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世紀的第一年起,我國就開始致力於建成屬於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經過了將近20年的努力奮鬥,在今天這一目標終於實現了!
原本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衛星原定於6月16日就進行發射,不過為確保發射任務的萬無一失,當時航天人員決定再次針對發射任務做最後一次技術排查,就在今天上午9點43分,北鬥導航系統的最後一刻組網衛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目前關於我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有不少小夥伴都有很多疑問,目前大家最為關注的主要還是集中在下面這兩個問題上,首先就是,既然目前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已經組網完成,同時有很多民用設備已經用上了北鬥系統,為何我們手機上的定位系統使用的還是GPS?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答,實際上大家的手機早就已經用上北鬥衛星定位了,只不過這一功能是被集成在了手機的晶片當中,現在的手機晶片,一般使用的都是GPS、格洛納斯以及北鬥三模晶片,也就是說,當你的手機在使用定位功能時,實際上是三家衛星定位系統都在參與。
而之所以大家的手機屏幕上會顯示GPS,則和美國GPS衛星導航系統關係不大,最主要還是因為gps這三個字母本身的意思,就是全球定位系統的英文字母縮寫。
第二個問題則是此次我國發射的這一顆衛星已經是北鬥衛星系統的第55顆衛星,而我們都知道,美國的GPS衛星定位系統就只有24顆衛星便能夠實現全球覆蓋,為何我國的北鬥衛星系統需要55顆衛星才能實現同樣的性能呢?難道是我國的技術比較落後?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要知道世間萬物都有壽命限制,衛星當然也不例外,甚至因為太空中的惡劣環境,衛星的壽命普遍都不長,在老的衛星壽命到期之後,就需要補發新的衛星,美國的GPS衛星定位系統也是如此,如果把這些年來美國發射的衛星都算上,數量怕是要過百了。
其次是因為技術在更新,原本的衛星由於當時的技術比較落後,導致衛星本身的性能也有限。比如說我國在2007年發射的第一顆北鬥2號導航衛星,但是由於當年的技術水平有限,相比於現在發射的北鬥三號系列衛星,前者的體積重量都要更大,但性能卻要落後於後者,載荷也更小,導致壽命比較短,這就是為何目前北鬥系列導航衛星已經發射到了第55顆的原因。
在此之前,我國沒有自己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可以說但凡是和全球定位以及導航沾邊的領域都要受制於人。在軍事方面更是如此,美軍早就已經普及了精準並且廉價的各種衛星制導武器,但是我國在北鬥成功組網之前,空有研製精確制導武器的技術,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導致精確制導武器數量不足且價格昂貴。
在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剛開始研製時,我國本打算與歐洲一起合作,誰知卻被歐洲狠狠的坑了一把,這才決定建設屬於我們自己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而如今我國的北鬥系統已經正式完成了全球組網,歐洲的伽利略卻一直問題不斷,在去年還經歷了一次全面宕機,這樣的結果可以說是相當諷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