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要不要北太平洋巨型章魚這道菜?

2021-01-14 西雅圖微生活

西雅圖要不要北太平洋巨型章魚這道菜?


大廚馬修·迪倫在薩悠酒吧用作為漁獲副產品捕撈的章魚製作章魚沙拉。

在捕獵前的幾個月,迪倫·梅耶(Dylan Mayer)每個星期在他父母家的遊泳池裡進行兩次訓練。他讓朋友們向他發起襲擊,用他們的手臂緊箍住他,把他拖到水面上,又狠狠把他推下去。

他讓他們在水裡把他的潛水面鏡摘掉,把他的呼吸調節器搶走,並記錄他需要多久才能脫險。去年萬聖節前,梅耶準備好了。那天下午,當暮色降臨時,這個肩膀寬厚的19歲少年和他的一名夥伴跳進了一輛紅色的福特皮卡。

從華盛頓州的楓樹谷到西西雅圖他們開了差不多40分鐘,在大約下午4點的時候到達了阿爾基海灘。他們穿上了潛水服,走到了2號小海灣。在那兒,他們下潛到了艾略特灣。遠處,太空針塔(西雅圖標誌性建築——譯註)高聳於城際線之上,像是一個倒置的感嘆號。


迪倫用乳清浸泡章魚。

在黑暗的海水裡,兩位少年藉助一盞潛水燈觀察四周。下潛到45英尺時,他們遊過了一艘叫蜜熊號的沉船。在85英尺處,就在浮標線下,他們看到了更多這個昔日碼頭的遺蹟——鋼柱、栓船用的樁子,以及別的沉船。這片垃圾場是海洋生物們的安生之所,它們在此繁衍生息。正因為如此,2號小海灣吸引了眾多潛水者。梅耶剛從沃爾瑪超市購買了捕魚許可證。

這個證件允許他捕捉並烹飪海洋生物。這正是梅耶的此行計劃。他並不是什麼大廚,但是梅耶有在野外搜尋食材的經歷。他上過的高中開設了一門遠近聞名的 「美國未來農夫」(一個全國性的青少年組織,教育初、高中學生農業知識——譯註)課程;梅耶知道怎麼屠宰母牛和閹割公牛。現在他在一所社區大學繼續學業。

老師讓學生們繪畫自然之物;梅耶想,把它吃掉應該也是可以的吧。當他在海灣中四處查看時,梅耶想像著把一塊塊的海鮮在大火上烤得外焦裡嫩、汁水橫流,送進嘴裡。沒過多久他就發現了獵物。「那章魚可真(此處省略髒話)大,」他在水下記事板上這樣記錄到。


迪倫·梅耶手捧他在皮吉特海峽捕獲的太平洋巨型章魚。

這隻北太平洋巨型章魚蜷縮在一堆石頭裡,它的顏色和肌理因為偽裝而發生變化。梅耶判斷它的尺寸跟他身高差不多,大概有6英尺長(約1米8)。梅耶在想他一個人能否搞定這隻章魚。他朝章魚猛遊過去,一把抓住了它8隻觸鬚中的一隻。

觸鬚在梅耶手中黏糊糊地滑過,上面的吸盤感覺似乎在品嘗著梅耶的手。梅耶又試圖抓住章魚,但是它又一次退縮。章魚能把它們的身體從一個檸檬大小的空間中擠過,所以梅耶是不大可能抓住它的。他用手指捅了一下章魚,看到它變得越來越紅。最後,章魚往前一衝,膨脹成了一個直徑9英尺的巨大輪子,向梅耶襲來。


成品章魚沙拉,配以煙燻奶酪和龍蝦菇。

章魚抓住梅耶就不放手,裹住他的大腿,螺旋形纏繞他的身軀,它的1,600多隻吸盤——小的有胡椒粒那麼大,大的如同胡椒攪碎器——牢牢吸住他的潛水衣和面頰,把呼吸調節器從他嘴裡拽了出來。他的腎上腺素飆升,他用拳頭猛擊章魚,開始了與它長達25分鐘的較量。

