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嘴獸無疑是地球上長相奇特的動物之一,當其的標本被送到博物館時,奇怪的外觀使得當時歐洲的生物分類學家認為這是人為設計出來的物種。鴨嘴獸是單孔目物種,是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2500萬年前就已出現,至今仍生活在澳大利亞。由於鴨嘴獸數量較少且分布較小,故暫未發現亞種。鴨嘴獸的獨特性使它成為演化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對象。
中文名:鴨嘴獸
英文名:Platypus
學名:Ornithorhynchus anatinus
鴨嘴獸的骨骼
成年鴨嘴獸:
體長30-48釐米
尾長10-15釐米
體重500-2000克
鴨嘴獸全身裹著柔軟褐色的濃密短毛,腦顱與針鼴相比,較小,大腦呈半球狀,光滑無回。四肢很短,五趾具鉤爪,趾間有薄膜似的蹼,酷似鴨足,在行走或挖掘時,蹼反方向褶於掌部。
它通身長滿柔軟的皮毛,像一層上好的防水衣,尾大而扁平,在水裡遊泳時起著舵的作用。
嘴巴極寬扁,像面具一樣裝在腦袋上,形似鴨嘴,質地柔軟,似皮革一般,上面布滿神經,能像雷達掃描器一般,接受其它動物發出的電波。鴨嘴獸仗著這一利器,在水中尋找食物和辨明方向。嘴內有寬的角質牙齦,但沒有牙齒,幼體有齒,但成體牙床無齒,而由能不斷生長的角質板所代替,板的前方咬合面形成許多隆起的橫脊,用以壓碎貝類、螺類等軟體動物的貝殼,或剁碎其它食物,後方角質板呈平面狀,與板相對的扁平小舌有輔助的「咀嚼」作用。
研究人員吃驚地發現鴨嘴獸體內沒有胃,這意味著該物種進化結果並不需要胃,胃能夠分解某些食物,協助食物消化,但是鴨嘴獸僅有腸道和食管,兩者連接在一起。科學家明確指出,鴨嘴獸進化歷程中曾有胃,但出於某種因素最終未形成胃。最佳解釋理論稱,鴨嘴獸所吃食物並不需要複雜的消化系統,因此沒有胃。
雄性鴨嘴獸的後肢上有尖刺,能分泌毒素,為極少數有毒哺乳類動物。據稱被刺到時會產生劇痛,甚至無法動彈。這種毒素使人對疼痛的敏感度大大提高,持續時間從幾天到數月。
除了哺乳期外,鴨嘴獸為獨居生活。它們棲息於河川,以銳利而且帶有蹼的腳在水中活動,並在河岸、湖岸上挖洞居住。鴨嘴獸是夜行性動物,也是肉食性動物,通常在清晨和黃昏時在水邊獵食甲殼類、蚯蚓等動物。
人們通常會認為鴨嘴獸是長著腿的哺乳動物,事實上它們脫離水面的行走非常尷尬。它長著蹼足,這非常適合於水中遊動,有助於潛水。然而,這種獨特的身體結構在陸地上行走帶來諸多不便,陸地上行走需要耗用水中遊泳時一半的能量,它們在陸地上基本上靠蹼關節行走。蹼足長有指甲,可用於挖掘食物或者挖洞。儘管它們在水下捕食,但一天多數時間都是在乾燥的洞穴中度過。
鴨嘴獸的卵
鴨嘴獸為哺乳動物,雖然母體也分泌乳汁哺育幼仔成長,但卻不是胎生而是卵生。即由母體產卵,像鳥類一樣靠母體的溫度孵化。
由於沒有明顯的奶頭,剛孵化的鴨嘴獸須尋找母獸腹部泌乳孔吸吮乳汁維生,約4個月哺乳期後獨立生活,2歲半為成年。
