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超水100萬倍,波長1000光年,這種物質直接顛覆宇宙人的地球觀!

2021-01-09 網易新聞

暗物質暗能量究竟是什麼?所有人都想知道答案。

暗物質和暗能量之所以被稱為暗,是因為它們幾乎不參與任何電磁作用,不散射、不吸收電磁波,所以無法被我們用任何電磁手段檢測到。

之所以說幾乎,是因為弱力已和電磁力統一,算得上是親親近近一家人,科學家們懷疑暗物質很可能會參與弱相互作用,安置了很多設備在地下深處進行實驗檢測,但這些實驗迄今為止仍未檢測到暗物質存在的可靠證據。

但不發生電磁作用,並不代表暗物質和暗能量就不存在,科學家們通過另一種力——萬有引力發現了它們的存在,而且在宇宙中佔據了絕對的質量,暗物質為26.8%,暗能量68.3%,我們能看見的物質僅佔4.9%。

暗物質在星系中起決定作用,用引力將星系物質緊緊連在一起,沒有暗物質,星系將會分崩解析,飄散到宇宙中。

那麼暗物質究竟是什麼,長什麼樣子呢?

目前並沒有任何可信的結論,但最熱門的候選者是一種叫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的新粒子,只是還沒有任何人見過它的尊容。

其它候選者還有軸子惰性中微子等。

最古怪的是你連腦洞都無法腦洞的一個候選者,那就是臺灣科學家提出來的一種 極輕型粒子——Ψ暗物質

你可能對「腦洞都無法腦洞」這個詞極不感冒,覺得無法理解,那麼我建議你現在先深吸一口氣,然後再繼續看下去。

臺灣科學家說,Ψ暗物質是這樣一個粒子,它的 質量是電子的10^-28倍,波長是1000光年,密度是水的100萬倍,天吶!任何一種性質都足以顛覆地球人的宇宙觀,三種性質合起來,估計會直接顛覆宇宙人的地球觀。

現在你再回頭看「「腦洞都無法腦洞」這個詞,是不是感覺怪親近的呢?

暗能量目前則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指向。

如果你還記得愛因斯坦在他著名的引力場方程裡引進的那個宇宙常數,那麼你應該記得後來更為著名,幾乎在每一本科普書裡都會提到的一件事:愛因斯坦認為宇宙常數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從方程中去掉了它。

但現在,這個宇宙常數以宇宙史上最華麗的轉身卷土而來,化身排斥性的萬有引力,在宇宙大爆炸的瞬間,從希格斯暴脹場中狂暴炸出,推動空間劇烈暴脹。

宇宙常數被認為具有負壓,均勻分布在宇宙中,是導致大爆炸發生並推動宇宙持續膨脹的決定性力量,成為暗能量的最熱門候選者。

說排斥性萬有引力這個詞你可能感到有點難以理解,不過你如果看過《獨立日2:捲土重來》,你就不會感到陌生了,沒錯!它就是外星人的黑科技——反重力,和引力的作用剛好相反。