最終,他把這頭怪獸拉到了海面上。這位少年揮拳猛揍一隻重達80磅的大章魚,吸引了海面上一群潛水者的注意。他們圍攏過來,梅耶緊張了。「我們得趕快離開這個地方,」他說。他滿臉都是章魚吸盤吸出的印痕。「我們也許不該這麼做。」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他把自己的獵物拽上海岸,幾位圍觀者開始用手機拍照,威脅要舉報他。他把章魚拉到自己的紅色卡車前,告訴他們自己有捕魚許可,但他們仍舊在拍照。當晚,梅耶殺掉章魚做晚餐的時候,他們已經把照片貼上網了。

在西雅圖這個對食物來源的道德標準異常看重,而且各種美麗的動物形象(例如斑點貓頭鷹、殺人鯨和斑海雀等等)深得人心的城市,梅耶的捕獵行動很快鬧得滿城風雨。11月1日和2日,西雅圖幾家電視臺競相報導他獵殺章魚的事。11月3日,《西雅圖時報》頭版報導此事。

在網絡論壇上,西雅圖的民眾通過照片上的線索:車牌號、梅耶穿的套頭衫上的學校名字和油箱上貼的檢驗標籤,「人肉搜索」出他的名字和地址。「我希望這個變態的(此處省略髒話)下次潛水的時候纏在刺網上,在它從獵殺無脊椎動物升級到捕獵哺乳動物之前就自行了斷,免得成為一個反社會的冷血混蛋,」一條頗具代表性的評論如是說,並且收到了52個「贊」。

與此同時,當時在二號小海灣向他發難的人之一——斯科特·倫迪(Scott Lundy),在網上發起了「拯救太平洋巨型章魚」的請願活動,呼籲禁止在海灘上捕獵章魚,並且在全州範圍內清查此類活動。第二天,他就已經收集了1105個籤名。


迪倫的章魚肉浸泡在乳清、檸檬、辣椒、豬肉片和香料混合的汁液中。

與此同時,在埃利奧特灣另外一邊,一位口味更加挑剔的食材搜尋者正在工作。馬修·迪倫(Matthew Dillon)是一位廚師,他正在先鋒廣場打造眾人期待的新餐廳——「薩悠酒吧」。39歲的迪倫此前創辦的斯特卡·斯普魯斯(Sitka & Spruce)餐廳頗受好評。

儘管迪倫並未大肆宣揚,卻在西雅圖這個熱衷於開發本地食材的地方贏得了「頂尖本地食材美食家」的名聲。他自己栽種罕見的香草,在卡斯凱德山脈邊緣的小山坡上採摘蘑菇;紐約布魯克林很多餐館直到最近才剛剛開發出酢漿草和紫蘇的菜餚,他可是從1995年開始就拿它們做菜了。

薩悠酒吧有一部旋轉烤肉架和燒木柴的烤爐,卻沒有燃氣烤箱。迪倫自己製作酸奶和調味醋,自己醃泡菜,根據當天的時鮮食材每天都更換菜譜——他的食材恰巧也包括太平洋巨型章魚。

所以,當今年春天「保護太平洋巨型章魚」的運動如火如荼時,西雅圖的老饕們對迪倫的章魚沙拉也讚不絕口。在當地頗有影響的《陌生人》周刊上,貝瑟妮·讓·克萊蒙特(Bethany Jean Clement)如此描述迪倫的章魚沙拉:「它有一種深藏不露的海洋風味,彈牙、質地柔嫩——偶爾略有嚼頭,但絕不會如同橡膠一樣咬不動。

」當天的章魚沙拉裝盤時搭配「濃厚的核桃汁、小茴香增加鮮味,溏心雞蛋則帶來鮮活的顏色和柔滑口感」。《西雅圖時報》也是讚譽有加。某個周五的頭條這樣寫道:「薩悠酒吧是馬特·迪倫的巔峰之作。

」此前一周的頭條則是:「皮吉特海峽章魚捕獵規則有望改變。」每次迪倫在菜單上提供章魚沙拉都會一售而空。而這也給西雅圖的美食業帶來令人難堪的兩難:究竟應該保護太平洋巨型章魚,還是吃掉它?

