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西雙版納的橄欖壩,傣語稱做勐罕,「罕」是捲起來的意思。傳說佛祖釋迦牟尼來此講經,從鋪在地上的棉布走過之後,信眾們虔誠地將布捲起收藏,此地便得名「勐罕」。
勐罕鎮坐落在景洪下遊的壩子上,海拔只有530米,這裡是西雙版納最富饒、也是最炎熱的地方,盛產椰子、檳榔、香蕉、芒果、荔枝、楊桃、菠蘿蜜、蕃木瓜、西番蓮等水果,稱得上是花果飄香的一方樂土。瀾滄大江流過橄欖壩,方圓四、五十平方公裡的壩子上滋養著許多安逸寧和的傣族村寨,寨子裡佛寺古塔相間,吊腳竹樓林立,一派絢麗動人的亞熱帶旖旎風光。
傣歷新年的「潑水節」以水浴佛消災,一般在公曆4月13-15日舉行,然而這會讓旅遊來到這裡的人錯過令人嚮往的潑水節,但頭腦靈活的版納人想到了一個辦法,假如客人來到橄欖壩的傣族園,便可以天天歡度潑水節了。
傣族園是橄欖壩保存最為完整的自然生態村落群,園內曼春滿、曼將、曼嘎、曼聽、曼乍五寨連珠,是西雙版納地區唯一集中展示傣族宗教、建築、文化、習俗、服飾、飲食和生產生活為一體的4A級民俗生態旅遊景區,被譽為西雙版納傣家人鮮活的立體圖騰。
我們走進曼將寨,看見樹蔭下圍牆上的「曼將大佛寺」牌,裡面碑座豎立的原石上則雕刻著:「曼降大佛寺」,似乎是音譯,難得糊塗吧!佛寺院中矗立的大佛高2人許,袈裟露肩,雙手做擊掌狀。主殿三排六柱擎起的寬敞空間懸垂著淺色的幡聯;粉衣紅裟、慈目笑臉的金佛隨意而安詳,與內地嚴肅而深邃的造像風格迥然不同。說心裡話,我更喜歡南傳佛教的風格,沒有高高在上、泰山壓頂般的威嚴,傳達給你的是平和自然的佛意。
見到的第二個緬寺是在「一花一天堂」的曼春滿花園寨。曼春滿佛寺和「睜一眼閉一眼」的曼聽佛寺均是具有1400多年歷史的古佛寺。相傳這座緬寺是佛教傳入西雙版納後修建的第一座佛寺,因此在東南亞甚至南亞地區聲譽頗高。每年重大佛事期間,來自斯裡蘭卡、泰國、緬甸、寮國及西雙版納地區的僧侶和信眾都會雲集這裡朝拜和誦經,香火旺盛。遠觀曼春滿佛寺,右側金碧輝煌的大筍塔欲與左側頎長的橄欖樹試比高,居中佛寺建築的人字尖頂錯落繁複,歲月的滄桑散落在屋瓦上。筍塔前佇立著一座行僧立像,右手執杖,左手肩扛一把油紙傘,目光堅毅,似乎走在傳經的路上。佛寺門口分立著兩座讓人忍俊不禁的異域風格彩塑,寺院內庭桫欏低垂,三隻白象拱衛著佛龕。慢行在佛寺與佛塔之間,飄散的香菸和著僧侶們朗朗的佛音,平添幾分清幽致遠的禪意。
寨子裡有不少傣家樂,還有許多傣家妹子熱情地拉人上樓喝茶,當然妹子之意似乎不在茶,而在乎隨後端出來的銀飾也!我們很知趣,沒有貿然上去喝茶而瞎耽誤功夫。
過了孔雀園,遇見玩蛇、耍猴的人一笑而過,最終駐足在香茅草烤雞的攤位前,飄散的香味讓人慾罷不能,還有軟糯香甜的小包穀和清涼的鮮椰子汁,經典的傣家美食組合讓我們越來越喜歡西雙版納味道了。
