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人們的取火器物——火鐮

2021-01-08 老時光

古代人們居家過日子,都離不開火。現在,抽菸用打火機,做飯用燃汽灶電子打火,照明有明晃晃的電燈。起居生活十分方便。

過去取火,都是用火鐮和火石,這是一種古老的取火方式。火鐮是中國古代一種比較流行的取火器物,由於打造時把形狀做成酷似彎彎的鐮刀與火石撞擊能產生火星而得名。火鐮,是隨著冶鐵事業的發明而誕生的,它續寫了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火鐮是鐵匠用鋼鐵打制的,也有個別人用廢舊鍋鐵或犁子鐵自己打磨的。當然還是匠人打得好用了。火鐮的式樣和裝飾,根據使用人的地位身份也有所不同。我們常見的火鐮,一般長約五六公分,厚約二釐米,兩頭窄中間寬,小頭約一公分,中間約三公分。整個刃面略呈弧狀。過去農村家家戶戶都有一個木頭煙盒子,大約寬八九公分,長二十五公分,高五公分。盒子中間用木板隔開,分成大小兩部份,小頭盛煙,大頭盛火鐮、火石和火筒子等取火用具。它還有一個能夠來回拉動的木板蓋子,以防止灰塵落入煙盒中。有的還專門縫製了一個巴掌大的小布袋,叫作「煙包子」,除盛煙外,還盛裝火鐮、火石和火王,隨身攜帶,以便外出時取火抽菸用等。據說,擊石取火,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在中國出現,到了東漢已被廣泛應用。我不知曉。它經歷了漫長歲月,直到有了火柴以後,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慢慢淡化消失。

火鐮基本由三部分組成。

火石:通常指燧石,諾無燧石也可用鵝卵石充當,鵝卵石一般產自河灘,經過河水衝刷並於石頭間相互碰撞、摩擦留下的質底比較堅硬,並在高速撞擊時能產生火花的石頭。也有從山裡直接開採出來的,它的純度比較高,所含成份和現代的火石相同。

火絨:就是艾蒿的嫩葉。一種菊科多年生灌木狀草本植物,在春夏之末將其葉片採摘涼幹或陰乾後用手揉成絮狀待用。因艾蒿自身具有抗菌、防黴、防蟲、鎮咳祛痰的功效。民間自古就有「端午採艾,懸門戶上」,「居家常備艾,老少常無患」以禳毒氣的習俗,因此先人們把它做為點菸的火引子也就不足為奇了。

火鋼:大眾化的就用一小塊硬度不太強的普通鋼條,經熱處理及打造成彎彎的鐮刀形狀成為火鐮的主件。比較講究點的器物主人,在鋼條上刻有麒麟噴火、龍吞火球等紋飾,並把一塊皮革鑲嵌在彎彎的鋼條內,製成象現代女性手裡拿的小坤包樣子,口上嵌有兩塊鐵皮,其中一塊帶有磁性,不用時會自動把口封好,起到防止包裡裝的火石、艾絨等物件丟失或受潮的作用。再綴上一根好看的繩子,穿上一棵不錯的珠子或玉器或瑪瑙,這樣既增大了體積也美觀了火鐮的主體,它反映了主人的品位和檔次。

火鐮是男人們的隨身附屬物件,特別是喜好吸菸的男人們。它不同於鼻煙壺,鼻煙壺是官宦人家的飾物把玩,局限於少數人群,火鐮它在民眾中流行,具有特別的適用性裝飾性和操作性。它始於年月無從考證,而它的消失確是讓火柴和打火機的問世取而代之了。

遠古流傳的普羅米修斯用茴香樹的枝條盜來太陽神阿波羅的火種,現代奧運則用拋物鍋形聚焦太陽能採集火種,普通教科書裡介紹:弓鑽取火、滕條取火、擊石取火、木片取火、凸透鏡取火、手電碗取火、放大鏡取火、冰塊取火等等生存技能。都不能在民間廣為流行,而火鐮它留於民間行於生活,集合了淳樸和智慧,不能不說是進化和優勝劣汰的佐證。

火鐮利用了摩擦起火的原理。使用時反覆讓火鐮與火石摩擦使之發熱,然後用力向下猛擊火石,產生的火花點燃墊在火石下面的艾絨,把艾絨放在裝好汗煙的煙鍋腦子上,使勁吸上幾口,艾香和煙香氣息隨著絲絲青煙瀰漫在空氣中。在陝北城鄉,男人們扎在一堆打撲克、捻線線、織毛襪、聽說書、談天說地的同時點上一鍋老汗煙,眉頭的皺紋就舒展了。煩心的事兒說出來,給老夥計們說道說道化解化解就沒事了。燒殘的煙還有用,對到身邊夥伴的煙鍋腦子上又一根煙杆吸著了。周圍一圈圈老汗煙杆子冒起了嫋嫋青煙,愜意的滋味抹去了一天的勞作疲憊。因此火鐮在一個時代成為採集火種的重要器物。

