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9日,港交所上市公司、知名在線交易商KVB崑崙國際控股股東與中信證券籤訂了股權出售協議。這一動作著實讓當年的外匯行業為之一振。中信證券的入主讓KVB崑崙國際身份發生轉變,即由此前的私人企業變為國有資本控股。
也正是基於這一點,讓後面的KVB崑崙國際業績飛速增長。畢竟國內投資者被一些虛假詐騙平臺搞怕了,而中信證券的強大資本、以及港交所掛牌上市的背景,讓KVB崑崙國際獲得了投資者的好感與信任。
然而,隨著全球監管政策的收緊,以及中信證券的「國字號」背景,這讓KVB崑崙國際整個管理層及業務框架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今年5月底,KVB崑崙國際公告宣布,鑑於澳大利亞證券與投資委員會(ASIC)的監管要求,整個集團將開始「甄別和清理中國境內客戶」。11月26日,該公司發布公告稱,95%的客戶已被甄別為或可能是中國境內客戶,並已完成對甄別與清理工作。這意味著KVB崑崙國際不再接受中國大陸客戶。
而KVB崑崙國際做出的這一決定主要基於澳大利亞ASIC和香港證券及期貨監察委員會(SFC)先後出臺有關「禁止持牌公司向中國大陸提供零售外匯交易服務」的通知。當然,除了KVB之外,前述監管新規令不少知名在線經紀商退出中國市場,停止接收中國客戶。
KVB崑崙國際在公告中坦承,該公司在做出相關決定之前徵詢過律師意見,認為1)沒有任何中國監管機構對該公司發出罰款通知;2)中國也沒有任何法律明確禁止中國居民投資者從事離岸投資活動。但是,該集團公司在充分考慮法律顧問意見和鑑於中國監管機構更高預期之後,採取保守態度,即將未能提供海外住址證明的客戶視作為中國境內客戶,並予以清理。
可以預見,這次甄別和清理95%的客戶將對KVB崑崙國際的業績造成較大衝擊。從KVB以往財報上可以看到,該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於槓桿式外匯及其他交易收入,而中國大陸客戶是該公司最大的客戶群之一。值得注意的是,KVB上半年財報已見端倪,總營收暴跌了95.5%。
當然,我們也相信KVB崑崙國際未來能夠化解這一壓力,業務方面會有更多元化的舉措出臺。公告顯示,該公司未來將專注維持現有客戶群,並擴大及尋求多元化客戶群,包括拓展澳洲、紐西蘭的海外華語及非華語客戶。同時,也將拓展機構客戶群。
KVB崑崙國際高層人事震蕩「迷局」
監管機構的政策收緊直接導致KVB崑崙國際集團高層人事動蕩。今年7月-8月期間,KVB崑崙國際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Liu Stefan(劉欣諾)、執行董事Huang Songyuan(黃頌源)、財務長Wong Yiu Kit(黃耀傑)等先後辭職。他們的突然離開,讓行業充滿揣測與謠言。
這些高管可謂是KVB崑崙國際的「元老級」人物,為KVB在2013年於港交所上市以及後續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他們離開的原因官方給出的說法是「與董事會其他成員在某些披露事宜方面存在分歧」,這些事宜包括香港SFC在6月17日發布的禁止向中國大陸提供外匯交易服務通函、以及紐西蘭監管機構7月5日發出的信函對公司產生的影響。
KVB崑崙國際金融集團及其主要股東崑崙控股有限公司由企業家李志達先生在2001年於紐西蘭創立。2015年之前,KVB崑崙國際的控股股東是李志達。作為KVB董事會主席,李先生擁有公司75%的股份;剩餘的25%由已去世徐泓女士(李志達先生的配偶)的遺產實際擁有,其管理人為李志達先生及陳文輝先生。
說到李志達先生,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此前也是中國最大的化妝品品牌之一小護士的創始人,後來小護士被歐萊雅收購。想必很多70或80後知曉這個品牌,當時電視廣告讓該品牌家喻戶曉。此外,李志達先生還曾參與被譽為中國第一飲料品牌「健力寶」的收購,但後來收購失敗出局。
不過,從中信證券收購KVB崑崙國際近60%的股權來看,李志達先生在這樁資本運作中可謂手段高明。2018年5月舉行的股東大會上,李志達先生辭任KVB非執行董事兼董事會主席職務,退任為董事。
從KVB崑崙國際提交給港交所的文件顯示,該公司正在委任新的管理層成員,包括委任黃天宇為公司董事會秘書、委任吳飛為執行董事及集團總經理。
KVB崑崙國際擬更名「迷局」
在管理層出現動蕩後不久,KVB崑崙國際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建議將公司名稱由「KVB Kunlun Financial Group Limited 崑崙國際金融集團有限公司」更改為「CLSA Premium Limited」。
應該說「KVB崑崙國際」在沉澱十餘年後,其品牌早已深入人心,而突如其來的更名舉措的確讓業界唏噓不已。KVB給出的官方理由是,新名稱將為公司提供新的企業形象及身份,有利於集團的未來業務發展,並符合公司及其股東的整體利益。當然,劃重點的是「有非聯屬實體使用與公司類似的名稱及進行類似業務」。
這或許是KVB崑崙國際更名的主要原因,有人或公司使用了與KVB崑崙國際相類似的名稱進行相類似的業務。KVB官方公告稱,更改名稱將消除對公眾人士可能造成的任何混淆。
同時,KVB崑崙控股有限公司還專門發布商標侵權聲明,稱某些公司以「KVB」或KVB其他商標作為其公司名稱的其中一部分,使用與上述商標雷同的標誌、或聲稱其屬於「KVB崑崙國際」旗下品牌,並進行外匯業務。
據匯商傳媒觀察,近期行業出現的「KVB Prime」似乎就是公告中所指的「非聯屬實體」。至於這家號稱來自英國經紀商的背景,目前行業說法(謠言)諸多,在此我們不便敘述。
總結
作為大中華外匯第一股,相信KVB崑崙國際金融能夠一如既往地為全球投資者提供可靠安全的交易服務。同時,也為KVB崑崙國際放棄中國大陸客戶感到惋惜遺憾。
相關文章閱讀:
《大中華區外匯第一股:KVB崑崙國際的前世今生》《獨家丨中信證券首度披露細節:為何要收購KVB崑崙國際?》《重磅:中信證券收購KVB崑崙國際60%股權,身份將發生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