當我們來到白象託金塔的潑水廣場,恰巧趕上祭祀儀式,會場主持騎著大象念著經文,大家圍成一圈肅立,虔誠地雙手合一。接下來戴著面具示人的儺戲舞蹈表演開場了,似乎在傳達著驅魔、祈福的意願。紅色盛裝的傣族小卜哨(年輕女子)和一身藍色的小卜冒(年輕男子)們圍著白象翩翩起舞。一待儀式結束,大家便一起湧進潑水池,歡聲笑語伴著水花四濺,頓時匯聚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人們從陌生拘謹到放開歡暢,簡單到只需要一盆水。落湯雞般的小卜冒們笑著強勢出擊,長發溼身的小卜哨們曲線畢露,而尖叫和歡笑迅速感染著身邊的其他人彎腰、舀水,或是朝著自己的「敵人」反擊,或是漫無目的地潑向人群。有些漂亮的小卜哨被頑皮的小卜冒追著、淋著而毫無惱意,這是幸運吉祥之水,被潑的越多,內心越得意。隨著主持人通過高音喇叭有節奏的鼓譟,全場出現了水花飛揚的盛景,一浪接著一浪,唯有人群正中高高矗立的白象默默地欣賞著現實版的水世界,傣家人的狂歡節就這樣呈現在了我們面前。
身背相機包的我沒有貿然參與,只是站在潑水池旁不停地抓拍著狂歡的人們。
此刻,亢奮的狂歡人群收穫著滿滿的快樂,而我則收穫了他們躍動的瞬間!
從潑水廣場向前便是勐巴拉娜西歌舞劇場,看完了活力四射的歌舞表演,便走向了左側的曼嘎寨。
曼嘎寨是個有趕擺傳統的小寨,相傳古時漢族貨郎小哥開啟了橄欖壩的商業模式,帶給傣家人物品交換的便捷和商業的繁榮。在進寨子的路上,我們撞見迎面走來3個打著花紙傘的傣家女人,外罩窄袖短衣,穿著筒裙,斜挎著筒帕,五顏六色的布料絕然不雷同地搭配在一起,裹在各自苗條的腰身上恰到好處,七分清純嬌美,三分儀態妖嬈!
我勒個去!全是美女啊!
傣族美女多是不爭的事實,更加傳奇的是古時曾經有個美麗的寮國公主駐留於此,不僅帶來了母國佛塔建造工匠,最終也長眠於此,於是我們在寨子裡看到了孔雀墳和公主井,這個寨子便是公主寨——曼聽。來到曼聽佛寺前,造型敦實、稜線堆徹的白塔不似先前看到的佛塔形制,默默地展示著曼聽寨的不凡身世。曼聽佛寺主殿和門前的白塔一樣穩重,恢弘的八重複頂之下是人字戧脊大門,整體下沉對稱,頗為壯觀。
如果說曼春滿佛寺不乏靈秀之美,曼聽佛寺更具雍容之度。
2016年去世的泰國國王蒲美蓬·阿杜德陛下曾派特使率布施團來到這裡,舉辦了泰國王室御賜袈裟布施法會,可見曼聽佛寺的影響力絲毫不遜曼春滿佛寺。
和曼聽寨一樣,曼乍寨也坐落於瀾滄江邊,它的特色是出類拔萃的傣菜美食。歷代傣王御用廚師大多出自曼乍,所以又被傣家人稱作廚師寨。這裡的曼乍佛寺規模就要小了許多,顯然不能和曼春滿和曼聽相比了;但若比較傣餐水準,其它寨子只能望其項背了。
名嘴崔永元曾對這裡的美食讚不絕口,但自從他離開這裡後便一直悶悶不樂,傳說他抑鬱了,吃過西雙版納純天然的食材做得的傣族美味,再看看轉基因食品如此泛濫,擱誰都會鬱悶!也許是巧合,更多是玩笑話!
我們停留曼乍寨的時間最短,基本是一走而過,連曼乍佛寺都沒進去,便要急著趕回景洪,很遺憾沒有機會嘗到曼乍的美食,算是給下一次再訪傣族園留個念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