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7日刊|總第2411期
作者:第一製片人
2017年《白夜追兇》以高口碑掀起了懸疑犯罪題材的高潮,同年11月,全球流媒體視頻巨頭Netflix買下《白夜追兇》海外發行權,這也是Netflix首次購入中國內地電視劇的版權,時至今日,該劇依然是國內評分最高的網劇,在豆瓣上保持了9.0的高評分。
觀眾對第二季的呼聲由來已久,沒想到時隔近三年,沒等來《白夜追兇2》,卻意外看到了與它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重生》。
人物互串、埋設彩蛋,
「白夜宇宙」雛形初現
在《白夜追兇》爆火之時,業內就傳出了編劇指紋的目標是要做「白夜宇宙」。建立IP宇宙的思維在影視圈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打造了22部電影和26部劇集的「漫威宇宙」是最具知名度的典型代表。
與做系列作品不同,IP宇宙是在一個完整的世界觀下描繪各自獨立完整又互相穿插的故事,在故事發展過程中,主人公不再是一個人,任何劇裡出現的配角都可以單獨成劇。人物之間層層交織,又相互獨立,這非常考驗編劇強大而又嚴密的關係網架構能力。
「白夜宇宙」的故事發生在一個虛擬城市「津港市」。2011年,指紋出版的第一本小說《刀鋒上的救贖》主人公是海港支隊的支隊長趙馨誠,《重生》的主人公是西關支隊的副支隊長秦馳,《白夜追兇》的主人公則是長豐支隊前支隊長、顧問關宏峰。
作為「白夜宇宙」中的一份子,《重生》在第4集就與《白夜追兇》產生了聯繫,張譯飾演的秦馳與潘粵明飾演的關宏峰聯手,就九年前的舊案展開調查。此外,《重生》中也出現了《刀鋒上的救贖》的主人公趙馨誠以及韓彬的身影。由此可見,IP宇宙得以建立的最重要的形式——「人物互串」,在「白夜宇宙」中已經初步形成。
而從《重生》中透露的隻言片語也不難推測出三個故事發生的時間線。在《重生》故事裡,關宏峰還未辭職,身份依然是長豐支隊的支隊長,是整個津港刑偵系統裡破案率奇高的傳奇人物,周巡此時還只是個小刑警。而在《白夜追兇》裡,長豐支隊的支隊長變成了周巡,而關宏峰已經以「顧問」的身份在協助周巡破案,因此《重生》的故事其實發生在《白夜追兇》之前。而《刀鋒上的救贖》從時間上來說,則發生在《重生》和《白夜追兇》之後。小說中趙馨誠能打能查案,但從輩份來說,跟周巡、路銘嘉是一輩兒,他跟周巡還是警校同學。
相互交叉的時間線理清了,作為「IP宇宙」關鍵之一的彩蛋也讓指紋筆下的「白夜宇宙」顯得更為合格。在《重生》中,邱冬陽提到過,關宏峰的師傅是秦莽,而秦莽是秦馳的叔叔。當秦馳被毒品致幻看到死去的叔叔時,沒說幾句話眼眶就紅了,這足以見得秦馳跟叔叔秦莽的感情非常深厚,或許秦馳在刑警道路上真正的師傅也是秦莽。也就是說,關宏峰和秦馳都是由秦莽一手帶出來的,這讓兩人在某一程度上,產生了某種連結。
對於彩蛋的埋設,無論是關宏峰的出現,還是秦莽的身份,帶給觀眾最為直接的刺激絕非是對劇情的推動。而是,觀眾會因為不同故事主角之間的人物聯繫,從而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進而翻看指紋的其他小說,獲得劇透般的快感。而這也是指紋構建的「超連結式」的人物故事圖譜在「白夜宇宙」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指紋的「白夜宇宙」創作法則
值得注意的是,《重生》《白夜追兇》《刀鋒上的救贖》這三個故事發生的時間順序,與指紋作品的成文時間正好相反。
2011年,指紋出版了第一部作品《刀鋒下的救贖》,2013年5月,指紋開始創作《白夜追兇》的劇本,2014年6月完成後立刻進入《重生》的劇本創作,2015年6月完成。
眾所周知,編劇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填坑」,而反向創作的難度也就更大。能有縝密的邏輯推導能力,其實與指紋的背景息息相關。
指紋的父親是名校的刑法學教授,在做編劇之前,指紋還曾做過11年律師。2004年,他創辦了「指紋犯罪研究工作室」,經常與興趣相投的幾個朋友聚在一起聊偵探小說、偵破技術和各類案件。2007年,他又開了一家同名咖啡廳,不定期為犯罪剖繪愛好者舉辦小聚會。長時間的耳濡目染和興趣支撐,讓他具備了創作懸疑犯罪題材的優渥土壤。
指紋的助理也曾證實,在二人工作過程中,指紋可以從場號、場名、日夜內外景,到一些段落的標點全部口述。而助理再將指紋交代的內容,全部記錄,「特別省事兒,基本不用動腦子」。這足以見得,指紋對於內容的構建其實早已瞭然於胸。
國內懸疑犯罪題材作品不在少數,《破雲》《默讀》都在網絡上聚集了一大批粉絲,而指紋的作品能夠發展成「IP宇宙」,除了擁有強大的邏輯推理能力,專業性運用也是關鍵之一。例如在《重生》的「家暴滅門案」中,鄭方籤訂了「諾成型」不可撤銷基金,防止家產被兒子鄭鑫繼承。這種專業性情節的運用,不得不說是身為律師的指紋優勢所在。
除此之外,對社會性議題的討論,也拉近了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指紋將《重生》中的四個單元案件分別圍繞著,家庭暴力、親子關係、偶像女團、朋友等當下社會熱點話題展開,以「毒販拋屍案」為例,犯罪嫌疑人範凱是醫生婁頤的兒子,雖然婁頤本身是高知分子,但年輕時忙於工作經常忘記接兒子,甚至連兒子的生日都不記得,致使兒子走上了犯罪道路。
而在「經紀人被殺案」中,除了揭露了無良經紀人勒索藝人、強迫藝人陪酒等娛樂圈中不為人知的陰暗面,還提出一個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在利益面前,你會和朋友反目嗎?這些真實發生在觀眾身邊的事件,被《重生》拿出來探討,不得不說是犯罪懸疑題材作品的一大亮點。
而值得一提的是,《白夜追兇》和《重生》雖然同屬公認的審核難的犯罪懸疑題材,但編劇指紋仍在不丟失懸疑感的基礎上,以其精準把控力讓作品過審並被搬上熒幕。
談及創作法則,指紋曾在採訪中表示,對於藝術作品的呈現,跟真實生活一定是有差距的,但自己始終設有一個「下限」,「比如某幾種成分合在一起效果堪比炸彈,即使我知道正確的成分,也得寫不對。不要說有沒有審查這回事,就算沒有,我也不能寫,或者不能把配比或者配製方法說清楚,一定要把它們模糊化處理,因為寫東西不能害人。」
目前《重生》已播出過半,雖然口碑不及《白夜追兇》,但在國產劇中當屬佳作,已連續三周霸榜豆瓣「華語口碑劇集榜」。毋庸置疑,《重生》之所以被認可,源於它始終保持了作品的「獨立性」,雖然作品中的人物、劇情與「白夜宇宙」其他作品以各種方式彼此勾連,但它絕不是《白夜追兇》的復刻,無論是整體氣質,還是對社會性內容的關注,都讓它不斷擴大著「白夜宇宙」的外延,最終使作品不再成為IP效應的內耗,而能夠互相成就,不斷累積觀眾的關注和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