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通稱為「蝴蝶,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動物的統稱。全世界大約有 14000 多種,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亞馬遜河流域品種最多。中國有 1200 種。蝴蝶一般色彩鮮豔,身上有好多條紋,色彩較豐富,翅膀和身體有各種花斑,最大的蝴蝶展翅可達28~30釐米左右,最小的只有 0.7 釐米左右。蝴蝶和蛾類的主要區別是蝴蝶頭部有一對棒狀或錘狀觸角,蛾的觸角形狀多樣。
世界上最大的蝴蝶——亞歷山大巨鳳蝶,翅膀展開有31釐米長!
今天我們不展開說蝴蝶家族的事,就來科普一下蝴蝶家族中個頭最大的一種蝴蝶——亞歷山大巨鳳蝶(又名亞歷山大女皇鳥翼鳳蝶)。 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亞歷山大巨鳳蝶屬於鳳蝶總科一下的鳳蝶亞科、鳥翼蝶屬(鳥翼蝶屬也是所有蝴蝶中最大隻的屬)。亞歷山大巨鳳蝶究竟有多大?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有史以來最高的記錄是31釐米(亞歷山大巨鳳蝶翅膀展開的長度),重量為12克,幾乎是普通蝴蝶的十倍以上!
通常來說,雄性亞歷山大巨鳳蝶比雌性要大,翅膀也更圓潤寬闊一些。論及外貌和長相,雄蝶都要比雌蝶更美麗漂亮。熊德的花紋和顏色更豔麗,後翅反面金黃色,布有黑脈紋,並具綠色色澤。而刺蝶的翅膀則垛城線褐色,看起來比較暗淡。所以同樣是亞歷山大巨鳳蝶,雄蝶標本的價值要遠遠高於雌蝶標本的價值。
不過,雖然亞歷山大巨鳳蝶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但是它們的環境適應能力卻比較差,所以分布範圍也很窄。目前野生的亞歷山大巨鳳蝶僅僅只有紐幾內亞東北部地區、歐文斯坦利山脈東部等少數區域才有。
由於亞歷山大巨鳳蝶在自然界中屬於弱勢群體,所它們也很容易遭到其他生物的捕殺。為此,亞歷山大巨鳳蝶會吞食馬兜鈴的藤蔓,由於這些藤蔓中有一種名為「馬兜鈴酸」的有毒物質(這種有毒物質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氣味),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許多動物的捕食。而雌蝶在產卵的時候,往往也會將卵產在馬兜鈴上,利用這種有毒的植物對自己的後代進行庇護。
然而遺憾的是,儘管亞歷山大巨鳳蝶拼命地求生存謀發展,在環境的變遷以及人類的捕殺之下,數量也在變得越來越少。以前紐幾內亞當地人在早晨和黃昏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亞歷山大巨鳳蝶在花間、林間翩翩起舞,但是現在這樣的景象就很難見到了。 為了避免這種世界上最大的蝴蝶走向滅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也將其列入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同時華盛頓公約也將其列為一級保護動物,並且嚴令禁止人類私自捕殺或是買賣。
中國種類
中國蝴蝶種類豐富,尤其是在亞熱帶地區。常見的科有 12 科
外國種類5 科。
根據蝴蝶的特徵、親緣關係(系統發育)及進化程度,全世界的蝴蝶可分為 4 總科、17 科、分列如下:
弄蝶總科【Hesperoidea】-最原始系統,物種二觸角基部遠離,前翅中室外脈紋無分叉。分類包括:
弄蝶科(Hesperiidae);
韁弄蝶科(Euschemonidae);
大弄蝶科(Megathymidae)。
鳳蝶總科【Papilionoidea】-原始系統:物種二觸角基部接近,前翅中室外的脈紋有分叉,雌雄蝶前足發達。分類包括:
鳳蝶科(Papilionidae);
絹蝶科(Parnassiidae);
粉蝶科(Pieridae)。
灰蝶總科【Lycaenoidea】-進化系統:雌蝶前足正常,或無爪,後翅肩脈無或有。分類包括:
灰蝶科(Lycaenidae);
蜆蝶科(Riodinidae);
喙蝶科(Libytheidae)。
蛺蝶總科【Nymphaloidea】-最進化系統:雌蝶前足退化,無爪,後翅有肩脈。分類包括:
斑蝶科(Danaidae);
綃蝶科(Ithomiidae);
眼蝶科(Satyrldae);
環蝶科(Amathusiidae);
閃蝶科(Morphidae);
蛺蝶科(Nymphalidae);
珍蝶科(Acraeidae);
袖蝶科(Heliconiidae)。
上述分類中,大弄蝶、綃蝶、閃蝶、袖蝶、韁弄蝶五科中國均無分布。鳳蝶科和閃蝶科是最有美學價值和經濟價值的蝴蝶,其次為蛺蝶科、粉蝶科、絹蝶科、斑蝶科、環蝶科等。
按照生態環境來劃分,還可將蝴蝶分為以下類型:森林蝶類、沼澤蝶類、森林草原蝶類、農業植物蝶類。
世界上最大的蝴蝶:產於太平洋西南部的索羅門群島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叫做亞歷山大鳥翼鳳蝶,最大的從左翼到右翼可達 360 毫米。
最漂亮的蝴蝶:光明女神蝶(海倫娜閃蝶、藍色多瑙河蝶)。
最詭異的蝴蝶:卡申夫鬼美人鳳蝶(其詭異在於它是文學碼字工人造出來的,大抵其原型就是陰陽蝶。出於蔡駿驚悚懸疑小說《蝴蝶公墓》)。
最稀有的蝴蝶:皇蛾陰陽蝶。
滅絕種類
葡萄牙馬德拉群島的溫帶雨林中的大峽谷中發現了馬德拉大白蝴蝶,這個發現令世人震驚。與這種蝴蝶物種最為相近的是大白蝶,它們遍布於歐洲、非洲和亞洲。2007 年,專家宣布馬德拉大白鳳蝶已經滅絕。
滅絕原因:因建築用地引起棲息地的減少和農業灌溉引起的汙染是導致這個物種滅絕的兩大主因。
阿爾康藍蝶主要生活在荷蘭的大草原。據說,最後一次見到荷蘭阿爾康藍蝶是在 1979 年。
滅絕的原因:農業和建築用地的增加對阿爾康藍蝶的棲息地有負面影響,導致它失去主要食物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