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科學突破獎」揭曉,四位生物學家獲殊榮

2020-09-11 轉化醫學網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Lauren

導言:突破獎基金會在9月10日宣布2021年突破獎得主,科學突破獎有「科學界的奧斯卡」之稱,它表彰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領域的一系列開創性成就。

此前每年,該獎項都在頒獎典禮的晚宴上,由電影、音樂、體育界的超級明星和科技界的明星企業家頒發。但由於今年的全球疫情,今年的頒獎典禮被推遲到2021年3月。

大衛·貝克(David Baker)博士,大衛·貝克博士是生命科學突破獎的獲得者之一。

周四,華盛頓大學蛋白質設計研究所所長大衛·貝克(David Baker)獲得了2021年生命科學獎的突破性獎項之一。這筆獎金為300萬美元。貝克說,他可能會把這筆獎金重新投入到他正在進行的研究中,這些研究包括預測蛋白質結構和設計獨特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可以用於從藥物到新材料的各種應用。

除了獎項本身,貝克和他的團隊在周三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基於他獲獎作品的研究。那篇論文詳細闡述了他的團隊是如何通過計算設計出一種可能抑制導致COVID-19的冠狀病毒的分子的。這個團隊不僅在他們的計算機系統上設計了這個程序,而且還繼續合成這些蛋白質。對這些蛋白質的測試表明,它們可以保護實驗室培養的人體細胞以及一種中和抗體,為這種疾病提供了一種潛在的新療法

貝克說,對這種蛋白質的動物研究也在進行中,他的團隊目前正在與一家製藥公司進行討論,以進一步開發這種蛋白質。貝克小組的類似工作也被用於開發癌症療法,他說,未來的工作可能會超越醫療保健,進入新材料甚至能源等應用領域。他對正在做的工作感到興奮。

今年,貝克獲得了6個價值300萬美元的突破性獎項,其中一個獎項授予了數學、基礎物理和生命科學領域的8位不同科學家

此外,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史蒂芬·溫伯格(Steven Weinberg)博士獲得了300萬美元的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突破獎還頒發了3個10萬美元的物理學獎、3個10萬美元的數學獎和3個5萬美元的Maryam Mirzakhani新前沿獎。這些較小的獎項旨在表彰早期職業研究人員的工作,而Maryam Mirzakhani獎則側重於數學領域的女性

這些獎項總計2175萬美元,由億萬富翁尤裡·米爾納(Yuri Milner)和他的妻子茱莉亞(Julia)創立的「突破獎」基金會頒發。其他贊助商包括騰訊董事長馬化騰;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他的妻子普莉希拉·陳(Priscilla Chan);還有《23&me》的聯合創始人安妮·沃西基( Anne Wojcicki)

生命科學突破獎

除了貝克,還有三位科學家因他們的工作獲得了300萬美元的獎勵。他們是:

凱薩琳·杜拉克(Catherine Dulac)教授

凱薩琳·杜拉克,哈佛大學和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教授。她的研究重點是了解父母的教育行為,顛覆了該領域的一些傳統觀念。她的研究發現,大腦中控制特定於男性或女性的活動的部分實際上存在於兩性之間。這尤其適用於養育行為,她的研究表明,在某些情況下,動物的行為方式以前被認為是異性的領地。她通過研究發現,在老鼠身上,先前被認為是「性別特異」的行為容易受到環境影響,比如信息素。儘管一開始她的研究受到了很多阻力,但它已經被廣泛複製,研究人員現在正在努力了解這些機制在人類中可能存在還是不存在。她的研究表明,在某些情況下,動物的行為方式以前被認為是異性的領地。她通過研究發現,在老鼠身上,先前被認為是「性別特異」的行為容易受到環境影響,比如信息素。儘管一開始她的研究受到了很多阻力,但它已經被廣泛複製,研究人員現在正在努力了解這些機制在人類中可能存在還是不存在。她在一份聲明中說,性別大腦的概念,比預期的要複雜得多

盧煜明(Dennis Lo)

盧煜明(Dennis Lo),香港中文大學(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研究員,因發現孕婦的血漿中含有大量胎兒的DNA,從而有可能對胎兒遺傳特徵進行更好的檢測而獲得300萬美元的獎金。這些信息反過來可以幫助醫生為孩子出生後可能需要的任何特殊需要或治療做好準備。他的第一個發現是在1989年,當時他成功地證明了母親血液中存在胎兒Y染色體。到2008年,他開發了一種治療唐氏綜合症的非侵入性測試,並在2010年對胎兒的整個基因組進行了測序。他現在正致力於將這種DNA篩選方法應用於其他應用,如癌症檢測。

理察·j·尤爾(Richard J. Youle)

