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民科出身的科學家嗎?

2021-01-13 科學探索菌

按照現在關於民科的定義,從古至今歷史上就沒有民科出身的科學家,能被稱之為科學家的都不是民科。民科與科學家處於對立面。

在早期民科就是指民間科學家,指一群游離在官方體制之外的科學研究者,或者說其主要工作並不是長期進行科學研究,而是業餘愛好。

據歷史記載,世界上最早的官方科研機構是古埃及的託勒密國王建立的亞歷山大科學院,成立於公元前300年左右,阿基米德以及歐幾裡得等人都在這邊工作過。

(阿基米德與歐幾裡得)

一個人一生要經歷許多階段,專職與業餘也要分時間段。比如愛因斯坦在早期就屬於業餘科學家,後來成名之後就進入大學或者研究院工作,這就算專職了。此外,比如大數學家費馬的主要職業就是律師,數學只是業餘愛好,但這絲毫不影響他是一名偉大的數學家這個身份。

經過時間的演變,現在民科一詞已經脫離了原來的意義,由中性詞變成了貶義詞。現如今民科指一類反智反科學的人群,這一類人群憑藉著臆測整天傳播各種偽科學言論。他們不是民間科學家,也不是民間科學愛好者。許多吃瓜群眾就是沒有搞清民科的定義,才會誤認為愛因斯坦也是民科。

有沒有出科研成果與是不是民科並沒有關係。民科與學歷的高低也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事實表明,許多民科往往都是低文化人群,根本不具有基本的科學素養。

某些科學家年齡大了腦子不清楚,在不經意間也會淪為民科。比如朱時清院士,年輕時也在化學方面為我國做出了貢獻,但在後期吹捧的「量子佛學」,就是偽科學。受人尊敬的航天專家錢老,晚年在氣功、特異功能等非自身專業領域方面發表不實言論,那時的他也算作民科。

科學家是對主要從事科學研究,或者在某些科學領域做出重大成就的人的一種敬稱。只有具備專業科研能力的人才能被稱之為科學家。

凡是具有科學精神的普通人,並且熱愛科學,我們都可以將其稱之為科學愛好者。許多自詡為民間科學家的人,其實就是科學愛好者。

科學研究本就不應該有官方與民間之分,科學家也沒有,只有專業有與非專業之分。自身能力不足,非要搞跨界,平時研究生物的總是對物理指指點點,這種行為是不對的,這種超出自身能力範圍的討論註定徒勞無功。自身能力不行,給再好的裝備,也很難成為王者。

有些民科精神有問題,整天活在想像中。在當代,連高等數學與基礎科學都沒搞懂,就幻想著做出偉大的成就,這有可能嗎?要是科學研究這麼簡單,那還讀什麼博士?上什麼大學?

對民科,我用三個字來概括:假、大、空。假是指傳播虛假科學甚至謠言,有些民科甚至還自創理論,卻無法自證其實;大是指盲目自大,不接受批評,不認真學習;空是指整天幻想,不做實驗,不考慮客觀實際,依靠想像進行所謂的科學研究。

如果不相信,隨便了解一下那些民科的言行就能知道個大概。一些物理民科,由於自身能力有限,知識水平還停留在牛頓時代,卻敢對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這兩個現代物理學的支柱大放厥詞,號稱要推翻它們。證據呢?有完善的理論嗎?

雖然作用不大,但還想再次奉勸一下,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不要總想著做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還是安心學習吧!

大家怎麼看?

