次諸葛亮來勢洶洶,直取武都、陰平二郡。
  • 《我喜歡你》:路晉,對於黎曼來說,沒什麼比無謂的希望更害人
    《我喜歡你》已經收官了,劇很甜,還稍微有點虐,不過小虐怡情,可以接受。今年為止到現在也出現了好幾部大叔與蘿莉的愛情了,到目前為止也只有《我喜歡你》能得到大眾的喜愛,CP感十足,想想前面那幾部,單單從CP感上,就很違和了,讓人看了都覺得劇情三觀都有問題了,所以也就被噴得,慘不忍睹的。
  • 薩爾滸改變中國命運之戰:明軍精銳一戰全滅
    後金採取了一個非常英明的決策,即「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就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3月初1日,杜松率領1萬精兵輕裝強渡渾河,準備攻擊在界凡修築工事的1.5萬後金人,打開前進通道。雖八旗軍毀壩放水,河水陡漲,淹死眾多明軍,仍無法阻擋明軍前行。中午起,杜松明軍於吉林崖與後金二貝勒代善發生戰鬥。
  • 宋文帝元嘉北伐虎頭蛇尾,高涼王中道進攻柔然,大獲全勝
    公元450年,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北伐之心不死,再加上侫臣王玄謨等推波助瀾,促使新的北伐大戰再起。相對來說,南朝政局較為穩定,除了少數豪門家族成員不太安分外,總是借彭城王劉義康之名生事。劉義康不除,借其名以造反的人就不會絕。可見,亂世之中,不安分的人非常多。這些小打小鬧,還不會影響到劉義隆的統治,故他有閒心和精力去經營對外擴張之事。
  • 徒駭河流域的故事:鎖龍白玉石,水淹太平軍
    徒駭河流域的故事:鎖龍白玉石,水淹太平軍大地上,河流是所有生命中最偉大、最神奇的存在。每一條河流的存在都是人類文明與自然地景相互作用的具體呈現,它孕育了古老的文明,留下了古老的文化遺產。千百年來,人類沿河而居,賴河而生,與河流結下了深刻的感情,並漸漸發展出各具特色的大河文明。
  • 姜維11次北伐5勝4平2敗,為何蜀漢首先滅亡,看戰績就明白了
    蜀漢是三國中實力最弱小的政權,但卻是攻擊性最強的政權,三國所有的戰爭中,蜀漢主動發動的戰爭最多,從劉備時代就是這樣,從劉備在南郡之戰期間拿下荊州南四郡開始,到入蜀攻打劉璋之戰,再到漢中之戰、上庸之戰、關羽北伐襄樊之戰、夷陵之戰,蜀漢幾乎都在連年徵戰,不是在徵戰的路上,就是在徵戰的準備中。
  • 太平軍定都天京的代價:城中百姓死亡40萬 比南京大屠殺還要多
    1853年3月太平軍首先佔領雨花臺,然後偷挖地道,數日內連續不斷的對城內守軍發起進攻,二月初十攻入城中,並定都於此,改稱天京。太平軍進入天京後,也許是出於對出於對清朝統治的憤恨,或出於對將要成為都城的政治上的安全的需要,或是按照上帝教的教義,屬於「妖孽」的滿人必被殺死,於是太平軍從攻城到進城一路清洗。
  • 這個被嚴重低估的朝代,猛將如雲,8次北伐打的異族找不到北
    這個被嚴重低估的朝代,猛將如雲,8次北伐打的異族找不到北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皇帝制度,中國封建時代延續了2000多年,期間王朝更迭,十幾個朝代都已泯滅在歷史的長河裡,我們如今只能通過流傳的史書文物了解一二。
  • 三家分晉我們都知道,但三家歸晉是怎麼回事?
