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醫科大學
歷史變遷:遵義醫科大學創建於1947年,是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醫學本科院校,曾用關東醫學院、大連大學醫學院、大連醫學院等名稱。1969年學校整體搬遷至貴州省遵義市,更名為遵義醫學院。2018年更名為遵義醫科大學。遵義醫科大學現已成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與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國家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國家首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
師資力量:遵義醫科大學師資力量雄厚,如生理學家沈其震院士、解剖學與人類學家吳汝康院士、微生物學家魏曦院士、藥理學家張毅教授等知名專家學者曾執教講壇。現在學校的教師隊伍中,有專任教師1090人,碩士生導師807人,當中有入選國家「萬人計劃」2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5人,衛生部突出貢獻專家4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3人,國家級優秀教師、模範教師、師德先進個人等14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和委員6人;140人入選貴州省級人才項目。
遵義醫科大學學科涵蓋醫學、理學、工學、教育學、管理學、文學等6個學科門類,下設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國家虛擬仿真實驗項目3項,臨床醫學是貴州省首個進入ESI全球前1%醫學學科。學校擁有8所直屬附屬醫院,國家級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2個,國家級專科醫師培訓基地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
貴州醫科大學
辦學歷史:貴州醫科大學前身可追溯至1938年建立的「國立貴陽醫學院」,是當時全國最早直屬國家教育部的9所高等醫學院校之一,首任院長是來自北京協和醫學院的中國早期醫學教育家李宗恩教授,在他的帶領下,一大批學術造詣精湛的國內知名專家學者雲集國立貴陽醫學院,使其被譽為當時的「小協和」。學校1981年學校成為全國第一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15年4月更名為「貴州醫科大學」。
師資力量:貴州醫科大學擁有專職師資近1800人,388人擁有博士學位。學校擁有「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專家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4人、教育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8人、中國青年科技獎1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3人、全國模範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
學科建設:貴州醫科大學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學校擁有貴州省一流建設學科4個,貴州省重點學科9個,國家衛計委臨床重點建設學科4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4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1個,臨床醫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校擁有直屬附屬醫院8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1所,教學醫院6所,非臨床專業實踐教學基地82個。擁有多個科研平臺和創新團隊,其中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科研平臺3個,部委級平臺7個,省級平臺22個。
從辦學歷史來看,曾經的國立貴陽醫學院是全國最早直屬國家教育部的9所高等醫學院校之一,遵義醫科大學是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醫學本科院校,各自都有著獨特的意義。從師資力量來看,貴州醫科大學的專任教師數量更多。從醫院數量上來看,貴州醫科大學與遵義醫科大學直屬醫院不相上下。從學科建設上來看,貴州醫科大學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科評估質量也更高。
遵義醫科大學也有自身的優勢。遵義醫科大學由新蒲校區、大連路校區及珠海校區3個校區組成,遵義醫科大學珠海校區位於珠海市,是經貴州省教育廳和珠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醫學類本科院校,也是貴州省高校中唯一一個在省外設立的公辦的校區。作為異地辦學的高校,遵義醫科大學藉助珠海也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
大家認為遵義醫科大學和貴州醫科大學怎麼樣,歡迎在評論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