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取土,地質科技來幫忙

2021-01-08 騰訊網

北京時間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嫦娥五號首次月球「挖土」並「打包」帶回地球,它的一系列操作中也有行星地質學家的智慧與汗水——

此次嫦娥五號邁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的關鍵一步,實現月面自動採樣並成功返回,是我國探月工程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而早在10年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肖龍教授團隊、段隆臣教授團隊和李大佛教授團隊就接受任務,為嫦娥系列任務研製模擬月壤、繪製採樣點地質地貌地圖,研究採用何種型號鑽頭、使用何種鑽探方法取樣……

研製模擬月壤,助力月面鑽探取樣

月面採樣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是要了解月壤的性質,並研製出與實際月壤性質較為相似的模擬月壤,用於採樣工程技術驗證。從2011年開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肖龍教授和他的團隊就開始著手為嫦娥系列任務研製可供實驗的月球土壤樣本。在肖龍的實驗室兼辦公室,桌面上擺放最多的就是各種類型的模擬月壤,這也記錄了他們團隊10年的奮鬥歷程。

嫦娥五號探測器實施動力下降並成功著陸,將在預選區域開展月面採樣工作。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由於缺乏真實樣本數據,他們只能用有限的隕石和遙感數據反覆進行分析,用不同的材料進行配比嘗試。為保障模擬月壤的高仿逼真,肖龍帶領團隊調研了「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採集的月壤樣品性質,獲得了實際月壤的相關參數,以及隨深度變化的月壤剖面結構。團隊根據實際月壤的可能狀態和月面低重力的工作環境,選取了不同類型的玄武巖、火山灰、斜長巖、鈦粉等數十種與月壤性質較為相似的地球巖石和礦物,選擇特定的工藝,對巖石進行破碎加工,製造出顆粒形態和成分等都與實際月壤相似的原料,進而將不同粒度的原料進行配比。

經過大量試驗和迭代,團隊成員研製了不同密度、不同級配、不同成分等10多個系列的模擬月壤,被工程單位用作地面鑽探試驗,確定各項鑽探參數,再根據這些參數設定月面鑽探取樣的工作模式。

肖龍介紹,為嫦娥系列任務研製模擬月壤的10年來,其團隊總共為工程單位提供了近100噸模擬月壤;共研發出60多個種類的模擬月壤,經過反覆篩選,其中10多種被最終確認為試驗用月球土壤。近幾年,他們還研製了用於材料加工(如3D列印)的模擬月壤,以及模擬火星土壤等,為月球基地建設、火星探測、地外資源利用等提供支撐。

繪製大比例尺月球地質圖,為「嫦娥」指路

如同打仗需要戰場地形圖一樣,嫦娥五號降落月表同樣需要一份詳細適用的地圖。只有廓清落點的地質地貌,才能確保嫦娥落月的安全。因為涉及月面取土作業,這份地圖還必須涵蓋落點附近的地質構造,以滿足嫦娥五號的工作需求。

據了解,嫦娥五號預選著陸區東西長約450公裡、南北寬約120公裡,總面積約5.5萬平方千米。這麼大面積的月海地形地貌圖如何繪製?作為採樣點選址的一項關鍵工作,肖龍教授帶領團隊在結合以往國內外月球地質填圖資料和填圖規範的基礎上,建立了利用多源遙感數據開展月球地質填圖的方法和流程,包括落月點地形地貌、石塊分布、月壤厚度以及撞擊坑統計定年;並採用高程數據計算預選著陸區山體陰影、坡度,月海的地形特徵和玄武巖厚度;採用多光譜數據反演鐵鈦含量、計算光學成熟度、合成假彩色影像和月壤粒度。

經過10年努力,肖龍教授帶領團隊順利完成並提交了《嫦娥五號預選著陸區1∶25萬地質圖》,基本查明了嫦娥五號預選著陸區的地質框架和地質事件序列,為嫦娥五號著陸提供了大比例尺月球地質圖。該地質填圖成果為探月工程提供了基礎地質支撐,通過對月海玄武巖物質成分、玄武巖噴發歷史和撞擊坑等著陸區域專題研究,確定了地層切割關係、成分和礦物組成,釐清了該區域的地質演化歷史。