暗能量的另一個候選者是標量場理論的「第五元素」,是暗能量的假設形式,筆者沒有研究,僅提出作為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宇宙最大的結構:寬度100億光年,是太陽直徑的7億億倍!
    一個不應該存在的巨大結構宇宙中最大的東西極其龐大,它超越了我們對大小的感知,那就是寬度高達100億光年的武仙-北冕座長城,這是銀河系寬度的10萬倍,太陽直徑的7億億倍。相比之下,可觀測宇宙的預估半徑為465億光年。
  • 1立方光年的水和宇宙哪個更重?
    我們通常所說的「宇宙半徑為465億光年」是指可觀測宇宙的範圍,因為空間在超光速膨脹,宇宙的存在時間和光速都是有限的,所以遙遠宇宙中的光還沒來得及到達地球,我們無法觀測到。我們只能了解到可觀測宇宙之內的情況,所以我們通常所討論的宇宙是指可觀測宇宙。在可觀測宇宙中,包含多少天體?總質量會有多大?
  • 最大恆星:密度不到水的億分之一,為何還能進行核聚變?
    億個太陽,或者6500萬億個地球,亮度是太陽的34萬倍。如此巨大的盾牌座UY,其質量卻只有太陽的32倍,這意味著它的密度極低,低到什麼程度了呢?簡單計算一下,你就知道它的密度只有9×10^-9克/立方釐米,也就是不到水密度的1億分之一。
  • 距離地球100億光年,科學家發現直徑10光年的「宇宙牆」
    我們的宇宙有兩種宇宙牆第一種宇宙牆是緻密星系團構成的單一結構,類似於「長城」結構。這種被稱為長城式宇宙牆。第二種是幾乎沒有星系存在的空洞區域,這種被稱為空洞式宇宙牆。長城式宇宙牆我們知道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等其他星系組成了直徑1000萬光年的本群星系。本群星系又隸屬於室女座超星系團,其直徑約1.1億光年。在我們的可觀測宇宙中,星系網絡構成的宇宙結構往往不超過12億光年。而三年前新觀測到的星系群結構直徑卻達到了13億光年。
  • 一個巨大恆星,密度不及水的億分之一,為何還能進行核聚變反應?
    而最大的恆星是離我們9500光年的盾牌座UY,它的直徑是太陽的1708倍,即2,375,828,000公裡,內部可以裝下50億個太陽,或者6500萬億個地球,亮度是太陽的34萬倍。如果把盾牌座UY和太陽交換位置,我們的地球就直接到它肚子裡涼快去了。
  • 1立方光年的水和宇宙哪個更重? 結論不可思議!
    我們通常所說的「宇宙半徑為465億光年」是指可觀測宇宙的範圍,因為空間在超光速膨脹,宇宙的存在時間和光速都是有限的,所以遙遠宇宙中的光還沒來得及到達地球,我們無法觀測到。我們只能看到可觀測宇宙之內的情況,所以我們通常所討論的宇宙是指可觀測宇宙。
  • 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一下宇宙中質量最大的物質是什麼
    天體結構有多個層次,如果從地球算起,就有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星系群(團)、超星系團等。我們地月系統只佔太陽質量的0.0003%;我們太陽系引力影響半徑約1光年,太陽質量就佔了整個太陽系的99.86%;銀河系直徑20萬光年,包含2000~4000億顆恆星,質量為太陽的2100萬倍。
  • 黑洞中的物質密度有多大?和你想的不一樣!把地球、太陽和宇宙壓成...
    所以這樣的數據看上去的話好像很不成比例,但是卻是符合理論推算和實際觀測情況的,這也說明,質量越大的黑洞,其內部空間的物質或者說能量的密度會更小。更加讓人吃驚的是,如果用這個公式去計算整個宇宙如果變成黑洞會有多大?
  • 可觀測宇宙直徑940億光年,它獨佔100億光年,是目前宇宙最大結構
    據測量,武仙-北冕座長城的直徑有100億光年以上,是銀河系的10萬倍。也就是說,如果銀河系是一粒小米,武仙-北冕座長城的高度相當於一座35層的高樓!但是,銀河系所屬的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雖然和武仙-北冕座長城是同一級別的宇宙結構,但尺寸也僅有5.2億光年,和它相比簡直微不足道。要知道,可觀測宇宙的直徑也才只有940億光年,它就獨佔100億光年,可見它的尺度幾乎已經沒有對手了。 那麼,這個武仙-北冕座長城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2013年,天文學家I. Horváth、J.
  • 同體積重量不同就反映了物質的密度不同 但密度沒有上限
    氣體密度是最小的。比如空氣,密度為每立方米1.293公斤,也就是每立方釐米0.001293克;而氫每立方米只有0.08342公斤,每立方釐米就只有0.00008342克。液體比氣體密度要大一些。比如水每立方米為1噸,每立方釐米(毫升)為1克,1升水1000毫升,就是1公斤。所以一般把水的密度稱為1。
  • 宇宙到底有多大?顛覆你的認知
