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深度報導:全球新冠死亡率正在下降 原因是什麼?

2020-11-23 健康一線視頻網

全世界範圍內,新冠病毒造成的疾病(COVID-19)已經累計感染超過5000萬人,造成120萬人死亡。一個壞消息是,目前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株在多方面顯示出,傳播性比最初出現時更強;一個好消息是,在世界各地,很多醫療機構觀察到,COVID-19的病死率不斷下降,進入重症監護病房(ICU)的新冠患者,現在有更高的機會存活下來。

重症監護專家Bharath Kumar Tirupakuzhi Vijayaraghavan在印度的阿波羅醫院(Apollo Main Hospital)工作,4月份他們的新冠病房中多達35%的人死亡,上呼吸機的病例有大約70%死亡;而現在,使用呼吸機的患者死亡率已降為45%~50%。

美國匹茲堡大學的重症監護醫師Derek Angus在他任職的醫院看到了同樣的趨勢。英國國家衛生局(NHS)在3月到6月之間收集到的2萬多例數據也顯示,危重患者存活的機會在升高。

然而同時,這些專家們指出,「神藥」並沒有出現,醫療方案也沒有重大突破,是什麼原因使得COVID-19似乎變得沒有那麼致命了?近日,《自然》雜誌發表長篇報導,對此進行了詳細探討。

來之不易的治療經驗

專家們指出,人們對COVID-19的認識在發生轉變,對於改善治療十分重要。疫情爆發之初,新冠病毒被視為可怕的新事物,為了拯救患者,不惜採取一些未經驗證的幹預措施。「關於COVID-19究竟是不是一種全然不同的全新疾病,起初的討論聲音很雜亂,因而事情變得異常複雜,造成了注意力的分散,誰都有可能偏離軌道。」 Vijayaraghavan醫生認為。

對於走過的彎路,劍橋大學的重症監護專家Charlotte Summers醫生舉了一個例子。她用「狂熱」(furore)來描述此前羥氯喹在新冠治療中的使用。當一些初步研究提示,這種治療瘧疾的藥物似乎有助於治療新冠時,儘管缺乏有力的證據,還是得到了一些人的大力鼓吹。

但探索多種新冠療法的大型研究、英國RECOVERY臨床試驗在6月份公布結果顯示,羥氯喹並沒能改善COVID-19住院患者的死亡率。

在一項中期分析確定羥氯喹缺乏療效後,試驗於6月5日停止了羥氯喹組的患者入組。與此同時,這項研究及其他一些研究結果還發現,羥氯喹可能會對一些新冠患者造成心臟損傷,尤其是在與抗生素阿奇黴素聯合使用時。

在Summers醫生看來,已經啟動的數百項羥氯喹臨床試驗浪費了本來可以花在其他地方的資源和精力。「對住院患者來說,羥氯喹已經被拋棄了,於是我們少了一件需要擔心的事情。」她說。

靠時間驗證的藥物和方案

疫情早期,「細胞因子風暴」也是一個加深人們擔憂的問題。這種現象是指,一些患者體內會大量產生細胞因子,引發過度炎症反應。因此一些醫生嘗試使用靶向療法抑制免疫反應,例如抑制細胞因子IL-6的活性。

但隨後的一些研究顯示,一些嚴重COVID-19患者的IL-6水平的確有所升高,但相比其他急性呼吸窘迫(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症候群並沒有更高。因此,Angus醫生並不看好細胞因子抑制劑的作用:「幾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針對性的方法抑制危重患者的免疫反應,但通過阻斷細胞因子級聯反應來改善結局我們已經有二三十年的失敗經歷。」

臨床試驗的結果似乎驗證了他的說法。在美國住院患者中開展的一項2/3期臨床試驗中,IL-6阻斷抗體sarilumab未能給重症患者帶來顯著改善。

「短短半年內,我認為我們在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方面重複出了過去20年來的研究結果。」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的重症監護專家Marcus Schultz醫生總結說。

相比靶向性更強的藥物,全面抑制免疫系統的類固醇則在大型試驗中顯示出了降低死亡率的益處。地塞米松是一種常用的皮質類固醇,用它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也有幾十年歷史。但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對於是否給危重COVID-19患者使用皮質類固醇也沒有定論。

現在,臨床上對於如何使用地塞米松有了更好的認識。7月份《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公布了RECOVERY臨床試驗的結果,給接受機械通氣或吸氧的COVID-19患者使用地塞米松,能夠降低患者在接受治療後28天內的死亡率。

