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新冠病死率看起來在下降?《自然》刊文詳解原因

2020-11-19 財新健康

導讀

《自然》刊文指出,積累治療教訓與經驗,減輕醫療系統承壓情況,或可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降低新冠病死率,但現有病死率數據與真實情況可能仍有出入

近日,《自然》(Nature)在線刊文指出,英國、美國、印度等地見新冠病死率下降明顯,研究者認為這與檢測規模及接受治療人群變化、治療經驗累積、醫療系統負擔減輕等因素有關。圖/人民視覺

文丨實習記者 舒暢 記者 馬丹萌

疫情依然肆虐,秋冬不容樂觀。截至11月15日,全球累計確診病例逾5300萬,死亡病例逾130萬。但部分地區病死率似有下降之勢。近日,《自然》(Nature)在線刊文指出,英國、美國、印度等地見新冠病死率下降明顯,研究者認為這與檢測規模及接受治療人群變化、治療經驗累積、醫療系統負擔減輕等因素有關。

《自然》引述印度阿波羅醫院重症監護專家Bharath Kumar Tirupakuzhi Vijayaraghavan發現稱,在他工作的重症加強護理病房,新冠病人死亡率(mortality)有所降低。四月有近35%病人死亡,使用呼吸機的病人約70%死亡;而該院目前新冠病人死亡率為30%,使用呼吸機的病人死亡率則降至45%–50%。

英美亦有相似案例。英國劍橋大學重症監護醫師Charlotte Summers注意到,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公布一項囊括21082例病人的研究顯示,5、6月進入加護病房及重症加強護理病房的病人存活率顯著高於3、4月。在美國匹茲堡大學重症監護醫師Derek Angus任職的醫院,病死率亦有所降低。

特效藥尚未問世,治療手段也並未取得突破性進展,病死率何以下降?

該文章指出,接受治療的病例人口學特徵的變化、累積的用藥及治療教訓和經驗,以及醫療系統承壓日漸減輕,都是病死率下降的可能原因。但目前疫情發展不容樂觀,這些來之不易的成果「可能會被世界各地增加的病例數抹平」。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也注意到全球新冠病死率普遍下降,其在11月13日「第11屆財新峰會:重建全球信任」上分析,目前來看,病死率下降並非因為新冠病毒毒力減弱,最主要的原因是各國保護了高危人群,使得高危人群感染率降低,年輕人感染率增加;其次是檢測規模不斷擴大至輕症、無症、甚至健康者;此外,世界範圍內的醫療擠兌現象得以緩解。(詳見財新網《新冠病毒毒性未減 張文宏詳解病死率下降緣由》)

數字減小不等於下降

雖然多地數據顯示新冠病死率下降,但數據或與真實情況有出入。有研究者指出,病死率計算受檢測規模、接受治療病例人口學特徵等多種因素影響。例如,與無症狀、輕症、重症病例均接受新冠檢測的國家相比,僅檢測重症病例的國家會得出更高的病死率,因此,擴大檢測規模或致病死率數據減小。

張文宏亦提到,很多國家前一波疫情時僅檢測生病的人,第二波疫情之後檢測範圍擴大至沒有生病的人,因此發現大量輕症、無症狀的感染者,使得病死率下降。

此外,《自然》文章提到,重症加護病房(ICU)患者的特徵變化也可能使其病死率具有一定誤導性。例如,在疫情初期,醫院ICU主要接收老年人;隨著時間推移,更多年齡更小的病例得以進入ICU,病死率會因人群特徵變化而下降。

……

(本文來自新聞原創付費網站「財新網」,點擊文末閱讀全文,關注財新網服務號即可閱讀全篇文章,閱讀更多精彩文章可直接訂閱。)

研究:新冠肺炎或易誘發精神疾病 反之亦然 [2020-11-18]

新冠肺炎和精神疾病之間可能互為因果。近日,醫學雜誌《柳葉刀—精神病學》刊載的一項研究發現,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或有更大概率患上精神疾病;同時精神病史也可能是誘發新冠肺炎的潛在因素。

