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著名的「民科」們

2020-12-07 冷歷史觀

民科,是「民間科學家」的簡稱。在很多人眼裡,這個詞多少有些貶義的成分,但其實歷史上很多著名的科學家都是民科出身。這裡就給大家介紹其中的幾位代表性人物。(本文中「民科」概念泛指非官方的民間科學研究者)

民科鼻祖——費馬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費馬大定理」這個概念,費馬大定理提出300多年後,才於1995年被英國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宣布證明。現在,費馬大定理與黎曼猜想已經成為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融合的m理論幾何拓撲載體。

費馬和他的大定理

費馬大定理的提出者皮耶·德·費瑪(Pierre de Fermat)一生創造了很多偉大的數學成就,涉及範圍包括解析幾何、微積分、概率論、數論等,還在光學理論方面有所貢獻。費馬被人稱為「業餘數學家之王」,被認為是17世紀數學家中成就最大、最多產的明星,甚至沒有之一。

然而這樣一位成就斐然的數學家竟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數學教育,其工作也與數學無關,他的全職工作是一名律師,費馬所有的數學成就都是在他工作的業餘時間完成的!但是,費馬的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是死後由其長子發表才得以被數學界和大眾所知的,費馬研究數學完完全全是由於興趣。

電磁理論奠基人——法拉第

麥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也是我們中學物理課本上必不可少的著名科學家,他首先提出了電磁感應學說,也是發電機的發明者,而以他名字命名的「法拉第電解定律」是電化學的基本定律,至今仍然指導著電沉積技術。

法拉第

而這位「電學之父」和「交流電之父」,其實只上過兩年小學,他的起點比絕大多數「民科」都還要低。法拉第小時候因為家境貧寒早早輟學,只能從事報童、學徒這樣的職業,但業餘時間裡他不僅如饑似渴地學習各類自然科學知識,還建立了興趣小組共同探討學習。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法拉第還喜歡做各種實驗,他用廢舊物品製作靜電起電機,進行簡單的化學和物理實驗。法拉第之後許多偉大的發現、發明幾乎都是從實驗裡得到的。

歷史上著名的「民科」還有班傑明·富蘭克林、山福德·弗萊明、詹姆斯·瓦特、喬治·史蒂芬森、尼古拉·哥白尼等等。下面再補充一例中國歷史上一位罕為人知的偉大」民科「。

一顆小行星以她命名——清代女科學家王貞儀

王貞儀這個名字在國內鮮為人知,但國際天文學會卻用她的名字為一顆小行星命名,還上了國外明信片的畫面。要知道,能夠被國際天文學會命名小行星的可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比如第一顆以中國人名命名的小行星——1802 張衡。

外國明信片上的王貞儀

而王貞儀一介女子,如何能和張衡並駕齊驅、享受一樣的禮遇?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她在科學界的成就:

她撰寫的《月食解》一文,精闢地闡述了月食發生、月食和月望以及食分深淺等知識。她對月亮的陰晴圓缺、日食進行說明,和現代的天文學闡述的日月食原理一致。這也是世界上第一份完備的日月食成因的解釋。

《自然》雜誌對王貞儀命名小行星的宣傳

王貞儀還總結了中國古代數學成就和西方籌算法,寫下了當時的科普書,《勾股三角解》《歷算簡存》《籌算易知》《象數窺餘》等等。據傳她的著作共有64卷之多,可惜如今我們只能讀到很少一部分了。

在那個重男輕女、重文輕理的封建時代,王貞儀的出現就如同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整個黑夜,向世界與後世傳遞出女性力量和勇氣。

需要說明的是,科技發展越早期,「民科」的貢獻就越大,而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科學的分支越來越多,科學研究越來越深同時也越來越細分化,今天的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了非常專業、精深的階段,基本上不再由業餘愛好者推動。今天業餘科技愛好者被稱為「民科」,確實含有眾所公認的貶義。

但筆者認為,「民科」在歷史上曾經產生的偉大作用不可否認和泯滅,他們愛探索、愛發明的精神應該得到發揚和鼓勵。今天的」民科「,除了自身應努力學習、積極「轉正」,也應該得到外界的正確鑑別和一定支持。

文/鄭川(Travon)

