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太空「取土」史

2020-12-06 aipan盼

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按照任務計劃,嫦娥五號將獲取2公斤左右的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如果一切順利,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三個帶回月球樣品的國家,也將是近半個世紀以來首個帶回月球樣品的國家。

嫦娥五號

基於此,筆者盤點一下人類太空「取土」史,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月球「取土」史

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美國通過阿波羅計劃先後從月球表面採集了2315塊樣本,帶回了總計大約380公斤的月巖與月壤樣品,這些樣品而且都是太空人帶回來的。

上世紀70年代,前蘇聯通過月球16號、20號和24號三個無人探測器,帶回大約324克的月巖與月壤樣品。

在中國之前,美國和前蘇聯累計獲得月球樣品近380公斤,而且自1976年前蘇聯完成最後一次月球24號任務以來,此後44年間人類一直未獲得新的月球樣品。

阿波羅號取回的月樣

彗星「取土」史

1999年,美國發射了「星塵號」彗星探測器,由於2004年「星塵號」和「懷爾德2號」交會之際遭到了數百萬彗星微粒的撞擊。隨後,「星塵號」於2006年將45公斤星際塵埃帶回地球。這是人類首次帶回彗星樣本。

星辰號

太陽「取土」史

2001年,美國發射了「起源號」空間探測器,以收集太陽風粒子的樣本。「起源號」在日地拉格朗日1點累計採樣850天,採集到了大約10-20微克太陽風粒子。不過可惜的是,2004年探測器返回艙在下降過程中因撞地而遭到損壞,最終NASA只收集到了部分太陽風粒子。

起源號

小行星「取土」史

2003年,日本發射了「隼鳥1號」探測器,成功採樣糸川小行星,並於2010年帶回地球。這也使得日本成為世界上首個在月球之外的原始小天體上採樣並帶回地球的國家。

2014年,日本發射了「隼鳥2號」探測器,採樣「龍宮」小行星。據日媒報導,「隼鳥2號」已經成功收集樣本,預計將於馬上返回地球。

2016年,美國發射了「冥王號」探測器,以採樣貝努小行星。「冥王號」2018年8月抵達貝努,之後開展了為期兩年的科學研究。今年10月20日,「冥王號」探測器採集到了樣本,預計將於2023年9月返回地球。這將是美國首次採集到小行星樣品。