該研究名為《新冠肺炎與精神疾病之間的雙向關聯:針對美國62354名新冠確診病例的回顧性隊列研究》,英國國家健康研究所為其提供了資金支持。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者收集了美國54家醫療機構於2020年1月20日至8月1日之間開具的6980萬份電子醫療報告,其中涵蓋了62354名新冠確診病例。

許多疾病的患者在確診後都會出現短暫性的認知障礙以及譫妄的症狀,為排除這一現象的幹擾,研究人員統計了共七種疾病的患者在確診之後的第14至90天內被查出精神疾病的機率。研究發現,有18.1%的新冠肺炎患者同時也是精神病患,有5.8%的患者第一次被查出患有精神問題;而其他對照組只有12.7%至15.1%的患者患上了精神疾病,其中有2.5%至3.4%的患者首次確診。據此數據,研究人員認為:「相較於其他病症患者,新冠肺炎患者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要高出一倍以上。」

NEJM主編詳解新冠疫苗:11種候選疫苗已進入臨床三期 [2020-11-12]

全球範圍內新冠疫情仍在持續,除了抗病毒藥物之外,安全有效的疫苗也是抗擊這場疫情的重要武器。為什麼這場全球大流行病需要疫苗?目前候選的新冠疫苗有哪些種類?如何評估疫苗是否成功?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免疫學與傳染病副教授、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主編埃裡克·魯賓(Eric Rubin)近日在2020騰訊醫學ME大會的演講中,詳細介紹了各類疫苗的生效原理及評估方法。他表示,疫苗製造是一個耗時漫長且機理複雜的過程,新冠疫苗的研發目前以mRNA疫苗和腺病毒疫苗的研究進展最為理想,但還需要通過後期臨床試驗對人體接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進一步分析評估。

魯賓介紹,截至10月底,新冠的候選疫苗中有11種已經處於臨床試驗三期階段,臨床三期為上市前最後一個階段的臨床試驗,且不同研究團隊製備疫苗的方法各異,包括病毒滅活疫苗、DNA疫苗,以及腺病毒疫苗等。

疫苗研發中的一個常用原理,就是使用不會使人生病的病毒感染人體,誘導產生免疫應答。人們如今使用的許多疫苗也是利用這一原理。包括脊髓灰質炎病毒、麻疹、腮腺炎、風疹、黃熱病等,它們的原理都是利用減毒的活病原體,這些病原體可誘導產生免疫應答,從而抵禦具有完全活性的病原體。「但這一工作很困難,可以說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知道如何將病原體充分減毒,達到既不會導致疾病又可以誘導產生免疫力。新冠病毒的情況也是如此,至少到目前為止是如此。我們目前沒有可以達到上述目的的候選疫苗。這意味著必須考慮通過其他方法製造疫苗。」魯賓表示,過去研發疫苗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啟動一個疫苗項目之後,通常需要10年以上。縱觀疫苗研發史,絕大部分疫苗都需要10年以上的科學研究和臨床試驗,才能將實驗室裡的設想變為真正安全有效的疫苗。

天津新增1例本土新冠病例 1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2020-11-18]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11月18日凌晨,總臺央視記者從天津市疾控中心獲悉,天津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即為17日下午通報的兩名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期間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者。

第140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男,40歲,居住於天津市濱海新區,為天津海聯冷凍食品有限公司搬運工,系天津市第93例無症狀感染者(本土第3例)的工友及室友。該患者作為密切接觸者於11月10日在濱海新區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及血清學抗體檢測結果為陰性;17日再次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即由120救護車轉送至海河醫院。入院體溫36.6℃,胸部CT示右肺中葉及左肺下葉斑片狀磨玻璃影。經天津市級專家組綜合分析確定為天津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普通型)。全程實施閉環管理。

天津第4例本土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總第101例),男,37歲,居住於天津市濱海新區,為天津海聯冷凍食品有限公司搬運工,系天津市第93例無症狀感染者的工友及室友。該患者作為密切接觸者於11月10日在濱海新區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及血清學抗體檢測結果為陰性;17日再次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即由120救護車轉送至海河醫院。經天津市級專家組綜合分析確定為天津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全程實施閉環管理。

