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按照任務計劃,嫦娥五號將獲取2公斤左右的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如果一切順利,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三個帶回月球樣品的國家,也將是近半個世紀以來首個帶回月球樣品的國家。

基於此,筆者盤點一下人類太空「取土」史,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月球「取土」史
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美國通過阿波羅計劃先後從月球表面採集了2315塊樣本,帶回了總計大約380公斤的月巖與月壤樣品,這些樣品而且都是太空人帶回來的。
上世紀70年代,前蘇聯通過月球16號、20號和24號三個無人探測器,帶回大約324克的月巖與月壤樣品。
在中國之前,美國和前蘇聯累計獲得月球樣品近380公斤,而且自1976年前蘇聯完成最後一次月球24號任務以來,此後44年間人類一直未獲得新的月球樣品。

彗星「取土」史
1999年,美國發射了「星塵號」彗星探測器,由於2004年「星塵號」和「懷爾德2號」交會之際遭到了數百萬彗星微粒的撞擊。隨後,「星塵號」於2006年將45公斤星際塵埃帶回地球。這是人類首次帶回彗星樣本。

太陽「取土」史
2001年,美國發射了「起源號」空間探測器,以收集太陽風粒子的樣本。「起源號」在日地拉格朗日1點累計採樣850天,採集到了大約10-20微克太陽風粒子。不過可惜的是,2004年探測器返回艙在下降過程中因撞地而遭到損壞,最終NASA只收集到了部分太陽風粒子。

小行星「取土」史
2003年,日本發射了「隼鳥1號」探測器,成功採樣糸川小行星,並於2010年帶回地球。這也使得日本成為世界上首個在月球之外的原始小天體上採樣並帶回地球的國家。
2014年,日本發射了「隼鳥2號」探測器,採樣「龍宮」小行星。據日媒報導,「隼鳥2號」已經成功收集樣本,預計將於馬上返回地球。
2016年,美國發射了「冥王號」探測器,以採樣貝努小行星。「冥王號」2018年8月抵達貝努,之後開展了為期兩年的科學研究。今年10月20日,「冥王號」探測器採集到了樣本,預計將於2023年9月返回地球。這將是美國首次採集到小行星樣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