理察·j·尤爾(Richard J. Youle)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一名研究員,他因研究帕金森病而獲獎。他的研究發現,在患有遺傳性疾病的患者中,有防止受損線粒體(細胞中產生能量的部分)被清除的突變基因,就像在正常細胞中那樣。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受損的線粒體一直與帕金森病有關。2012年,尤爾確定了突變基因如何阻止受損線粒體被清除的機制,幾年後,他的實驗室確定這導致了大腦特定區域神經元的丟失,完成了與帕金森的聯繫。今天,許多公司正在瞄準這些基因及其相關途徑,不僅開發帕金森病的治療方法,還開發癌症和麻風病的治療方法

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300萬美元的基礎物理學突破獎被授予了華盛頓大學的Eöt-Wash小組,其中包括物理學家埃裡克·阿德爾伯格(Eric Adelberger)、延斯·岡拉克(Jens Gundlach)和布萊恩·赫克爾(Blayne Heckel)。這組實驗科學家開發了「桌面」方法,在小空間測試關於物理基本定律的假設,而不需要大的、數十億美元的設備

該團隊一直專注於物理學的一些核心問題,特別強調了重力的特性。他們的工作影響了物理學的其他實驗,包括引力波和暗物質的研究。

數學突破獎

馬丁·海勒(Martin Hairer)

300萬美元的數學突破獎被授予了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數學家馬丁·海勒(Martin Hairer)。海勒的專長是研究所謂的隨機偏微分方程這是數學中一個特別難以理解的部分,因為它們包含了涉及極端隨機事件的術語,比如環境噪聲或每天發生的數百萬筆股票交易。

2011年,他解決了一個特殊的方程,這個方程可以用來模擬一些行為,比如一滴水撞擊紙巾時的擴散方式。他對這個方程的解並不局限於它,而是使他能夠發展一種可以應用於其他隨機偏微分方程的方法。由於他的工作,這些方程式重新引起了研究者們的興趣,他們正在使用其中的一些技術來解決其他看似棘手的問題,包括隨機事件。

參考:

https://www.forbes.com/sites/alexknapp/2020/09/10/2021-breakthrough-prize-winners-announced-researcher-who-developed-protein-design-technology-awarded-3-million/?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65d3a4a37c9d