    不過,由於晉獻公被驪姬寵妃挑撥,逼死了太子申生,從而導致晉國爆發了大規模的內亂,晉國出現短暫衰落。好在這個衰落並沒有阻擋晉國的強盛之路,經過數十年內亂以後,晉文公成為了晉國的君主,並確立了晉國的霸權。雖然晉文公在位不足十年便去世了,但他留下來的霸業卻持續了長達百年之久。直到百年之後,在晉和楚的戰爭中,楚打敗了晉,最終,晉失去了霸權。
  • 新宮晉:我不喜歡人類只想到自己和人類社會,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新宮晉的身份是動態雕塑家、公共空間藝術家,哈佛大學客座教授。生於1937年,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系。後來又到羅馬進修油畫6年。雖然他不是「專門的繪本作者」,但是他所創作的每一本所散發出來的「自然力量」讓人驚訝。他說:「我不喜歡人類只想到自己和人類社會,對自然而言,人類並非特別的存在,而是自然的一部分。」
  • 陰晉之戰——戰神吳起封神,秦魏兩國卻在十字路口走向不同的方向
    當時秦國內亂不斷,國力衰弱,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魏國國力的不斷上升,在弱肉強食的戰國,身邊同宗的趙韓兩國自然不能去打擊,於是魏國很自然地把目光轉向了秦國。正當魏文侯虎視眈眈河西之地的時候,一代戰神吳起離開魯國來到了魏國。魏文侯倒履相迎的同時,也揭開了秦軍敗落的序幕。吳起何許人?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同樣兵敗,為什麼馬謖被殺,而趙雲只是被降級
    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夷陵之戰後,蜀國國力大減,丞相諸葛亮輔佐幼主劉禪勵精圖治,休養生息。終於在公元228年的時候,諸葛亮認為伐魏的時候到了,於是兵分三路,揮師北上。眾所周知,此戰中曹魏名將曹真派張郃迅速攻下了街亭,迫得蜀軍撤退。
  • 太平軍大將忽見城下青草枯萎變黃, 急令灌進開水, 慘叫聲立即響起
    相比之下曾國藩非常緊張,那麼多失地都被大臣一一收復,唯獨我湘軍久難攻克南京。其它各地陸續收復,再無戰事,同治皇帝急電曾國藩:要迅速拿下南京城。曾國藩收到皇帝的旨意,心裡立即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想想也是,南京城從開始攻打已經兩年多了,而同僚李鴻章拿下蘇州僅僅用了三個月;左宗棠也不過半年時間就攻克了杭州。皇帝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要求曾國藩親自督戰,快速解決戰事。
  • 考古探索:成語「康莊大道」,源自山西的大運路
    它大致由運城盆地開始,沿汾河地塹北上,經過臨汾盆地而至太原盆地,再向北沿著地質時期的汾河故道入忻定盆地,順陽武河谷過勾注山,進入大同盆地,然後沿御河北達塞外。於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地說於傅險中。是時說為胥靡,築於傅險。」這段記載頗具迷信色彩,但它至少說明傅說其人是因長於築路而被請去為相的。
  • 夷陵之戰中,蜀漢到底損失多少大將?此人的陣亡,影響蜀國的國運
    夷陵之戰中,蜀漢到底損失多少大將?此人的陣亡,影響蜀國的國運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政權和東吳政權發生的最大規模的一場戰役,也是古代軍事上一次非常著名的防禦戰。此戰蜀漢損兵折將、元氣大傷,是蜀漢政權由盛轉衰的根本原因,而這一戰裡劉備到底損失了哪些大將?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關於這個話題。一、黃忠黃忠是在夷陵之戰中戰死的,作為蜀漢五虎大將之一的黃忠在這一戰中是先鋒大將,在行軍途中,不慎被東吳將領馬忠偷襲,被一箭射進了肩窩,回到營地後不久就陣亡了。
  • 夷陵之戰失敗的鍋,不能讓劉備一個人背,看看蜀軍參戰的將領!
    其實夷陵之戰時,蜀國的參戰將領陣容也是非常寒酸,甚至連廖化都沒得用。歷來人們提起夷陵之戰,蜀軍之所以慘敗,全是由於劉備以怒興師,不聽勸諫執意伐吳,在和吳國對峙過程中被陸遜擊潰的。劉備作為一國之君,一軍之帥,當然要對失敗負主要責任,但是鍋不能讓他一個人背,我們看看蜀軍的參戰將領陣容就知道了。
  • 今日更新《深情觸摸》、《洛杉磯之戰》、《一路向南》
    適值此時,外星入侵者成功登陸,並殺入人口稠密的聖莫尼卡區。軍方決定誘敵深入,再對敵人施以空中打擊。為了營救無辜,納茲和馬丁內斯的小分隊義無反顧衝了進去珠熙去體驗新的東西,開始表達自己的情緒的上升到她的未婚夫,儘管時間和地點。與珠熙是誰享受這,民宇是累了。他試圖使她滿足他的能力,甚至要求從朋友的意見,但這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