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不可測的海底,北海巨妖正在沉睡,它已經沉睡了數個世紀,並將繼續安枕在巨大的海蟲身上,直到有一天海蟲的火焰將海底溫暖,人和天使都將目睹它帶著怒吼從海底升起,海面上的一切將毀於一旦。」 —— 英格蘭大帝阿爾弗雷德
對於巨型章魚描述最多、歷史最悠久的是北歐,西方人習慣將其稱之為「克拉肯(KraKen)」,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北海巨妖」。據說體長有150米,經常出現在挪威海域附近。最早期的代表性描述可以追溯到18世紀,瑞典人雅各·沃倫伯格在1781年出版的《我的兒子在渡船上》這樣描述道:
「他住在海底,被無數的小魚包圍著。這些小魚被他餵養,但是以作為他的食物來回報.就像是浮動的小島,然後從他那可怕的鼻孔裡噴出水來,在他的周圍產生環狀水波,可以延伸至好幾英裡開外…… 」
不過被詳細的描述成巨型章魚是在18世紀晚期,作家老普林尼等人在作品中均有描述,德蒙福特後來提出更為敏感性的觀點:他說10艘英國戰艦在1782年的一個晚上神秘地消失了,因此肯定是遭到大章魚的襲擊而沉沒。不過後來被證實為假消息。
直到19世紀才有3了對巨型章魚實質性的探索,1861年11月30日,法國軍艦"阿力頓號"從西班牙的加地斯開往騰納立夫島途中,遇到一隻有5—6米長,長著兩米長觸手的海上怪物。船長希耶爾後來寫道:"我認為那就是曾引起不少爭論的,許多人認為虛構的大章魚。"希耶爾和船員們用魚叉把它叉中,又用繩套住它的尾部。但怪物瘋狂地亂舞觸手,把魚叉弄斷逃去。繩索上只留下重約40磅的一塊肉。因此這個時期也成為了歐洲人們對於巨型章魚最痴迷的時期,最著名的描述是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
「這是一條身軀巨大的章魚,長8米。它極端快捷地倒退著走……它的身軀作紡錘形,中腰膨脹,形成一大肉塊,重量不下2萬至2.5萬公斤。」
而到了近代以後,巨型章魚就主要表現在影視作品當中,著名影片《加勒比海盜》中就有所體現,可以輕易的摧毀一隻戰艦。
而在遙遠的東方,最主要的描述主要在腦洞開度最大的國家——日本。最早有一則名為《大垣記》的傳說,龍王偷走了日本從大唐迎回的珍寶。採珠女為了兒子的前程,潛入深海盜回珍寶,送達後被蝦兵蟹將抓住而喪生。因為珍寶的庇佑,她的兒子後來當了大官。
本來是一個正義感十足又充滿母性的故事,不過到了江戶時代(17世紀至19世紀中期),浮世繪作為一種新的市民藝術形式流行起來,為了體現世俗歡樂,繪畫中的龍王的軍隊也從魚蝦和蟹轉變為章魚,並極端危險,充滿淫慾。最著名的就是葛飾北齋的《海女與蛸》,並且畢卡索、高更等西方藝術巨匠都爭相模仿過。
《海女與蛸》
▼
▼
文案策劃:
至少兩年工作或運行公司的經驗;
有較強的寫作功底與交流能力;
有國際關係或傳媒類工作經驗者優先考慮。
行政管理:
至少兩年工作或運行公司的經驗;
有較強的交流能力,;
能夠理解客戶需求,並給客戶帶來價值;
有國際關係或傳媒類工作經驗者優先考慮。
有意向者可通過以下方式發送簡歷至:
cheng.ding@aretectm.com
附上了本人此時的工作狀態~
大家晚安啦,麼麼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