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好奇實驗室 好奇實驗室
24日凌晨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網
這次「嫦五」奔月,也是我國探月工程三期的收官戰。
嫦娥一號實現了環繞月球探測,嫦娥二、三、四號實現了月面軟著陸、月面就位探測和巡視探測,而這次的嫦娥五號,則要實現無人採樣返回。
說的簡單點,就是去月球挖點土帶回來。要是比作外賣,就好比是中國下了個單,內容就是月球上的土,然後嫦娥五號就像快遞員,接了單去月球挖土再帶回來。
雖然說起來很簡單,但是要真正實現,卻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
嫦五是我國研製的為了完成「去月球挖土」的任務,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4器組成,分為15個分系統,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之一。
嫦娥五號探測器示意圖
首先,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探測器和火箭分離後,經過飛行、中途修正、近月制動減速後進入環月軌道。
軌返組合體(軌道器和返回器的合體)繼續換月飛行,著陸上升組合體(著陸器和上升器的合體)則降落至月面。
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進行科學探測和鑽取、採樣、樣品轉移和封裝等工作。
然後上升器以著陸器為平臺,攜帶月球樣品起飛,與軌返組合體進行交匯對接,並把樣品轉移至返回器內部。
嫦娥五號開始返回地球,返回器與軌道器分離,進入地球大氣層,並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
光看這個大致的過程,就知道整個工程有多麼困難和複雜。而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
科學研究&月球資源開發目前已經知道幾乎整個月球表面都覆蓋著一層細粉狀的風化物質——月壤。月壤是人類用於研究月球的樣本,實際上月壤指的不僅僅是月球上的土壤,還包括臥或埋於粉狀風化物中的直徑數米的巖石。由於長期的小天體撞擊,大塊的基巖僅出露於陡峭的山脈、撞擊坑和火山通道的峭壁等處。
在人類的探月歷史上,有很多航天大國都曾去到月球採樣。
蘇聯月球16號探測器從月球豐饒海取回了一塊101克的小樣本。月球20號探測器和月球24號探測器則分別從阿波羅尼厄斯高地和月球危海採集到了55克與170克樣品。
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國通過阿波羅11號到阿波羅17號載人飛船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除了阿波羅13號因發生故障中途返回,其餘6艘飛船皆完成登月,成功將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共帶回月壤和月巖樣品約381.7千克。
月壤是研究月球的樣本,由月球巖石在遭受隕石撞擊、太陽風轟擊和宇宙射線輻射等空間風化作用後形成,其中有大量的月球巖石碎塊、礦物及隕石等物質。科學家通過研究這些月壤物質,既可以了解月球的地質演化歷史,也可以為了解太陽活動等提供必要的信息。
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這些顆粒一般富含鋁、硫和鋅,它們是在月幔部分融化過程中,於月球表面下約300千米深處形成,因火山活動而噴出到月球表面。通過對樣品的分析與實驗證實,月壤和月巖中氧化鐵的含量很高,從中可以製取水和氧,未來可利用月面物質支持月球基地的運行,並為登月飛行器補充燃料。
更重要的是,科學家還在採集回來的樣品中發現了核聚變的理想原料氦-3。按照目前地球的能源消耗規模,月球上的氦-3用於核聚變發電後能夠滿足人類約1萬年的能源需求。
月球上的土到底有多貴?由於從月球上挖下來的土,都歸政府所有,一般來說是不會拿來賣的,不過卻有一個例外。
2018年,紐約蘇富比拍賣行拍賣了3粒小型月球巖石,這是1970年由蘇聯月球探測器從月球取回的,最終以85.5萬美元成交。
據蘇富比拍賣行介紹,這3粒月巖尺寸不大,在2 x 2毫米到1 x 1毫米之間,是人類得到的首批月球巖石標本,極為珍罕。據悉,這些月球樣本是蘇聯「月球16號」無人月球探測器於1970年採集的,最初由蘇聯政府贈給其早期火箭和衛星項目負責人謝爾蓋•科羅廖夫(Sergei Pavlovich Korolev)的遺孀尼娜•科羅廖娃(Nina Ivanovna Koroleva)。
由其遺孀在1993年12月首次經蘇富比公開拍賣,因而合法流入收藏家市場。
這3粒巖石的總重量為0.2克,拍出了85.5萬美元,以此計算,每克月球巖石的價格應該為427.5萬美元。以今天的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兌換成人民幣大概為2813.7萬。
當然,對於月壤的研究是不能以值多少錢來衡量的,更重要的是,為後續月球及行星探測等任務奠定人才、技術、科學、工程基礎。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網、央視新聞
原標題:《月球上的土,為什麼這麼珍貴?》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