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呂霖)寒冷冬日,「保溫杯裡泡枸杞」不止保健,更讓人感到溫暖。但有些保溫杯溫暖卻並不安全,甚至可稱為「奪命杯」。今年央視就對其進行了曝光,在節目中,北京市消協購買了50種品牌的保溫杯檢測,結果顯示有19種保溫杯重金屬含量超標。湖南三湘都市報調查發現,一些重金屬超標的保溫杯還在貨架售賣。
「重金屬超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北京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杜旭芹對健康時報記者表示,不鏽鋼製成的保溫杯,主要含有鉻和鎳兩種金屬。而鎳、鉻元素也是人體必需的元素,會參與人體必要的代謝。金屬是否有毒,實際上與其「狀態」有關。
劣質保溫杯材料會讓重金屬析出
不鏽鋼製成的保溫杯,主要含有鉻和鎳兩種金屬。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黃曉宇研究員在湖南衛視《新聞大求真》節目中介紹,「因為這兩種金屬不會生鏽。」鋼中含鉻越高,抗腐蝕性能就越強。而鎳與鉻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強度,使不鏽鋼具有更強的不鏽耐蝕性等性能。
不鏽鋼材料產品一般為「304不鏽鋼」或「316不鏽鋼」。有不法商販或無良商家,為降低成本會使用「201不鏽鋼」。黃曉宇研究員介紹,201不鏽鋼裡鉻和鎳的含量比較低,在乾燥情況下不會生鏽,但是如果放在浴室或潮溼環境下是會生鏽的。而304不鏽鋼和316不鏽鋼,鉻和鎳的含量比較高,在潮溼的環境下也不會生鏽。
按國標4806.9的要求,相關實驗室需要檢測遷移液裡的鉛、鎘、砷、鉻、鎳五種重金屬,來看是否會有過量的有害物質,遷移到與之接觸的食物中。除了使用材料,產品在生產中沒有嚴格的技術把關,也會造成重金屬超標。
用不合格的保溫杯盛放牛奶或像碳酸飲料等酸性液體,會使其重金屬被大量析出,長期飲用後果不堪設想。黃曉宇研究員個人建議,所有的保溫杯就主要裝水,不建議裝其他飲品,包括牛奶。因為牛奶稍微時間長一點以後,會腐敗變相,也有可能發生化學反應。
專家建議,購買保溫杯時一定不要貪圖便宜,如果產品標註為201不鏽鋼,千萬不要購買;標註304或316不鏽鋼的產品,一旦發現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生鏽的情況要立刻停用。
金屬是否有毒與其「狀態」有關
杜旭芹醫生在門診中經常感受到人們對「重金屬」的忌憚。但實際上,鎳、鉻等元素是人體必需的元素,會參與人體必要的代謝,大家不必談及重金屬就色變。
拿保溫杯材料中的「鉻」來說,其毒性與其價態有關,金屬鉻對人體幾乎沒有毒害作用,3價鉻是人體必需元素;而6價鉻則對人體有毒,6價鉻化合物如重鉻酸鹽、鉻酸鹽等都是強氧化劑,鉻的急慢性毒性作用都是由6價鉻引起的。
鎳作為人體的必需微量元素,參與無氧酵解、三酸酸循環等代謝過程,同時也是胰島素分子中的成分,有增強胰島素降低血糖的作用。鎳的毒性主要取決於鎳化合物的溶解度、劑量大小、侵入途徑等。不溶性的金屬鎳幾乎沒有急性毒性,一般的鎳鹽毒性也較低。而可溶性的鎳鹽由於容易吸收,毒性顯著高於金屬鎳。目前,我國還沒有鎳中毒的國家診斷標準,但杜旭芹醫生表示,其確實對身體有損傷。
杜旭芹醫生介紹,接觸金屬鎳和鎳鹽,可出現過敏性皮炎、溼疹;如果吸入高濃度的金屬鎳粉或鎳化物,會出現急性的呼吸道損害,長期則會造成鼻塞、流涕,鼻咽炎、鼻竇炎,咽痛、嗓子有異物感等;長期的化學炎症,還會讓人出現鼻中隔穿孔或是鼻黏膜的非典型化生,這種情況實際上屬於癌前期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