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靈淵
災難對於人類是一個永恆的記憶,對於親歷過的倖存者來說更是一段無法抹去的傷痕。
一百年前,號稱永不沉沒的豪華遊輪鐵達尼號一頭撞向了冰山,成為非戰爭時期死傷最慘重的海難之一。一百年後,我們通過電影《鐵達尼號》重溫了一段發生在海難中的愛情。
海難、地震、核洩漏……歷史上,人類經歷一次又一次傷亡慘重的災難。無數痛楚,無數唏噓,打開塵封的歷史畫面,通過對影像片段的敘述,互動電視為你一一回顧這些人類歷史上的浩劫。
太平輪沉沒
1949年1月27日,太平輪搭載最後一批乘客,總共近1000人(有票乘客508人,船員124名,無票者約300人),另載有沉重貨物,包括600噸鋼條、印刷器材與白報紙100多噸、重要文件1000多箱、國民黨檔案、迪化街訂購的南北貨等。
當晚11:00,太平輪在舟山群島海域與載著2700噸煤及木材的建元輪相撞,導致船上近千名乘客罹難。
作家張典婉曾以此事為背景,創作了一本名叫《太平輪1949》的小說。小說源自真實故事,而船老闆正是著名主持人蔡康永的父親蔡天鐸。
太平輪的悲劇傳奇一直流傳至今,2008年,吳宇森曾一度宣布要將此小說拍成帶有悲情色彩的愛情電影,後因與中影集團的合作細節未談明細,影片被擱淺。
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北京時間3時42分53.8秒,在中國河北省唐山、豐南一帶發生了強度芮氏7.8級,震中烈度Ⅺ度,震源深度23千米的地震。
地震持續約12秒。有感範圍廣達14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嚴重波及。強震產生的能量相當於40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
整個唐山市頃刻間夷為平地。全市交通、通訊、供水、供電中斷。唐山地震沒有小規模前震,而且發生於凌晨人們熟睡之時。這使得絕大部分人毫無防備,造成24.2萬人死亡,重傷16.4萬人,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一。
由馮小剛執導的《唐山大地震》在2010年上映,電影開篇再現了當年災難發生時的悲慘景象,讓觀者們內心產生極大的震動。電影通過一個幸福小家庭因為這場災難而家破人亡,通過一個母親為了營救一對兒女,在取與舍之間的糾結,通過被捨棄的女兒內心從怨恨到原諒的變化,詮釋了人性中的陰暗與閃光。
車諾比事故
車諾比核電站是蘇聯時期在烏克蘭境內修建的第一座核電站。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電站。
但1986年4月26日,核電站的第4號核反應堆在進行半烘烤實驗中突然失火,引起爆炸,造成30人當場死亡,8噸多強輻射物洩漏。據估算,核洩漏事故後產生的放射汙染相當於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產生的放射汙染的100倍。
此次核洩漏事故使電站周圍6萬多平方公裡土地受到直接汙染,320多萬人受到核輻射侵害,塵埃隨風飄散,致使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許多地區遭到核輻射的汙染。釀成人類和平時期利用核能史上的一大災難。
Discovery紀錄片《搶救車諾比》,試圖在災難發生20年後,為人們重新揭開一些鮮為人知的事實真相。這部紀錄片猶如將一個巨大的傷口撕開,把真相血淋淋地展現在我們前面。當人們看完這一切不禁要問的是:這一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