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取火史

2020-12-03 騰訊網

上古時期,古人收集雷電引發的山火火種,用來取暖和燒烤食物,火種不易保存,如果遇到陰雨天氣,柴草不足,或者沒有及時添柴,火種會很快熄滅。

後來,古人發現鳥類在樹上啄木找蟲子時候,有的枯木會迸發出火星子,由此引發靈感,開始鑽木取火。

《太平御覽》記載:「燧明國不識四時晝夜,有火樹名燧木,屈盤萬頃。後世有聖人,至於其國,息此樹下。有鳥若梟,啄樹則燦然火出。聖人感焉,因用小枝鑽火,號『燧人』。」

後世學者考證,燧明國位於今天的河南商丘,這裡所說的「聖人」即傳說的「燧人氏」, 燧明國的燧人氏,風姓,舊石器時代發明了鑽木取火的方法,指導華夏先民用火烤熟食物、照明、取暖、驅趕野獸,從此終結了茹毛飲血的歷史。

燧人氏被後人尊為「火祖」、「火神」,位列三皇之一,即「燧皇」。燧人氏使用什麼木材來取火呢?

燧人氏

《拾遺記》記載:「(燧明)國有火樹,名燧木……折枝相鑽,則火出矣。」「火樹」枯萎後被稱作「燧木」,折下燧木的樹枝相鑽,就可以得到人工收集的火種。

古人鑽木取火,在一年四季選擇不同的木材,稱作「改火」、「改木」,後人引申為季節的更迭,如北宋文學家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詞中有「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的詞句。

《周書》記載:「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zhè]之火,秋取柞楢[yóu一種可製作車輪的硬木]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鑽火各異木,故曰『改火』也。」

春天以榆木、柳木取火;夏天以棗木、杏木取火;夏天最後一個階段的季夏時節,以桑木、柘木取火;秋天以柞木、楢木取火;冬天以槐木、檀木取火。

改火做為一種禮儀,形成於上古時期,流行於夏、商、周三代,一直延續至漢朝,三國時期廢止,晉朝時重新興起,隋朝時又一次廢止,唐宋時期再度興起。

為什麼要「改木」取火呢?

《改火解》解釋說:四時之火,各有各的益處,如果夏天仍用春天的榆柳取火,則這種火「便有毒,人易以生疾」,因此需要改火為人類去毒救疾。

鑽木取火按照不同季節更換不同的木材,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季節不同,木材的乾燥程度、軟硬度、溼度會發生變化,選取最為適宜的木材才能快速取得火種。

