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推出首款7納米製程測試晶片
晶片行業一直希望將更多電晶體集成到更小的晶片上,但受材料和技術雙重限制,而今,指甲蓋大小的晶片將可容納多達200多億個電晶體!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日前宣布研製出首個製程為7納米的測試晶片,厚度僅頭髮絲萬分之一,計算能力為當前最強晶片的4倍,突破了半導體行業的重要瓶頸。
這一技術將使未來各種設備所使用的晶片性能更高、能耗更低、尺寸更小,對滿足未來雲計算、大數據系統、認知計算、移動產品以及其他新興技術對高性能晶片的需求至關重要。
本周明星
協同工作的大腦:腦腦接口新進展
美國杜克大學團隊描述了腦腦接口的最新研究。第一項研究中,腦機接口利用幾隻猴子的腦力完成了一個共同的任務——控制虛擬手臂的運動;第二項研究中,科學家用四隻大鼠構建了被稱為「腦網」的腦腦接口,並完成了簡單的計算,其表現和單一大鼠相比有顯著的提高。
外媒精選
發現極其罕見的「五星系統」
據英國BBC新聞網8日消息,天文學家利用超級廣域行星搜索(SuperWASP)項目,在大熊星座發現了一個非常罕見的「五星相連繫統」,這五顆恆星有兩對是雙星系統,另外一個則是雙星系統的伴星。兩對雙星系統都圍繞著一個共同的引力中心運動,但相距的距離超過了冥王星與太陽的距離。
本周爭鳴
英國將加強動物實驗管理
許多實驗中動物生命的白白浪費一直受到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的譴責。不久前,英國多家負責審批發放政府科研經費的機構發布公告稱,將修改涉及動物實驗的科研項目經費申請指南,要求申請的研究人員必須更明確地提供動物實驗詳細數據,以提高相關科研項目的質量,避免浪費了動物的生命。
一周之「首」
日本首次發現RNA幹擾的分子機制
日本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發現了核糖核酸幹擾(RNAi)的分子機制。所謂核糖核酸幹擾,就是單分子RNA分裂時出現的某種蛋白質合成受到抑制的現象。這一突破性結果揭示了RNA誘導沉默複合體(RISC)的作用機理,或將加速科學界對RNAi的研究應用,例如研發以RNA為基本成分的、抑制某種致病蛋白生長的基因治療藥物。
「最」案現場
神經網絡模型規模創最新紀錄
美國田納西州的數字推理公司近日宣布,已建成一個包含1600億參數的神經網絡模型——比之前的至少大10倍。這一神經網絡模型輕而易舉地刷新了之前的紀錄:谷歌和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神經網絡模型分別包含112億參數和150億參數。此外,其在應對含有2萬個詞語類比的行業標準數據集時,也表現出更好的精確性。
前沿探索
基因療法治療肺囊性纖維化效果明顯
英國國家心肺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發表了對囊性纖維化(CF)基因療法的二期實驗報告,與使用安慰劑相比,基因療法在穩定患者肺功能方面首次顯出明顯效果,而且沒有安全隱患。這項實驗的發表是治療囊性纖維化的一個裡程碑。
分子變化鑄成「殺手」鼠疫桿菌
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一項遺傳學研究顯示,能造成鼠疫的細菌鼠疫桿菌,首先形成可以造成致命肺病的能力,然後才形成其高度傳染的性質。而決定二者之間轉變的是相對簡單的分子變化,說明其他呼吸道病原體也可以通過一個相似的路徑形成。
二次器官移植或免遭排斥反應
美國芝加哥大學一則小鼠實驗研究顯示,由感染引起的器官移植排斥反應,並不意味著接下來的二次移植也會遭遇排斥,因而排斥反應的出現並不意味著對器官移植宣告「最終結果」。如果這一現象在病人中也能被證實,其將對移植、自體免疫和癌症的治療方法等許多方面產生影響。
NASA擬用摺疊飛機勘測火星
火星登陸器在進入大氣外層前後要用到鎮流器,以完成對重心和姿態的控制,但將其送往火星難度高、費用大,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改用微型滑翔機替代鎮流器方案,日前正在研製一種可摺疊碳纖維飛機,若測試成功,或將於2022年搭乘某個火星飛行器飛往火星。
美發射探空火箭測試空間技術
NASA成功發射一枚「黑雁IX」探空火箭,其攜帶的儀器用於測試兩個空間技術。其一是測試在極高速度和低氣壓狀態下類似降落傘的新型「外構剎車」技術;另一個是「徑向核心散熱器」項目,其採用了可應用於放射性同位素電力系統的新型散熱技術。
「新視野」號準備「拜訪」冥王星
NASA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已經進入指定狀態,為本月14日飛越冥王星做好最後準備。在「飛越冥王星」任務中,它將搜集冥王星的地形及其最大衛星——「冥衛一」卡隆的數據,為天文學家提供一個近距離觀察的視角。
一周技術刷新
「頻率梳」讓光纖信號增強20倍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創建了一種「頻率梳」裝置,能夠預測並解決光纖傳播信息過程中的信號失真問題,進而不需依賴信號增強裝置,即可直接傳輸比通常情況強20倍的信號。其應用將可大幅提高光纖電纜的傳輸效率、消除目前網際網路所受速度限制且大規模降低成本。
石墨烯使人能靠回聲定位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日前以石墨烯為材料,製造出質量輕薄的超聲波發射器和接收器。這套系統使人類具有了類似蝙蝠的能力,即利用聲音精確感知和測量身體周圍事物的距離和運動速度,也將為高保真音響愛好者提供更優的聽覺享受。
奇觀軼聞
吃不夠?你有救了
日本研究小組近日宣布在動物實驗中弄清了腦內一種酶負責調解食慾的機制。目前減肥藥物有引發循環器官障礙等副作用的擔憂,而此次發現的酶只對食慾發揮作用,因此將有助於今後開發出副作用很小的減肥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