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木星上行》到《黑客帝國》,隔著無數個《雲圖》。
沃卓斯基這個組合,自從兄弟變成姐弟後,很多作品都有點不著調,總感覺要麼少了點什麼,要麼多了點什麼。正像電影裡的臺詞,「你越是在意,這個世界傷害你的機會就越大」,看這部毀譽參半的《木星》時,如果不去考慮導演曾經到達過的高度,也許反而會有所得。
電影無非是講故事。一個整天刷馬桶的清潔工,卻是宇宙皇族的女王轉世,擁有包括地球在內的巨大財富。如此充滿「瑪麗蘇」既視感的設定,已經被《暮光之城》、《飢餓遊戲》、《分歧者》等票房大作證明,觀眾就好這一口。電影市場裡,一個年輕的女性階層已經崛起,男主徵服世界這一套不再吃香,換成女主徵服世界順便徵服男人,更是通往觀眾錢袋的不二法門。
科幻片盛行的時代,是對平庸現實的反叛。《木星上行》在這方面,不會讓觀眾失望。在荒誕不經的故事大綱下,灰姑娘亂入王室三兄妹內鬥,飛行版狼人抱得美人歸,各種百看不厭的陳年俗套,藉助電影藝術,竭宇宙之力,展現出一幕窮奢極欲、紙醉金迷的未來浮世繪。雖然談不上什麼格調,卻能準確掌握「外貌協會」們的趣味點,而Art Deco風的美術設計,就是好萊塢出品的身份烙印。
敗筆當然不少,比如整部電影騰空入海,居然沒有正面反映地球俗世的鏡頭,除了有限的幾個角色,地球人根本就是個概念。這就使女主面對救世還是救家人選擇時,做出捨己為人的舉動,顯得嚴重說服力不足。
但,如果我們以為,這只是一場科幻外衣下的宮鬥戲,那麼可能就會忽略了電影最有價值的部分,即對現實世界的反照。優秀導演和平庸者的區別,就在於能不能犀利地借電影,戳中現實生活的破綻。
「上行很難,下行很容易。」這是刷馬桶女孩發出的感慨。取名「朱庇特」的女主,與「木星上行」的寓意結合,註定是一個《綠野仙蹤》或者《小飛俠》的童話。可是比童話殘酷得多,觸目驚心的「收割」是電影裡揮之不去的驚悚陰霾。
故事衝突的核心就是當人類成為特定「資源」,從人體可以提取 「長生液體」或「不老藥」,聽上去很像什麼電視直銷廣告,但在電影裡已經成為宇宙通行的貨幣和第一財富。這與《黑客帝國》中母體從人類培養皿中提取能量的場景,頗有幾分神似。不過,在電影中,放牧和收割人類的還是人。「除了知識與技術,沒有不同」,其中的倫理衝突是如何解決的?電影裡未做交代。只有當靠著這種藥水,長生了九萬多年後,尊貴的女王才開始感到厭惡,尋求解脫。這才使女主得以華麗登場,為了阻止「收割」與「兒子們」展開角逐,並順便談一場戀愛。
如果允許大腦在現實中找參照物,那麼什麼東西可以與「長生」相比較呢?除了「健康」,應該不作他想。又是誰掌握著健康的知識和技術,「收割」著人們呢?巨大的投入,巨大的利潤,得之者生,不得者亡。讓我想起近來很火的一種救命藥——格列衛。
實際上,製藥寡頭之間爭鬥之激烈,也不遜於「收割者」家族。幾天前,艾伯維宣布擊敗強生,以約2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Pharmacyclics,這筆錢相當於有的國家一年GDP。而這個Pharmacyclics卻只研發一種藥——口服抗癌劑Imbruvica,可以治療包括白血病在內的多種血液腫瘤。我查了一下,這藥在國內每瓶標價24000元。這是什麼概念呢?差不多要賣掉525萬瓶,才能收回210億美元。這意味著多少患者要付出每天1000多元的藥費呢?我算不出來,但肯定數以萬計。
那麼,電影的設定,還那麼荒誕嗎?可想而知,如果「不能長生」也是一種病,那麼要治癒它,恐怕也得付出與生命同等的代價。「100個人能提煉出一滴」,這句話嚇傻了女主,把手中的整瓶「青春精華露」摔破在地上。
可能這樣的話題過於慘澹,電影並沒有像《黑客帝國》那樣深入地去死鬥。最後的結局,地球似乎是保住了,但是還有其他許多星球上,那些被放牧者的命運呢?我們的女主依偎在狼人男友的翅膀裡,幸福地扮演著小女人。上行的「朱庇特」,儘管可以假裝繼續刷馬桶,但她畢竟是女王,終究不是那個出身草根的Leo。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文編輯:章迪思 編輯郵箱:shguancha@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