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人類簡史》在豆瓣上「火」了。
你以為這是近幾年名聲在外的以色列新銳歷史學者尤瓦爾·赫拉利的作品?但定睛一看才會發現,雖然書名相同、封面設計相似,但作者卻是一個讓人難以辨別中外的筆名「亞特伍德」,書中內容就更是差之甚遠。不少讀者一時大意將此書購回,結果發現「完全沒有看完的欲望」、「這竟然是山寨書」、「坑爹」……於是憤而來豆瓣發差評。
現在,此書的豆瓣頁面已經被「見義勇為」的網友打滿了「山寨」的標籤,評分更是已經降到2.5,有84%的網友打出一星評價。
但由於它的身份乃是正規出版物,種種問題也都在與法律法規打擦邊球,所以依然在各大網店正常售賣。
這樣的「偽書」,走的是「魚目混珠」的路子,製作者用心良苦,將其包裝成「名書」的樣子出版,以引誘讀者購買。而林林總總的不同「偽書」,歷來並不鮮見。
毫無疑問,種種「偽書」實在是圖書市場上的流毒。「偽書」有哪些套路?曾有過哪些偽書在市場上賺得盆滿缽滿?今天,書評君就和大家一起盤點一下近年來曾大行其道的偽書。
現在搜索《人類簡史》,能夠看到三個「版本」。前兩個版本為同一本書,乃是以色列新銳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的作品,是中信出版社先後在2014、2017 印行的《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這本書和尤瓦爾·赫拉利的另一部作品《未來簡史》都是近幾年的現象級暢銷書,有極大的影響力。
但第三種《人類簡史》就看起來有些「蹊蹺」,除了書名相同,其封面與中信版也頗為類似——
自左至右分別為尤瓦爾·赫拉利著《人類簡史》(2017)、尤瓦爾·赫拉利著《人類簡史》(2014)、亞特伍德著《人類簡史》(2016)。
這本署名為「亞特伍德」的《人類簡史》出版於2016年5月,腰封和宣傳語這樣介紹此書:
一部讓你大開眼界的奇作!
一本書講透人類從無到有、從古至今的全部歷程!
上起人類起源,下至智能機器,從宇宙大爆炸到人類的未來……無不囊括編輯推薦:
◆新銳歷史學家亞特伍德驚世之作!
◆萬千讀者口碑推薦,火爆微博、豆瓣、微信,閱讀量超過10000000人次!
◆讀一遍大開眼界,讀兩遍拍案叫絕!
……
作者亞特伍德則被介紹為「新銳歷史學者,現旅居紐約,對於世界歷史和人類發展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於人類的起源和發展關鍵有著獨到而的見解。《人類簡史》根植於他多年的研究,風趣幽默,獨特通俗,是一部涵蓋歷史、人類學、生物學、宗教、心理學、物理學的奇作!甫一上市就熱銷不斷,引發眾多讀者的爭議和討論。」
—— 「亞特伍德」的名字給人的第一印象無疑是一位外國作者,但作者簡介中不僅沒有任何具體、清晰的有效信息,還模糊掉了國別背景。如果不多加細看很容易誤解為這是一位外國歷史學者。但只要翻開這本《人類簡史》,從自序中即可發現蹊蹺。這位不知來歷的作者引用了胡適的話,說:
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筆者須臾不敢忘記史學大家胡適之先生的提醒:「大膽立論,小心求證,」
可以說是中國作者無疑。當然,作者的國籍和教育背景並不是判斷一本書好壞的根據,「人類簡史」這樣一個書名也並非不可由其他作者使用。但根據閱讀了這本書的讀者發現,書中內容基本是常見歷史材料的羅列,甚至「有些段落和百度百科一字不差」,從史識角度更是無半點新意。無論如何也當不起宣傳語中「奇作」「驚世之作」「大開眼界」之語。其虛假誇大宣傳、和試圖魚目混珠的馬虎眼做法,明顯是為了蹭同名暢銷書的熱度。神神秘秘的作者「亞特伍德」,很可能只是書商找來的一位「槍手」,只為「攢」出這樣一本同名書。
近幾年,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導致信息傳播極為便捷,類似「偽書」、「高仿書」、「山寨書」已經很少會像這樣明目張胆地售賣甚至大肆宣傳。但從上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中國圖書市場上頗出現過幾次「偽書」熱潮,有些書甚至行銷數百萬冊,將無數人蒙在鼓裡。