責編|任波

版面|劉登輝 王伯文

本文首發於財新網

我們堅持並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轉載授權、投稿及爆料請聯絡財新健康管理員

郵箱:denghuiliu@caixin.com

恰詢:caixinhealth@caixin.com

相關焦點

  • 研究:新冠肺炎或易誘發精神疾病 反之亦然
    近日,醫學雜誌《柳葉刀—精神病學》刊載的一項研究發現,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或有更大概率患上精神疾病;同時精神病史也可能是誘發新冠肺炎的潛在因素。該研究名為《新冠肺炎與精神疾病之間的雙向關聯:針對美國62354名新冠確診病例的回顧性隊列研究》,英國國家健康研究所為其提供了資金支持。
  • 中國製造業比重為何處於下降狀態?工信部副部長詳解
    中國製造業比重為何處於下降狀態?工信部副部長詳解 2020-11-28 17:54: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羨
  • 自稱失去味覺和嗅覺·《哈利波特》「盧娜」疑染冠病
    自稱失去味覺和嗅覺·《哈利波特》「盧娜」疑染冠病伊凡娜林奇稱自己失去了味覺和嗅覺,可能感染冠病。隨即有人提醒她這是感染冠病的症狀,她接連發了兩條回應:「天啊,大家冷靜,我知道這可能是冠病症狀,我很好,也已經自我隔離了。我只是在將其作為一種有趣/有點酷的症狀進行觀察,我沒注意到有別的人在談論這個事情。」下一條回應文她說自己目前情況很好,但也懷疑很有可能受感染了,「但看起來我的症狀非常輕微,只有頭疼和失去味覺/嗅覺。
  • 變種冠病病毒更容易傳染給兒童
    英國政府負責追蹤新變種病毒的呼吸道病毒威脅諮詢小組(NERVTAG)周一在記者會上指出,與英國其他已知冠病病毒株相比,新變種病毒株傳染力更強。小組成員弗格森說:「有跡象顯示,它較傾向於感染兒童,目前還未確定任何因果關係,但從數據可以看出這一點,我們還要收集更多數據。」
  • 疫情震中為何在這幾個國家轉移?病死率高低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為何?凡事都有邏輯。除了體制之不同,人口基數之不同,民族文化之不同。為何13億的印度至今沒有大爆發?為何2.6億的印尼至今沒有大爆發?為何2 億的奈及利亞至今沒有大爆發?這些國家的人口基數遠超義大利,其自由散漫也不差於義大利,醫療水平又遠低於義大利,為何,他們沒有成為震中?凡事皆有邏輯。這裡面有一個最根本的科學邏輯就是:新冠病毒活性最高的適宜溫度是8.72度。
  • 什麼情況下在戶外也可能感染冠病?
    (華盛頓法新電)專家指出,戶外感染冠病的例子雖少見,但風險還是在的。專家說,人們彼此靠近並長時間對話,例如參加派對或競選造勢活動,感染冠病的概率會較大。自冠病疫情暴發以來,各類研究都顯示,感染案例絕大多數發生在餐館、住家、工廠、辦公室、會議室、列車和飛機上等。
  • 汶川地震為何會波及北京 專家詳解強震深層原因
    汶川地震為何會波及北京 專家詳解強震深層原因 2008年05月13日 15:26 來源:北京晚報 發表評論   對於很多人來說,四川省汶川縣是個非常陌生的地方,這個多年默默無聞的角落為何會發生如此強烈的地震
  • 《自然》深度報導:全球新冠死亡率正在下降 原因是什麼?
    全世界範圍內,新冠病毒造成的疾病(COVID-19)已經累計感染超過5000萬人,造成120萬人死亡。一個壞消息是,目前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株在多方面顯示出,傳播性比最初出現時更強;一個好消息是,在世界各地,很多醫療機構觀察到,COVID-19的病死率不斷下降,進入重症監護病房(ICU)的新冠患者,現在有更高的機會存活下來。
  • 全球氣候變暖並不能顯著抑制新冠,但這些空氣汙染物與它正相關!
    同時,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也複雜多變、撲朔迷離。公眾曾對「今年夏天新冠消失」存在普遍期待,但科學研究與現實狀況都給予否定的答案。 大氣科學、公共衛生和流行病學等專家6日「跨界」科普:如何在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和全球疫情防控雙重壓力下,科學應對今夏高溫熱浪衝擊?
  • 「電瓶」低溫環境容量下降原因&緩解方式詳解
