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持續回暖,這些相關上市公司怎麼樣了

2020-12-07 電子發燒友

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持續回暖,這些相關上市公司怎麼樣了

天津機器人 發表於 2020-11-13 11:33:19

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持續回暖,多家工業機器人企業淨利實現正向增長,但也有企業虧損擴大超一倍。

截至11月1日,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多家上市企業已發布前三季度財報。據界面新聞不完全統計,拓斯達(300607.SZ)、華中數控(300161.SZ)、埃斯頓(002747.SZ)、新時達(002527.SZ)在內的多家公司業績飄紅。

其中,拓斯達淨利潤增幅最高。該公司前三季度營收20.3億元,同比增長86.3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18億元,同比增長261.68%。

華中數控淨利增幅排名第二。該公司前三季度營收8.94億元,同比增長63.6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611萬元,同比大增185.47%。

華中數控表示,營收增加主要是數控系統、紅外、特種裝備、機器人與智能產線等產品收入增加所導致。

同期,埃斯頓營收為17.63億元,同比增長82.2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542萬元,同比增長48.96%。

埃斯頓表示,其在報告期內發生同一控制下合併,以及機器人和智能製造系統業務的增長,導致營收相應增長。

新時達前三季度營收為28.2億元,同比增長9.5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7652萬元,同比增長36.64%。

新松機器人(300024.SZ)營收和淨利潤均出現下滑,但仍保持盈利。該公司前三季度營收16.86億元,同比減少9.4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35億元,同比減少53.18%。

財報顯示,新松機器人前三季度營業利潤為1.65億,同比減少48.2%。該公司表示,這主要因第三季度訂單減少,前三季度收入下降,毛利下降。此外,還受前三季度研發投入增加影響。

機器人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財報、數據來源:公司財報

起步於工業機器人整機製造的埃夫特(300024.SZ),則繼續延續虧損態勢。

該公司前三季度營收8億元,同比下降14.0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為8148.3萬元,去年同期為虧損3203萬元。

埃夫特在財報中表示,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預計全年淨利潤仍處於虧損狀態。由於此前大規模收購等原因,埃夫特已連虧四年。

相比工業機器人,埃夫特更重要的板塊是系統集成業務,營收佔比逾八成。這項業務通過集成工業機器人在內的各種應用,組裝具備不同功能的自動化生產線,銷售給汽車生產商等下遊客戶。

今年1-2月,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為2.13萬套,同比下滑19.4%;3月以來,機器人產量迅速回升。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2.31萬套,同比增長51.4%。全年累計工業機器人產量超過16萬套,同比增長18.2%。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下稱IFR)近期發布的報告中表示,截至目前,世界各地工廠內運行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已超過270萬臺,創下了歷史新高。

IFR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增速最快的機器人市場,發展速度在機器人歷史上沒有先例。

IFR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市場新增機器人安裝量為14.05萬臺,較2018年減少了9%,但已較2014年的5.7萬臺增長一倍多。

2019年各國工業機器人新增安裝量。圖片來源:IFR

從製造業中機器人規模化應用程度看,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IFR提供的數據顯示,新加坡和韓國繼續穩坐全球機器人密度前兩名,每萬名工人中的機器人擁有量分別達到918臺、855臺,日本以364臺位列第三。全球平均機器人密度為113臺,中國大陸地區的機器人密度為187臺。

中航證券指出,從長期來看,國內不斷提高的勞動力價格,以及汽車、3C及其他製造業在成本和效率等方面持續競爭,加之國內工業機器人的應用程度較領先國家仍落後較多,預計中國工業機器人在未來5-10年間仍有較為廣闊的成長空間。

中航證券認為,作為工業機器人下遊行業的製造業,目前總體營收增速和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增速降幅已持續收窄,製造業產能利用率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四季度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將持續恢復,今年機器人行業整體銷售情況大概率超過去年同期。

上海證券指出,汽車和3C行業是工業機器人下遊最大的兩個行業,汽車行業延續著復甦態勢,乘用車銷量也連續多個月復甦;今年前9月,3C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7%,持續維持高位。

上海證券稱,多方面的數據均表明,工業機器人行業正處於復甦過程中,未來銷量有望持續實現高增長。

東北證券也指出,中長期來看,國內製造業產業升級是大勢所趨,「機器換人」勢在必行,5G建設加速推進,5G手機的更新將帶動電子製造行業新一輪的資本支出,自動化設備企業將持續收益。

