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評測中心】如今距離Intel英特爾發布Nehalem-EP處理器已經過去一個多月的時間了,隨著相關產品的不斷推出,我們對於這款處理器的性能了解也越來越深入。要完全發揮出新平臺的性能,其BIOS的參數設置是非常重要的,而Nehalem平臺比以往增加了不少的設置項,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如何設置Nehalem-EP主板BIOS將其性能發揮到最大。
Intel送測樣機:華碩RS700-E6伺服器
直聯架構帶來了IMC和QPI
Nehalem-EP平臺核心之一:Nehalem-EP處理器
Nehalem-EP平臺核心之二:Intel Tylersburg-EP晶片組
我們選擇了Intel英特爾送測的一款Nehalem-EP伺服器用來舉例。這臺伺服器來自華碩,型號為RS700-E6,是一臺工程樣機。它所使用的是Intel 5520(Tylersburg-36D)晶片組,搭配的南橋晶片為Intel 82801JR(ICH10R)。在我們測試的Nehalem-EP伺服器中,大多使用的是這種晶片組的主板,因此它們的BIOS設置使用的是AMI的BIOS。閒話少說,我們來看看伺服器的具體設置。
剛剛進入BIOS,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界面,主要是時間日期設置(有時還會有軟碟機設置)。和大多數AMI BIOS一樣,這裡並沒有什麼值得關注的設置。
首先我們進入IDE Configuration項目。這裡,用戶設置的是集成在系統南橋的SATA硬碟控制器的工作方式,一般的桌面使用的是ICHx系列,而伺服器使用的則是ESB63x1系列,不過Nehalem伺服器平臺使用的也是ICH10R,和桌面一樣,這可以簡化晶片組設計生產(ESB系列比普通ICH系列就多了現在已經很少用到的PCI-X總線和也不太必要的高帶寬北橋通路)。默認設置為IDE模式,不過,如果希望能發揮出最佳性能,或者想使用e-SATA外接硬碟的話,必須設置為AHCI模式。RAID模式包含了AHCI的功能,並額外支持Intel Matrix RAID功能,當然,這些都屬於「軟陣列」。
Hard Disk Write Protect硬碟防寫功能,打開就無法寫入硬碟,默認關閉
IDE Detect Time Out,IDE檢測超時,默認時間為35秒,無需修改
將SATA控制器設置為AHCI模式的話我們可以進入AHCI Settings選項,這裡可以設置每一個AHCI埠的功能。Intel(聯合多個廠商)提出的AHCI(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高級主機控制器界面)是在控制器方進行的對SATA1.0a擴展的一種重定義,它支持一系列的SATA1.0a擴展屬性,當然,AHCI包含的這些SATA1.0a擴展屬性跟SATA硬碟的SATA1.0a擴展屬性不一定是一致的。AHCI定義了與SATA設備通訊的一個界面,與原始的基於Port方式的與SATA設備通信的方式不同,AHCI提供的是基於系統內存的通信方式,這一點看起來就跟傳統的DMA(Direct Memory Access)方式類似:ACHI控制器直接將數據讀出或者存儲到內存,軟體無需看到(也看不到)I/O Port,所要發送的指令就簡單多了,也節約了CPU資源。在將界面重新定義的過程中,AHCI實現了如NCQ、Hot Plug(熱插拔)這樣的功能。AHCI規範目前的版本為1.1。
可以設置SMART自監測報告功能
在System Information選項中,可以查看當前系統的狀態,包括處理器和內存狀態
總而言之,在最初的Main選項中,提供了一些系統的基本信息,最常用的是用來開啟AHCI功能(一般情況它總是被關閉狀態)。
Advanced設置頁是我們介紹的重點,因為這裡提供了伺服器性能的各種優化選項,如最重要的處理器和晶片組設置都在裡面。我們看到,BIOS給出了CPU、晶片組、磁碟、USB、電源等等項目的調整設置。我們下面將逐一進行介紹。
首先我們介紹的是CPU Configuration項目。這裡,除了看到當前處理器的狀態之外,還需要進行處理器的設置。
C1E Support選項需要開啟,C1E的全稱是C1 Enhanced Halt Stat:在Pentium 4 5xxJ系列處理器中Intel增加的特性,取代了以前的Pentium 4處理器和其它大部分x86處理器中的所常用的C1 Halt State。C1 Halt State由作業系統Idle進程發出HLT命令觸發,然後處理器就會進入到低功耗的掛起狀態(Halt State)。最新的C1E Halt State可以通過調節倍頻來逐級的降低處理器的主