隨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COVID-19療法快速證據評估小組進一步支持了這一結果,大型薈萃分析(Meta-analysis)表明,接受皮質類固醇治療的嚴重COVID-19患者,在隨機分組28天後的全因死亡風險與對照組相比下降34%。

基於這些證據,WHO的專家組推薦在嚴重和危重COVID-19患者中使用全身性(口服或靜脈注射)皮質類固醇療法。除此之外,目前還沒有其他藥物被證明對改善COVID-19死亡率有顯著影響,包括美國FDA批准的首款COVID-19療法瑞德西韋。

最佳解決方案還是未知數

還有數百種療法正在測試,但由於試驗規模等原因,無法很快產生足夠可信的結果。其中研究最為深入的要數針對新冠中和抗體的多項研究,包括純化抗體,以及血漿療法(使用從疾病康復者那裡獲得的富含抗體的血漿)。

然而,在全印度39家醫院、超過450例中症COVID-19患者中開展的一項隨機對照試驗顯示,使用恢復期血漿未能影響患者發展為重症或死亡的風險。英國RECOVERY試驗正在收集抗體水平最高的恢復期血漿進行試驗,期待更大規模、更嚴格選擇康復期血漿的試驗帶來更進一步的答案。

純化抗體的試驗也在進行中。例如再生元公司的雞尾酒療法REGN-COV2,在初步臨床試驗結果中顯示能夠幫助輕症COVID-19患者更快地緩解症狀,但是否會降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目前還沒有證據。

對於不同的療法選擇,有些多中心臨床試驗正在測試不同的療法組合,增加或減少某些療法。Angus醫生舉例說:「比如,也許在使用類固醇的情況下,加入瑞德西韋會有更好的效果。」

減輕醫療壓力至關重要

多位專家認為,相比醫學進展,對標準醫療措施的支持是目前降低新冠死亡率的更重要因素。因為新冠疫情,許多醫院迅速增加了重症監護病床的數量,並從其他部門調撥人手。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工作人員對重症監護更有經驗,醫院也對分流疾病風險因素更高的患者更有經驗。

新加坡是COVID-19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之一,重症監護病房的死亡率不到15%。該國亞歷山大醫院(Alexandra Hospital)的重症監護醫生Jason Phua認為,成功的關鍵在於減少病毒傳播,讓醫療機構不被壓垮。「我不認為這是因為我們用了正確的藥物,實際情況是其他地方不堪重負。」他說。

回歸到根本,減少傳播才是減少新冠死亡率的最好方法,這一點成為諸多專家的共識。一位專家指出,將死亡率降低10%~20%,對於重症監護病房來說是巨大的勝利,但死亡的人數依然不少,尤其在老年人當中——對於80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病死率接近30%。「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們得說,最好是確保七八十歲的人不被感染。」

沒有人知道新冠的死亡率下降趨勢能夠保持多久。經歷了近一年,很多地方的人們對於遵守防疫措施已經顯得疲憊,然而,隨著北半球多個國家在進入秋冬季後迎來新一波疫情,此時此刻,加強防護尤為關鍵。

參考資料

[1] Are infections seeding some cases of Alzheimer’s disease? Retrieved Nov. 14, 2020 from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3084-9

[2] RECOVERY Collaborative Group. (2020). Effect of Hydroxychloroquine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vid-19. N Engl J Med, DOI: 10.1056/NEJMoa202292

[3] The RECOVERY Collaborative Group. (2020). Dexamethasone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vid-19 — Preliminary Report.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DOI: 10.1056/NEJMoa2021436

[4] Agarwal Anup, et al., (2020). Convalescent plasma in the management of moderate covid-19 in adults in India: open label phase II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PLACID Trial). BMJ, DOI: https://doi.org/10.1136/bmj.m3939

[5] REGENERON'S REGN-COV2 ANTIBODY COCKTAIL REDUCED VIRAL LEVELS AND IMPROVED SYMPTOMS IN NON-HOSPITALIZED COVID-19 PATIENTS. Retrieved September 29, 2020, from https://investor.regeneron.com/news-releases/news-release-details/regenerons-regn-cov2-antibody-cocktail-reduced-viral-levels-and