太平洋巨型章魚是全世界最大的章魚品種,也是頭足綱動物中的明星。數十年來,西雅圖水族館的遊客們擠在章魚缸前,對這種海洋生物的智慧讚嘆不已:它可以打開能夠防止兒童誤食的罐子,認出自己的飼養員,當有人在魚缸前舉起手時,它還會把自己的吸盤粘在玻璃上來呼應。

它在加州和日本之間分布廣泛,通常體重30-100磅,最長可達14英尺——相當於雙層公共汽車的高度。成年巨型章魚在華盛頓州的海灣和峽灣中幾乎沒有天敵,在皮吉特海峽尤其數量眾多。

住在海岸地區的美洲原住民早就捕食章魚,但它們處理起來比較棘手,所以在零售魚類市場並不太受歡迎。從商業捕魚的角度,皮吉特海峽的巨型太平洋章魚僅是海底拖網捕撈的副產品,其產量在1988年觸頂,達到83,500磅。

隨著捕魚方法的變化,這一數字隨後急劇下降。從1988年到2000年,被捕貝簍直接捕撈上來的章魚年均只有100磅左右。2001年,捕貝簍被禁止了。2010年,商業拖網捕撈也被禁止。於是就形成了奇怪的捕獵規則:「徒手或以不刺透、損傷魚體的器具」直接捕撈章魚是合法的,每天最多可以捕撈一隻。

但幾乎沒人浪費這個力氣。即便是在盛產章魚的西雅圖,當地餐館盤中的章魚也多數進口自菲律賓、西班牙、印尼和日本等國。

所以,西雅圖的食客們也許已經習慣了不再詢問他們盤中的章魚來自何處。許多人身上的章魚紋身,以及西雅圖水族館每年一度的章魚周活動的火爆程度,都說明了這種標誌性的海洋生物在當地人心目中的地位。他們也許認定自己吃的章魚並非來自本地,因而獲得些許慰籍。

當然,沒人想看到章魚被一位少年捕殺。梅耶被人肉搜索之後幾天,華盛頓州魚類與野生動物委員會召開例會,公眾參加程度異常踴躍。數十位氣憤的西雅圖居民湧入會場。他們坐在塑料椅子上,吃驚地發現第一個走上講臺的人是位穿牛仔褲的少年。

「顯然,我今天來是因為2號小海灣發生的章魚事件,」梅耶說。「我就是捕章魚那個人。我不知道潛水者們那麼喜歡那個地方,不然我就不會那麼做了… 我也同意那個地方應該禁止(捕章魚),並且應該在清楚標示,以免錯誤再次發生。」

梅耶走下講臺,其他人陸續上去按他們事先準備好的講稿發言,而他們在發言中提到的「威脅」顯然已經不復存在了。最後,華盛頓州浮潛聯合會的代表邁克·拉辛(Mike Racine)發言。這個組織的動物保護項目負責人斯科特·倫迪就是把梅耶照片貼上網的人。「我要對迪倫·梅耶今天的到來表示認可。

他和他的家人為了這次合法的捕獵章魚,在過去一周遭受了很多批評。這其中有很多都是無理謾罵。迪倫,為了表明我們的態度,華盛頓州浮潛聯合會對此表示歉意,我們讚賞你今天來到這裡。」拉辛說。全會議室的人都站起來鼓掌。梅耶一度是太平洋巨型章魚的死敵,現在忽然成了它最受關注的支持者。

從此以後,魚類與野生動物委員會在捕獵章魚的問題上的行動與電視劇《公園娛樂》(Parks and Recreation) 的情節如出一轍。他們臨時成立了「太平洋巨型章魚諮詢小組」,起草封閉水域保護章魚的方案。此後幾個月,他們召集了若干次會議,研究這個明星物種目前的狀況,匯集了100多頁(多數是雙面列印)的文件。