「《嫦娥五號預選著陸區1∶25萬地質圖》完全覆蓋嫦娥五號預選著陸區,彌補了預選著陸區沒有大比例尺月球地質圖的空白,是我國嫦娥五號任務重要的參考資料。該地質圖表現了預選著陸區範圍內各種地形、地貌、地質信息,以及主要地質單元的分布、年齡、巖性、化學成分、礦物組成等特徵。豐富翔實的地質圖面內容可以為嫦娥五號任務選擇一個樣品價值最為豐富、實施難度適中的著陸點提供依據。同時,也為返回樣品的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地質背景信息。」肖龍介紹說。

肖龍(右)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工作現場。

作為嫦娥五號鑽取子系統飛控專家組成員,肖龍還參與了嫦娥五號科學目標的論證和採樣點的選址工作。

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成功著陸。著陸點位於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這是中國探測器第三次在月球實現軟著陸,也是人類探測器首次踏足這一領域。為什麼選擇在此處採樣?

肖龍表示,著陸點的選址最主要考慮兩點,一是工程的安全性,二是要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工程方面,主要考慮地形、地貌、坡度、光照和通信條件等因素;科學方面,重點考慮在月球科學中的價值,能否為回答月球科學問題提供關鍵樣本。著陸點要遠離以往著陸採樣區,還要有與以往不一樣的樣品,能夠回答以往沒有解決的科學問題。呂姆克山區域有月球上最年輕的火山巖,樣品的研究意義很大。

設計螺旋鑽進方案,破解鑽頭散熱難題

鑽取月壤的鑽頭要鑽進月表2米深,而月球上沒有空氣和水,那麼,高速旋轉下的鑽頭該如何散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段隆臣教授團隊和李大佛教授團隊參加了部分鑽探方案設計和鑽探模擬試驗等工作。

段隆臣介紹,月球鑽探與地球鑽探的最大不同是環境不一樣。有利的是,月球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1/6,機械設備消耗的功率較小;不利的是,月球上是真空環境,重力環境也發生改變。此外,在地球環境下,鑽頭鑽進往往會使用冷卻液,給鑽頭降溫才能繼續工作,而月球上沒有空氣和水,鑽頭在高速運轉中產生的高溫無法散熱,必然影響鑽頭工作。

段隆臣帶領團隊經過理論計算,確定了在月球上鑽探2米需要的動力儲備,並通過低密度的月壤模擬低重力效果,經過反覆嘗試,最終選定螺旋鑽進方案。在鑽頭的選取上,李大佛教授團隊也進行了很多有益嘗試。

「鑽頭鑽進後,月壤的一部分會由鑽頭的螺旋葉片帶出,另一部分月壤通過空芯鑽杆帶回地球。」段隆臣團隊成員高輝介紹了鑽取月壤鑽頭的工作原理:螺旋葉片帶出月表的月壤可以有效降低鑽頭的溫度,不需要再進行冷卻也能確保鑽頭正常工作。

高輝介紹,嫦娥五號的取土作業採用機械臂表取和鑽具鑽取兩種方式進行,其中表取1.5千克、鑽取0.5千克。表取由機械臂採用挖、夾、鏟等動作完成,表取的機械臂相當於機械手,非常靈活,配合計算機視覺系統,可以實現自由抓取。

月球樣品成功返回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將積極申請樣品,開展相關研究工作。「月壤樣品寶貴,成分非常複雜,需要系統開展研究,包括月壤顆粒粒度、巖石礦物組成、年代學、元素和同位素組成等。通過系統的研究,可以獲得有關對月球火山活動歷史、月幔物質組成、月球熱歷史等方面的新認識。這些工作將由多個單位共同完成。」肖龍說。

月球採樣中的地質工作

01

月壤如何模擬?

地大(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研製的模擬月壤

月面採樣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是要了解月壤的性質,研製出與實際月壤相似的模擬月壤。

★研究「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採集的月壤樣品性質獲得相關參數

★選取玄武巖、火山灰等數十種與月壤性質相似的地球巖石和礦物

★製造出成分、顆粒形態等與實際月壤相似的原料製造月面土壤100噸

★研發出60多種模擬月壤

★篩選出10多種被確認為試驗用月球土壤

02

在月球上怎樣「挖土」?

模擬螺旋鑽進試驗

月球上沒有空氣、沒有水,取月壤的鑽頭要鑽進月表2米深,採用何種鑽探方法?高速旋轉下鑽頭如何散熱?