相關焦點

  • 中國民科獨特的歷史根源
    至於郭英森,當然是確鑿無疑的民科。之前,他在網上發賣腎換科學資料,有人說,你要什麼文章與數據,我都可以幫你,但郭並不理睬。總之,郭要麼是騙子,要麼是精神問題。不過,說郭是民科,本質上,並不是因為他的這些行為,更不是指學歷與資歷,而是因為郭沒有按照科學共同的範式來對話。不過,很多人並不明白這一點,他們認為郭被打壓了。
  • 歷史上有民科出身的科學家嗎?
    按照現在關於民科的定義,從古至今歷史上就沒有民科出身的科學家,能被稱之為科學家的都不是民科。民科與科學家處於對立面。在早期民科就是指民間科學家,指一群游離在官方體制之外的科學研究者,或者說其主要工作並不是長期進行科學研究,而是業餘愛好。
  • 愛迪生是不是民科?為什麼網友都認為他是民科
    要回答這一問題有一個前提就是僅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民科這個詞—民間的科學家。真正的民科是什麼?其實筆者在心中是佩服那些真正的「民科」,因為他們因為各方面原因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學習,但他們從沒有放棄過學習,不斷進取有些人的專業水平甚至比受過專業訓練的人還要強!試問如果每位民科都是這種人,你還認為民科不可靠嗎?
  • 民科到底是什麼?讓我們認識和解讀一下那些著名的民科理論
    而數學領域通常是見不到民科身影的,因為我們剛才說了,民科不具有科學精神,所以不會進行嚴謹的科學研究,而數學是最為精確的科學,沒有一定功底的人是無法評說的。單從理論上來講,我們難以完全認清民科,所以還是讓我們通過那些耳熟能詳的民科理論來見證一下這神奇的民科世界吧。
  • 也談民科——一點不成熟的想法
    「民科」一詞最早的網絡記錄出現於2000年的BBS上。雖然該詞出現不過20年,但其所指向的特定人群卻擁有悠久的歷史。學者們給出的定義內涵能否全面準確地概括這個群體的特徵呢?學者田松將「民科」定義為在科學共同體之外進行所謂科學研究的一個特殊人群,他們或者希望一舉解決某個重大的科學問題,或者試圖推翻某個著名的科學理論,或者致力於建立某種龐大的理論體系,但是他們卻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學共同體的基本範式,與科學共同體不能達成基本的交流。總的來說,他們的工作不具備科學意義上的價值[2]。
  • 你誤會民科了,真正的民科是這樣的
    民科,顧名思義,就是民間科學家,和官科相比,名科的劣勢太多了,因此,民科是非常少的,每一個民科都是人類的財富。民科這麼高貴的詞,是這些人能玷汙的?這些人充其量也就是幻想家。那麼什麼樣的人才是民科呢?今天我來介紹一個真正的民科,看了他的事跡之後,你就會覺得,你對民科的誤會有多深,你就不會隨便稱呼別人為民科了。
  • 中國民科,重新定義想像力
    然而,只是在文藝領域向傳統相聲和郭德綱叫板的「公式相聲」和真正的「民科」相比起來還是太小打小鬧了。畢竟在民科的世界裡,向大學教授發起挑戰僅僅是入門級操作,深度民科們都是直接向牛頓力學發起挑戰的。人類試圖發明永動機有著悠久歷史,據記載在公元1200年前後的古代印度就有人開始幹這事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大地上迎來了一波永動機熱,就連達·文西也曾參與其中。
  • 荒唐透頂的中國「民科」往事
    所謂「民科」,通稱「民間科學愛好者」,科學史學者田松為曾為其專門制定了一個定義,即:「指在科學共同體之外進行所謂科學研究的一個特殊人群,他們或者希望一舉解決某個重大的科學問題,或者試圖推翻某個著名的科學理論,或者致力於建立某種龐大的理論體系。但是他們卻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學共同體的基礎範式,與科學共同體不能達成基本的交流。總的來說,他們的工作不具備科學意義上的價值。」
  • 那些荒唐透頂的中國「民科」
    所謂「民科」,通稱「民間科學愛好者」,科學史學者田松為曾為其專門制定了一個定義,即:「指在科學共同體之外進行所謂科學研究的一個特殊人群,他們或者希望一舉解決某個重大的科學問題,或者試圖推翻某個著名的科學理論,或者致力於建立某種龐大的理論體系。但是他們卻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學共同體的基礎範式,與科學共同體不能達成基本的交流。總的來說,他們的工作不具備科學意義上的價值。」
  • 國人為何熱衷於嘲諷民科
    國人開始有意識的對民科感到噁心的起因,可能是與幾年前有個叫郭英森的下崗職工上電視臺闡述他提出的「加速系+引力波+物質波=速度可以極大的超光速」的闡述,被方舟子等人當眾的嘲笑和羞辱。
  • 為什麼民科們喜歡發明很多奇怪的理論?