    #老司機聊汽車知識#問題:電動車為何冬季續航裡程下降嚴重,汽車啟動的效率也會下降呢?原因是眾所周知的電瓶容量下降,汽車啟動用(Q型)電瓶,以及電動車專用動力電瓶本質相同;都是鉛酸類蓄電池,這種電池的能量密度很低,受溫度影響的程度也很大。
  • ...先進院在《自然·微生物學》雜誌刊文 揭示合成生物個體建構原理
    原標題:深圳先進院在《自然·微生物學》雜誌刊文 揭示合成生物個體建構原理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19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聞坤)小小的細胞蘊藏著無數的生命奧秘,過去100年來,生物學家一直想知道是什麼決定了細胞的大小。
  • 新加坡非法組織發災難財,每日開賭冠病確診數據
    阻斷措施下賭徒搏殺無門,新加坡非法賭博行業竟趁機發災難財,每天開賭新國新冠病毒確診數據!新國政府早前宣布採取更嚴格阻斷措施,非必要服務需暫停營業,致使新家坡兩家賭場、博彩公司投注站以及賽馬場也暫停提供服務。
  • 直飛西安航班又有15人確診,新中兩條航線熔斷,為何這麼多?
    新加坡衛生部長顏金勇昨日(8月21日)表示,部分想要回中國的人士曾經是冠病確診病患,雖然已經康復出院,但也不能排除檢測結果可能呈陽性。針對中方頒布的從新加坡返回中國出發前5天內提交冠病檢測證明的要求,顏金勇表示,正在和中國大使館進行商談。
  • 嫦娥四號為何著陸月球背面?五大原因詳解
    那麼,這裡為何值得「走一趟」?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副主任、中科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主任鄒永廖,詳解了嫦娥四號選擇月球背面著陸科學上的五大原因。原因一:月球背面著陸前所未有月球背面那麼大,科學家想去看看。
  • 新加坡本地冠病患者體內出現變種病毒!抗擊病毒刻不容緩
    新加坡冠病病患體內發現變種病毒,但傳染病專家指出,目前沒有足夠證據顯示變種病毒的傳播力和毒性更強。至於病毒突變是否會影響疫苗研發工作,淡馬亞說,目前沒有跡象顯示變種病毒會改變人體免疫反應。
  • 英語自然拼讀詳解——26.Letter Z
    sound of letter Z z zzebra、zebra、zebra If you know the sound of letter Z z zzero、zero、zero If you know the sound of letter Z z z lazy、lazy、lazy 自然拼讀第一階段字母發音全部完結
  • 汽車油耗「自然升高」的原因-詳解
    油耗的「自然升高」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卻是用車過程中無法避免的問題。因為發動機與某些類型的變速箱工況會發生變化,其中最難以識別的是發動機,關鍵詞為積碳。這些積碳逐漸附著在發動機的各個零部件上,帶來的問題會是火花塞點火強度的下降,噴油嘴高壓噴霧霧化效果變差,節氣門翻板有積碳又會影響進氣效率;如果氧傳感器有積碳還會造成噴油量計算的錯誤,三元催化器的積碳則會提升排氣背壓導致進氣效率的下滑。這種問題用一句話總結:燃燒變得始終不充分。所謂燃燒不充分可理解為設定時間內,混合油氣沒有完全燃燒並轉化為熱能。
  • B肝功能治癒,全球頂級專家自然刊文,2030消滅B肝C肝可行嗎?
    B肝功能治癒,全球頂級專家自然刊文,2030消滅B肝C肝可行嗎?在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是在2016年WHO的194個成員國共同承諾並完成,尤其是B肝和C肝。今年是2020年,距離2030年剛剛好還有10年,我們聽聽全球傳染病學專家是如何看待10年內實現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標的。
  • 《自然》:為什麼今年冬天新冠疫情看起來會惡化?
    北半球的冬季快到了,10月23日,《自然》援引研究人員警告稱:COVID-19的暴發可能加劇,特別是在那些病毒無法控制的地區。美國史丹福大學微生物學家戴維·裡爾曼(David Relman)說:這種病毒將處於全盛時期。展望未來,應當相當清醒地認識到,那將是非常艱難的幾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