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創辦學校的重要原因就是出於教會道義的宣傳,而大多進行宣傳的教會大多是基督教,無論是英國聖公會還是美國的雅禮會都是基督教的分支。既然是教會中學,其教育經費當然主要是來自海外教會津貼。
除此之外,教會中學在宣傳教義過程中還會收到本國政府的資助與支持,同時這些教會自身也有本國的民眾的資助。另外還有學生所交納的學費、膳費、雜費、書籍費、體育費、制服費、圖書費、賠償費、實習費及學生自治會費等。因此一些教會其本身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致使許多的教會紛紛在長沙設立學校。
長沙最早的教會中學是雅各中學堂,於1908年由基督教聖公會創立。而長沙最著名的外國教會學校當屬雅禮中學。其最初的創辦者是美國耶魯大學民間團體雅禮協會於1906年在長沙西牌樓創辦的「雅禮大學堂」。1920年設立中學部,雅禮中學正式成立。
此外還有由美國長老會創立的福湘女子中學,地址在長沙北門外長春巷。創辦之時,長老會便在長沙北門外購得一塊土地(面積不確),與組成的校董會籤訂合約,由後者承租這塊土地,作為辦女校的校址。
籌備穩定的經費是保證長沙私立中學正常運轉的關鍵條件之一,大部分私立中學的來源在於學費、學產收入和辦學者家產及捐贈。與教會學校、官立、公立中學相比,多數無法獲得政府常年津貼和補助。再加之清末民初的湖南混戰不己,使經費問題成為私立中學創辦過程中難以擺脫的陰影。
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即便是教會學校也經常遭受經費短缺的苦惱。例如,教會學校長沙福湘女中,雖獲教會支持,辦學經費也隨著招生擴大而出現短缺。校長凌志尼常為此多方奔走,曾在芝加哥休假期間,組織女子教育的支持者收集廢品,將所得費用作為學校經費補貼。1922年,長沙青年會陸幕德女士在福湘開辦婦女挑花班,並將學生製成的手工藝品銷往國外,作為擴建校園宿舍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