責任編輯:xj

原文標題:工業機器人市場回暖,這些相關上市公司都掙到錢了嗎?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天津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市場回暖,「十四五」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如何?
    前言從工業機器人產量累計增長率、產業政策、下遊市場需求等三個方面看,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呈現三大發展現狀。工業機器人應用範圍遍及製造業各個細分領域,對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推動其他產業快速發展有重要意義。自去年4月起,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逐步回暖,目前已進入加速增長期。
  • 工業機器人競爭激烈,國外壟斷國內紛爭
    A股上市公司也不甘寂寞,新時達、華昌達等公司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併購活動越來越頻繁;長虹-ABB戰略合作籤約暨機器人應用聯合實驗室,正式進軍工業機器人領域。大量資本湧向工業機器人領域,機器人的拐點已經到來。工業機器人機構觀點認為,隨著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推進和國家產業政策的不斷加持,本土品牌工業機器人企業已迎來良好發展契機,未來5-10年將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
  • 中國工業機器人十大品牌 工業機器人領域TOP10
    埃夫特公司 是中國機器人產業創新聯盟和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發起人和副主席單位,所研製的國內首臺重載165公斤機器人載入中國企業創新紀錄,榮獲2012年中國國際 工業博覽會銀獎埃夫特機器人在奇瑞汽車等企業歷經五年的苛刻考驗和充分驗證之後,被廣泛推廣到汽車及零部件行業、家電行業、電子行業、衛浴行業、工具機行業、機械製造行業、日化行業、食品和藥品行業、光電行業、
  • 工業機器人行業持續復甦 淺談工業機器人核心競爭力
    工業機器人行業持續復甦,機器換人與國產替代雙重驅動 1.1.憑藉著對新冠疫情採取的有效應對手段,國內整體經濟得以快速恢復,使得中國 成為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 GDP 正增長的國家。 此外,經過本次疫情,各個生產企業在復工復產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自動化 生產、減小人員依賴的重要性,開始嘗試提高自己的自動化率,同時國家出臺的 各類免稅政策也讓這些企業有了富餘資金去購買相關設備,這也是疫情以來工業 機器人下遊需求持續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 2015中國機器人行業最具潛力上市公司TOP10排行榜
    當然,這其中也不乏跨界轉型炒作概念,在機器人領域曇花一現,真假難辨的機器人概念股。  實際上,真正能在國內機器人市場爭得一席之位的機器人概念股屈指可數,我們結合國內機器人上市公司的業績、產業布局以及綜合實力等盤點出了2015年中國最具潛力的上市公司十強。  一.
  • 2014年中國十大工業機器人公司排行榜
    考慮到智能裝備的戰略地位,以及在推動製造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持續加大對智能裝備研發的財政支持力度,並且還將建立首臺(套)裝備示範項目保險機制。前瞻產業研究院《2015-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十大工業機器人公司排行榜如下:2014年中國十大工業機器人公司排名1 山東魯能智能技術有限公司2 常州銘賽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3 庫卡自動化設備(上海)有限公司4 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5 安川首鋼機器人有限公司
  • 中商產業研究院特推出: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
    中商情報網訊:自2013年我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之後,至今保持這一地位。在強大的「供需法則」作用下,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產量激增,工業機器人銷量和銷售額持續增長。如今全球大環境下行,2019年產量下降,但是產業增長大趨勢未改變,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對機器人需求旺盛,企業均看好市場前景。為了讓廣大讀者深入了解工業機器人產業,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了《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報告分為5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工業機器人的定義、發展歷程、剖析了工業機器人產業鏈。
  • 工業機器人行業深度研究報告:冬盡春始,蓄勢待發
    相關行業數據的佐證 工具機、雷射器、 注塑機、 工業機器人功能效用不盡相同,但均屬於通用設備,其下遊應用領域廣泛且高度重合, 基 本包含整體製造業,幾個子行業發展呈現較強一致性。將四個分支行業的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增速放在一個時間軸上, 可以觀察到呈現一定相似的周期性。
  • 總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線 工業機器人持續向好可期關注受益行業
    庫存方面,港口庫存在12月或持續去庫,鋼廠方面則進行冬儲累庫。12月份鐵礦石尚有200-250萬噸的供需缺口,供需維持緊平衡。此外,市場傳言印度方面為保證其國內礦石的使用,考慮重新開始禁止鐵礦石出口;巴西進入雨季,發貨量將面臨季節性下滑;澳大利亞與中國關係持續降溫。綜合來看,鐵礦石價格短期有望繼續走強。
  • 2014年全國排名前五工業機器人公司