    宇宙中各個星系並不是孤立地分布的,而是聚集起來形成大大小小的集團系統。由星系、氣體和大量的暗物質在引力的作用下聚集而形成的天體系統,包含星系的數量少(低於100個)的稱做星系群,星係數量多(超過100個)的稱作星系團。星系團和星系群沒有本質的區別,也僅僅是星係數量和規模上的差別。現已觀測到的星系團總數在1萬個以上。
  • 宇宙最大的天體結構,不是超級空洞,而是達100億光年的宇宙長城
    宇宙中竟然有「圍牆」?這個消息太令人震驚了,甚至於讓人不敢相信。但是科學家們確實在距離地球100多億光年外面發現一個神秘的區域,這個區域像被一道透明圍牆圍起來一樣,和宇宙其他空間隔絕開來。由這道神秘透明力量形成的「宇宙圍牆」,在宇宙中隔離出一個空無一物的區域,讓人不禁想到,這個被隔離出來的空間到底存在什麼樣的秘密?如此偌大的區域,竟然沒有被發現任何物質,太不可思議了!
  • 宇宙直徑有930億光年,它在什麼時候會達到1000億光年呢?
    那麼,宇宙最終會變得多大呢?根據目前的測量結果,科學家認為宇宙目前的直徑大約是930億光年,其中我們最遠能觀測到的是460億光年。那麼,宇宙達到1000億光年的日子是否已經不遠了?我們先看看宇宙現在的狀態吧!
  • 跨度10億光年的波江座「宇宙牆」是真的嗎?
    此前發現的波江座「宇宙牆」其實是源於一種誤解,天文學家從未將其稱為宇宙牆。明明說是宇宙牆,但又說那裡是虛無的空間,沒有任何物質存在,這都前後矛盾了。至於宇宙中任何物質都完全被隔絕在該虛空之外,這就更是亂說了,這是媒體添油加醋的結果。
  • 武仙座發現宇宙中的最大結構,長100億光年,改觀了科學家的認知
    宇宙中天體眾多,在我們看來,地球就是一個巨大的星球了,其直徑達12,756公裡,周長4萬公裡,我們開車跑高速,一天也不一千餘公裡,然而木星體積是地球的1000倍,太陽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銀河系中有著數千億個太陽這樣的恆星,已知銀河系的直徑達16萬光年,但在可觀測的宇宙中,類似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卻有著上萬億個。
  • 武仙座發現宇宙中的最大結構,長100億光年,改觀了科學家的認知
    1000倍,太陽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銀河系中有著數千億個太陽這樣的恆星,已知銀河系的直徑達16萬光年,但在可觀測的宇宙中,類似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卻有著上萬億個。『長城』命名)」差不多,這種巨型的宇宙結構包含了眾多的星系甚至星系團,也是宇宙中已知最大規模的物質富集區。
  • 宇宙有多大?顛覆你的認知
    宇宙中各個星系並不是孤立地分布的,而是聚集起來形成大大小小的集團系統。由星系、氣體和大量的暗物質在引力的作用下聚集而形成的天體系統,包含星系的數量少(低於100個)的稱做星系群,星係數量多(超過100個)的稱作星系團。
  • 小小的人類,大大的宇宙
    還有可見光譜極限:人眼能夠感知波長在390和750納米之間的光線。但意味深長的是人類有一個無比強大的大腦,近一百年來點開了科技樹,藉助自己發明的工具,逐漸探索出了宇宙一個個無比巨大的存在。跟我一起來感覺宇宙無比的巨大。a,人類計算出了地球直徑,地球的直徑足足有人類身高的1000萬倍。b,太陽是地球體積的130萬倍!這是按照大小比例放置一塊兒的示意圖。
  • 430萬倍太陽質量,直徑4400萬公裡,2.6萬光年外黑洞終於現身!
    第一個黑洞儘管大神史瓦西推導出了黑洞的存在,但科學家一直懷疑宇宙中這種極端天體的存在,而觀測技術的進步,使得科學開始懷疑宇宙中是不是真的存在這種天體!第一個被懷疑的對象是天鵝座的X-1,這是1964年的一次火箭彈道飛行觀測時被發現,也是從地球觀測最強的X射線源之一,這個位於6,070光年外的主星體是一顆超巨星變星,有一個看不見的天體互相環繞公轉,距離約為0.2天文單位。
  • 宇宙在137億年時間裡膨脹到1000億光年?超光速膨脹是真的嗎?
    根據最新的宇宙學數據,我們宇宙的年齡約為137.5億年,正負不超過2億年。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在它137.5億年的生命中,從一個規模無限小的區域成長到現在令人無法想像的龐大疆域——約1000億光年。著名天文學家弗雷德·霍伊爾以懷疑和開玩笑的方式將這個宇宙起源理論命名為「大爆炸」,它從一個熾熱、密集的能量點開始,擴展、發展成為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大規模星系集合體。很多人不相信大爆炸理論,尤其是宇宙如何在137.5億年的時間裡膨脹到1000億光年的尺度?這種膨脹速度不是超光速了嗎?光速不是有限的嗎?光速不是不能被超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