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非常感謝!非常感謝您的閱讀評論!
圖為小型衛星
近日,據媒體報導,中國北鬥系統最後一顆衛星放飛成功,提前半年完成了全球衛星系統的全面部署,而在北鬥創下歷史後不到一天,美國就在太空做出反應,將一顆神秘新衛星已釋放入軌,北鬥系統全球組網剛成功美國就在太空也開始行動,這難免讓人迷惑發問:難道美國這是衝著北鬥來的?
圖為北鬥衛星
美國這次投放的是一顆名為紅眼3號的小型衛星,而美國之所以提前釋放該衛星,其實是為給未來的太空戰爭做準備,畢竟不管是鎖眼還是GPS,都是單價極其高昂的大型軍用衛星,在和平年代,這樣的衛星能夠持續使用很長的時間,不過一旦戰爭爆發,這種大型軍用衛星必然會成為其他國家優先打擊的目標,在其他航天大國都已經開始研發屬於自己的反衛星技術的前提下,少量的大型化衛星已經不再適應於未來的戰爭時代。
圖為GPS衛星系統渲染圖
在美國決定將太空軍事化以後,他們必須確保自己的太空資產能夠擁有良好的生存能力,也就是說此前美國在太空所部署的一系列價格高昂的大型化衛星,倘若需要提升足夠的防禦能力,那麼就必須裝備額外的防禦設備或者強化升級部件,而這也意味著會有更多的金錢和資源消耗,所以美國根本不可能為了提升這些大型衛星的生存能力,而再次耗費大量資金,畢竟升級這些衛星所需要的高昂資金已經足以將它們進行重新研發和生產。
因此,類似於紅眼3號這樣的小型化衛星,就成為了美國未來軍用衛星體系的發展方向,相比於功能繁多但費用昂貴的高壽限大型衛星,功能單一而且體形嬌小的單一功能小型衛星,所需要的研發生產和發射費用是非常低廉的,而且由於體積小,重量輕,易於搭載入軌,小型衛星還可以通過一箭多星的方式進行批量性的大規模發射。
只要這些衛星在軌道上完全散開,那麼再想徹底摧毀這些衛星的難度將會大大提高,而對於美國而言,只要一次性發射的小型衛星群沒有被全部摧毀,這個體系就會依然保留一部分作戰能力,從而有效提升美軍衛星節點的抗打擊能力。
圖為反衛星武器示意圖
除此之外,批量發射小型衛星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相對於價格昂貴更新緩慢的大型衛星來說,單一功能小型衛星陣列的生產和發射成本都比較低廉,因此對衛星陣列進行技術升級所需要付出的代價自然也不會太高。
總的來說,只要能夠定期補充使用最新技術的新式小型衛星,就可以讓美國在太空上的衛星陣列能夠以較快的速度,來進行設備和技術的更新作業,從而在低運行成本和費用的前提下,確保美國太空設備以及其體系的壓倒性技術優勢,對此相關國家也應提高警惕,避免美國利用小型衛星進行碰瓷行為。
特別聲明: 以上作品內容僅代表本人的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同本臺網聯繫的,請於作品發布後的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