我是科學探索菌,歡迎關注我。

相關焦點

  • 歷史上著名的「民科」們
    民科,是「民間科學家」的簡稱。在很多人眼裡,這個詞多少有些貶義的成分,但其實歷史上很多著名的科學家都是民科出身。這裡就給大家介紹其中的幾位代表性人物。電磁理論奠基人——法拉第麥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也是我們中學物理課本上必不可少的著名科學家,他首先提出了電磁感應學說,也是發電機的發明者,而以他名字命名的「法拉第電解定律」是電化學的基本定律,至今仍然指導著電沉積技術。
  • 民科有可能發現像相對論這樣的理論嗎,為什麼?
    能夠再出現這樣級別的偉大理論,可能就需要人類等待上百年的時間,若是說這樣的偉大理論由民科做出來,可能性為0!在古代的時候,科學門類尚不齊全,科學體系也不龐大。和現在相比,那時候相對容易誕生一位研究領域橫跨整個物理學各分支的全才科學家,比如牛頓。也較容易出現一位利用業餘時間就能做出重大成就的科學家,如費爾馬。
  • 中國民科獨特的歷史根源
    至於郭英森,當然是確鑿無疑的民科。之前,他在網上發賣腎換科學資料,有人說,你要什麼文章與數據,我都可以幫你,但郭並不理睬。總之,郭要麼是騙子,要麼是精神問題。不過,說郭是民科,本質上,並不是因為他的這些行為,更不是指學歷與資歷,而是因為郭沒有按照科學共同的範式來對話。不過,很多人並不明白這一點,他們認為郭被打壓了。
  • 愛迪生是不是民科?為什麼網友都認為他是民科
    要回答這一問題有一個前提就是僅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民科這個詞—民間的科學家。真正的民科是什麼?所謂民科一開始指我國體制外、非官方的民間科學家,後延伸為泛指所研究課題不屬於自己所學專業領域或在所研究領域沒有取得博士學位的科學家。
  • 閒話」民科」
    要磨出泰山不敢當的寶劍,除了要有過人的毅力與恆心以外,還需要有高超的專業技巧,更重要地是在工藝上要有突破性創新。否則,很可能磨出的不是寶劍,而是廢鐵。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民間科學家當中也有水平很高的人士。世人熟知的華羅庚先生早年因故輟學,後來又染上重病,病癒後淪為終身殘疾,只能在江蘇金壇的小鎮上打理雜貨店。
  • 當今時代民科有沒有可能成為頂尖科學家?
    「民科」並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或界限,一般提到的民科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典型民科,比如自媒體借引力波捧紅的那位郭英森。這樣的民科形象是:沒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宣揚自己的「偉大」理論、蔑視當今科學界。心理學上有一種鄧寧-克魯格效應,說的就是一些自以為自己很聰明但能力非常差的人,往往沉浸在自己的虛幻中,認為自己無所不知。而真正有能力的人往往知道的越多就越覺得自己無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量子力學路徑積分的創立者費曼說過「無人能懂量子力學」。費曼是愛因斯坦之後少有的物理學大師,他的「無人能懂量子力學」的觀點幾乎得到了所有物理學家的認可。
  • ...下崗工人,引力波,民科,民間,科學家,科學,郭英森 ——快科技...
    網友們似乎就覺得不服氣了,丫咱不就是民間點嗎?為什麼官方的科學家就高高捧著,民間的就如此奚落?看不起人麼?其實不是這樣的!答案很簡單,民間科學家,從嚴格意義講,絕對不能算科學家,而應該算空想家。為什麼這麼說呢?
  • 世界欠中國民科一個諾貝爾數學獎
    「李森科是騙子嗎?」1976年,C.D.Darlington在《自然雜誌》上發布了蘇聯科學家李森科的訃告,但在摘要裡,這位英國生物學家還是忍不住黑了一把。好笑的是,批評者面對陳寅恪的巨大閱讀量不肯甘拜下風,於是提倡「每個人讀一本書,合起來在資料的佔有上超過陳寅恪」。主流科學界被批倒批臭,民科成為正統,真正的科學家也不得不變身為民科,以求保命。今天的中國民科有多荒誕,曾經的科學家們就有多不經。
  • 平行宇宙理論是科學還是民科
    愛因斯坦就是對著邁克耳孫-莫雷實驗這個結果展開的假設,而其他科學家還對著「純粹想像中的以太」展開假設。成功與不成功的理論,都是有歷史真實案例做證明,這其實是一個科研方法論的問題。如何判斷一個思想、一個假說是有意義的?如何辨識民科?判斷民科的標準是什麼?如何將民科和有意義的猜想區分開來?
  • 網紅民科「郭英森」的民科到底是什麼圈子?