隼鳥1號

相關焦點

  • 今年,中國去月球取土,日本在小行星取土,世界為之瘋狂
    我們知道中國剛剛發射的嫦娥5號,正在去月球取土,但是你知道日本去小行星取土了嗎?去年,日本「隼鳥」-2(MUSES-2)探測器發射小型可攜式撞擊裝置,對「龍宮」小行星表面成功進行了爆破衝擊,成功獲取小行星內部巖石樣品。
  • 嫦娥取土回地球這件事不簡單,從不同視角看都有很多看點
    嫦娥取土回地球這件事不簡單,從不同視角看都有很多看點:1、月亮表面上好像失去約2公斤土,地球的幾百公斤著陸器卻留在了月球上,對月球來說是大大的躺賺。2、從人類角度看,這是人類的第10次月球採樣行動,其中有6次是美國的阿波羅載人探月任務中共取月土、月巖約381.7千克,在1978年美國向中國贈送了其中的1克。前蘇聯3次無人登月行動中共取月土330g。
  • NASA歷史學家講述人類太空探索史|Nature書評
    《太空探索史:從遠古世界到地外未來的發現》(The History of Space Exploration: Discoveries from the Ancient World to the Extraterrestrial Future)作者:Roger D.
  • 嫦娥落月取土,武漢教授十年磨「鋤」
    「別看它們也是土,但來歷可不一般。」他對即將到來的嫦娥五號月面取土作業充滿自信。  今年57歲的肖龍教授是嫦娥五號鑽取子系統飛控專家組成員,參與了嫦娥五號取土作業的兩項關鍵任務——模擬月壤和採樣點地質地貌地圖繪製。10年間,他帶領團隊北至東北、南到海南,收集各種巖石和土壤,研製出成分、顆粒、形態等都與月球相似的模擬月壤,先後提供了100多噸模擬月壤用於月面採樣工程技術驗證。
  • 1分鐘看完太空垃圾累積史
    原標題:1分鐘看完太空垃圾累積史  新華網北京1月3日電 人類在地球上生活,每時每刻都在製造大量垃圾。在太空中,人類幾十年的太空發射也製造了不少「太空垃圾」。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天文學家斯圖爾特·格雷等人最新製作的動態演示圖,可以讓你1分鐘內,了解太空垃圾這幾十年是如何累積的。
  • 落月了將取土!武漢教授天團:我們幫嫦娥這樣挖…
    「別看它們也是土,但來歷可不一般。」他對即將到來的嫦娥五號月面取土作業充滿自信。今年57歲的肖龍教授是嫦娥五號鑽取子系統飛控專家組成員,參與了嫦娥五號取土作業的兩項關鍵任務——模擬月壤和採樣點地質地貌地圖繪製。肖龍教授見證了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的現場發射;在嫦娥五號的發射現場,火箭升空的一刻,他流下了熱淚。
  • 「取土」關鍵點解讀 | 科學加
    為何去月球「取土」?過程有多難?樣品怎樣帶回地球?專家解讀來了。(連結:嫦娥五號專題)撰文/記者 李鵬 圖文編輯/陳永傑圖片來源/視覺中國(除署名外)新媒體編輯/房永珍採訪專家:鄭永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肖 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教授)
  • 關注嫦娥五號探月任務:雙「五」合璧 奔月取土踏徵程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雙「五」合璧 奔月取土踏徵程(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特別報導之一)嫦娥五號探測器示意圖  圖片來源: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網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這也是人類太空飛行器時隔44年之後再度飛赴月球取壤。專家表示,月壤蘊藏著巨大的科學研究價值,不僅涉及月球本身,還包含太陽系空間的物質和能量等重要信息。通過對月壤的研究,可以提供月球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信息,並為未來月球基地的選址提供科學依據。目前,已有不少國外科學家和航天機構提出,希望利用中國獲得的月球樣品開展研究。
  • 「取土」幾個關鍵點解讀
    為何去月球「取土」?過程有多難?樣品怎樣帶回地球?專家解讀來了。取回的「土」有何用處?為何去月球"取土"?目前,人類還沒有在月球上建立實驗基地或者實驗平臺,將樣品帶回地球再進行研究就成為唯一的選擇。
  • 人類進化史好玩嗎 人類進化史玩法簡介
    人類進化史好玩嗎 人類進化史玩法簡介 作者:九遊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19-11-03 19:14:14手機訂閱 期待已久的手遊人類進化史即將登陸九遊
  • 從「村土」到「時尚女王」,趙麗穎穿衣進化史到底經歷了啥?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從「村土」到「時尚女王」,趙麗穎穿衣進化史到底經歷了啥?話說,最開始的趙麗穎被人嘲笑為「村土」,她還是無力反駁的。但是趙麗穎沒有多說什麼,而是用一張張時尚大片詮釋了時尚女王的進化之路。趙麗穎這套look,米白色風衣+白色短款上衣+橫格褲子再配上一個黑色的手拿包,都市白領的職業範妥妥滴!
  • 人類為什麼對探索太空如此執著?
    這是我國太空探索事業的又一次發展,很多人感到驕傲的同時,也有人提出質疑,「太空探索有什麼意義,為什麼不把這些錢省下來花在民生方面」?有很多人會從國家的科技發展、經濟產業、國防安全等角度來解答這個問題,這些角度都是對的。
  • 人類為什麼對探索太空如此執著?
    這是我國太空探索事業的又一次發展,很多人感到驕傲的同時,也有人提出質疑,「太空探索有什麼意義,為什麼不把這些錢省下來花在民生方面」?有很多人會從國家的科技發展、經濟產業、國防安全等角度來解答這個問題,這些角度都是對的。但是我們回顧一下人類文明發展史,會發現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幾乎從文明誕生之初就開始了,一直延續至今。
  • 人類進化史:200年後看宇宙的新人類
    據人類學專家稱,人類的進化將在未來發生戲劇性的變代,而未來的人類會是怎麼樣的,你想提前知道嗎?200年後的新人類,也許在《機戰(專區 官博)》中你將親身經歷「進化」過程! 人類偉大的進化 元謀人生活在距今170萬年,是迄今所知中國境內年代最早的直立人,屬於剛剛脫離動物型態,只懂得製作、利用簡單工具的原始人類,相比還在茹毛飲血的猿人來說,這是一個偉大的進化。而現代的人類則比起一千年前的古人,在身高和身體素質及腦區域開發,都有長足的進步。在不知不覺間,人類又經歷了一次次細微的進化,於是人類可以擁有製造航天飛船的智慧。
  • 壬水生戌月辰日辰時天幹不透戊己土取用法則
    男命:一、日主壬水生戌月,坐辰土,時辰也是上午7--9點的辰時,天幹透出三個甲木食神洩身。地支寅戌拱午火,辰戌衝,辰辰自刑。壬水雖不得月令,但是坐辰土,和時令的辰土,都是水庫。原命局取決於辰戌對日主旺衰的影響。
  • 「一捧土」的艱難與意義
    無論是月球還是火星,中國人逐步走向深空,不僅拓展了人類對宇宙的科學認知,更為促進全人類和平與共同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  1978年,時任美國總統卡特訪華,送給中國一塊月球巖石。這塊巖石雖只有約1克重,對於當時我國老一輩科研人員來說卻是異常珍貴,他們只用了半克巖石進行分析研究,克服種種困難,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並發表論文14篇,把它是什麼,「年齡」幾何,包含哪些成分全弄清楚了。
  • 香港太空館舉辦展覽回顧人類登月50年輝煌史 (1/5)
    香港太空館舉辦展覽回顧人類登月50年輝煌史 (1/5) "← →"翻頁
  • 最新研究或將改寫人類進化史
    近日,研究人員在Nature上發表研究,稱已成功測定了最古老人類DNA中的一部分基因序列,這些DNA取自西班牙北部發現的化石中的牙齒和股骨,其歷 史達43萬年之久。他們由此確定這些化石並不屬於早期的尼安德特人,而是屬於現在公認的尼安德特人,這樣的結論或可改寫人類進化史。
  • 月球取土,地質科技來幫忙
    因為涉及月面取土作業,這份地圖還必須涵蓋落點附近的地質構造,以滿足嫦娥五號的工作需求。 據了解,嫦娥五號預選著陸區東西長約450公裡、南北寬約120公裡,總面積約5.5萬平方千米。這麼大面積的月海地形地貌圖如何繪製?
  • 中國古代取火史
    燧人氏使用什麼木材來取火呢? 《周書》記載:「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zhè]之火,秋取柞楢[yóu一種可製作車輪的硬木]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鑽火各異木,故曰『改火』也。」 春天以榆木、柳木取火;夏天以棗木、杏木取火;夏天最後一個階段的季夏時節,以桑木、柘木取火;秋天以柞木、楢木取火;冬天以槐木、檀木取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