    假如為了突然冒出的思維之火荒廢了學業,影響了工作甚至連生活都頹廢了,一門心思的想要要鑽出一個洞來,那麼這絕大部分將會發展成一個民科,當然很可能有會有一些真正的發明創造,這一類應該被稱為民間發明家,後者主要是從事實踐性操作比較多!但民科大都從事虛無縹緲的理論性研究,並且語不驚人死不休......
  • 與「民科」作戰的年輕人:一場捍衛科學的大戰
    像這種利用磁力、浮力、毛細現象和槓桿原理製作永動機的方式,已經在人類歷史上被試錯無數次了。被永動機吸引到「民科吧」的網友「若月櫻修」覺得納悶,「這群人為什麼要耗費這麼長時間,去否定初中就學過、且後來不斷被驗證的能量守恆定律?」還有一個龐大的人群,痴迷於數論研究,其中大部分終生致力於破解哥德巴赫猜想。
  • 霍金也有敵人,他們叫中國民科
    而這群中國民科的由來,可能更會讓霍金大跌眼鏡。科普作家盧昌海將「民間科學家」一詞定義為沒有接受過系統科學訓練,也無意接受系統科學訓練,遠離某一學科的基礎文獻,但卻試圖「研究」學術界最艱深、最宏大的課題,試圖「推翻」最具實證基礎的理論的人。這個定義基本符合我們對「民科」的一般認識。雖然業餘科學家在世界各國都不乏其人,但符合以上定義的「民科」卻幾乎是中國特殊歷史環境下的獨特產物。
  • 我知道的「民科」
    >民科們懷揣心愛的研究成果,日暮途窮,一地雞毛。你可以在大學校園偶遇他們,也可能在廣場見過他們的橫幅,或是在一些學術會議上不期而遇——他們大多有備而來,假借提問的機會宣傳自己的理論。我跟其中幾位聊過,當然,對於他們的研究成果,我只能表示「太高深了」、「看不懂」,這會讓他們感覺良好。我大致可以描繪出這些民科的群像:男,45歲以上,初中以下學歷,衣著儉樸,有口音。
  • 網紅民科「郭英森」的民科到底是什麼圈子?
    但是民科是怎麼推翻的呢?用臆想去推翻!網友們可能又發火了:你怎麼知道民科們就啥也不懂,都是臆想?別著急,筆者先給大家看一個數據,自大約上個世紀80年代起,全國各地湧現出來的民科很多。但是至今為止,只有非常少數,僅近10年中國最大的民科組織北京相對論研究聯誼會的數據來看,其會當中接近千名民科的數千種理論,只有約計數十個理論真正獲得了科學界的承認,內容翔實沒有漏洞。
  • 民科發明的各種永動機 為什麼民科喜歡發明永動機?
    相對論和永動機是民科的兩大「瑰寶」,圍繞它們產生的民科理論層出不窮,其中永動機還造就了大量「發明家」。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關於永動機,上過初中的朋友都知道,違反能量守恆定律。那為什麼民科還發明出這麼多「偉大的」永動機?
  • 世界欠中國民科一個諾貝爾數學獎
    古往今來,像蔣春暄一樣不尊重科學的人不計其數,但是並不意味著這些人都是民科——他們很可能只是沒文化。而來自民間的科學愛好者也不一定全是民科——因為他們也可以通過正統的學術訓練而成為真正的科學家,比如著名的古生物學家鄭曉廷。
  • 什麼是民科?
    在說什麼是民科的時候,我要特別提到最近美國的一個民科笑話:外國「民科」把水平儀帶上飛機測試 以此證明地球是平的,這個笑話大概是這樣的,一個美國小夥將水平儀帶上飛機,希望能用他的方法證明地球是平的。「我記錄了整整23分45秒的飛行過程,在此期間,飛機大約飛過了203英裡。根據用來解釋球狀模型的曲率數學,這應該會產生5英裡的曲率補償。但你們看,儀器並沒有測得任何的可測量的曲率補償。」
  • 「民科」都是偽科學?關鍵看是否具備科學精神
    但「民科」中也有被學界認可的例子。臨沂人鄭曉廷初中肄業,曾擁有國有礦長的身份。他傾盡3.6億財力建立起全世界最大的恐龍博物館,收藏有總數高達39萬件的古生物和礦物標本。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鄭氏曉廷龍」挑戰了始祖鳥作為鳥類祖先的地位。他在《自然》等國際權威的專業期刊上發表文章超過十篇,曾在3天之內,在兩個頂級刊物上連續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論文,在整個學術界都極為罕見。
  • 面對研製永動機的民科們,我們是否應該尊重他們?
    因此,第四類永動機雖然沒有被科學界完全否認,但也沒有被科學家們接受,需要接受時間的考驗。有許多大自然奧秘都未解開,如物種的多樣性問題,楊-米爾斯存在性和質量缺口問題、意識的生物學基礎方面的問題、斷肢再生問題、返老還童問題、物理定律的統一問題、地球內部運行問題……一旦在將來解決了這一系列問題後,我們又會發現,又有許多其它問題需要去解決,畢竟單是我們身處的宇宙,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更別提宇宙之外是否有更複雜的變化,所以,說不定在以後乃至將來,科學家乃至民科們發現了新的定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