華盛頓州魚類與野生動物部在水族館召開了公眾會議,聽取了400多位市民的正式提議,以及專家們的科學評估。西雅圖水族館的保育經理馬克·普朗凱特(Mark Plunkett)和諮詢小組成員為了撰寫報告,收集了數十年的研究數據。

但是,他們的結論卻遠比任何人預料的更加複雜。非正式的章魚數量調查以及5年來對潛水者們的調研發現,皮吉特海峽的巨型章魚數量實際上相當穩健。這個物種生長迅速,生命周期短暫,繁育效率很高——這些都是評估它們數量可持續性的重要因素。

實際上,在阿拉斯加州,章魚的數量可謂龐大。2011年,阿拉斯加為了保護章魚,規定每年作為副產品捕撈的數量不得超過150隻。但是,他們發現當地章魚數量如此之多,以致到當年10月就已經達到了限量;於是,當季的鱈魚網籠捕撈不得不提前停止。普朗凱特的團隊得出的結論是,章魚沒有必要保護;而西雅圖的居民卻執意要保護他們。

普朗凱特說,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在「明星動物」的身上。於是,諮詢小組就面臨了這樣一個明顯具有嘲諷意味的問題:「一個物種只有在瀕危的時候才應該保護嗎?或者人們喜歡觀賞他們就已經是充足的理由?」

任何一種以章魚為原料的菜餚,成功的關鍵在於章魚肉的質地。在希臘群島,漁夫們把章魚狠狠摔在巖石上多達100次,以軟化堅韌的章魚肉,其中90%都是肌肉。在日本,壽司大師小野次郎(Jiro Ono)的傳人們用手按摩章魚長達50分鐘。

許多家庭主廚像梅耶那樣用錘子擊打章魚肉。即便如此,章魚肉的質地仍舊往往如同普朗凱特描述的那樣,「就像黃油煎膠皮。」梅耶的母親在喝馬賽魚湯時吃到一塊他弄回來的章魚肉,甚至被噎住了。

在薩悠酒吧,迪倫烹飪章魚肉的儀式長達3天。他先用鹽抹遍章魚,醃24個小時(「這樣能醃漬出不少髒物」),然後衝洗乾淨,與豬肉塊、切半的檸檬、辣椒、乳清和開花小茴香一起放進蒸鍋。

在他的木柴烤爐中,章魚肉質發生變化。(「蒸了很久以後,它的肉質就很像豬的前腿肉——緊湊,又如同豬腩肉一樣有筋道。」)迪倫然後把它再放一天,最後再放到爐火上以鄉村風格做最後烘烤。最近某一周,他把章魚肉放到一勺煙燻酸奶上,配以幾片龍蝦菇,一點點餘燼烤熟的塊根芹和一小把尚未開花的旱金蓮花苞。這是一道豐盛的、頗有肉感的美食。

這位大廚剛開始試驗用章魚肉做菜時,用的是進口的日本海章魚。後來,他開始與近海漁夫聊起本地章魚。他的沙丁魚供應商認識一位捕撈黑鱈魚的漁夫,有時候會在網裡捕到章魚。

迪倫問到了他的電話(華盛頓州法律規定,拖網漁民偶然捕到貝類時必須丟回海裡,但章魚和烏賊不必丟棄)。如今,這位漁夫每次捕到章魚時會給迪倫發個簡訊,大廚則以每磅6-7美元的高昂價格購買他的捕撈副產品。這幾乎是漁市上賣的進口小章魚價格的兩倍,但本地章魚口味絕佳。

如此購買章魚的方式巧妙地避免了人們因吃掉自己喜愛的動物而帶來的不安感。畢竟,漁獲副產品的管理很糟糕;例如,每捕撈一磅蝦而隨之打撈上來的副產品多達6磅,都成為垃圾。

把漁獲副產品當做食物吃掉,不光是「它已經死了,吃掉有什麼壞處?」的問題,更是一個「本來會被浪費的東西,吃掉又何樂而不為?」的問題。而漁獲副產品這種小規模、難以預計的特點,更符合薩悠酒吧的理念。「這麼說吧:『如果有了就吃,如果沒有那也沒轍。』」迪倫說。

