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多瓦是一個命運多舛的國家,地理位置與烏克蘭接壤,離俄羅斯不遠,所以在俄羅斯帝國強大的時期,自然地伸手摩爾多瓦,吞沒了其中一部分領土。 堅持到1918年再次迎來獨立的機會,和周邊的羅馬尼亞建立了更強大的國家,但是遇到了唯一可以稱之為美國的蘇聯,局勢的壓力迫迫在眉睫,1940年必須宣布加入蘇聯。 摩爾多瓦和其他蘇聯加盟國一樣,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沒有成為擁有獨立自主權的現代國家。
前蘇聯之所以難以吞噬摩爾多瓦,是因為這個國家國土面積內土壤的80%以上是黑土高產田,非常適合農作物的生長,曾經作為蘇聯重要的農作物生產基地,用於補給前線士兵。 在蘇聯時代,其實摩爾多瓦發展順利,農業有世代積累的基礎,工業也有蘇聯的支持,人民的生活沒有問題。 但是,一旦蘇聯解體,摩爾多瓦的日子就不好過,在很多頭疼方面,特別是在經濟發展方面,表現很差。
摩爾多瓦宣布獨立時,國家會首先選擇是否再次與鄰近的羅馬尼亞重組,公民投票的結果與羅馬尼亞不相容。 其次,摩爾多瓦需要得到其他歐洲國家的認可,如何將自己融入歐洲已成為國家發展方向的重點。 經過長期努力,摩爾多瓦終於在2014年成為歐盟國家,但經濟危機迫在眉睫,自獨立以來,摩爾多瓦成為農業國家,與周邊工業發達國家不相稱,可以說是「歐洲最窮的國家」。
經濟發展的不良後果嚴重,摩爾多瓦市民失業率多次刷新,國內青壯年們選擇相繼在國外打工。 統一數據顯示,摩爾多瓦全境約有350萬平民,保守地有100萬人離開祖國,相當於全國約三分之一的人以各種方式在國外定居,其中大部分是非法移民,他們出國只為打工賺錢。 這不能怪摩爾多瓦市民拋棄了祖國。 所謂人往高處流水往低處流,只是周邊地區經濟發達,家鄉經濟落後的情況,外出打工是很正常的。
摩爾多瓦工業薄弱的重要原因是國內自然資源少,原材料、能源和技術強烈依賴外部,沒有原材料,進一步削弱了經濟不發達的摩爾多瓦的自主研發能力。 因為他們沒有錢,所以可以說是惡性循環。 截止到2017年,摩爾多瓦的GDP總量為81億美元,約等於546億元,不如中國的一個縣高。
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想法想要跟大家分享呢?評論區在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