相關焦點

  • 「科學突破獎」今日揭曉,四位生物科學家獲殊榮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今日,「科學突破獎」基金會宣布了2021年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的獲獎名單。科學突破獎有「科學界的奧斯卡」之稱,它表彰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方面的突破性成就。
  • 「科學突破獎」今日揭曉,四位生物科學家獲殊榮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今日,「科學突破獎」基金會宣布了2021年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的獲獎名單。科學突破獎有「科學界的奧斯卡」之稱,它表彰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方面的突破性成就。
  • 2016年諾貝爾醫學獎揭曉 日本科學獨攬殊榮
    人民網斯德哥爾摩10月3日電 (記者 李玫憶 實習記者 劉靜 劉歌)10月3日是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的日子,作為第一個揭曉的諾貝爾獎項,它拉開2016年諾貝爾周的帷幕。上午11時30分,新聞發布會正式開始。
  • 「豪華版諾貝爾獎」揭曉,莊小威、陳志堅獲生命科學突破獎
    北京時間 10 月 17 日晚,有著豪華版諾貝爾獎之稱的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揭曉,以高達 2200 萬美元的獎金獎勵科學家們在數學、物理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發現。其中,哈佛大學莊小威博士和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陳志堅博士在內的 5 名生物學家獲得 2019 年生命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s in Life Sciences)。
  • 陶哲軒獲數學突破獎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3位黑洞發現者獲760萬獎金
    諾貝爾獎可以說是全球科學科技等多個領域最高的殊榮,今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獲此殊榮,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根據諾貝爾網站消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之所以頒獎給這三位科學家,其中彭羅斯證明了黑洞的存在,而根澤爾與格茲發現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今,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3次,213人次獲獎。值得關注的是,因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活動諾貝爾委員會對進入瑞典皇家科學院會場的人數進行了嚴格控制,全場人數不超過30人。
  • 80後惲之瑋加冕西蒙斯學者獎!史上第四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數學家
    魚羊 伊瓢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傳聞中的「惲(yùn)神」,又斬獲一項大獎——西蒙斯學者獎。繼陶哲軒、姚鴻澤、陳秀雄之後,成為第四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這是為了紀念印度數學家拉馬努金而設立的獎項,只頒發給32歲以下的年輕數學家,2006年,知名華人數學家陶哲軒也拿到了這個獎。獲獎的惲之瑋,很快就成了斯坦福數學系的助理教授。5年之後,時任耶魯大學教授的惲之瑋,與合作者張偉一起,拿到了美國「科學突破獎」中面向年輕學者的「新視野數學獎」。
  • 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未來科學大獎 該校此前已有3位校友獲此殊榮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杰 濟南報導 9月6日,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中科院院士、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以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 中國四位數學家分獲華羅庚、陳省身數學獎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中國數學界享有盛譽的三大獎項——華羅庚數學獎、陳省身數學獎和鍾家慶數學獎二日在北京同時揭曉,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摘得第八屆華羅庚數學獎,兩位青年數學家獲第十一屆陳省身數學獎,另有八位數學界年輕學者獲得第八屆鍾家慶數學獎優秀博士論文獎。
  • 2021科學突破獎揭曉
    科學突破獎基金會(Breakthrough Prize Foundation)於近日宣布了2021年科學突破獎的獲獎者名單,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領域取得的眾多突破性成就。作為科學領域獎金最高的獎項,突破獎比科學界其他獎項在資金方面給予了更多研究人員獎勵,自2012年起,該獎已授予了近3000個優秀科學家超過2.5億美元。突破獎旨在幫助科學領袖不受資金限制從而全心專注於思想世界;提升基礎科學和數學的影響力以及聲譽,激發求知能獲肯定的文化氛圍,並且激勵新一代科研者以這些傑出的科學家為榜樣。今年的突破獎得主非常多元化。
  • 從「腦機接口」到「金剛狼的皮膚」,7位科學家的科幻之旅
    11月7日,在這顆「藍點」上,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2020,在全球疫情持續的嚴峻形勢下,人們難以跨國面對面交流。但是來自4洲6國的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依然突破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用各自領域內最前沿的科技突破,向「藍點」致敬。
  • 圖靈獎「擁抱」深度學習
    ACM(國際計算機協會)在美國當地時間 3 月 27 日公布了 2018 年圖靈獎的授予結果。ACM 將本屆圖靈獎頒給了深度學習領域,並且讚譽三位獲獎人為「深度學習之父」。「人工智慧是現在所有科學中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也是社會上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ACM 主席 Cerri M. Pancake 說,「人工智慧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由三位奠定基礎的深度學習領域內的最新成就。」「只要口袋裡有智慧型手機的人都可以切實體會到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機視覺方面的技術進步,這在十年前是無法想像的。
  • 2019科學突破獎揭曉 莊小威陳志堅許晨陽上榜—新聞—科學網
    10月17日,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名單揭曉。
  • 「科學」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獲取最有價值行業趨勢信息醫谷訊,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北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院士獲「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院士獲「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2020「科學探索獎」名單揭曉,50位科學家獲1.5億獎金
    9月25日消息,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總獎金1.5億元,這些科學家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據「科學探索獎」管理委員會透露,本次獲獎人名單較去年更為多元化,其中女性獲獎人增至5位、35歲及以下獲獎人6位(最年輕獲獎者僅30歲),港澳地區首次放開申請後,亦有
  • 2020麥克阿瑟天才獎出爐,4位生物學家上榜
    日前,麥克阿瑟基金會(MacArthur Foundation)公布了2020年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s)的獲獎名單。今年總計有21位傑出人士獲獎,其中4位從事生命科學領域工作的科學家獲此殊榮。圖片來源:John D. & Catherine T.
  • 2019麥克阿瑟天才獎出爐,5位生物學家上榜
    今年總計有26位傑出人士獲獎,其中5位從事生命科學領域工作的科學家獲此殊榮。圖片來源:John D. &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麥克阿瑟獎又被稱為「麥克阿瑟天才獎」,旨在表彰和鼓勵個人的創造力。
  • 美、法、加科學家分享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6位華人曾獲此獎
    新京報快訊(記者陳沁涵)北京時間10月2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 Gé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學家Donna Strickland,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 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3位研究黑洞的科學家獲獎,霍金本應有姓名
    但是,這些奇異的物體也衍生出新的問題,我們仍需要尋找答案,推動未來的研究。」自諾貝爾物理學獎設立以來,一共有 200 多名物理學家獲得了該殊榮。據統計,在所有諾貝爾獎中,物理學獎也是華人拿獎最多的獎項。截止到現在,一共有 6 名華人科學家獲此殊榮,包括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朱棣文、崔琦和高琨。
  • 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3位研究黑洞的科學家獲獎,霍金本應有姓名
    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戴維哈維蘭(David Haviland)表示:「今年的獲獎者們在研究緻密、超大質量天體方面都開闢了新的領域。但是,這些奇異的物體也衍生出新的問題,我們仍需要尋找答案,推動未來的研究。」自諾貝爾物理學獎設立以來,一共有 200 多名物理學家獲得了該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