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劉華傑
主持人點評
李元勝是詩人,半夏是小說家,兩位都是昆蟲愛好者,並且均達到了相當專業的水平。這在中國文學界是少見的。總體說來,中國當代作家不大關心人以外的世界,阿來、徐剛、李青松、李元勝和半夏等屬於例外。阿來的小說、李元勝的詩歌為什麼如此有個性、如此受歡迎,恐怕與他們熱愛大自然、細心觀察、勤於思索有一定關係。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彭斯、布萊克、華茲華斯、雪萊、濟慈、克萊爾等熱愛大地、重視人與大自然的互動,他們的作品反覆提及英國具體的動植物,教育、感化了一代又一代國民。我相信,建設生態文明,中國作家也一定會作出貢獻,用自己獨特的感知和語言,傳達普通人對大自然的深情。
半夏
「這一次,我無比相信這些謙遜而偉大的生命,和我有著相同的來源,只是經歷了不同的進化而延續至今,我們是同一本書的燦爛篇章,有時隔著高山大海,有時,在某個山谷擦肩而過。終於有機會和它們同處於此刻,我激動得有點手足無措,仿佛突然置身於一個奇異恩典之中。」
——沒有他人序言,沒有自序,魯迅文學獎詩人李元勝在他的新書《勐海尋蟲記》開篇說了這段話後,書的排版便是這書的目錄,而我的指尖順著書頁直接翻開「雨季的瞭望塔」一章,我於是瞬間成了他在勐海尋蟲之旅的跟屁蟲。須知,我也算是個愛蟲戀蟲的蟲人了。讀這本書我一直激動得很,李元勝老師與張巍巍老師是我的偶像,他們共同主編了中國蟲人們最不可或缺的那本厚厚的工具書——《中國昆蟲生態大圖鑑》,認識他們後,遇到資料裡查不到的蟲蟲,會私下裡向他們討教。
在李元勝老師《勐海尋蟲記》的字裡行間穿梭,就仿佛我也穿越了西雙版納勐海那片綠野、那片熱帶雨林,在那些他遇見拍下的仙氣蟲蟲一個個展示在我眼前時,我的心緒跟著他的發現、拍攝及心情的描述一起共振。我跟著他屏住呼吸,大氣不敢喘地趨近蟲蟲們,當蟲兒忽然驚飛後,我這個跟屁蟲的失望跟抱著相機的他一樣,立馬既呆且傻地想像著追隨著那飛遠的蟲兒背影化成一團灰變成無,然後空自傷悲。話說有些相遇是久別重逢,故交舊知再來,但這世上真還有些相遇就是再也不回來的長別離,人蟲情難了。
花兩天時間讀完這本書,原本一到晚上都是我的追劇時間,一部八九十集的美劇只剩最後五集了,我竟然可以不追,捧著書追蹤李元勝老師的足跡直讀到凌晨一點半,合上書後,又打開,把那些蟲寶圖快速地過了一回眼。
啊,格彩臂金龜!啊,梅氏偽劍螳!啊,綠鳳蝶!啊,螳蛉!四年前我在勐海南糯山半坡哈尼山寨看見一隻綠鳳蝶,當時激動得心都跳到嗓子眼了,我拿個手機追隨著那隻綠鳳蝶拍,追了20多分鐘,只遠遠地拍得幾張花糊的照片,它最終還是決絕而去,無可奈何狀,時至今日還無法釋然。元勝老師書裡寫他拍綠鳳蝶也這般經歷,這次在勐海他終於拍到了!讀罷這本書,我心癢貓抓地想立馬帶著這本書去他走過的地方看蟲、拍蟲。
《勐海尋蟲記》是李元勝老師特為勐海這個地方的蟲蟲們拍的寫真集和立的小傳,這類博物一個「小地方」的草木蟲豸的書正像雨後春筍般地從土裡長出來。不久前,我還買了劉華傑老師的《勐海植物記》,仔細一看,他們的這兩本書都屬於定居在西雙版納勐海縣南糯山姑娘寨的著名先鋒作家馬原老師的策劃系列。看來,馬原老師真的是把自己紮根在了姑娘寨,積極參與地方性的文化建設。今天,我們呼籲復興博物學,而博物學是需要在地化、本地化的一種「學問」。
勐海縣隸屬於西雙版納州,生物多樣性豐富,而此地尚未被遊客驚擾,科學考察也不充分,堪稱西雙版納的最後秘境。
這本書不單純是尋蟲、拍蟲,我覺得它至少還有幾點特色值得追捧點讚。元勝老師穿越勐海綠野時,熱帶雨林天氣的變幻莫測,林海莽莽迷霧茫茫的景色也被他的文字描述得極其生動而富詩意,而行文間他把從護林員、朋友、村民那裡聽來的傳奇故事也撿拾起來寫在書裡,我在讀的時候常常驚訝,時時莞爾,平添無窮樂趣。另外,元勝老師把他拍蟲時的經驗也毫無保留地寫在了書裡,這種指點讓喜歡野外拍花拍蟲者受益匪淺。他談到如何拍好蝴蝶時說:「拍蝴蝶最需要的是合理的機位,即相機和目標的相對位置。相機必須足夠近、足夠低,蝴蝶才會成為畫面裡的唯一主角,才能獲得展現它的美和尊貴的角度。」
書的最後兩章,我看得很樂呵,因為文字裡竄出來一個很牛很喜感的大角。元勝老師把他的好朋友、中國著名的昆蟲大咖張巍巍老師從馬來西亞婆羅洲直接忽悠到勐海來。巍巍老師答應前來抱著3個野心:一要拍到他心心念念的天使之蟲——昆蟲界最關注的物種之一缺翅蟲,二是要親眼看看曾在版納現過身的梅氏偽箭螳,三是看看布朗山人如何吃五角大兜(一種雄蟲頭上長著五個角的漂亮甲蟲)。巍巍老師人品大暴發,蟲蟲青睞他,竟然3個野心幾天之內全部實現。老天不負有心人,他們燈誘來了一隻梅氏偽箭螳,心想事成地在一腐木的樹皮下刨到了一種新的缺翅蟲,為中國缺翅蟲的種類增加到第五種。在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版納勐海,奇蹟一再發生!
李元勝老師深入勐海進行田野調查,獲得了大量珍貴圖文資料。他的這本書借鑑《馬來群島自然考察記》等博物學家考察記的寫作方式,記錄了在勐海縣曼稿等自然保護區域以及蘇湖、大黑山等原始森林的考察過程及各種奇特物種的發現。書中充滿了物種情況線索、獨特動植物的相關知識點,趣味無窮。作為詩人和作家,這本親歷記處處都透出作者對自然的深情和熱戀。
讀完《勐海尋蟲記》這本書,「虛度」了兩日,我感覺很自在很舒服。李元勝是那個寫出「我想和你虛度時光」而揚名的獲魯迅文學獎的大詩人,綠野有仙蹤,仙氣的不只是那些奇異的蟲蟲,粘了仙氣的還有作者本人。
我在我的那本書《與蟲在野》裡借用過羅素的一句話——你浪費了時間,獲得了快樂,那就不算浪費!
閱讀費時間,野外拍蟲費時間,跟著詩人的《勐海尋蟲記》虛度時光吧,從這個極具可讀性和感染力的文本裡你會獲得很多樂趣,你就不算是虛度光陰!
(半夏,原名楊鴻雁,致力長篇小說和自然隨筆的寫作,博物生存者,著有《與蟲在野》《看花是種世界觀》《鉛灰暗紅》《忘川之花》《心上蟲草》等,《與蟲在野》獲第二屆「中國自然好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