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媽的十二支贗品「宮花」,花開花落十二釵,曇花一現命運悲。
引言:
人面桃花相映紅,桃花依舊笑春風,《紅樓夢》這部古典文學名著,對花的描述和賞析不僅是詩詞一般的妙語,更是神話一樣的傳說,讓人聽得花魂去,人生看得幾春秋,林黛玉酷似花神,又是葬花人,區區幾株宮花,豈能入花神的法眼,當周瑞家的奉命送花時,就有了得了好處不領情的一處花戲。
皇宮中的魁梧英姿,點綴之物,如何到了薛姨媽手中,得了別人的饋贈,按理說林黛玉應該感謝才是,為何心生怨言,刻薄之語隨口驚出,曹雪芹這樣寫有何意義?帶著這些疑問,從古代宮花的起源和發展說起,深入解讀《紅樓夢》中這一出優雅的小插曲。
一、宮花的起源和發展。
李白在《宮中行樂詞》中說:「宮花爭笑日,池草暗生春」,這就明確指出了宮花本是皇宮的自然之物,是草本植物所盛開的芬香花朵,為何到了清朝就成了布做的飾品,這就要從很遠很遠的故事說起,甚至是從地球的誕生說起。
目前人類文明在人類發現史上是唯一的,也就是說地球是唯一一個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而以目前的科學論斷,人類是從遠古的幾十億年前演變而來,而花出現在地球已經大約一億年之久,太遙遠的事情就不再詳提,就從人類出現以後說起,原始部落的人起初肯定不懂得什麼害羞,什麼是漂亮,可是隨著適應社會的能力日益提高,他們的覺悟和追求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不僅學會了適應大自然,更會欣賞大自然的美,慢慢就產生了朦朧的情義,從霸佔和統治的繁衍中慢慢向自由過度,男人們時而不時為了討好女子,從山林中摘取美麗的鮮花,插在女人的頭髮上,即美麗又原始版的浪漫,這就是最早的花飾。
人類從出生就有頭髮,而且伴隨著生命一直會成長,為了勞動方便,人們需要把頭髮盤起來,用一種東西固定,起初起固定作用的是樹皮什麼的,後來用骨頭作為髮簪,再派上獸皮等做的衣服,這就是最原始的美女,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生產力的提高,慢慢發現了礦物質,黃金、白銀、青銅、玉器等出現了,物以稀為貴,這些奇珍異寶就成了頭飾的最佳材料,與陶冶技術的發展一起成為了文明,能工巧匠們把裝飾品做成了各種各樣和花一樣的形狀,率先成為了宮廷之用,也可稱之為宮花,也就是髮簪這類的東西。
到了大唐,做工更加精細,各種花紋和圖案,社會的進步讓人們慢慢有了精神追求,這種精神上的浪漫和美麗遠遠超越了物質,到了宋朝,婉約派大詩人秦觀說:「簪髻亂拋,偎人不起,彈淚唱新詞」,想想這個動作,這種意境,多麼豪放,又是何等的傷感,在這種先進思想的啟蒙下,人們追求髮飾的心思花在了新穎上,打破了以往的穿金戴銀,到了清代就出現了布花,也就是紅樓夢中周瑞家送的宮花,文學作品也一樣,開始有了新發展和新思想,《紅樓夢》也不例外。
二、薛姨媽的花並非宮花,而是高仿的贗品。
曹雪芹在寫周瑞家送花的這一片段的時候,並未交代清楚花的來歷,究竟是不是宮花,也是用了一個馬虎詞,這是宮裡頭做的新鮮花樣堆紗花,這句話曹雪芹寫得很藝術,也很文學,究竟是宮裡頭做的,還是宮裡頭的新鮮花樣,一語雙關,都說得通,大概就是一個仿製品,參考了宮裡頭宮花的模板做成的贗品「宮花」。
有人就會問,薛姨媽家是皇商,完全有可能多做幾個,得到這樣的東西也是很自然地,沒有必要這樣去仿製,這就恰恰錯了,古代皇宮的用品是相當講究的,不是隨便哪個人都可以用,如果人人用了,就不存在新鮮,更不會體現宮廷的皇家尊嚴,除非薛姨媽就是皇宮的人,而且有權,是可以賞賜給這些公主的,不然薛姨媽不可以,即便是皇帝賞賜的,薛姨媽再不能賞賜給其他人,這也是禮數不容許的,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古代考中狀元或者成為駙馬什麼的,宮裡都會送宮花,表示祝賀,而這些御賜的東西都會成為傳家之寶,絕不會輕易贈送他人,不然就是對皇帝的不敬,薛姨媽作為黃商,扣押多造宮花是最,反贈宮廷御賜之物也是罪,豈能兒戲,可就是在紅樓夢中,北靜王不也送賈寶玉一個御賜的寶物呢,這個宮花也有可能是真的,但八成是個贗品。
三、林黛玉的心思和曹雪芹的暗示和寓意。
送花送到了林黛玉這裡,林妹妹不開心了,好像知道別人都有似的,再者林黛玉最看不起的就是轉贈他物,這種借花獻佛的事林黛玉就反對過賈寶玉一會,這一次周儒家的也是大意了,按照他的思維和賈府地理位置,沒有按照薛姨媽的安排,送錯了順序,讓林妹妹覺得自己就是個倒數第一,心裡很不是滋味。
這反映出了周瑞家的始終是個奴才,主子在哪裡他就親哪裡,王夫人和王熙鳳是一家人,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人,自然會給王熙鳳先送,毫無猶豫,同時說明了林黛玉在這個下人的眼裡不是很重要,也就暗示著賈母權力的轉移,這個時候其實做主的也成了王夫人。
金玉良緣和木石之盟這一次又是一個較量,薛寶釵不喜歡這些花花綠綠的東西,林黛玉也不稀罕這些宮裡的稀奇玩意,這一次就算一個平手,同時也暗示著薛寶釵把花送出去了,金玉良緣也就不復存在了,花開花落花滿天,金簪雪裡埋。
宮花的起源就是金簪,金簪代表的就是薛寶釵,薛姨媽散花,將金玉良緣搞成了一盤散沙,對於林黛玉來說,林黛玉對花本來就傷感,如今又是花,豈不給自己添傷,為什麼林黛玉葬花,其實就是反對金玉良言,維護她的木石之盟,這點小插曲也有這一層意思,冷月葬花魂,冷香丸,金簪雪裡埋,可見曹雪芹大概也是支持木石之盟。
四、為什麼是十二支宮花,和金陵十二釵有什麼聯繫?