在歷史的長河中人類不斷在推陳出新擇優而取中進步。一件器物的消失不能等同於一個物種的消失,有些器物可以複製再現,只是它的出生年月不同而已。火鐮它曾經在我們先人的手中存在過,給生活帶來方便獲取過樂趣,而取代它的火種採集方式更具有適用和方便的性能。火鐮已成為過去的記憶,被歷史的塵埃封境。它僅是人類生存滄海中的一朵小花,這就是歷史給予我們的啟迪。

雖然現在火鐮在日常生活中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在國外bushcraft活動愛好者手中,火鐮一直是大家喜歡取火的工具,登山包裡刀和火鐮是必不缺少的。原因很簡單在戶外打火機雖然便捷但不穩定因素太多,尤其環境惡劣的地方火鐮及人造打火石遠比打火機可靠。

相關焦點

  • 古代的人怎麼取火
    張連敏對於人類來說,火是很重要的,在當今社會有著廣泛的應用,小到生活中的燒水、做飯、取暖,大到汽車飛機乃至火車等的運行,無一離不開火。歷史課上說,古人鑽木取火,那麼對木頭是否有要求呢?古代,所鑽之木根據不同的時節而改變。
  • 古代「取火」方式有哪些?古人第一次看見火,是什麼反應?
    那時的火不僅用來烤熟食物,還用來照明取暖,驅趕野獸,火可以說是必備之物,有專門的人看守火種。後來人們有學會了鑽木取火或者敲擊燧石的方式來主動獲得火,從此人類的生活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相傳這是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發明的,他發現當擊打野獸的石塊與山石相碰時往往產生火花,於是就有了以石擊石,再後來就有了一位聖人從鳥啄燧木出現火花而受到啟示,於是有了鑽木取火。
  • 古代人沒有打火機都是怎麼取火的?
    古代人沒有打火機都是怎麼取火的?加入一些乾草吹吹引燃 就可以用了 而篝火法呢 就是生一堆火 一直不停的添柴不讓他熄滅 保留火種這種工作 費財費力費人工 後來人們學會了用兩塊燧石
  • 古人用的藏式「打火機」——火鐮
    懸釜取火,保溫取暖,惡劣生存環境,亦可抵制饑寒。火鐮之存在,為藏族人民生存、生活提供了基本的條件。  《格薩爾降生篇》中記載,人們採取各種樹枝,杜鵑花,柏樹,紅柳等一百馱,籌集起來,舉行煨桑,格薩爾的神聖火鐮打出吉祥之火種,引燃祭神的樹枝。火鐮,於藏族群眾來說,是神聖的。
  • 沒有火柴和打火機的古代,人們是如何「生火」的
    生火工具已經脫離了最初的職能——滿足人們飲食和取暖的基本生活需求,變成了抽菸或者點蠟燭時的消遣工具。 而在古代,生火工具是事關衣食住行的重要物資,那麼在沒有火柴和打火機的古代,人們是如何生火的呢?
  • 盤點從古至今的取火方式和工具,你知道的還有哪些
    火對於人們的生活非常重要,是人類文明的標誌。在原始的社會中,火不僅可以幫人們烹熟食物,還能抵禦迅猛的野獸。從而也是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個跳板。那麼從古至今,人們取火的方式和生活的工具是什麼?1、自然取火遠古時期,人們還處於一個茹毛飲血的時代。人類取火的方式,主要靠閃電、雷擊、火山等自然的方式。當火種出現時,以添加木材或其他燃料來維持火種。但這樣的方式,火種的保存難以得到控制。
  • 火石·火鐮/路來森
    火柴之前,很長時間裡,人們取火,大約就是用火石和火鐮的。  似乎很多石頭,撞擊之下,都能冒出火星,但並不是每一塊石頭,都可以被稱為「火石」。小時候,居住在家鄉,村前有一條河,叫「白浪河」,河岸有?潔白明淨的沙灘,沙灘上,就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白礬火石」。色,主體呈白色,異常的白,晶瑩如乳;一些白礬火石的表面或者內部,還布?
  • 古代的「火摺子」,真的一吹就冒火?為什麼沒有取代火鐮?
    我們知道人類歷史的發展是經過了一個相當長時間的演變過程,到了如今的時代,科技發展迅速,很多過去不敢想像的事情,到了今天都變成了現實,當人們最早學會用火的時候都是靠鑽木取火,這個過程是比較麻煩,而且很耗費時間,過去沒有火柴跟打火機,所以點火對於他們都是非常吃力的,而我們經常看電視劇的人會發現,他們有這樣的一個道具經常出現
  • 古代做飯怎麼生火?當然不是都用鑽木取火啦!
    最近看書的時候,發現古典小說裡對於做飯這件事,有時候描述非常簡單,就是「打點動火做飯」、「打石動火做飯」之類。現在我們不用燃氣灶還能用電磁爐,但古代的時候基本都是生火做飯。有人說火柴是鴉片戰爭前後才傳入中國的,這個說法其實不太準確。
  • 百萬年來人們都是怎麼取火的?看看古人的花樣打火機
    毫不誇張的說,火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目前發現的最早人類距今300多萬年,悠久的歷史歲月中,這些古人是怎麼取火用火的?考古發現雲南元謀人已經長期使用火堆,可以證明170萬年前人類就會使用火,甚至更早。或許正是學會了用火,古猿才成為人。