每當寒食節時,全國禁火,火種熄滅數日,清明節到來,重新鑽木取火。

宋朝時期,清明節要舉行取火儀式,一些太監以鐵鑽鑽木取火,最先取得的「新火」要獻給皇帝,會得到賞賜。

宋朝人認為「新火」吉利,皇帝用「新火」引燃木炭,然後派人分別送到王公大臣的家中,表示上天賜予恩澤,此後開始以「新火」取代「舊火」。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人們的取火器物——火鐮
    古代人們居家過日子,都離不開火。現在,抽菸用打火機,做飯用燃汽灶電子打火,照明有明晃晃的電燈。起居生活十分方便。過去取火,都是用火鐮和火石,這是一種古老的取火方式。火鐮是中國古代一種比較流行的取火器物,由於打造時把形狀做成酷似彎彎的鐮刀與火石撞擊能產生火星而得名。
  • 古代的人怎麼取火
    張連敏對於人類來說,火是很重要的,在當今社會有著廣泛的應用,小到生活中的燒水、做飯、取暖,大到汽車飛機乃至火車等的運行,無一離不開火。歷史課上說,古人鑽木取火,那麼對木頭是否有要求呢?古代,所鑽之木根據不同的時節而改變。
  • 古代「取火」方式有哪些?古人第一次看見火,是什麼反應?
    鑽木取火是在野外最常用的方法,即便現代人也可以在野外用這種方法取火。不過想要鑽木取火,這還是要講究的,首先這鑽的木頭需要乾燥,還有這鑽木板和鑽木桿所用材料不能是同一種,一硬一軟,才能摩擦取火,而且這摩擦的速度還要快,當出現上面有微小火花的燃燒粉末之時,再將這粉末放到易燃的乾草上,然後吹氣輸氧,慢慢地乾草就會被點著。
  • 人類太空「取土」史
    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按照任務計劃,嫦娥五號將獲取2公斤左右的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如果一切順利,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三個帶回月球樣品的國家,也將是近半個世紀以來首個帶回月球樣品的國家。
  • 古代人沒有打火機都是怎麼取火的?
    古代人沒有打火機都是怎麼取火的? 保留火種這種工作 費財費力費人工 後來人們學會了用兩塊燧石 也就是火石 互相敲擊打出火星 引燃絨草來生火 而後的某一天
  • 史學巨著《劍橋古代史》《新編劍橋中世紀史》翻譯工程惠澤國人
    它發端於阿克頓勳爵策劃與主編的14卷本《劍橋近代史》,其第二版《新編劍橋近代史》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以「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為名,於上世紀末陸續翻譯出版,惠澤眾多中國學人與世界史愛好者。    由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武寅研究員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劍橋古代史》、《新編劍橋中世紀史》翻譯工程」於2010年底獲準立項。
  • 古代做飯怎麼生火?當然不是都用鑽木取火啦!
    最近看書的時候,發現古典小說裡對於做飯這件事,有時候描述非常簡單,就是「打點動火做飯」、「打石動火做飯」之類。現在我們不用燃氣灶還能用電磁爐,但古代的時候基本都是生火做飯。有人說火柴是鴉片戰爭前後才傳入中國的,這個說法其實不太準確。
  • 肯定很多人不知道他,中華民族的始祖「火神」,鑽木取火由他而來
    歷史也簡稱史,它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而歷史是作為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有延伸性的,也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肯定很多人不知道他,中華民族的始祖『火神』,鑽木取火由他而來」鑽木取火這個詞想必很多人都聽過吧,但是大家都知道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嗎?
  • 盤點從古至今的取火方式和工具,你知道的還有哪些
    火對於人們的生活非常重要,是人類文明的標誌。在原始的社會中,火不僅可以幫人們烹熟食物,還能抵禦迅猛的野獸。從而也是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個跳板。那麼從古至今,人們取火的方式和生活的工具是什麼?1、自然取火遠古時期,人們還處於一個茹毛飲血的時代。人類取火的方式,主要靠閃電、雷擊、火山等自然的方式。當火種出現時,以添加木材或其他燃料來維持火種。但這樣的方式,火種的保存難以得到控制。
  • 《DayZ》取火工具怎麼製作 取火工具製作方法分享
    導 讀 《DayZ》中的取火工具是非常有用的,一般是火柴,不過火柴不能製作,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取火工具的製作方法是什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站住白跑」
  • 中國古代史:古人類的起源
    大家好,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中國古代的歷史。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不過幾千年,但是,有文字記載以前的歷史,即史前史,卻非常漫長。人類的起源是史前史首要的重大課題。人類是由一種古猿演變而成的。人類從古猿分化出來,大約經歷了1000萬年的時間。1000萬年前,地球上有很多猿類;500萬年前,有了原始人類的留世遺存。
  • 理察·佩恩談古代全球史研究:一個新的「芝加哥學派」?
    我對這一合作很樂觀,尤其對於中國史,在中國歷史書寫傳統裡,對伊朗和東南亞就有持久的記載,我因此覺得中國史學者們對於從事跨區域史研究比有些領域學者更開放。這也是晚期古代史一個問題,晚期古代作為一種分期,我們如何對不同地區進行分期是一個問題。但是,作為一個學術群體,晚期古代歷史提供了一個機會。這同時也是布朗的一個遺產,當然不局限於他,大家都非常開放,對不同文明都感興趣。
  • 古人取火簡單嗎?看似平常的方法,竟然都是經典物理實驗
    更為有趣的是,古代很多取火方式都與現代的物理原理有關,取火的時候,就像在做物理實驗,現場過程非常具有儀式感。一、摩擦生熱方式這種取火方式,起源於原始社會,學名被稱為:鑽木取火,是依靠乾燥木材摩擦生熱來引燃的。應該是誕生最早,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方式。
  • 中國古代圓周率π的計算史:割圓術的計算方法
    本課程介紹中國古代圓周率的計算史。首先從劉徽割圓術講起,通過介紹割圓術的算法思想和計算方法,以及劉徽不等式的證明,探尋其中所蘊含的對現代數學影響巨大的數學思想。接著介紹了祖衝之對於圓周率的高效運算和他所得到的的高精度結果。由於記載著他的方法的《綴術》失傳,後世學者為探索其可以精確的計算圓周率結果的方法,做出了各種各樣的嘗試,本課程也一一進行了簡單介紹。
  • 古代中國的物理學成就不弱於人!
    按照現代科學的解釋,古代的中西方都沒有物理學這個學科,但物理現象是隨處存在的,所以物理知識的萌芽也是很早的,中國古代在很早就積累了很豐富的樸素的物理知識,如中國古代的建築和工具製造中,就已經無意識的利用了一些物理知識。在唐代,人們對槓桿原理的運用已經非常地熟練,在衡器等方面己經廣泛使用了。
  • 古代沒有打火機,祖先們是如何解決生火難題的?
    ,火不僅可以幫我們烹熟食物,減少病菌對身體的危害,提高壽命,火還能幫助我們抵禦迅猛的動物,可以說,火是推進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跳板,學會用火也是人類進化史中重要的一部分,不過人類學會用火也是耗費了無數時間,歷經幾千年甚至上萬年才能夠熟練運用,隨時隨地生出火花來。
  • 中國鮮為人知的民間航海史 汪大淵下「西洋」
    在探索海洋世界方面,中國古代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新唐書》記載的「廣州通海夷道」遠至非洲。當然,最有名的是鄭和七次下西洋,《鄭和航海圖》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其中明確標明了南沙群島(萬生石塘嶼)、西沙群島(石塘)、中沙群島(石星石塘)。
  • 古人的取火方法有哪些?
    中國境內元謀人早在170萬年前也已經開始用火,火能把食物烤熟,吃熟食能更易消化和吸收,有助於促進人類的大腦發育。同時使用火取暖,可以保證人體的體毛退化以後,在寒冷的天氣不受凍。今天人類也無法擺脫用火,無論是大到火箭,小到日常生活,都需要火來推動,可以說火造就了人類。
  • 中國古代圓周率π的計算史:祖衝之和圓周率的高效計算
    本課程介紹中國古代圓周率的計算史。首先從劉徽割圓術講起,通過介紹割圓術的算法思想和計算方法,以及劉徽不等式的證明,探尋其中所蘊含的對現代數學影響巨大的數學思想。接著介紹了祖衝之對於圓周率的高效運算和他所得到的的高精度結果。由於記載著他的方法的《綴術》失傳,後世學者為探索其可以精確的計算圓周率結果的方法,做出了各種各樣的嘗試,本課程也一一進行了簡單介紹。
  • 【光明日報】《中國科學技術史》書寫輝煌的中華文明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中國古代在天文曆法、數學、農學、醫學、地理學等眾多科技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資料顯示,16世紀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300項發明和發現中,中國佔173項,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中國古代科學技術蘊藏在汗牛充棟的典籍之中,凝聚於物化了的、豐富多彩的文物之中,融化在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的諸多科學技術活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