頻,同時還可以降低處理器電壓,比以往更具效果。
Hardware Prefetcher和Adjacent Cache Line Prefetch——兩個預取設置。在以往的CPU中,失敗的預取將會白白浪費掉L1/L2/L3/Memory的帶寬,而在伺服器應用上通常會進行跨度很大的Load操作,因此Hardware Prefetcher經常會起到降低性能的作用。對於Nehalem-Ep伺服器來說,考慮到內存帶寬已經得到巨大提升,我們覺得這兩個選項是可開啟的。
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Intel英特爾大名鼎鼎的VT硬體輔助虛擬化技術。一般必須打開。
逐漸成熟 Intel VT技術性能初探
CPU TM Function——新傳感器模式,一般打開。
Execute-Disable Bit Capability——禁止執行位功能,需要打開才能使用PAE功能。它主要是避免「溢出緩衝區」類型的攻擊,一般打開。
Intel HT Technology——Intel英特爾另一項大名鼎鼎的超線程技術。超線程技術在Pentium4時代就已經應用於桌面處理器,不過性能並沒有得到完全體現。在Nehalem-EP處理器中,超線程技術的加入對處理器的性能提升很大,無論何時這個項目都是應該開啟的。
Active Processor Cores——選擇當前系統的核心數量。很明顯,正常情況下我們要開啟所有的核心,獲得最佳的性能。
A20M——舊系統的兼容性選項,選擇A20地址線的工作方式,一般不需要理會。
緩存糾錯模式
Intel SpeedStep Tech——Intel SpeedStep節能技術,提供比C1E更多的頻率/電壓調整級數,一般設為啟用。
Intel C-STATE Tech——提供類似C1E但是更深度節能的選項。
C3 State、C6 State等項目——有關CPU電源節能的設置,降低閒置模式下處理器的功耗,應該開啟。
至此,我們對於CPU方面的設置介紹完畢。總結起來,對於性能有關的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和Intel HT Technology都是需要開啟的,Active Processor Cores要選擇ALL,其他如C1E Support、Intel SpeedStep Tech等項目主要側重於節能與降低功耗,正常情況應當開啟。
Advanced Chipset Settings
接下來我們介紹的是晶片組的相關設置,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有關CPU控制器、北橋晶片、南橋晶片和VT-d技術等四個設置選項。
CPU Bridge Chipset Configuration,Bridge指的是CPU和IOH之間的連接,也就是QPI(CSI)總線
我們知道,Nehalem架構最大的改進之一在CPU的外部連接方式,傳統的FSB總線被徹底廢棄,轉而採用新的高速高帶寬總線QPI(QuickPath Interconnect)。它的舊名字是CSI(Common System Interface,通用系統接口),願意是實現四路至強和安騰處理器的插槽互換(因而需要實現CPU外部總線通用)。
想都不用想,肯定用Full-Speed全速
QPI的傳輸頻率,6.4GT就是12.8GB/s(單向),雙向則是25.6GB/s
QPI電源優化,要降低能耗,可以選Adaptive自適應
Memory Mode——內存模式,這個項目有Independent(獨立)、Channel Mirroring(鏡像)、LockStep(鎖步)三個選項,第二個就是內存陣列(相當於RAID 1),最後一個也就是類似於Intel傳統的多通道功能,將多個通道當作是一個通道來控制。
Channel Interleaving,通道交錯,簡而言之就是選擇內存條數
Rank Interleaving,Rank是指內存的Physical Bank,根據內存類型來選擇
晶片組設置的NorthBridge Chipset Configuration北橋設置部分,沒有什麼可以修改的項目。在一些主板上,它可以設置不同PCI Express插槽的速率模式。
ICH10R提供了12個USB 2.0接口
這12個接口由兩個根控制器控制
南橋部分,主要是USB的相關設置,不多解釋了,沒什麼需要修改的部分。
USB Configuration,與南橋部分的USB設置不同,這裡提供的是USB工作狀態的選項,而南橋則需要選擇USB接口數量。
不要選錯了:FullSpeed是12Mbps,HiSpeed是480Mbps