這些偽書,有時是作者查無此人,或者作者存在,卻魚目混珠,穿上了「迷彩服」,「全庸」讓你稍不留神看成「金庸」;有時是內容無中生有,或者由剪刀、糨糊、填充物加工而成,真假難辨。
經管、勵志書是重災區
說起來簡直難以想像,用一個完全不存在的外國作者名字,翻譯、包裝、出版的一本「外版書」,竟然可以發行到數百萬冊,而這樣的案例還不止一個。
2003年,一本「由兩位美國專家聯手打造」的企業管理圖書《執行力》出版並在中國熱銷。其兩位作者一位是「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管理學哲學博士保羅·託馬斯(Paul Thomas),曾就職於多家躋身於世界500強的公司,全球知名組織管理顧問、諮詢專家」;一位是「劍橋大學博士、杜克大學商學院教授大衛·伯恩」。
揭露偽書的始作俑者姜汝祥讀到了《執行力》一書,卻驚訝地發現,書中有多處內容完全抄襲了自己所寫的書。調查之後,姜汝祥進一步了解到,《執行力》的作者哈佛商學院管理學教授「保羅·託馬斯」並不真實存在,完全是一個假借的洋學者名字。別看「保羅·託馬斯」子虛烏有,「他」寫的《執行力》在中國銷售量竟然高達200萬冊,且寫了一個系列,都很暢銷,不僅如此,「保羅·託馬斯」先生還為另一本中國人寫的偽書作序。
《執行力》,作者:保羅·託馬斯,版本:長安出版社2003年
還有一本出版於2004年,打著西點軍校旗號、聲稱由美國眾多著名媒體推薦的《沒有任何藉口》,也是同樣膽大的偽書。這本書宣稱:
「沒有任何藉口」是美國西點軍校200年來奉行的最重要的行為準則。它強化的是每一位學員想盡辦法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而不是為沒有完成任務去尋找藉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藉口。他體現的是一種完美的執行能力,一種服從誠實的態度,一種負責敬業的精神。其核心是敬業、責任、服從、誠實。
這一理念是提升企業凝聚力、建設企業文化的最重要的準則。秉承這一理念,眾多著名企業建立了自己傑出的團隊。本書是對上述理念最完美的詮釋,被譽為最完美的企業員工培訓讀本,是每一位員工的必讀本。
《沒有任何藉口》,作者:費拉爾·凱普,版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年
其作者「費拉爾·凱普」號稱是「職業演說家,諮詢專家,美國職業訓練與發展中心創始人,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曾任美國陸軍特種部隊指揮官,多家著名公司獨立董事和職業培訓專家」,每一個身份都足夠吸引眼球。該書出版後,很快登上各大暢銷書排行榜,被很多企業老闆奉為「企業管理聖經」和企業員工培訓讀本,其核心理念是「無條件地服從」。
但實際上,這位有著一串頭銜的「費拉爾·凱普」其實並無其人。《沒有任何藉口》倒是確有其書,由美國約翰·威利出版公司(亞洲)僅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授予大陸簡體版權。令人措手不及的是,《沒有任何藉口》尚未翻譯完畢,《沒有任何藉口》(機械工業出版社)、《沒有任何藉口》(中國工人出版社)、《沒有任何藉口全集》(朝華出版社)就已佔領市場,暢銷無阻了。僅僅機械工業出版社的《沒有任何藉口》再版多次,銷量超過200萬冊。
更神奇的是內容。原書由10位美國軍官和士兵講的故事組成,強調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而拼湊書強調的是忠誠、被動地服從。在「剪刀加糨糊」的拼貼之外,偽書的製造者顯然深諳相當多中國企業家的心理需求和管理方式,才能讓一本偽書暢銷一時。
相比於現在「亞特伍德」式的含糊其辭,當時編造外國名人作者的手法可謂是明目張胆。
魚目混珠or直接冒名
文學偽書的種種套路
魚目混珠派,利用讀者的閱讀習慣和閱讀心理,取一個與知名作家的名字看起來特別相似的筆名,以假亂真,矇混讀者,博取利益。
這一派別,在武俠小說中尤其流行。武俠小說名家,幾乎每個人的身後都跟隨著一批魚目混珠者:對於金庸,他們炮製出「全庸」、「金康」、「全康」等筆名;對於古龍,對應有「古尤」、「吉龍」、「古龍巨」等;梁羽生則「衍生」出「梁詡生」、「粱羽生」等;臥龍生這一筆名,對應有「臥尤生」等,溫瑞安在給新派武俠作家小椴撰寫的序言中還稱見過「溫端安」、「溼瑞安」……