    民間科學家主要集中在對理科的科學研究,但是在科學圈內,幾乎沒有多少學術研究機構、科學研究所,或者中科院的權威人士、專家或專職科學家會承認民間科學家的科學地位,幾乎都將其看做一根刺,恨不得拔之而後快。這也是民科稱其為「官科」,暗示其官方腐敗做派打壓他們的一個原因。網友們似乎就覺得不服氣了,丫咱不就是民間點嗎?為什麼官方的科學家就高高捧著,民間的就如此奚落?看不起人麼?其實不是這樣的!
  • 民科發明的各種永動機 為什麼民科喜歡發明永動機?
    相對論和永動機是民科的兩大「瑰寶」,圍繞它們產生的民科理論層出不窮,其中永動機還造就了大量「發明家」。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關於永動機,上過初中的朋友都知道,違反能量守恆定律。那為什麼民科還發明出這麼多「偉大的」永動機?
  • 也談民科——一點不成熟的想法
    科學革命的動力來源有兩種不同的方式,一種是職業科學家內部的自我革命,另一種是共同體以外的非職業科學家的外部革命。可以認為,人類科學發展的過程就是範式轉換的過程。雖然舊的「科學共同體」瓦解、新的「科學共同體」建立的過程和範式轉換過程雖然是對應的,但不等於在舊的範式轉換、新的範式形成的同時,就能在新的範式基礎上馬上形成新的「科學共同體」。
  • 你誤會民科了,真正的民科是這樣的
    民科,顧名思義,就是民間科學家,和官科相比,名科的劣勢太多了,因此,民科是非常少的,每一個民科都是人類的財富。不過,現在民科在很多人的眼裡成了徹徹底底的貶義詞,這主要歸功於一類獨特的群體,這類群體抱著不明的動機,他們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有自己「特殊」的邏輯,今天否定牛頓的經典力學,明天否定達爾文的進化論,後天否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大後天製造永動機,在他們的世界裡,沒有什麼他們不能推翻的。
  • 與「民科」作戰的年輕人:一場捍衛科學的大戰
    有網友指出,幾百年前就有人提出類似的模型,磁場最終會消失,不能算永動。而且,網上10塊錢就能買到,還包郵。像這種利用磁力、浮力、毛細現象和槓桿原理製作永動機的方式,已經在人類歷史上被試錯無數次了。被永動機吸引到「民科吧」的網友「若月櫻修」覺得納悶,「這群人為什麼要耗費這麼長時間,去否定初中就學過、且後來不斷被驗證的能量守恆定律?」
  • 吹捧或吊打「民科」,離科學有多遠
    「諾貝爾哥」郭英森的爆紅,再度炒紅了炒過多輪的「民科」熱。「諾貝爾哥」同「引力波」有多大關係,其實不是什麼問題——稍有一點科學史常識,或是對前不久那條真正的「大新聞」稍作留意,都會知道「引力波」提出於愛因斯坦、證實於LIGO的實驗室。筆者想到的,倒是數月前剛被輿論「扒皮」的商界巨頭廖凱原。
  • 中國民科,重新定義想像力
    民科,是對自稱民間科學愛好者的一類人群的簡稱,區別於廣義上的科學愛好者和非專業科學家,民科身上都有一種極強的「拒絕屬性」,用一段話來總結那就是:「拒絕以現有學術基礎為研究出發點,拒絕承認既有的專業規範,拒絕專業的基本訓練,拒絕同行評議,拒絕專業領域的批評,只有自己是對的。」
  • 人人都有過一個民科的夢
    作者:老貓(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著名作家、媒體人) 國外的科學家們證實了「引力波」,不曾想引起了國內對「民科」的爭論,起因是幾年前的電視節目中,談到「引力波」的「民科」郭英森,曾經被主持人無情嘲弄,說了半天,也沒說出自己的觀點和主張。一番炒作下來,「民科」成了個熱詞兒。
  • 如何看待試圖用初中沒畢業的知識推翻主流科學的民科?
    而所有的民科,他們都喜歡在自己不擅長的專業領域任意發揮,而且都看不起普通的「小」科學問題,一入手就是世界上最艱深、最難以理解的科學問題,他們還不是要給科學體系解決小問題,而是要直接把整個科學體系徹徹底底的推翻掉。科學體系是幾百年來無數科學家用心血建立起來的,你說整個推翻就推翻了?你這麼有能耐,把論文拿出來啊?要實驗論文,有嗎?
  • 為什麼中國特別多「民科」?丨壹讀百科
    比如前兩天在網上沸沸揚揚,據說「五年前首提引力波」「欠他一個道歉」的民間科學家老郭同志。為什麼中國特別多這種神奇的民科?你看,倉庫角落裡,那臺吃灰的永動機已經饑渴難耐了。 當上科學家一個多禮拜的值班壹讀君丨國賀33 為什麼民科大多數生於70前?
  • 別再說愛因斯坦是民科了,其實這是誤解!
    ——愛因斯坦常常看見某些自媒體文章的作者說愛因斯坦、法拉第等大名鼎鼎的科學家是民科,其實他們是在誤導讀者。因為,這些人內心理念中的「民科」概念,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科概念。他們誤以為,「來自於民間」「起步於草根」,就是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