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國際要聞--科技--人民網

2020-12-05 人民網

原標題:一周國際要聞

  本周焦點

  SpaceX再次嘗試回收火箭,海上軟著陸成功

  還記得一個月前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進行的「獵鷹9」號一級火箭主動回收試驗嗎?當時火箭在回收平臺上硬著陸,狠狠地將自己砸毀了。2月11日,SpaceX趁著發射「深空氣候觀測臺」衛星的機會再次進行了嘗試,此番回收時姿態控制得不錯,也實現了軟著陸,不過是在狂風暴雨的海面上。

  原定的火箭在海上平臺「精準著陸」試驗,因海區風浪過大,改為技術難度相對低一點的海上軟著陸試驗並取得成功。該公司創始人馬斯克發推特說:「火箭在海上軟著陸,誤差小於10米,而且保持垂直狀態!如果今天沒有大風浪,成功降落在無人船上的可能性很高。」

  此次「獵鷹9」號火箭發射了一顆被擱置十餘年的「深空氣候觀測臺」衛星,這也是該公司首次執行深空任務,衛星將在距地球約150萬公裡的第一拉格朗日點處工作,監測太陽風。

  外媒精選

  一種海洋微生物23億年未進化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了迄今持續時間最長的進化停滯:西澳大利亞沿海水域中有一種名為硫細菌的海洋微生物,在過去的23億年中似乎基本上保持不變。缺少變化並非證明達爾文的進化論是錯誤的,反而支持了該理論:進化是在適應物理或生物環境的過程中發生的,而細菌非常適應它們穩定的海底環境,因而它們也沒有變化。

  科學家發現碳的新結構——五邊石墨烯

  美國、中國和日本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碳的新結構——五邊石墨烯(penta-graphene),其動力學、熱及機械性質都非常穩定。大部分形式的碳都是由六邊形的基本單元構建而成的,有時候會有五邊形點綴其中,而新材料完全是二維五邊形碳同素異形體。計算機模擬研究顯示,它是一種半導體,具有超高機械強度,能耐1000開(約合727攝氏度)高溫,在某些方面可能會超越導體石墨烯,在電子學、生物醫學和納米技術等領域都有應用前景。

  前沿探索

  歐洲「迷你太空梭」返回地球成功

  巴黎時間2月11日,歐洲航天局(歐航局)用於驗證大氣層再入技術的「迷你太空梭」——過渡試驗飛行器(IXV)經過約1小時40分的飛行成功返回地球,按計劃濺落在太平洋中。這一飛行器大小接近一輛轎車,長5米,高1.5米,寬2.8米,其外形很像縮小的美國太空梭。這是歐洲研發先進自動航天運輸系統的重要實驗,將為歐洲未來進行地外天體採樣並返回、開發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等提供技術驗證。

  暗物質粒子或許比以前我們認為的更「輕」

  佔宇宙總質量84.5%的暗物質迄今仍未被人類或探測器直接「看到」。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暗物質粒子或許比我們之前所認為的更「輕」,並據此提出了一種新的暗物質備選粒子,其質量非常小,僅為電子質量的0.02%,無法穿透地球大氣層,因此無法被地面上的探測器直接捕獲。研究人員將進行一項名為宏觀量子諧振腔(Maqro)的實驗,借用一種懸浮在太空中的納米粒子來探測暗物質粒子——主要通過查看其位置是否會被暗物質的流動所改變。

  新模型顯示宇宙可能無始無終永恆存在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演算,宇宙開始於「大爆炸」奇點,最後的可能命運是再變成一個「大坍縮」奇點,但在奇點時或之前發生了什麼,卻無法解釋。而埃及和加拿大的科學家將量子修正項用於廣義相對論中,得到一個最新模型,顯示宇宙可能永遠存在著,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在宇宙學術語中,可以把量子修正看作一個宇宙常數項和一個輻射項,無需暗能量,這些項使宇宙保持了有限的大小和無限的年齡,對暗物質和暗能量也是一種可能的解釋。

  大腦特定區域對視覺障礙起關鍵作用

  視覺障礙是許多中風病人的後遺症,嚴重情況甚至可以導致病人空間感喪失,如伸手拿杯子時,根本沒有距離感。德國薩爾不呂肯大學醫學院的科研小組發現,大腦特定區域對視覺障礙起到關鍵作用,患者兩眼無法在一個完整圖像上聚焦。他們利用稜鏡、光學聚散度訓練儀、斜視矯正器對患者進行了持續訓練,3周後就幫助他們重新獲得了空間感。

  一周之首

  首個流感A病毒外殼模型研製成功

  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員結合X射線晶體學、核磁共振波譜、低溫電子顯微鏡和脂質組學等多方面數據,首次構建了一個流感A病毒外殼的完整模型。這一方法稱為粗粒度分子動力學模擬,能生成不同溫度和脂類成分的軌跡,揭示出構成膜的各種成分特徵。該成果有助於人們更好地理解病毒如何在野外生存,並找出戰勝它們的新方法。

