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18日,《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爆了一則重磅新聞,堪稱美國CDC的一大汙點,一時引起全球關注。簡單來說,就是美國CDC的實驗室出現了汙染問題,拖了全美新冠病毒檢測工作的後腿。
國內官媒也跟蹤報導了此事件:
關於美國CDC試劑盒的缺陷問題,早在一個半月以前外媒就曾報導過。當地時間3月1日,美媒AXios報導:新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實驗室可能已經被汙染。
FDA官員Timothy Stenzel考察了位於亞特蘭大的實驗室,發現了多個存在問題的實驗步驟,並將此告知了多個CDC官員。而美國衛生部長Alex Azar因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遲遲不能上市而承受巨大壓力。
彼時的美國確診人數尚未破百,累計確診人數排在世界第八。
△圖片來源:微博@央視新聞
而在短短25天後,美國累計確診人數激增,成為全球疫情的「震中」,這到底是誰的鍋呢?尹哥為大家梳理下時間線。
1/12
在中國政府公布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之後,美國CDC的科學家就根據基因序列設計了檢測試劑盒。
1/17
美國CDC專家為更好地區分新冠病毒,給試劑盒加入額外的泛冠狀病毒成分。這種額外的檢測成分讓檢測變得複雜,拖慢了檢測速度,也被認為是導致試劑盒出問題的根本原因。
1/21
美國CDC確定開發新冠病毒的檢測方法,並用於確診美國的第一例新冠病例。在成功診斷出第一例陽性患者後,CDC的技術人員開始了試劑盒第二階段的開發。值得注意的是,美國CDC沒有將生產工作外包給其他公司,而是選擇在自己的實驗室組裝試劑盒。
1月下旬
美國CDC對26個公共衛生實驗室發放試劑盒,有24個實驗室出現了假陽性反應,從而引發對試劑盒缺陷的關注,所有公共檢測實驗室幾乎全部陷入困境。
專業人士猜測,可能是試劑盒存在汙染問題。廣泛存在的誤報指向了一個核心汙染源——CDC的試劑盒的製造和組裝。
2/12
美國CDC國家免疫和呼吸疾病中心主任Messonnier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試劑盒的問題尚在調查中。這時候大多數美國診所和醫院仍然無法檢測新型冠狀病毒。
2/27
FDA官員Timothy Stenzel考察了位於亞特蘭大的實驗室,並建議CDC官員停止生產試劑盒,將試劑盒交由IDT製造。他確定新冠病毒測試的問題是由CDC的製造引起的,而不是設計造成的。
2/28
Messonnier宣布「實驗室可以開始使用現有的CDC檢測工具進行檢測」,並表示泛冠狀病毒成分是導致不確定結果的原因。新聞發布會上,Messonnier對FDA的建議隻字不提。
2/29
美國出現首例死於新冠的病例。
3/2
FDA批准了由IDT生產的試劑盒投入使用,而CDC的官員一直對試劑盒的問題守口如瓶。
3/3
在新聞發布會上,Messonnier被問及可能的汙染問題時回答到:「汙染是一個可能的解釋,但還有其他的原因,」同時還補充道,「我真的不能對正在進行的調查發表評論。」
3/11
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一名女議員狂懟CDC主任,使其當場承諾為所有美國人提供免費新冠肺炎檢測。
會上,CDC主任Robert Redfield概括地描述了試劑盒失敗的原因:「第三個套件沒有按照我們希望的方式運行,原因要麼是試劑盒被汙染,要麼是不明的生物因素導致了測試材料的故障。」
4/10
美國CDC發表聲明,承認了之前試劑盒製造過程中在品控上的問題,並將實施措施解決該問題。
順著這個時間軸一看,美國CDC在疫情期間的表現確實乏善可陳。從1月下旬發現試劑盒的缺陷問題,一直到4月10日才承認試劑盒製造存在品控問題、提出解決措施,在這期間一直含糊其辭,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移除了試劑盒不必要的實驗步驟。
此前,美國多個州抱怨新冠病毒監測力度不夠,導致新冠疫情快速蔓延。由此可見,美國疫情蔓延之快,美國CDC的確難辭其咎,望能吸取教訓,引以為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