  • 古代的生活必備品火摺子,明明看不到火,為何輕輕一吹就能用?
    古代的生活必備品火摺子,明明看不到火,為何輕輕一吹就能用?今天小編要介紹的就是在古代經常會用到的一件生活必備品。但現如今人們的生活中都還在用,只不過是它的升級進化版。那就是古時候的打火機——火摺子。其中火鐮子是一種比較久遠的取貨器物,由於打造時把形狀做成了像彎彎的鐮刀的樣子,然後和火石碰撞產生了火花,所以名字就叫火鐮。當時的火鐮一般抽菸的男人們都會隨身攜帶,這就更我們現在的打火機很像。其中火石就是指人造的合金打火石,由於結構堅硬,破碎之後的斷口十分鋒利,所以在石器時代深受人們的喜愛,絕大多數石器就是用燧石打擊製造的,燧石和鐵器碰撞就會產生火花,所以也是古代人用來取火的工具之一。
  • 古代的藏族人原來是這樣生火的!
    1火鐮是男人身份的象徵著名童話家安徒生先生曾寫過一個悲情的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故事中的火柴給了小女孩最後的溫暖和慰藉。火柴,是一種比較現代的一種取火工具,早些年在中國叫「洋火」,鴉片戰爭後才傳入中國。在這之前,我們並沒有洋火,而是用一種叫火鐮石的東西進行取火。
  • 古人除了鑽木取火,還有其他取火方式嗎?有,且很不可思議!
    火柴在我們眼裡可能都是一個比較歷史化的物件了,但是要知道火柴傳到中國的時間是清朝的同治時期,也就是1862年至1874年,這個時間段才流入火柴,那麼之前的人們是怎麼取火的呢?千萬不要把思想停留在鑽木取火上。
  • 趣味科普:人類用火的歷史
    我們祖先掌握火的能力是人類進化文化方面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考古發現證明,直立人就開始用火,最新的研究發現,人類用火的歷史可能要追溯到170萬年前。在世界各地的古人類遺址裡都發現了人類用於燒火的燃料,有各種木材,還有泥炭、草皮、動物糞便、海藻和稻草等。至今有很多民族仍然保留火神崇拜,中國古代傳說裡就有燧人氏鑽木取火的故事。
  • 中國古代取火史
    有鳥若梟,啄樹則燦然火出。聖人感焉,因用小枝鑽火,號『燧人』。」 後世學者考證,燧明國位於今天的河南商丘,這裡所說的「聖人」即傳說的「燧人氏」, 燧明國的燧人氏,風姓,舊石器時代發明了鑽木取火的方法,指導華夏先民用火烤熟食物、照明、取暖、驅趕野獸,從此終結了茹毛飲血的歷史。
  • 趣味科普:人類用火的歷史
    我們祖先掌握火的能力是人類進化文化方面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考古發現證明,直立人就開始用火,最新的研究發現,人類用火的歷史可能要追溯到170萬年前。在世界各地的古人類遺址裡都發現了人類用於燒火的燃料,有各種木材,還有泥炭、草皮、動物糞便、海藻和稻草等。至今有很多民族仍然保留火神崇拜,中國古代傳說裡就有燧人氏鑽木取火的故事。
  • 古人取火簡單嗎?看似平常的方法,竟然都是經典物理實驗
    更為有趣的是,古代很多取火方式都與現代的物理原理有關,取火的時候,就像在做物理實驗,現場過程非常具有儀式感。一、摩擦生熱方式這種取火方式,起源於原始社會,學名被稱為:鑽木取火,是依靠乾燥木材摩擦生熱來引燃的。應該是誕生最早,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方式。
  • 「紅緙絲雲蝠壽字紋荷包火鐮」在省博展出
    為進一步提升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探索自然奧秘的熱情,並宣傳和弘揚祖國傳統文化,以博物館優美的展示環境和良好的藝術氛圍為依託,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一件件珍貴的館藏精品,12月26日,「每月一星」系列展覽之一百二十四期「紅緙絲雲蝠壽字紋荷包火鐮」特展正式在省博物館展出。
  • 為什麼古代的火摺子,像打火機一樣一按就冒火?看完長見識了
    為什麼古代的火摺子,像打火機一樣一按就冒火?看完長見識了,中國古代的火摺子主要成分是什麼?經常看電視劇裡面,古人打開蓋子火就燃燒起來了。關於火摺子我小時候見爺爺使用過很長一段時間,火摺子一般是火鐮,火石,火紙配套使用,火鐮火石和火紙估計有很多朋友不知是啥東西,我給各位朋友詳細說一下,火鐮就是一個鐵塊長大概四公分寬三公分左右,一邊稍微薄一點,火石就是山裡常見的白色石頭,可能是石英石一類的東西,硬度很高和鐵塊碰撞會有火星,火紙是用竹子纖維製成黃色而粗糙的紙張,在農村一般用來給過世的人當紙錢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