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現在關於民科的定義,從古至今歷史上就沒有民科出身的科學家,能被稱之為科學家的都不是民科。民科與科學家處於對立面。
在早期民科就是指民間科學家,指一群游離在官方體制之外的科學研究者,或者說其主要工作並不是長期進行科學研究,而是業餘愛好。
據歷史記載,世界上最早的官方科研機構是古埃及的託勒密國王建立的亞歷山大科學院,成立於公元前300年左右,阿基米德以及歐幾裡得等人都在這邊工作過。
(阿基米德與歐幾裡得)
一個人一生要經歷許多階段,專職與業餘也要分時間段。比如愛因斯坦在早期就屬於業餘科學家,後來成名之後就進入大學或者研究院工作,這就算專職了。此外,比如大數學家費馬的主要職業就是律師,數學只是業餘愛好,但這絲毫不影響他是一名偉大的數學家這個身份。
經過時間的演變,現在民科一詞已經脫離了原來的意義,由中性詞變成了貶義詞。現如今民科指一類反智反科學的人群,這一類人群憑藉著臆測整天傳播各種偽科學言論。他們不是民間科學家,也不是民間科學愛好者。許多吃瓜群眾就是沒有搞清民科的定義,才會誤認為愛因斯坦也是民科。
有沒有出科研成果與是不是民科並沒有關係。民科與學歷的高低也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事實表明,許多民科往往都是低文化人群,根本不具有基本的科學素養。
某些科學家年齡大了腦子不清楚,在不經意間也會淪為民科。比如朱時清院士,年輕時也在化學方面為我國做出了貢獻,但在後期吹捧的「量子佛學」,就是偽科學。受人尊敬的航天專家錢老,晚年在氣功、特異功能等非自身專業領域方面發表不實言論,那時的他也算作民科。
科學家是對主要從事科學研究,或者在某些科學領域做出重大成就的人的一種敬稱。只有具備專業科研能力的人才能被稱之為科學家。
凡是具有科學精神的普通人,並且熱愛科學,我們都可以將其稱之為科學愛好者。許多自詡為民間科學家的人,其實就是科學愛好者。
科學研究本就不應該有官方與民間之分,科學家也沒有,只有專業有與非專業之分。自身能力不足,非要搞跨界,平時研究生物的總是對物理指指點點,這種行為是不對的,這種超出自身能力範圍的討論註定徒勞無功。自身能力不行,給再好的裝備,也很難成為王者。
有些民科精神有問題,整天活在想像中。在當代,連高等數學與基礎科學都沒搞懂,就幻想著做出偉大的成就,這有可能嗎?要是科學研究這麼簡單,那還讀什麼博士?上什麼大學?
對民科,我用三個字來概括:假、大、空。假是指傳播虛假科學甚至謠言,有些民科甚至還自創理論,卻無法自證其實;大是指盲目自大,不接受批評,不認真學習;空是指整天幻想,不做實驗,不考慮客觀實際,依靠想像進行所謂的科學研究。
如果不相信,隨便了解一下那些民科的言行就能知道個大概。一些物理民科,由於自身能力有限,知識水平還停留在牛頓時代,卻敢對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這兩個現代物理學的支柱大放厥詞,號稱要推翻它們。證據呢?有完善的理論嗎?
雖然作用不大,但還想再次奉勸一下,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不要總想著做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還是安心學習吧!
大家怎麼看?
我是科學探索菌,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