Legacy USB Support——對USB接口的支持情況,選擇Enable開啟和Auto自動都可以。
USB2.0 Controller Mode——USB2.0的控制模式,分為FullSpeed和HiSpeed兩種。USB 2.0 FullSpeed,即原來所說的USB 1.1,傳輸速率為1.5MB/S(現在USB 1.1的說法已經取消)。 USB2.0 HiSpeed,即原來定義的USB 2.0標準,傳輸速率為60MB/S。
BIOS EHCI Hand-Off——Hand-Off是接手的意思,是否讓BIOS接管EHCI控制。當作業系統不支持EHCI時,就要讓BIOS來控制。EHCI是USB HiSpeed控制器的一種實現規範。
Intel VT-d——之前我們提到過的Intel虛擬化技術,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for Directed I/O。詳細介紹參見:從VT-x到VT-d Intel虛擬化技術發展藍圖。
Advanced PCI/PnP Settings——對於PCI和即插即用設備的設定。
Plug And Play O/S——啟動即插即用功能,默認為關閉,一般需要將其打開,讓作業系統來配置所有的設備。
PCI Option ROM Scan Order——PCI Option ROM啟動順序設置是桌面主板上難以見到的功能,可以控制各式各樣的帶有PCI Boot ROM的設備的啟動順序。Boot ROM就是指一個設備在POST時載入的一段程序,通常用來實現從這個設備上啟動一個系統,如各種存儲控制卡。
Onboard Option ROM Priority——控制板載Option ROM的啟動優先級。
Onboard LAN1 Boot和Onboard LAN2 Boot——使用板載的網絡啟動,一般情況不需要這樣,默認狀態為關閉,在使用SAN設備的時候需要配置為iSCSI。
Power On Configuration項目,設置啟動電源的狀態,我們看到這裡提供了四個選項。
Restore on AC Power Loss——若設置為Power Off,則當系統在電源中斷之後電源將維持關閉狀態;若設置為Power On,當系統在電源中斷之後重新開啟。若設置為Last State,會將系統設置恢復到電源未中斷之前的狀態。
Resume On PCIE Wake、Resume On Ring、Resume On RTC Alam——如果不希望伺服器莫名其妙的啟動,還是建議關閉這三個選項。
Event Logging details項目,主要是記錄了當前BIOS中的相關操作,對於伺服器的性能提升沒有什麼幫助,可以使用默認設置。
Hardware Monitor項目,硬體監控,提供了當前伺服器運行狀態的信息。
PCI Express Configuration,PCIE配置。這個項目只有一個選項——Active State Power-Management活動狀態電源管理,用來讓PCIE總線不活動時保持在低功耗狀態,一般保持開啟。
ACPI Settings高級電源管理設置。 ACPI不僅僅取代了以往的APM電源管理,還替代了MPS(多處理器規範)、PCIRQ等規範,因此實際上ACPI遠比其「電源管理」的含義要高得多。
Advaned ACPI Configuration項目提供了了四個選項,除了最後的Headless mode (使伺服器在沒有鍵盤滑鼠顯示器的情況下也能工作,因此就叫做Headless無頭),其他都應該打開,ACPI APIC對於伺服器來說必須應用,因為在多處理器環境下每一個處理核心內部都有一個Local APIC,關閉ACPI功能會導致其無法正常工作。
也就是Energy Star 4.0版本的支持
HPET(High Performance Event Timer,高精度時鐘)故名而思義,可以提高繁重負荷系統的響應能力,需要Vista/2008支持
Server頁用來設置遠程管理。
串口工作模式
串口流控制模式
終端模式
Boot選項,主要提供伺服器的啟動項目設置。
Boot Device Priority——啟動裝置順序,提供了磁碟、光碟、網絡等方式。正常情況下,我們選擇從磁碟啟動。
Boot Settings Configuration——啟動設置,包括了快速啟動、LOGO顯示、Num-Lock鎖定等多個選項。這些設置都是方便系統應用的,用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
Security Settings——安全設置,包括設置BIOS密碼等內容。
最後是EXIT項目,不再做過多的介紹了,大家都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