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 怪物旅行社
ID | guaiwuuu
最近我冒著面癱的風險,
去醫院拔掉了一顆超高難度的
跨神經管超低位全埋伏骨阻生智齒。
拔牙,在我國古文獻中又稱:
具體如何執行?
請參考遠古土人的記載:
然
後
。
。
。
(此處省略108個回合…)
隨著時代的進步,
一部分先驅開始採用結繩拔牙大法,
以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為表率:
繫繩法貌似四兩撥千斤,
但動不動就脫鉤。
真要論成功率,
還是阿拉伯人發明的鉗子最靠譜。
這個方法迅速從中東擴展到歐洲,
它有個非常直觀的好處:
所以過去像拔牙這種體力活兒,
往往交給理髮師,甚至,鐵匠…
由於牙齒經常在口腔裡被打得粉碎,
牙醫需要在滿嘴血泊中,
把碎掉的牙齒渣一塊塊從牙齦裡扯出來…
你以為這樣就完事了?
等等——
想想太陽王也真是王者,
他一生接受了十幾次烙鐵治療,
牙齦恐怕都被燙成肉乾了…
不想了,下一個。
18世紀中期,
西方人留下了一尊象牙雕塑:
這件藝術品背後的隱含信息是:
在現代醫學確定細菌導致齲齒之前,
人們一直以為蛀牙是小蟲子施工造成的。
如何滅掉這些可惡的小蟲子?
請參考這本16世紀的牙醫聖經,
(準確說是理髮師聖經:)
這本書裡記載了一種非常經典的:
後來大家也知道了,
世界上根本沒有「牙蟲」一說。
那當時行醫者活生生拔出的「牙蟲」,
到底是什麼?
據醫學史博士林德森·斐茲哈裡斯表示,
那些小蟲子,其實是——
。
。
。
。
。
。
一度,
齲齒和牙痛是種身份的象徵——
在17世紀以前,白糖是奢侈品,
只有有錢人才消費得起。
當時的名媛們手持羽扇,
其實不是為了撩漢子,而是為了:
甚至有人為了冒充自己經常吃糖,
刻意把黑色粉末塗抹在牙齒上。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超愛吃甜食。
她經常用布丁和蛋糕當正餐,
輔以水果蜜餞。
伊莉莎白不愛黑牙,她是個美白狂人,
就採用了當時最流行的牙齒美白方式:
很快,牙齒加速被腐蝕了,
她不得已拔掉了臼齒,
整個面頰凹陷下去。
1603年,70歲的伊莉莎白一世去世。
死因大概率是細菌入侵蛀牙,
引發敗血症身亡。
在一戰後牙科全面普及之前,
看牙的費用極其昂貴,
連中產階級也消費不起。
牙痛時,他們通常會選擇保守治療,
讓齲齒自生自滅。
至於窮人,別說看牙了,
他們甚至會淪為行動著的牙齒庫,
供富人活體取牙——
這幅18世紀英國插畫師的作品裡,
貴婦們正在享受牙醫的換牙服務,
而身邊奄奄一息的「黑」人,
被強行拔掉了健康的牙齒。
在中國的貧富故事模版裡,
窮人總是在賣血維生,
歐洲版的窮人,是賣牙維生的。
《悲慘世界》裡的芳汀,
就像畫裡這個黑人一樣窮到賣牙,
此前她已經賣掉了自己的首飾和頭髮。
可惜她沒有趕上好行情,
按《悲慘事件》的時間線,
芳汀賣牙大約在拿破崙戰爭後。
適逢滑鐵盧戰爭後,
法國慘敗,5萬多人戰死…
於是芳汀們的牙就賣不上價了,
她的兩顆門牙只換到了40法郎。
連女兒的生活費也無法支付。
最後她走投無路,只好賣身了。
華盛頓不僅是美國開國總統,
也是牙醫教科書上響噹噹的人物。
他20來歲開始蛀牙,
到57歲總統就職時,
嘴裡只剩下一顆原裝的牙齒。
他只好終生戴著全口假牙:
最早那幅是用驢牙和馬牙做成的,
尺寸過大、氣味非常難聞。
後來他用上了升級版假牙,
以象牙和海豹牙製成,
襯以金質牙託和專屬的籤名。
不過他最得意是一副高訂假牙,
那是以1/3的市場價,
從他9個黑奴的口腔裡買來的。
雖然人牙不會有生殖隔離,
但是這些拔掉的牙沒有牙髓,
變得很嘎嘣脆,下頜很多牙都開裂了。
這導致華盛頓不但有很嚴重的口臭,
而且一旦說話時嘴張太大——
正是如此,
一美元鈔票上,
華盛頓總是不苟言笑,把雙唇閉得緊緊的。
-end-
「給朋友們推薦這個怪物旅行社,這是一個環球人文漫畫號,會定期推薦一些好玩的怪物,和大家一起開啟平行宇宙。」
怪物旅行社原創
撰文 / 周褶褶 李天真
插畫 / pal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