  首次看到化學鍵形成過程

  利用超短超快X射線雷射,美國和瑞典科學家第一次看到了化學鍵形成的過渡狀態:兩個原子開始形成一個弱鍵,處在變成一個分子的過程中。這是所有化學最核心的部分,這一基礎性進步將產生深遠影響,可以幫助人們理解化學反應是如何發生的、設計釋放能量的反應、開發新產品及如何更有效地給作物授粉。

  一周技術刷新

  新方法用病毒感染體來治療淋巴癌

  德國癌症中心和慕尼黑赫爾姆茨中心的科學家最近找到了一種治療淋巴癌的新辦法,利用患者癌細胞中的病毒感染體來激發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活性抗癌細胞來消滅癌細胞。他們採用基因技術將病人癌細胞表面的愛潑斯坦—巴爾病毒蛋白質片段嵌入抗體末端,當這種抗體進入到淋巴細胞表面後,可以成功激活記憶T細胞,在培養皿內可殺滅繁殖的感染淋巴細胞。

  奇觀軼聞

  踹不倒的「挨踢」狗

  谷歌旗下的波士頓動力公司研發的機器狗已經進化到不怕挨踢了。這隻機器狗名為Spot,站起來有半人高。它具有強大的電力續航,會跟隨主人,行走、快跑、翻越各種地形都不在話下,即使被人猛地踢上一腳,也能踉蹌幾步後迅速調整姿勢站穩,保持不倒。該公司沒有透露這隻機器狗的用途,但它的大哥——正式名稱是「步兵班組支援系統」的機器狗,已經跟隨美國海軍陸戰隊進行軍事訓練了,體形更加壯碩的它可以負重180公斤跟隨士兵在崎嶇道路行軍,當失去平衡的時候,大部分情況下能自行調整。

  太陽「臉上」出現巨長疤痕

  2月9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SDO)」觀測到太陽表面出現了有記錄以來最長的暗條,長度大約85萬公裡,比太陽半徑(70萬公裡)還要長,能並排放下67個地球!這個暗條實際上是懸浮在太陽磁場中的熾熱等離子氣體。如果放在太陽的側面,就是我們很熟悉的巨型日珥,只不過是這次出現在了視野的正當中,就仿佛太陽臉上出現了一條巨大的疤痕。這個暗條隨時可能崩塌或者爆發,要麼落到太陽表面,要麼噴到太空中,形成太陽風暴。