★通過計算確定在月球上鑽探2米需要的動力儲備

★通過低密度月壤模擬低重力效果,反覆嘗試後選定螺旋鑽進方案

★螺旋葉片帶出的月壤可以有效降低鑽頭溫度,不需再冷卻也能確保鑽頭正常工作

03

研究月壤月巖有什麼意義?

阿波羅17號收集的月球玄武巖樣本

月壤是月球巖石經過數十億年的風化後形成的,研究它可以獲得很多未知信息。

★通過研究月壤中不同的組分,來獲得原始月球的物質組成、外來物質、形成時間等重要信息

★幫助我們了解早期太陽活動情況,從而為了解地球早期經歷的相關地質過程提供參考

★我國將利用這些寶貴的樣品,為認識月球開展深入的研究。其科學成果和不斷進步的工程技術,也有助於將來的載人登月和火星、小行星探測任務

喜歡本文,就點擊右下角「在看」

i自然全媒體

作者:楊佳峰 龐偉紅

編輯:鄭慧

審核:蘭聖偉

審籤:趙曉濤

相關焦點

  • 「取土」關鍵點解讀 | 科學加
    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已成功在月球著陸並採樣。著陸地點有何特別?為何去月球「取土」?過程有多難?樣品怎樣帶回地球?專家解讀來了。
  • 嫦娥落月取土,武漢教授十年磨「鋤」
    11月26日,剛剛從文昌發射現場回到武漢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肖龍教授,沒有歇息便帶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來到研究所看他的罈罈罐罐——一瓶瓶的模擬月壤。「別看它們也是土,但來歷可不一般。」他對即將到來的嫦娥五號月面取土作業充滿自信。  今年57歲的肖龍教授是嫦娥五號鑽取子系統飛控專家組成員,參與了嫦娥五號取土作業的兩項關鍵任務——模擬月壤和採樣點地質地貌地圖繪製。
  • 中國只能取土,美國就籌劃在月球建核電站,挑釁還是實力?
    最近科學家對從月球歸來的樣品進行了稱重,重達1731克的月球樣品瞬間刷屏了各大網絡,也再次燃爆了人們的自豪之心和愛國之心,這算的上是世界上最貴的土了,簡直克克值千金。我們中國才剛剛能無人月球取土,你們美國就有能力可以在月球建立核電站了?在地球上建立核電站需要什麼條件?1,地形平坦廣闊,地質不活躍。
  • 月球咋「抓土「?嫦娥鑲上金剛鑽!
    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去月球上「抓把土」有多難?看似簡簡單單的採樣挖土,卻蘊含高科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在這個階段,嫦娥五號將在月面選定區域著陸,並「使出渾身解數」採集月壤,實現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
  •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首次曝光「挖寶套裝」
    原標題: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挖寶套裝」曝光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之後將在月球表面採集2公斤左右的月壤樣品,地點選擇在月球正面風暴洋西北部的呂姆克山脈附近。為什麼選擇這裡?採樣如何進行?採樣時會用到哪些新奇的工具?
  • 落月了將取土!武漢教授天團:我們幫嫦娥這樣挖…
    本人供圖11月26日,剛剛從文昌發射現場回到武漢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肖龍教授,沒有歇息便帶長江日報記者來到研究所看他的罈罈罐罐——一瓶瓶的模擬月壤。「別看它們也是土,但來歷可不一般。」他對即將到來的嫦娥五號月面取土作業充滿自信。
  • ...所:月球上玩「自拍」 為嫦娥五號月球取土提供「眼睛」和「大腦...
    ,目前正在進行鑽土採樣。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為嫦娥五號探測器提供的相機以及視覺系統,不僅為實現月球表面取土採樣提供「眼睛」和「大腦」,確保採樣任務完成,還能讓嫦娥在月球表面玩「自拍」。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軟著陸後,正在按計劃開展月面自動採樣等後續工作,西安光機所研製的兩臺全景相機將承擔採樣區月表形貌和月面國旗成像任務。
  • 今年,中國去月球取土,日本在小行星取土,世界為之瘋狂
    我們知道中國剛剛發射的嫦娥5號,正在去月球取土,但是你知道日本去小行星取土了嗎?去年,日本「隼鳥」-2(MUSES-2)探測器發射小型可攜式撞擊裝置,對「龍宮」小行星表面成功進行了爆破衝擊,成功獲取小行星內部巖石樣品。
  • 「取土」幾個關鍵點解讀
    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已成功在月球正面著陸。著陸地點有何特別?為何去月球「取土」?過程有多難?樣品怎樣帶回地球?專家解讀來了。11月30日,凌晨4時40分,在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
  • 人類太空「取土」史
