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方圖是一種照片的分析方式,後期修圖前,了解直方圖可以讓你在後期調整時更得心應手,專業,出來的效果更精彩。
不論攝影老手、新手,經常都會聽到直方圖這一相對專業的名詞。
一、了解直方圖
那怎麼看直方圖呢?
直方圖的橫軸就是亮度(明度),從左至右,就是代表著亮度(明度)由暗到亮。
直方圖的豎軸就是像素的數量,也就是畫面中的細節,從下至上,就是細節由少到多。
由一張自製的直方圖示意圖來進一步說明:
直方圖在某一個區域的凸起越高,就表示在這個亮度區間內的像素越多,細節越多。比如上一張示意圖,凸起的部分主要集中在橫軸的右側,說明了在較亮和亮區的區域裡像素數量很高,這部分的細節也越豐富,同樣也說明了這張圖在整體上亮度是偏亮的。
其實上一張直方圖是來自以下一張拍攝於納木措聖象天門處的一個場景。
是不是感覺整體的畫面是偏於亮調的。整個畫面的細節(豎軸上的像素量)都基本集中在較亮和亮的區域裡,也就是常說的亮調照片。
再來看看暗調子的照片,它在直方圖中又是怎麼分布的呢?如下圖
直方圖整體的像素都集中到了暗部和較暗的區域,而亮度和高光區域只含少量的信息。
那如果直方圖的像素量都集中到中間區域又會是什麼調子的圖呢?下面分別看兩張照片來體會直方圖的變化。
這油菜花的照片,高光和最暗部的區域相對說來,像素量就較少,也就是常說的高光不過曝,暗部不死黑。
街拍-廚小寶的照片,從直方圖中也可以看出,像素量基本都集中在中間區域,畫面的對比度就相對較低,整體是中間調的調子。
另外還有一種直方圖的表現方式,就是兩頭的「山峰」高聳,而中間區域的像素量很少。這就是高對比度的照片。如以下兩圖所示
整體畫面感覺就是除了黑就是白,呈現出一種高對比度的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高對比度的效果,曲線波峰分別集中在左右兩側並溢出,而中間部分特別平,說明照片的明暗反差過高,畫面中的亮部、暗部畫面的細節都將會產生不可逆轉的損失。同樣的道理,有些高調或暗調的照片,也會出現曲線的波峰會集中到右側或左側一方並溢出的話,也會分別在高光或暗部區域產生細節的損失。這就是看畫面的效果表現了,不一定局限於高調照片就不能說高光過曝的說法,又或是暗調子的照片又不能有暗部死黑。所以高光不過曝、暗部不能死黑也不是完全不可以的。
二、手機修圖如何使用直方圖
上面了解了直方圖的作用,也應該清楚地知道了直方圖在攝影前期、後期中的指導意義,可以幫助我們輕鬆地為照片定調、調整正確的曝光。
現在很多朋友都使用手機拍攝,手機APP進行圖片調整,那手機修圖APP中又如何調用直方圖來進行參考呢?
以下,將以兩款常用的修圖APP:Snapseed和Lightroom手機版來進行說明。
在Snapseed中,只有兩處的調整可以看到直方圖。
1、Snapseed的調整圖片,如圖
2、Snapseed調整圖片窗口左下角可以調出直方圖:
然後在調整的過程中就可以觀察直方圖的變化作為調整參考。
3、Snapseed中的曲線調整工具欄中也可以看到直方圖:
這樣一來,調整的前後,總有了一個參考。原圖是偏亮偏暗;對比度是高還是低;高光有沒有過曝,暗部是不是太死黑。然後後期調整的時候就心裡有數了。
在手機版Lightroom中就更為方便了,可以直接在所有的調整中,顯示直方圖。
進入Lightroom界面後,先點擊右上角的三個點。
然後在「顯示直方圖」上激活就可以了。
是不是更方便,更直觀了。而且在所有的調整中,直方圖都會呈現在左上角,一目了然。
下圖是在基本曝光調整面板中
下圖是白平衡、飽和度調整面板中:
下圖是在HSL的調整面板中:
調整過程中,為了方便看整體的效果,隨時都可以關閉直方圖。
總結一下:
調整曝光量的方法有很多,但無論採用何種方法,關鍵是要了解直方圖的含義,才能確保在拍攝前對自己的拍攝結果做到心中有數,從而拍攝到色階分布合理的圖像。也能保證在後期調整時做到心中有數,明確調整的方向。 直方圖作為一個照片的直觀表現之一,善於利用,多多練習才是王道!
目前,我所接觸到的手機的原生拍照功能裡,還沒有看到有直接能顯示直方圖的,可以說也是一個小小的遺憾吧,不過,後期可以通過各種APP查看,也可以作為了解自己在拍照時曝光的情況,就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別老說別人拍的,其實自己完全也可以拍得很好看的,花點時間,用點心思,學起來吧!
透過鏡頭攝身邊萬事萬物通過後期修心情一點一滴我是每天就曉得拍拍拍的尾巴感謝你那麼好看,還來關注我敬請多多關注、點讚和評論哦更有動力分享我在攝影學習過程中的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