這些偷梁換柱的手法被識破後,這一派別又有新招,採用「連詞」技法,讓人防不勝防。比如,對於金庸,他們相應取出「金庸新著」、「金庸巨著」、「金庸力作」、「金庸名著」等,僅僅看作者名字,可以說天衣無縫無法識別,有人追究,出版者便用「斷句法」來對付,說什麼「金庸新著」是「金庸新」所著。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金庸新。他本名楊明剛,筆名「陽朔」,1964年生於吉林,活躍於20世紀90年代大陸武俠熱時期,與其他兩名專門寫金庸小說人物混跡江湖的作者令狐庸、龍驤子合稱「三劍客」。他發表了多部武俠小說,1994年以「金庸新著」的署名發表《九陰九陽》,這是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的續寫,發行量超過400萬冊。2004年,他重出江湖,接受《今古傳奇·武俠版》約請,寫出武俠小說《十萬雄師斬閻羅》,反響熱烈,被該刊時任主編鄭保存認為是該雜誌創刊以來最富創意的作品。
金庸新的代表作《九陰九陽》,書封上的作者標註疑似在「金庸」和「新著」中間有空格。
還有不少作家曾被直接冒名出版偽作。比如王朔、馮驥才、葉永烈、池莉等作家都有類似的經歷。賈平凹的長篇小說《廢都》出版後,很快就在圖書市場出現了署名「賈平凹著」的小說《廢城》。葉永烈可以說是偽書的「重災戶」,僅僅2003年,葉永烈收集到的冒用他名字出版的偽書就達22種,大大超出了他自己的出書速度。
2005年,周國平也遇到了另一個「周國平」。在北京圖書訂貨會上,署名「周國平」的兩本新書《純粹的智慧》、《讀禪有感悟》,前者特意用大號字體標出「周國平著」,後者在訂貨會徵訂時宣稱是「周國平新作」。隨後,周國平發表聲明,強調「這兩本書皆盜名之作,不是我寫的」。在聲明裡,周國平提出:「問題的嚴重性在於,我的遭遇不是個別的,在此之前已發生多起知名作家被盜名出書的事件,說明圖書市場的混亂已達到何種程度。這類事件大致都是不負責任的出版社與不法書商的合謀行為。」
「辭書大王」王同億
偽書集大成者,王同億當仁不讓。王氏雄風,今人多不察,他曾號稱精通13國語言,被媒體譽為「奇人」、「辭書大王」、「當代著名辭書編纂家」、「沒有軍銜的將領」等,「在20多年裡主編、自編詞典34部,字數兩億多,平均每天編撰3萬多字」。一位新華社記者在報紙上發表過一張題為「著作等身」的照片,相片上王同億主編的書摞起來正好和他一般高。
「著作等身」的王同億。
王同億主編的辭書,大量抄襲《辭海》、《現代漢語詞典》等。上世紀90年代,有關單位起訴王同億抄襲,王同億及出版相關辭書的出版社敗訴。然而,王氏如同小強,生命力旺盛,2001年,他編的《新世紀現代漢語詞典》、《新世紀字典》、《新世紀規範字典》等辭書又出版面世,再度颳起王氏雄風。不過,最終,出版行政機關責成出版社收回劣質辭書。
除了抄襲,王氏還善於「賣萌」。在果殼網,一位網友曬出了王同億主編的《語言大典》上的「銷魂內容」,其中一些詞條的解釋是這樣的:「蛇皮,自蛇的皮製的皮革;孕牛,懷孕的母牛;牛鞭,用公牛陰莖製成的鞭。」
王氏抄襲,製作偽書,已成「王同億現象」,用以指代「以王同億為代表的抄襲剽竊、粗製濫造、弄虛作假等炮製偽劣辭書的違法違規行為」。
「偽書」歷史悠久,但不應仍能生存
中國古代就有多種偽書流傳,以至於一些名篇至今難辨真實作者。梁啓超曾在《古書真偽及其年代》中總結了6條製作偽書的目的:託古,邀賞,爭勝,炫名,誣善,掠美。一些疑似偽書甚至最終成為了古代經典,被廣為研讀。
《偽書通考》,作者: 張心澂,版本: 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年
但在當今高度繁榮的市場環境下,製作偽書基本只有「逐利」這一唯一目的。而且在信息發達、管理嚴格的環境中,偽書實在不應該仍能明目張胆地出版。偽書現象尤其是正版偽書現象的不絕於世,反映的是相關法規的不完善和出版業界一些從業者和出版機構職業道德的低下和匱乏。
打擊偽書,畢竟不能只靠豆瓣。
整合、編輯:李妍張進
作者:吳亞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