    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按照任務計劃,嫦娥五號將獲取2公斤左右的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如果一切順利,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三個帶回月球樣品的國家,也將是近半個世紀以來首個帶回月球樣品的國家。
  • 五問「嫦五」,怎樣去月球挖把土?
    設計師為嫦娥五號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 鑽取和表取,嫦娥五號著陸後將開展為期2天的月面工作,採取深鑽、淺鑽、「鏟土」、「挖土」、「夾土」等各種方式,採集約2千克月壤並進行密封封裝。嫦娥五號隨身攜帶了鑽取採樣裝置、表取採樣裝置、表取初級封裝裝置和密封封裝裝置等科技「神器」。
  • 聽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聽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2020-12-02 08:55:03  來源:@央視軍事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之後將在月球表面採集2公斤左右的月壤樣品,地點選擇在月球正面風暴洋西北部的呂姆克山脈附近。
  •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網友熱議:厲害,我國的航天!致敬我國的...
    虎撲12月2日訊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之後將在月球表面採集2公斤左右的月壤樣品,地點選擇在月球正面風暴洋西北部的呂姆克山脈附近。新聞發出後引發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之後將在月球表面採集2公斤左右的月壤樣品,地點選擇在月球正面風暴洋西北部的呂姆克山脈附近。為什麼選擇這裡?採樣如何進行?採樣時會用到哪些新奇的工具?動畫短片,聽嫦娥五號說說自己的「挖寶套裝」吧!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時政熱點>正文嫦娥五號成功落月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2020-12-02 10:54 來源:新華網 作者:
  • 月球上的土,為什麼這麼珍貴?
    嫦娥一號實現了環繞月球探測,嫦娥二、三、四號實現了月面軟著陸、月面就位探測和巡視探測,而這次的嫦娥五號,則要實現無人採樣返回。說的簡單點,就是去月球挖點土帶回來。要是比作外賣,就好比是中國下了個單,內容就是月球上的土,然後嫦娥五號就像快遞員,接了單去月球挖土再帶回來。雖然說起來很簡單,但是要真正實現,卻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
  • 嫦娥五號月球取土,背後有位清華的「大國工匠」
    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對此很多網友表示,「這就挖完了,不種點啥?」「能順便拍點嫦娥的寫真回來嗎,都等了幾千年了。」「挖個坑,埋點土,數個一二三四五!」
  • 為了月球這抔土,嫦娥五號有多拼?
    12月1日,由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平穩降落月球,啟動鑽頭和鏟子。這一刻,這抔「土」,引來了全世界的關注目光。人類類似的牽掛,發生在44年前。「壯麗的荒涼」坑坑窪窪的表面、灰色的主基調、一望無際的荒涼……是普羅大眾通過科幻作品等認識到的月球。
  • 嫦娥5號在月球取土,有清華人的貢獻嗎?哪些學校貢獻比較大?
    11月24日,長徵五號火箭帶著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升空,到今天,嫦娥5號已經在月球順利著陸。按照計劃,嫦娥五號開始了取土工作。這是世界上第三個在月球取土的國家。前面兩個國家是美國和蘇聯。美國在月球上取了很多土,還送給中國1g,蘇聯一共才取了330g。這次按計劃,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取2kg的土。這是劃時代的偉大項目,全國人民都是歡欣鼓舞。不過,每次到這個時候,總有人會拿出一張名單,所謂的「大國工匠」,然後把清華、北大罵上一通。
  • 「嫦娥」落月取土 外媒:若成功採樣返回將有助行星科研
    國際在線專稿: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此次「嫦娥」落月取土引發國際關注,多家外媒報導稱,中國若成功帶回樣本將有助行星科研。
  • 戳視頻告訴你 嫦娥五號是如何帶回月球土的
    如何在只有六分之一重力條件下的月球表面挖土,這對嫦娥五號來說可是項精細活。目前我們有兩種辦法:一種叫表取,就是用一個機械臂攜帶採樣裝置採集月球表面的土;另一種叫鑽取,就是用一根鑽杆鑽入月球次表層大概兩米的深度,把土採集出來。那麼,將來月壤打包好後,嫦娥五號又該如何跟月球軌道上的軌返組合體對接,踏上地球的回鄉之路呢?看了這個視頻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