作為一位精於烹飪本地產應季食材的大師,迪倫名不虛傳。他住在一個只通渡輪的農場上,很清楚自己的食材來自何處(多數時候就是他的後院)。但是他說,如果盲目苛求「本地產」食物則得不償失。

「我不會專門購買本地黑莓。我向那位農夫購買黑莓,是因為他的黑莓味道鮮美,而其他地方產的黑莓都沒有這麼好;同時我還支持了本地經濟,」他說。「可持續開發和產自本地並不是我感興趣之處。我願意支持本地食材,願意支持環保人士,但我更感興趣的是幫助他人,提升他們的福利。」換句話說,就是社區本身重於食物產地。

迪倫認為,有關梅耶捕章魚的爭議並非出於保護自然環境,而是社會環境問題。「我們的文化並不認可人們出門捕殺獵物,然後帶回家吃掉它。這裡不是馬賽(法國漁港)。」在他看來,此事的不妥之處僅僅在於梅耶捕章魚的地點:埃利奧特灣是杜瓦米什河入海處(杜瓦米什河道兩側遍布工業區,100多年來受到嚴重汙染。美國環保署已將這裡定為依據《綜合環境損壞賠償法案》治理的重點區域).

梅耶真正的錯誤也許在於迫使西雅圖市民們面對這一現實:雖然他們號稱支持本地食材,但他們並不一定有心理準備,看到本地章魚被活生生從海灣裡抓出來殺死的血腥場面。

而梅耶從小就學會了如何追蹤並獵殺對家畜構成威脅的北美土狼。他也認可這一點:「我從來都是個喜歡山野的人。我不在意為食物而打獵,我常常打獵。我根本不喜歡去商店買東西。有些人現代化過頭了;他們沒有意識到,當他們去商店買肉的時候,那些動物就是在其他地方,被像我這樣的人殺掉的。」

最終,華盛頓州魚類與野生動物部的結論是,即便僅僅是作為可觀賞的野生動物,巨型章魚仍舊有保護的價值。在諮詢小組列出的30個較受歡迎的潛水地點中,魚類與野生動物部決定在其中七處禁止捕獵章魚,其中包括2號小海灣。本月早些時候,華盛頓州將這七處地點命名為「章魚保護區」,並且出版了標明禁止捕獵章魚區域的地圖。華盛頓州尚未在這些地點設立永久標誌,但估計也沒有必要了。西雅圖最惡名遠揚的章魚獵人已經知道新規矩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全球時尚生活(ID:mode5588)

