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位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潘先生和妻子李妮是一對可憐人,20年前剛從農村出來的他們來到大城市謀生,異鄉人的情結指引他們互相愛上彼此,並孕育了一個可愛的孩子凡凡。
結婚前幾年,日子過的比較艱難,夫妻倆經營著一個小小的早餐店,忙的騰不出手來照看孩子。所幸凡凡比較乖,爸媽在忙的時候,他就自己蹲在早餐店門口,玩著隔壁哥哥送的悠悠球。
這一天店裡的生意依舊繁忙,凡凡像往常一樣蹲在店門口玩著手中的悠悠球,父母依舊在後廚忙碌。
突然凡凡一個手滑,悠悠球飛了出去,滾到了人群之中,被宗人越踢越遠。凡凡當時著急地追了出去,想撿回自己的悠悠球,可是沒想到,這一去,孩子就再也沒能回來。
自從凡凡走失後,潘先生和李妮散盡家產重金尋找,可是也一直一無所獲。潘先生明白,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勢必會需要更多的經費和人脈。
所以潘先生奮發圖強,重操舊業,把早餐店做成了如今的連鎖企業,這期間,已經過去了12年。就在潘先生夫妻倆都要放棄希望的時候轉機來了,很多年不聯繫的鄰居打來電話,說找到了凡凡,這讓夫妻倆欣喜若狂,當即就約了他們來家裡見面。
可是當鄰居帶著「凡凡」出現的時候,李妮卻突然反悔了,不但閉門不見還放出話說這兒子我不要了。鄰居只能帶著「凡凡」垂頭喪氣的離開了。
原來是凡凡小的時候出過一場意外,頭頂被縫了五針,醫生說這一塊頭皮以後不會再長頭髮了。可剛才李妮在二樓窗口看到,鄰居帶來的這個「兒子」頭頂的頭髮是長的很好的,李妮一下就反應了過來,所以才對他們閉門不見。
潘先生聽完妻子的解釋也覺得很心酸,原來自己努力積累的財富沒找回兒子,卻引來了想藉機發財的人。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像潘先生夫妻一樣的父母,他們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努力著,想要找回自己的孩子,那麼如何才能避免孩子走失呢?
教孩子「跟緊」父母
為了孩子的身心發展,我們避免不了要帶孩子去人多的場合,那麼這時候就需要教會孩子跟緊父母。比如一定要在父母的可視範圍內活動,如果要去做什麼需要叫家長陪同,不可以自己擅自行動等。
給孩子各種「保障」
現在科技發展迅速,家長可以給孩子多種保險,比如給孩子佩戴防走丟手環,在孩子書包上安裝定位卡扣等。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給孩子可以聯絡到我們的通訊設備,比如兒童手機或電話手錶一類。這樣可以保證孩子能聯繫到我們。
教會孩子尋求幫助
家長們需要讓孩子明白,當家長不在身邊時,可以向其他大人需求幫助。比如說街邊執勤的交警叔叔;穿著制服的工作人員,或者街邊店鋪內的商家等等。千萬不要試圖自己找到父母,或者自己回家。
孩子的安全不能只靠父母來保證,我們一定要培養孩子自己有安全意識,這樣才能起到雙重保險的作用。另外呼籲大家,再忙也不要忽略孩子,有孩子在的家才完整。
今日互動:你有給孩子這些保障嗎?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關注【C位媽媽】,棘手的育兒難題和倍感幸福得育兒瞬間都能得到幫助和回應,經歷和經驗可能不同,但我們愛孩子的心始終一樣。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