《紅樓夢》這部名著,其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很深奧,有了前面的金簪之說,演化到宮花,讀者自然就知道了為何是十二支宮花,其實在一定意義上這就是金陵十二釵,而這個宮就是賈府,十二支宮花送給了五個人,這五個人分別是賈府的三春,先說說賈府的四春。
賈府的四春代表了四種命運,賈元春是從賈府走出去的最高貴的女人,成為了鳳凰,也給賈府上下蓬蓽生輝,除了賈寶玉不屑一顧之外,成為了別人崇拜和敬仰的偶像,官大一品壓死人,何況是一個賢德妃。
然而賈元春的命運是悲慘的,英年不明不白就死去了,代表了很多宮裡的嬪妃的命運,也演義了皇權制度下的封建禮教殘害,以及宮廷之爭,這樣的花在宮裡有,在民間也有,都是一種殘缺的不完善制度下的末世禮教,賈元春也是宮花二字中的宮,也代表了賈府的命運,隨著賈元春的去世而一落千丈。
賈惜春,說看破了紅塵也說得過去,說遺傳了基因也情有可原,他和他的父親都出家了,這種人生是一種對現實的逃避,不想參與紛爭而採取的一種自我保護,並不是為了解救蒼生,作者也暗示了事態的冷漠和無情,也指出了末世中不願意追求自由和新思想的看客。
賈惜春這個二小姐是懦弱的人,代表了所有被你男人欺負的女人,也象徵了男權下女人悲慘的一生,秦可卿也是這樣一類的人,是滿腔的憤怒且不能吶喊,受盡恥辱和殘暴的迫害黃粱一夢,賈探春是女人中的敢作敢為的人,是一個有所作為的青年,也是女性中的佼佼者,且不能參加科舉,只因為女兒生,如果是男兒自己也會建功立業,這種對女人地位的渴望和女權的追求都是《紅樓夢》中的新思想。
王熙鳳是個強勢的人,是權力的象徵,同時是實際掌權人,他代表了一大批的皇權貴族,也暗示著後宮的掌權之人,管理後宮和管理一個家族是一樣的,都需要女強人,王熙鳳有能力,但做不到德才兼備,可見古人用人的標準和賈母的認知一樣,模樣長得好就可以了,女子無才便是德也是封建說法,無才的話,德能好到那裡去,還是要有文化,不然給女兒一個名字都不會取,王熙鳳的人生在末世中是很多女人的悲哀。皇宮如此,賈府如此,很多的員外達官貴人賈的女人都如此。
林黛玉更是特別的一朵花,可以說是花魂,為何這麼說,他不僅是天上的一株草,天上的一切都有靈性,何況是一株受過甘露的草,或許這就是傳說中的花木神,林黛玉的思想和封建社會相背離,反對四書五經和八股文,看不起仕途和一切與自己無關的事,包括宮花,我信我素追求自己的嚮往和愛情,將浪漫訴說到底,可是到了最後,和晴雯一樣的命運,友情不是,愛情也不是,婚姻談不上,純潔中的悲傷,一場遊戲一場夢。林黛玉側面代表了末世中所有未愛情追求自由和浪漫的人,但是命運都一樣,萌芽期就被封建禮教制度所扼殺。
總結:
作者寫十二支宮花,唯獨避開了薛寶釵,薛寶釵為何能夠倖免,因為薛寶釵是封建禮教下的捍衛者,是勸賈寶玉讀四書五經的人,是一個有著夢想去努力的人,她看過《西廂記》,也懂浪漫的愛情,更懂林黛玉所說的良辰美景奈何天,可是她的命運還是一樣的悲傷,在悲劇情結下她難以讓賈寶玉回心轉意,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她難以脫離苦海,她希望有一個新的世界,給她足夠的空間,讓她去追求事業和愛情。
世人皆知金玉良緣,金玉良緣也流傳千古,並沒有因為賈寶玉的出家而結束,為何?這就是幾千年文化的沉澱,使人們對愛情和傳統的深入和參透,林黛玉和薛寶釵都是很有學識,也都很有思想,但是在末世下難以融合,不能形成一個人,作者將這兩個人寫成了一個判詞,也是為了訴說傳統和新思想的結合,不能因循守舊,更要解放思想。
《紅樓夢》之所以經久不衰,屹立於世界文化巔峰,就是它思想和藝術的精髓永遠給後世指明方向,給文學充當風月寶鑑,花開花落十二釵,曇花一現命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