用力按!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我們

▼▼▼

相關焦點

  • 北太平洋巨型章魚,這貨要是做鐵板章魚夠一百個人吃了
    北太平洋巨型章魚作為蛸科動物中體型比較大的一種,同樣也具備著蛸科動物的習性。它們一般生活在水深六十多米左右的海域。但是因為體型比較大的原因,所以北太平洋巨型章魚比普通的蛸科動物適應水壓變化的能力更強。故而這種巨大的軟體動物也可以到更深或者是更淺的水域生活。
  • 神秘的北太平洋巨型章魚:人類對怪獸的最初印象
    要說人類對怪獸的最初印象,那還要數章魚。不管是傳說中的北海巨妖,還是希臘神話中的百頭巨龍拉冬,都是人們對章魚形象在腦海中的進一步演繹。或許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章魚不過是一種美味的食材,但是在古代人的眼裡,章魚這種長著八條觸角的軟體動物,實在是深海怪獸的真實寫照。比如我們今天要跟大家說的,北太平洋巨型章魚。
  • 罕見的北太平洋巨型章魚「陽洋」在瀋陽安家了
    6月,瀋陽海洋探索中心迎來了一個鎮館「大傢伙」,一隻北太平洋巨型章魚。它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章魚,是章魚家族裡的大塊頭,最大的體重可以達到272公斤,腿最長能達到9米,每條腿上的吸盤可以吸起約16kg的重量。
  • 北太平洋巨型章魚捕食鯊魚,過程讓人驚訝!網友:大開眼界
    海底世界神秘莫測,除了各種未知的物種,還有許多大型的海底生物,其中在討論這些大型海底生物時總會出現章魚的身影。許多網友也是對大型章魚充滿著好奇心,畢竟這麼大的體型,要吃些什麼呢?吃多少才能吃飽呢?世界上最大的章魚要數北太平洋的巨型章魚了,成年後的平均體重達到30斤重,試想下平常我們吃的章魚,可以說是很小了。巨型章魚的展臂長度能達到4米多。雖然體型巨大,但是壽命並不是很長,因此繁殖能力就需要強一些了,不然「家族」的生命就不能得以延續了,因此它們每次產卵能高達10萬顆!是的你沒有看錯,10萬顆!
  • 罕見實拍,北太平洋巨型章魚捕食鯊魚全過程,刷新了我的三觀!
    罕見實拍,北太平洋巨型章魚捕食鯊魚全過程,刷新了我的三觀!13:25 來源:動物大觀察 原標題:罕見實拍,北太平洋巨型章魚捕食鯊魚全過程
  • 瀋陽人自己的「章魚哥」——太平洋巨型章魚「陽洋」
    它就是剛剛落戶瀋陽不久的一隻北太平洋巨型章魚。人們通常把北太平洋巨型章魚稱為「海怪」。實際上,北太平洋巨型章魚雖然體形巨大,性格卻比較溫和,只要不是人類故意挑釁或者有特殊情況發生,就不會輕易動怒。大塊頭有大智慧北太平洋巨型章魚體形很大,腕展開長達 4.3 米,頭又大又圓,通常為紅褐色。它們生活在靠近海岸的海域,屬於軟體動物。
  • 太平洋巨型章魚:開個罐頭算什麼,玩起隱身那才叫666!
    實際上,北太平洋巨型章魚雖然體形巨大,性格卻比較溫和,只要不是人類故意挑釁或者有特殊情況發生,就不會輕易動怒。北太平洋巨型章魚體形很大,腕展開長達 4.3 米,頭又大又圓,通常為紅褐色。它們生活在靠近海岸的海域,屬於軟體動物。研究顯示,它們能夠進行短期和長期的記憶,並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觀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視頻-巨型章魚伏擊鯊魚
    >英文名:North Pacific giant octopus學名:Enteroctopus dofleini北太平洋巨型章魚,又名北太平洋巨人章魚,是一種巨型的章魚。北太平洋巨型章魚的體型很大,成體重約15公斤,臂展開可達4.3米。巨型章魚外套膜呈球狀,內藏了其主要器官。皮膚光滑,只要收縮或舒張色素細胞,就可以改變皮膚的顏色,輕易的隱身在環境之中。
  • 瀋陽人自己的太平洋巨型章魚,終於有一個「瀋陽特色」的名字啦!
    它就是剛剛落戶瀋陽不久的一隻北太平洋巨型章魚。北太平洋巨型章魚,又名北太平洋巨人章魚,是一種巨型的章魚。它們分布在北太平洋海岸水深達65米的地方,也可以到較淺或較深水的地方居住。因曾發現重達71公斤的個體,故有指它們是最大的章魚。遍布太平洋的各個不同溫度的水域。
  • 神秘的巨型章魚:人類對怪獸的最初印象