相關焦點

  • 為何新冠病死率看起來在下降?《自然》刊文詳解原因
    截至11月15日,全球累計確診病例逾5300萬,死亡病例逾130萬。但部分地區病死率似有下降之勢。近日,《自然》(Nature)在線刊文指出,英國、美國、印度等地見新冠病死率下降明顯,研究者認為這與檢測規模及接受治療人群變化、治療經驗累積、醫療系統負擔減輕等因素有關。
  • 如何比較新冠病毒的各國死亡率?
    在新冠病毒的襲擊下,各個國家都出現了較大的傷亡,有些國家顯得更嚴重,有的國家看起來死亡率很低,但其實有很大的爭議。因為新冠死亡率在某些選舉政治的國家中是敏感的政治問題,不管是出於有意還是無意,都會造成數據的偏差,所以直接比較死亡率是有風險的事情。
  • 新冠病死率在急劇下降:是病毒「改邪歸正」了嗎?
    全球的新冠感染人數雖然仍然在持續攀升,但是有一個突出的變化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那就是感染者尤其是住院病人的病死率,正在出現急劇的下降。這一變化在全球範圍都如此。甚至在高危的年老人群和存在基礎疾病的人群中,也非常明顯。
  • 新冠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有多高?《自然》研究綜合多國數據得出結果
    2020年進入倒數第2個月,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人數已超過4700萬。隨著北半球進入秋冬季,一些國家地區的疫情再次嚴峻起來。新冠病毒的傳播水平和感染的嚴重程度究竟有多高?死亡人數通常被用作評估傳播率和感染嚴重程度的關鍵指標,但由於各國報告的老年人的死亡率存在很大差異,簡單比較死亡總數可能會對新冠病毒的基本傳播水平產生錯誤的認識。另一個指標是血清陽性率,即通過血清學調查估算有多少人對新冠病毒產生抗體。抗體表明一個人是否在某個時期感染了新冠病毒,因此可以指示整個人群的感染率。但這一類數據受到檢測能力的影響。
  • 研究稱新冠重症患者在康復後的幾個月內,大腦認知功能會下降
    據外媒BGR報導,一項新研究發現,新冠重症患者在康復後的幾個月內,大腦認知功能會下降。一些常見的認知問題包括記憶力下降、腦霧、無法持續集中注意力等。研究人員表示,認知能力下降相當於大腦衰老10年。這項研究包括超過84000人,正在進行同行評審,並於本周早些時候在medRixv上發表。
  • A型新冠患者死亡率高,A型國家是死亡率最低,怎麼回事
    南方科技大學、上海交大、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等8所機構聯合在預印本平臺medRxiv上發表論文,公布了全球首個新冠病毒血型感染研究結果,論文標題為Relationship,O型血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比其他人群更低。
  • 全球人類體溫正在不斷下降:專家說出原因
    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似乎全球人類的體溫正在不斷下降。據外媒報導,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除了美國和英國,那些偏遠落後地區的人體平均體溫也在不斷下降。在2017年英國的一項研究顯示,通過分析超過3.5萬名患者的25萬條體溫記錄,發現英國人的平均體溫為36.6℃,比「正常」平均體溫37℃下降不少。
  • 志願者出現不明原因疾病,新冠疫苗試驗被叫停!
    導讀:媒體報導稱,英國藥企阿斯利康9月8日暫停了其新冠疫苗的第三階段臨床試驗,原因是一名英國志願者出現不明原因的疾病。受此影響,阿斯利康9月8日盤後一度重挫8%。此前與阿斯利康就新冠疫苗達成中國內地市場獨家授權合作的康泰生物今日也有大跌。
  • 死亡率遠超新冠,神秘病毒再被發現!俄專家:正以新冠的方式發展
    據中國網11月3日報導,歐洲多國新冠疫情出現了反彈跡象,德國法國先後施行全面封鎖,隨後義大利愛爾蘭也緊急採取措施。在全球正面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際,俄羅斯又曝出了驚人的消息。一種"神秘病毒"再被發現,並且經過科學家的研究,這種"病毒"的死亡率達到了40%,已經遠超現在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專家表示,這種病毒正在以與新冠相同的方式發展。據俄羅斯新聞社報導稱,當地時間11月2日,俄羅斯科學家評估了一種新的致命病毒的風險。
  • 川普宣稱美國新冠死亡率最低,世衛稱數據滯後,美校園是否重啟吵...
    中新社·華輿訊據美國中文網報導新冠死亡率降低 福契警告不要陷入「錯誤自滿」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福契(Anthony Fauci)周二警告說,美國不能因為新冠死亡率下降,而陷入「錯誤的自滿」。他指出,這種病毒可能導致其他嚴重的健康後果。
  • 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新冠患者的死亡率