由於鴨嘴獸能像爬行動物或鳥類般產卵;卵孵出後,又能像哺乳動物般餵奶水給幼仔,這違背科學家們已有的對哺乳動物和非哺乳動物的劃分。經過多番爭議和研究,科學家們終於得出結論:這種奇異的生物屬於「monotremes」家族,即「卵生哺乳動物」。這種動物代表著從爬行動物向哺乳動物進化的一個環節。
視頻:鴨嘴獸與保育人員嬉戲
時長:1分18秒 來源:騰訊視頻
直到20世紀初,它們仍因為人類對毛皮需求而被獵殺。雖然圈養計劃失敗與及鴨嘴獸易受環境汙染影響,但是在人工保護下,它們目前還未走向滅絕。
鴨嘴獸棲地在澳大利亞東部地區和塔斯馬尼亞州
澳大利亞20分硬幣反面圖案就是在水裡的鴨嘴獸
延伸閱讀:單孔目概述
單孔目(學名:Monotremata)是哺乳綱動物中原獸亞綱的僅有的一目。有2科3屬5種,只分布在大洋洲地區,主要在澳大利亞東部及塔斯曼尼亞生活,是一群卵生哺乳類。歷史上曾存在另外兩個科,但都已滅絕。
現存的單孔目動物有以下兩科:鴨嘴獸科(Ornithorhynchidae)及針鼴科(Tachyglossidae),它們都是澳大利亞的象徵動物。
針鼴科動物
單孔目動物與其他哺乳類動物一樣都是恆溫動物。早期的研究指出單孔目動物在控制體溫上並未完全發展,但最近的研究卻指它們在不同的環境下仍能維持體溫。這是由於單孔目動物會維持一個較其他哺乳動物低的體溫(約32℃),而一般作為研究對象的澳洲針鼴只會在活躍時才維持正常的體溫。因此,動物學家憑著這個特徵而推斷出單孔目動物的進化史。他們應該是於三疊紀期間從其他的哺乳動物中分化出來。他們是現存哺乳綱動物當中最原始的一群。
單孔目動物的最大特徵,正如其名所指,是它們沒有分開的尿道、肛門及產道,而是由統一的洩殖腔代替。與這樣相似的結構可以在爬行動物中找到。
單孔目動物與爬行動物及鳥類一樣,是單靠產卵來繁殖下一代的生物。它們會把蛋保存在母親的育兒袋內,由母親給予養份及以它的體溫孵化出來。但孵化出來的幼獸與其他哺乳類動物一樣,由母乳養育而大。由於沒有明顯的乳頭,幼獸會自行尋找母親的乳腺吸食乳汁。一般的單孔目動物都較長壽,所以生殖率相應較低,而餵養幼獸的時間則較長。
身體表面上由毛髮所包圍,成年的單孔目動物卻沒有牙齒,從化石及現今的鴨嘴獸都是有著「磨楔式」的喙。與其他哺乳動物不同的是,它的下顎是單塊齒骨構成,而把聲音傳至內耳的細小的骨頭則在下顎之上。中耳骨由三組骨組成,耳孔在下顎的底部,沒有外耳。在它們的肩胛骨中,有著其他哺乳動物所沒有的間鎖骨。足部的運動則像爬行動物般是在身體兩旁,而非在身體的下方。腳跟部位有著刺,雄性的鴨嘴獸會在這些刺分泌毒素,稱為毒距,而在澳洲針鼴中則已失去效用。
Thank you
動物世界-微信公眾平臺
動物世界-網站
www.iltaw.com
通過收集與記錄地球上動物和生態系統的詳細信息,來展示這個令人驚嘆的自然世界,運用網絡的力量將關愛動物和環境保護意識,更廣泛的傳播,期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熱愛和保護自然環境的家庭中。
回複數字查看相應的動物
「3」搜索動物討論動物知識,請加入動物世界QQ群
群號:211689174
歡迎投稿!
e_mail: iltaw_tg@sina.com
訪問動物世界主站(www.iltaw.com)
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