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是由整體和細節組成的,
最好的照片當然是既有整體,又有細節,
但更多的時候,
我們要在整體和細節中做一個取捨,
通常來說,
細節制勝較難,
整體取勝更易。
所以,
如果你想循序漸進的提煉自己的攝影水平,
先學整體,再摳細節,
應該會更簡單一些。
1
@Sueire剛下完雨,就降溫了,然後下的雪。請你欣賞東北的第一場雪
雖然拍攝者給我發來了很多雪景照,
但我卻獨愛這一張!
照片雖然看似很空,但你在上面卻可以看到多重藍色的過渡,
此外,照片中淡淡的線條輪廓也呈現出一種大象無形的意境感。
2
@ 陳 年 愛 攝 老 馬
傍晚的照片很難拍,尤其是對於曝光的把控,
像這個場景,
太亮,暗部太亂,
太暗,暗部黑成一片。
因此,掌握好這個度,是關鍵。
要有整體,也有細節。
展現細節,又不會被細節所幹擾。
這就需要一個很精確的調整。
3
@回個話呀
很有意思的一個前景和主體的搭配。
可以看做是兩個不規則幾何的重合。
有時,我們拍的主體不夠出色,
有時,我們選擇的前景不夠突出,
但是,當兩者結合在一起之後,
效果會1+1大於2。
4
@人形金魚腦
這張照片的黑白處理是關鍵,
通過調整暗部,將細節全部塗抹掉,
這樣,你就無法判斷出這是一棵樹還是兩棵樹。
與之前幾期推薦過枯繁對比不同,
這種一樹雙生的視覺表現更有趣,衝突感更強。
5
@吳二三《秋意偶擷》華為 後期處理:Snapseed Mix 在北京的大學校園裡拍的,正值落葉,便順手拍攝了一些。
這張照片其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主體,
比較吸人眼球的是顏色的過渡,
從上層的金到下層的藍,
從上面的亮到下面的暗,
顏色配合著光線,
整體性非常強。
6
@Foon
完美的對稱,
無論是明暗還是線條,都感覺很舒服。
讓強迫症都能滿意的那種舒服。
乾淨利落的水泥停車樓,
拍出了結構表現主義的模樣。
7
@錢多多《仰望》華為mate10這張照片是母上大人在順德北滘和博物館偷拍別人的集體照,我簡單轉了黑白,覺得幾有線條和質感
線條的走向和人臉的朝向非常一致。
這是照片的趣味點。
光影+黑白的處理使得照片明暗涇渭分明。
人物集中於照片中間一線,
有梳有密,乾淨利落。
8
@喵星人佔領藍星第一小分隊隊長華為P10今天在烏鎮木心美術館拍的,很喜歡這種氛圍,除了矯正了一下角度,其他後期沒有做,直出。
角落找得很到位,
每一面的光影線條都投向了不同的方向,
從而為畫面構築了一個很夢幻的幾何空間。
如果沒有後期的話,
那不得不說,這個紅口罩和紅鞋帶絕對是點睛之筆。
9
@Sparkp30那天霧霾很大,還下著雨,拍了幾張
本來,拍幾個燈柱是很單調的,
即便加上倒影也並不覺得優秀,
但是,後期處理的時候打破了刻板的對仗,
反而令中心的燈柱更顯突出。
10
@ 存在 《愛冬泳》華為P30,後期Snapseed
色彩:黃帽子對藍湖面。
明暗:人物白對水面黑。
元素:岸上人對水中人。
線條:遊泳者帶來的漣漪。
優點有這麼多?
這我感覺還沒總結完呢。
11
@starboy《無題》iPhone X
畫質是硬傷,但時機是亮點,
應該是早有觀察飛機的飛行航線,
然後迅速找到一個承載物與之結合,
考驗的是反應與觀察力,
這是一個攝影人最應具備的能力。
12
@張旋 惠州的初冬看起來像秋天。落日暖陽正用最後的餘暉撒下金黃。阿姨穿過稻田,和歸林擦身而過,她也回家去了
色調很舒服,
整體的畫風是暖色的,
雖然景大人小,但帽子作為照片中唯一的「亮點」足夠突出,
所以一眼就能讓人抓住畫面的重心。
13
@山楂
看不出是重曝還是反光,
反正照片就像主人公的頭髮一樣,
仙兒仙兒的。
14
@蘭蘭 《細雨中的滇池》華為p40 pro
極簡照片需要做到的就是,
元素少而精,相互有聯繫,
畫面雖簡潔,絕對不空洞,
這張照片就做到了。
15
@午後陽光的味道《月相》
日食月食,難遇又難拍!
看到@午後陽光的味道這張照片,
你會說啥?
「學習了!」
嗯,是該學習了,
學習一下,他是如何用燈泡來「造假」的。
學成此功,天天在家抬頭看日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