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暗能量究竟是什麼?所有人都想知道答案。
暗物質和暗能量之所以被稱為暗,是因為它們幾乎不參與任何電磁作用,不散射、不吸收電磁波,所以無法被我們用任何電磁手段檢測到。
之所以說幾乎,是因為弱力已和電磁力統一,算得上是親親近近一家人,科學家們懷疑暗物質很可能會參與弱相互作用,安置了很多設備在地下深處進行實驗檢測,但這些實驗迄今為止仍未檢測到暗物質存在的可靠證據。
但不發生電磁作用,並不代表暗物質和暗能量就不存在,科學家們通過另一種力——萬有引力發現了它們的存在,而且在宇宙中佔據了絕對的質量,暗物質為26.8%,暗能量68.3%,我們能看見的物質僅佔4.9%。
暗物質在星系中起決定作用,用引力將星系物質緊緊連在一起,沒有暗物質,星系將會分崩解析,飄散到宇宙中。
那麼暗物質究竟是什麼,長什麼樣子呢?
目前並沒有任何可信的結論,但最熱門的候選者是一種叫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的新粒子,只是還沒有任何人見過它的尊容。
其它候選者還有軸子、惰性中微子等。
最古怪的是你連腦洞都無法腦洞的一個候選者,那就是臺灣科學家提出來的一種 極輕型粒子——Ψ暗物質。
你可能對「腦洞都無法腦洞」這個詞極不感冒,覺得無法理解,那麼我建議你現在先深吸一口氣,然後再繼續看下去。
臺灣科學家說,Ψ暗物質是這樣一個粒子,它的 質量是電子的10^-28倍,波長是1000光年,密度是水的100萬倍,天吶!任何一種性質都足以顛覆地球人的宇宙觀,三種性質合起來,估計會直接顛覆宇宙人的地球觀。
現在你再回頭看「「腦洞都無法腦洞」這個詞,是不是感覺怪親近的呢?
暗能量目前則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指向。
如果你還記得愛因斯坦在他著名的引力場方程裡引進的那個宇宙常數,那麼你應該記得後來更為著名,幾乎在每一本科普書裡都會提到的一件事:愛因斯坦認為宇宙常數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從方程中去掉了它。
但現在,這個宇宙常數以宇宙史上最華麗的轉身卷土而來,化身排斥性的萬有引力,在宇宙大爆炸的瞬間,從希格斯暴脹場中狂暴炸出,推動空間劇烈暴脹。
宇宙常數被認為具有負壓,均勻分布在宇宙中,是導致大爆炸發生並推動宇宙持續膨脹的決定性力量,成為暗能量的最熱門候選者。
說排斥性萬有引力這個詞你可能感到有點難以理解,不過你如果看過《獨立日2:捲土重來》,你就不會感到陌生了,沒錯!它就是外星人的黑科技——反重力,和引力的作用剛好相反。
暗能量的另一個候選者是標量場理論的「第五元素」,是暗能量的假設形式,筆者沒有研究,僅提出作為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