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北鬥衛星建設方針也分為三步走,與月球探測計劃比較相似,正因為此,北鬥有一代、二代、三代之分,也就是北鬥一號、二號與三號,這裡大家要注意一下,北鬥一號並不是一顆衛星的名稱,它代表的是第一代北鬥衛星導航試驗系統,是包含幾顆衛星的,作為第一代試驗系統,北鬥一號也提供實用功能。如今經歷了北鬥一代、二代,三代也迎來了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的發射,真可謂是振奮人心。
說起北鬥導航,那就要和世界上的其它導航系統來比一比,美國的GPS,歐洲的伽利略、俄羅斯的格洛納斯以及我國的北鬥,這是當今世界上的四大導航系統,作為一個大國,不能沒有自己的導航系統。
為什麼說作為一個大國不能沒有自己的導航系統呢?
這還要從GPS說起,說起GPS,大家都知道,它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導航定位系統,說起它的歷史,GPS原本是美國軍方開展的一個項目,最初的目的是服務於軍方,後來才逐步開展民用的業務。既然是軍用,大家都知道的,一旦要是進入到戰時狀態,人家說不給你用就不給你用,你只能幹瞪眼。
報假位置、關閉服務這些都是可以操作的,歷史上也是有過這樣的教訓的,當時美國為了教訓一下印度,直接將給他們提供的GPS服務給關了,讓印度白白的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也不敢多說什麼,誰叫控制權在人家手裡呢。
最要命的是,有些飛彈的發射也需要目標啊,沒有定位導航,你讓飛彈往哪裡打,不僅如此,用到這些衛星的地方多著了,通信、氣象、授時等等方面都需要它的幫助,所以說,自己的導航定位系統一定要建,而且要快。
說起快,那世界上其它三個定位系統當初的建設速度沒有能比得上我們的北鬥的。在2018年我們實現了1年10箭18星,這樣的建設速度是很驚人的,不僅速度快,而且成功率也是最高的,2018年18顆衛星都成功進入軌道投入使用。為了北鬥三號儘快的投入使用並提供全球服務,我國的航天人始終都在奮力的拼搏著,付出的汗水與辛勞是我們這些普通人想像不到的。
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它的發射有哪些重要意義?
首先,這是我國北鬥三號的收官之戰,屆時,我國的北鬥三號全球星座部署將全面完成,這是一個階段性的成就,將提供更完善的全球服務。從公元2000年第一次發射以來,到如今已經過去了快20年了,我們即將取得北鬥導航三步走戰略的全面勝利。
北鬥導航衛星有三種不同高度的衛星軌道,這樣有個好處就是不論在任意地點、時間,都可以實現穩定的信號覆蓋。北鬥相較於GPS來講有後發優勢,因為GPS是較早的雙頻信號,我們的北鬥是三頻的,抗幹擾能力要明顯強於GPS,目前,GPS也正在從原本的雙頻信號向三頻過度。此外,北鬥還獨具短報文系統、星間鏈路通信等優點。
可以說,北鬥三號組網成功,我們將擁有北鬥導航系統的完全態,不再受制於GPS。不過,雖說北鬥三號即將建設成功,但後續的資金投入以及投入市場實現規模化的應用,從而實現盈利,這其中還有不少的路要走,但不管怎麼說,我們擁有了提供全球定位服務的能力,對GPS形成了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