  (本欄目主持人 陳丹)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國際科技一周要聞:核聚變研究再樹裡程碑
    國際科技一周要聞:核聚變研究再樹裡程碑 2015-12-14 10:20:19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何路曼 2015年12月14日 10:20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 (2016.5.23-5.27上海一周要聞):陸家嘴酒店不雅視頻事件被曝光
    搜鋪網消息:上海商業地產這一周依然處於火爆模式,大寧音樂廣場、Apple Store環球港店、魔都首家千與千尋主題居酒屋都於本周開業,為魔都人民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 國際科技一周要聞:史前巨型病毒3萬年後「復活」
    辛克斯頓團隊是由關注人類幹細胞研究和胚胎編輯技術的權威科學家組成的非正式的國際團隊。接觸會染上阿爾茨海默病?在接受了被朊病毒汙染的激素治療後,病人因罹患克雅氏病死亡,但大腦竟出現了符合阿爾茨海默病特徵的血管壁與相關的腦澱粉樣血管病。
  • 人民網發布《2019,內容科技(ConTech)元年》白皮書
    人民網北京3月27日電 今日,人民網組織編寫的《2019,內容科技(ConTech)元年》白皮書正式發布。  點擊觀看==》 人民網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編輯、副總裁羅華致辭 報告將內容科技(Content Technology,縮寫為ConTech)定義為,
  • 國際科技一周要聞:NASA擬用摺疊飛機勘測火星
    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日前宣布研製出首個製程為7納米的測試晶片,厚度僅頭髮絲萬分之一,計算能力為當前最強晶片的4倍,突破了半導體行業的重要瓶頸。  這一技術將使未來各種設備所使用的晶片性能更高、能耗更低、尺寸更小,對滿足未來雲計算、大數據系統、認知計算、移動產品以及其他新興技術對高性能晶片的需求至關重要。
  • 【一周要聞】8.22—8.28工程機械要聞全知道
    歡迎收看本周要聞盤點,你關心的盡在一周要聞。會議現場拍圖2020年8月28日上午,以「數字高效 綠色可靠」為主題的第十六屆中國(北京)國際工程機械工程機械產量全面增長 火爆中仍存隱憂  今年在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市場波動等不利因素的多重衝擊下
  • 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吹響智慧黨建「集結號」
    人民網1月13日電 為提高黨建工作數位化、智慧化水平,探索內容科技在黨建工作中的新應用、新空間,近日,人民網人民創投啟動第三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聚焦「智慧黨建」方向,面向社會各界徵集優秀項目、案例。本屆大賽由人民網指導,人民網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主辦,人民日報社傳播內容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支持。據大賽組委會介紹,大賽包括智慧黨建產品評比和智慧黨建空間典型案例展示兩部分,項目徵集期為2021年1月6日至4月30日,可通過人民網創投頻道或關注人民創投微信公眾號(ID:renminct)進行報名。
  • 國際物流運輸一周要聞速覽(2020.9.19-9.25)
    國內❂我國計劃2045年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1小時全球抵達(來源:新華網)9月21日消息,據新華社福州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表示,我國將在全面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礎上
  • 第四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昆明召開
    人民網昆明12月7日電 (記者楊文明)12月6日至8日,第四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暨「一帶一路」器官捐獻國際合作發展論壇在雲南昆明召開。會上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發起倡議,各國參會代表積極響應,共同成立了「一帶一路」國家器官捐獻與移植合作發展聯盟。
  • 國際物流運輸一周要聞速覽(2020.9.26-10.3)
    國內❂「運去哪」與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來源:搜航網)9月30日,「運去哪」與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PSA)在上海浦東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將重點圍繞數位化國際物流、供應鏈資源共享、海外服務網絡建設等多個方面,開展深度合作,聚焦海運訂艙、多式聯運、物流倉儲、特種運輸等細分環節,合力推動數位化技術的深度應用和產品服務的合作創新。
  • 24小時國內要聞TOP10:習近平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
    要聞一 習近平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跡感人肺腑
  • 一周國際要聞(4月25日—5月2日)
    一周技術刷新  氧化銦錫或成光子學材料領域新星  一個國際科研團隊發現,氧化銦錫(ITO)可以獲得高於其他材料數百倍以上的光學非線性,在最新研究中,ITO在360飛秒內(1飛秒=1000萬億分之一秒)就恢復了最初的折射率。其未來有望在多個光子學應用領域大顯身手,尤其對光子通訊意義重大。
  • 2020七彩雲南格蘭芬多國際自行車節啟動
    據介紹,七彩雲南格蘭芬多國際自行車節是雲南省體育局著力打造的知名體育賽事品牌。經過六年的推廣,格蘭芬多已經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2017年曾經榮獲「國家體育旅遊精品賽事」稱號。2020年,按照國家體育總局在疫情期間推廣線上比賽的要求,在充分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今年七彩雲南格蘭芬多國際自行車節將以線上和線下賽事相結合的方式來舉辦。
  • 一周國際要聞(10月10日—10月16日)
    一周技術刷新不含碳全新超級電容問世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製出首個不含碳的超級電容,性能超過碳基材料,其用一類稱為金屬—有機物框架(MOFs)的材料製成,充放電一萬次後儲能損失不到10%。奇觀軼聞國際團隊宣布成立首個太空國家如果你已經年滿18歲並已開通電子郵箱,那現在就可以申請成為「阿斯加德亞」國(Asgardia)的新公民,且不需放棄自己的現有國籍。
  • 一周科技要聞:馬斯克腦機接口和中國類腦計算機相繼發布
    來源: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4906765.html9月3日,多家媒體消息,字節跳動確認其獲取武漢合眾易寶科技有限公司支付牌照來源: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2009/Lrc4CsZGdQ59BAgb.html要聞補遺
  • 全球飼糧市場一周要聞:美國天氣良好,飼糧價格下跌
    截止2020年5月15日的一周裡,全球飼糧市場價格穩中有跌,因為美國中西部地區天氣條件良好,提振玉米豐收的預期,中美兩國的關係因為新冠疫情處理方式依然緊張。不過美國乙醇行業的玉米需求恢復,國際原油期貨反彈,美國玉米出口銷售改善,制約價格跌幅。
  • 中國科技——周刊要聞
    北京11月29日電過去一周中國主要科技新聞亮點如下
  • 24小時國內要聞Top10:實踐十八號衛星6月上太空
    要聞一 國臺辦發言人敦促臺方立即嚴肅查處擊傷大陸漁民事件  6日晨,臺灣有關方面在澎湖附近海域查扣大陸漁船時發射橡膠子彈,造成兩名大陸漁民受傷。  記者6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獲悉,我國第二髮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目前已安全運抵海南文昌。
  • 翻譯教育家蕭兆華給人民網網友拜年
    視頻:胡昱喆 胡昱喆/攝 人民網的網友朋友們,大家好! 回首2017,令人欣慰,我們的祖國在各行業、各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尤其是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越來越高,越來越有話語權,讓我們從事翻譯工作的師生們越來越有自豪感與榮譽感!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在我長達五十年的翻譯及教育生涯中,祖國在我心中重如千鈞。我雖年過七旬,但我覺得自己依然青春激蕩、精神煥發,因為我趕上了好時代,祖國最好的新時代。
  • 基於語料庫的人民網對外傳播英文報導特點研究
    從更普遍的角度看,這也反映了人民網面對事關中國國家利益的問題時在對外傳播中所採取的做法:一是澄清國際謠言,報導中國行動;二是表達並闡述中國立場。在內容方面,這兩個詞組均在報導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地區、國際組織)之間的外交關係,全面向國際社會展示了中國多邊外交的成果,也凸顯了中國在當今世界所擁有的大國地位。這也反映出對於中國外交活動的報導人民網對外傳播英文報導中相當重要的一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