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5月26日訊,西班牙《世界報》5月23日報導,蒼蠅在要作出重要決定時,會花時間來收集和分析信息。像人類一樣,它們會試圖做出正確的選擇,儘量避免錯誤的發生。
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新發現表明,這些小昆蟲(果蠅)確實有一定程度的智力。之前已有科學發現稱,除了人類之外,在一些靈長類動物中,甚至是一些大鼠和小鼠中有智力的存在,但從未在像蒼蠅這麼小的生命大腦中發現智力。
「到目前為止,這是在簡單大腦運行中認知程序的最明顯的證據,」Gero Miesenböck教授說,他的團隊在英國牛津大學的神經迴路和行為(CNBC)中心進行了一系列研究試驗。這些研究將不僅有助於更好地了解這些昆蟲,而且還有助於理解人類的進化。
為了證明蒼蠅有智力,該中心的研究人員在盒子裡「測試」蒼蠅。盒子兩側有空氣管道,一側有強烈的氣味,另一側的刺激度較低。
這兩種氣體停止排放後,蒼蠅進入盒子——近200隻蒼蠅參與了這個實驗——它們的神經元被迅速激活,沒過多久,這些小蟲子就做出了判斷:氣味較弱的那一面對它們來說危險性較低,因此它們都選擇了正確的空氣管道。這表明,氣味有助於快速和果斷地做出決策。
然而,由於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兩組氣味之間的差別不斷減少,果蠅就需要越來越長的時間來決定究竟選擇哪一邊。事實上,它們花了更多的時間思考以避免錯誤,儘管有時是隨機選擇的,「結果只相差10 % 。」研究人員說。
「一些同樣的數學模型描述,人類作出決策的行為也可以被應用到的蒼蠅中。」Miesenböck教授解釋說。事實上,根據研究員稱,自十九世紀以來,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就在用這種方法做研究,
「人們往往認為昆蟲就像小機器人,只會對它們的周圍的環境信號作出反應。我們現在知道,事實並非如此。」科學家解釋稱,並強調蒼蠅並不像人們以前認為的那樣只是機械地行動。
這個過程與FOXP有關:人類語言和認知發展相關基因,從那時起,這個基因也與蒼蠅有了關聯。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沙米科•達斯古普塔(Shamik Dasgupta)解釋說,這種基因就像一桶水:「以前作決定時,大腦收集信息就像一隻水桶在收集水。一旦信息的數量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就能做出決定。」
研究人員決定進一步去研究運用其被改變的FOXP基因,轉基因果蠅是如何行動的。於是,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蒼蠅有基因缺陷,甚至需要比其它蒼蠅更長的時間來決定。
根據該研究報告的作者解釋,有此類缺陷的人類可能會智力低下,有語言障礙,甚至無法做出非常精確的動作。(實習編譯:石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