    衛報報導,根據對官方數據的分析,整個英國新冠死亡人數已超過60,000,達到61,116。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的統計機構目前登記的新冠死亡總數為59,927。此前,唐寧街證實正在研究是否需要在其目前三級體系的頂部增加第四級封鎖。安德森說,他可以接受利物浦被納入四級封鎖,以更快地減少新冠病毒感染。他還表示將在14至16天內審查目前三級封鎖控制病毒傳播的效果。利物浦是英國第一個進入三級封鎖的地區。
  • 美官員估測新冠肺炎死亡率0.1-1%
    美國衛生官員表示,估測新冠肺炎死亡率在0.1-1%之間,這低於世衛組織估測數據。另外官員表示,正在審查有關新冠測試的費用問題。美國衛生官員當天向媒體表示,基於美國的數據模型,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在0.1%-1%之間。
  • 「韓國新冠病毒死亡率低歸功於辣白菜」法國研究人員的研究頗有趣
    而韓國在抗疫以來,相對較低的死亡率不止一次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對此,法國研究小組展開研究,並得出一個有趣的結論:發酵過的白菜有助於抑制病毒,泡菜在韓國抗擊新冠的過程中起到了「孝子」的作用。當地時間13日,據英國《太陽報》報導,法國蒙彼利埃大學醫學院讓·巴斯克名譽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近日對各國新冠病毒死亡人數和飲食習慣之間的關聯性進行了分析,研究小組發現:以發酵蔬菜為主食的國家死亡人數較少。「在研究各國新冠病毒死亡人數時,環境和營養攝取方面的差異不應該被忽略。
  • 新冠病毒哪裡來?全球已有8種不同新冠毒株
    據《今日美國》報導,目前,至少有八種冠狀病毒毒株正在全球範圍內傳播,科學家們正通過監測它們造成的一系列疾病和死亡來追蹤它們的基因足跡。儘管還有許多未知之處,但隱藏在這種病毒獨特的微觀基因片段中的線索,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它的起源,它是如何變異的,以及哪些毒株正在演變成一場災難,而其他毒株則由於隔離措施而瀕臨滅絕。
  • 印度新冠死亡率為什麼低?科學家苦尋兩大解釋,卻被美媒當眾打臉
    新冠疫情是整個2020年最大的一場災難,它席捲全球,讓很多人失去工作,也讓更多的人陷入恐慌之中。而在眾多國家中,印度卻獨樹一幟,做出了許多讓各國民眾啼笑皆非的鬧劇。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喝牛尿和吃牛糞餅可以預防新冠。
  • 「神藥」再添新兵:他汀類藥物可降低新冠死亡率 概念股名單一覽
    「神藥」再添新兵:他汀類藥物可降低新冠死亡率 概念股名單一覽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財聯社(上海,研究員 吳悠)訊,繼地塞米松成為首個能夠降低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的救命藥後
  • 為何印度新冠死亡率低?科學家通過驗證得出結果,令民眾難以接受
    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肆虐,讓各國都陷入了困境,尤其是美國,在前期缺乏重視,並且媒體不注重引導的情況下,導致國內民眾對於新冠疫情的認知度少,許多人直到今天也不願意佩戴口罩,反而認為新冠疫情是一種控制人類的陰謀,現如今美國的疫情導致國內的經濟開始出現下滑的趨勢,無論是誰都無法挽救這樣的局面。
  • 新研究發現:新冠免疫力「正在消退」
    先前的研究顯示,新冠抗體在人體內只能存留幾個月,而今英國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帶有新冠病毒抗體的人口比例大幅下降,這可能意味著新冠免疫力正在快速消退。英國的研究人員稱,他們觀察到擁有新冠病毒抗體的人口比例「大幅」下降,這可能意味著「免疫力在消退」。
  • 印度死亡率為何這麼低?科學家做出一番解釋,原因讓人不敢相信
    眾所周知,牛在印度的地位很高,被印度人民視為神明,他們相信牛能給他們帶來好運,因此,在很多能夠治療新冠病毒的偏方才會和牛有關,而根據中華網的報導,甚至有一名印度官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出生在牛糞之中,所以新冠病毒看到我就要退避三舍」,這種話很多人當個笑話聽過就算了。
  • 《科學》深度報導:新冠二次感染,我們現在了解多少?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新冠病毒引起的重複感染目前來說還是罕見的,但近期呈現出不斷增加的趨勢。疫苗和藥物之外,這些二次感染的病例也正在引起科學家們的關注。重複感染,意味著人體對新冠病毒產生的免疫力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減弱,這不僅與人們面臨的風險有關,還涉及到未來疫苗對人體的保護期限。頂尖學術期刊《科學》近日發表深度報導,梳理了目前科學家對新冠重複感染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