    要說人類對怪獸的最初印象,那還要數章魚。不管是傳說中的北海巨妖,還是希臘神話中的百頭巨龍拉冬,都是人們對章魚形象在腦海中的進一步演繹。或許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章魚不過是一種美味的食材,但是在古代人的眼裡,章魚這種長著八條觸角的軟體動物,實在是深海怪獸的真實寫照。
  • 挪威海怪Kraken——真實世界中的巨型章魚
    北太平洋巨型章魚(學名:Enteroctopus dofleini),又名北太平洋巨人章魚,它們分布在北太平洋海岸水深達65米的地方,也可以走到較淺或較深水的地方居住章魚一般壽命很短,但是北太平洋巨型章魚因體型巨大,估計壽命比較長,野外會活到3-5歲。其繁殖能力十分之強。它們可以產達10萬顆卵,雌章魚會傾出生命來保護卵。雛生的大小隻如飯粒,只有非常少量能夠生存至成體。在繁殖期間,雄章魚會排出長達1米的精囊。
  • 沈城首隻太平洋巨型章魚落戶瀋陽海洋探索中心,你猜叫啥名字?
    作為瀋陽市內唯一的一座水族館——瀋陽海洋探索中心為瀋陽人民送來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隻北太平洋巨型章魚
  • 太平洋巨人章魚,全身展開達5米之長,釣上它夠全船人一月的口糧
    ,它們就是被眾人稱為「海洋軟式三兄弟」的魷魚,章魚,墨魚這三類物種或多或少都有點親屬關係,因龐大的生存基數和誘人爽嫩的口感,便為了海洋產品中的主力軍,我們今天的主角就是其中之一的章魚,此章魚非彼章魚,而是一種生活在太平洋中的巨人章魚,傳說它們的身體觸角伸開可達五六米之長,釣上來一條這樣的巨人章魚可夠整船人一個月的口糧章魚相信是大家都所熟知的海鮮產品
  • 巨型章魚捕食鯊魚,鏡頭記錄下全過程,讓人大開眼界!
    巨型章魚捕食鯊魚,鏡頭記錄下全過程,讓人大開眼界!章魚除了能夠利用環境來捕食獵物之外,還可以利用自身的特性去改變身體的顏色,進行更好的偽裝,或是模擬其它動物的形態去進行捕食,生活在北太平洋的章魚體型龐大,它們的體重最高可達140多斤。
  • 為什麼章魚是海洋生物中的天才?
    突然,這隻章魚猛地衝到2米之外,用觸腕抓起一塊石頭,帶回巢穴。這樣又來回重複了三次,它在住處前方築起了一道石牆。似乎是對這道防禦十分自信,之後它就在石頭屏障後面睡著了。馬瑟認為,這個例子以及其他一些例子證明,章魚有能力進行長遠的考慮,並能安排好行動的次序。
  • 地球海洋深處是否存超大型章魚
    人們通常把北太平洋巨型章魚稱為「海怪」。在傳說中,這種「海怪」具有製造海風、掀翻船隻的暴躁脾氣,出海的人如果不幸遇上它們,只能是死路一條。實際上,北太平洋巨型章魚雖然體形巨大,性格卻比較溫和,只要不是人類故意挑釁或者有特殊情況發生,就不會輕易動怒。
  • 體長100多米的巨型章魚喜歡襲擊船隻,挪威海怪真的存在?
    地球上是三分陸地七分海洋,海洋佔據了地球大量的面積,而海洋中的也生活著大量形形色色的生物,比起美人魚浪漫的傳說,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挪威海怪,這可是一個不太好招惹的生物。
  • 巨型章魚纏住潛水員大腿,難道還敢吞食人類?
    例如近日,兩位俄羅斯潛水員在日本海附近探險時,就遭到一隻巨型章魚襲擊,這隻章魚瘋狂纏住一位潛水員大腿,幸虧這隻章魚體型沒有佔據絕對優勢,沒有足夠力量纏住潛水員,最終兩位潛水員合力將章魚趕跑,並沒有受傷。
  • 章魚的觸手有自己的意識
    不僅僅是外形獨特,章魚觸手的靈活性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研究章魚行為和神經科學的科學家們一直懷疑,這些的觸手有著自我意識。 在6月26日舉行的2019年天體生物學科學大會上,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模型。該模型在以往對章魚神經科學和行為的研究以及新的視頻觀察的基礎上,首次全面地展示了章魚的吸盤、觸手和大腦之間的信息流。
  • 關於巨型章魚的描述
    「在深不可測的海底,北海巨妖正在沉睡,它已經沉睡了數個世紀,並將繼續安枕在巨大的海蟲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