    2014年我國機器人產業飛速發展,在「機器換人」熱潮下,中國機器人市場也不斷擴大,機器人公司越來越多,並且不斷變大變強。2014年被稱為「中國機器人元年」,中國機器人產業飛速發展,一起來看看全國排名前五的機器人公司。
  • 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究竟為何不理想?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現在的各項工作越來越依賴自動化的設施,繁重的工業生產已經擺脫了使用大量勞動力的時代,機器人也應運而生。那麼究竟我們國內的機器人產業發展怎麼樣呢?現在看來是一直不太理想,那是什麼原因呢?
  • 國內十大最具潛力的機器人概念股投資價值解析
    高工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鄭利瑤昨天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之所以判斷2014年是工業機器人元年,主要是幾個原因:第一,去年下半年開始,跨國公司開始大規模在中國布局,他們看中的是產業化加速時期的中國機會;第二,從用工環境角度,最近幾年沿海招工越來越難,中國人口結構帶來的紅利也迎來了拐點;第三,LED、鋰電行業進入快速成長期,這些產業要快速規模化、自動化,也需要機器人配合;第四、去年年底,
  • 解析國內十大工業機器人集成商
    工業機器人產業是一個集系統集成、先進位造和精密配套融合一體的產業,是一個需要技術、製造、研發沉澱經驗的行業。從我國機器產業鏈發展來看,由於受核心技術限制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目前獲得突破的主要為系統集成領域。
  • 工業機器人「乘風破浪」 國內減速器市場如何破局?
    業內專家表示,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減速器市場的冷暖變化可以反映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真實狀況,是衡量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長前景的關鍵指標。在過去的幾年中,實際上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增長幅度是處於逐步縮小的過程,也就是說出現了增長乏力的情況。之所以會這樣,與工業機器人市場逐漸飽和及行業競爭態勢激烈密切相關。
  • 從「非必需」到「新標配」,機器人成餐飲業持續回暖好幫手
    在此背景下,業內認為智能設備行業,如智能迎賓接待設備、自動化送餐機器人、大容量回收設備等將迎來良好發展時機。餐飲行業收入持續回暖近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10月份我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其中餐飲收入受到關注。
  • 「十四五」規劃推出在即,國產替代迎加速,智慧機器人站上風口
    財聯社12月4日訊,近來官方多次表態,「十四五」將進一步推動我國智慧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相關上市公司將迎來機遇。 據媒體報導,11月30日,發改委產業發展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李忠娟同志帶隊赴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開展調研,詳細了解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形勢和市場走勢,並重點就自主品牌機器人的優勢領域、薄弱環節,以及當前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與聯盟有關專家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提出了「十四五」進一步推動我國智慧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考慮。
  • 一文解讀工業機器人產業鏈結構
    相比日本巨頭幾十年的積澱,中國的工業機器人用精密減速器研究開始較晚,技術不成熟,形成了精密減速器不能自給自足的局面,嚴重依賴進口。 國內涉足RV精密減速器的公司有上市公司秦川工具機、上海機電、巨輪股份,新三板公司有唯一標的恆華股份,非上市公司有南通振康、恆豐泰、武漢精華、上海精華、山東帥克等,涉足諧波減速器的有非上市公司蘇州綠的諧波傳動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技美克諧波傳動有限公司等。
  • 國內晶片設計的上市公司,基本都是在細分領域的國內最強
    相關的上市公司有: (1)全志科技 全志科技成立於2007年,於2015年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公司是領先的智能應用處理器SoC和模擬晶片設計廠商,在超高清視頻編解碼、高性能CPU/GPU多核整合、先進工藝的高集成度、超低功耗等方面處於業界領先水平,產品領域覆蓋車聯網、智能硬體、智能家電、服務機器人、無人機、虛擬實境、平板電腦、OTT盒子、移動網際網路設備以及智能電源管理等。
  • 中國機器人公司排名是怎麼樣?
    那麼,你知道中國機器人公司排名是怎麼樣嗎?下面國辰機器人小編就根據市場需求分析來選出中國機器人公司top10排名。1、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專業設計製造服務商2、杭州國辰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智慧機器人關鍵為核心技術,提供智慧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機器視覺檢測產品整體解決方案。
  • 機器人: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募集說明書(申報稿)
    產業規模的持續擴張將對半導體裝備業務的盈利能力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根據國內未來半導體工藝設備及晶圓廠建設的規劃和趨勢,公司半導體裝備現有產能將無法支撐未來市場需求,本次募投項目的實施將有效擴大公司半導體裝備業務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