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媽對寶釵說: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與他,豈不四角俱全?

2020-12-03 古今世界

紫鵑試玉、寶玉發痴病後,寶黛二人之間的特殊的情感關係在賈府已經無法掩蓋、人盡皆知了。

在這種情況下,薛姨媽在內心中重新審視了自己想要達成「金玉良緣」的初衷。薛家舉家進京都來投靠賈府,如果能結成兒女親家當然是再好不過了,可是如今寶黛二人亦然鬧成這樣了,薛姨媽也只好另作打算了。薛姨媽找到娘家人鳳姐幫忙,鳳姐求了賈母,賈母「硬做保山」為薛蝌邢岫煙定了親,賈薛兩家聯姻的目標也算是初步達成了。

個人以為,此時的薛姨媽在瀟湘館裡放風,說自己願意為「寶黛姻緣」保媒,以回報賈母在薛邢兩家親事上的助力,主要目的有兩個。第一、試探賈府和賈母在「寶黛姻緣」上的態度,如果賈母有意於「寶黛姻緣」,那麼薛姨媽就正好做一個順水人情,即討好了賈母和寶玉、也討好了賈府將來的「寶二奶奶」黛玉。第二、如果在「紫鵑試玉、寶玉發痴」之後,賈府和賈母仍然無意於「寶黛姻緣」姻緣,那麼「金玉良緣」就仍然還是有希望的。

薛姨媽是「慈姨媽」一方面同情寶黛的苦情,另一方面把女兒寶釵嫁給一個已經愛上別的女孩子(黛玉)的女婿(寶玉),薛姨媽的內心也有了遲疑,恐怕女兒寶釵即使嫁給了寶玉也有可能婚姻不幸福,所以會提出願意為「寶黛姻緣」保媒。

然而,薛姨媽更是一個機會主義者,如果賈府和賈母仍然無意於「寶黛姻緣」的話,通過「金玉良緣」達成賈薛兩家更緊密的聯親,這仍然是對於薛家最給力的一種選擇。

總之,薛姨媽在女兒寶釵的婚事上是一種「盡人事聽天命」隨遇而安的心態,人到中年曾經離喪的薛姨媽早已經學會了不強求,學會了向強大的命運即努力爭取、又屈服和妥協。

歸根結底,賈寶玉的婚事是由賈政老爺來決策的,賈政老爺極孝順凡事多半會聽老祖宗賈母的話,賈母對賈寶玉的婚事當然是會非常在意的,因而賈母應該是會有相當的話語權的。而王夫人在賈寶玉的婚事上,即要孝順賈母、更要「從夫」賈政老爺,因此王夫人在賈寶玉婚事上基本上就是沒有什麼發言權的。對於這一點,久居賈府的薛姨媽是很清楚的,「金玉良緣」是否能成就關鍵是看老祖宗賈母和賈政老爺母子二人的意向。

相關焦點

  • 薛姨媽為何要替林黛玉說媒?看懂這幾層意思,方知作者筆下譏諷
    第五十七回,薛姨媽親口在瀟湘館說要替賈寶玉和林黛玉做媒。這是對之前賈寶玉因林黛玉「發瘋」事件的另一個表態。薛姨媽之話說得好,孰真孰假各有見解。其後不見有下一步動作,她當初為何說這話呢?其實,看王夫人的舉動就知道這對姐妹各自心中所想。
  • 薛姨媽的十二支贗品「宮花」代表了金陵十二釵,暗示命運曇花一現
    有人就會問,薛姨媽家是皇商,完全有可能多做幾個,得到這樣的東西也是很自然地,沒有必要這樣去仿製,這就恰恰錯了,古代皇宮的用品是相當講究的,不是隨便哪個人都可以用,如果人人用了,就不存在新鮮,更不會體現宮廷的皇家尊嚴,除非薛姨媽就是皇宮的人,而且有權,是可以賞賜給這些公主的,不然薛姨媽不可以,即便是皇帝賞賜的,薛姨媽再不能賞賜給其他人,這也是禮數不容許的,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 《紅樓夢》中黛玉的愛情,接過寶釵半杯茶,意味著平分秋色?
    「導語:黛玉曾流露出怎麼的愛情,接過寶釵的半杯茶,是否意味著平分秋色?我是原創作者小中說說吧,每日為你更新不同的歷史小故事。」今天小編想要說一下林黛玉的愛情,她是為愛而生,因愛而死。只要他是寶玉,她就希望與他永遠廝守在一切,希望能夠長長久久。她的內心深處想的是你好我便好,你失我便失,生命的開關設置永遠是把寶玉作為前提條件的。黛玉的愛情為何如單純?本書的作者曹雪芹,自然是最懂她的,他給她設定了一段前世姻緣,仿佛只有這樣,才能解釋她是為愛而生,因愛而死的。
  • 他說的庚黃是不是個暗號?寶釵到底是誰
    第二十六回中,薛蟠突然來請寶玉,說到五月初三日是他的生日。《紅樓夢》一個很有趣的特點就是很多時間都點的清清楚楚,你仔細去考究,就能順藤摸瓜,扯出驚人的歷史真相來。他在酒席中向寶玉討要生日禮物,寶玉說自己沒有什麼好給他的,只有寫一幅字,畫一張畫才算是自己出心。薛蟠在此處就說了一通荒誕不經的話,表面上是諷刺薛蟠不學無術,之對春意圖感興趣,實則沒有文化。若是大家做此看,無疑是在作者面前又露了怯。
  • 寶玉說了能治黛玉病的藥方,薛蟠配成了,為什麼藥卻沒有給黛玉?
    紅樓夢第二十八回,寶黛一起去前面吃飯,王夫人見了林黛玉因問道:「大姑娘你吃那鮑太醫的藥可好些?"林黛玉道:「也不過這麼著.老太太還叫我吃王大夫的藥呢。」王夫人曾提到寶玉有一個毛病:若這一日姊妹們和他多說一句話,他心裡一樂,便生出多少事。
  • 紅樓夢:寶釵心裡頭藏著一條蛇,黛玉已經被「咬過一次」竟然不覺
    導語:寶釵表面上看去,行事穩重,親和大方,榮國府上下有口皆碑,就連史湘雲都被寶釵哄得五迷三道的。恨不得有這樣一個親姐姐。但是,通過對寶釵私下行為的了解,按照常理判斷分析,這個人的品性又是怎樣的呢?在紅樓夢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一章中,就可見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