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好萊塢的一些科幻片,在《現象》(1996)中,約翰·特拉沃爾塔因為開發了自己的大腦,從而獲得了超強的學習能力,並隨著大腦的開發還學會了預測地震的能力,從而拯救世界。斯嘉麗·詹森在電影《超體》中化身成為露西,因為誤食了一種毒品,從而刺激了自己的大腦,隨著自己大腦的不斷開發,她成為了超能力的武術大師,而她大腦開發到100%時,她變得無處不在。布拉德利·庫珀在《無限》因為開發了自己的大腦,可以通宵寫作。
而這些事實上,卻是好萊塢最喜歡的偽科學之一:人類僅使用其大腦的10%,如果喚醒其餘90%(據稱處於休眠狀態)則可以使普通人展現出非凡的智力。
實際上就是因為這種現成的科幻電影,深深地影響力大眾。在一項調查中,有65%的受訪者同意以下說法:「人們每天僅使用10%的大腦。」 但事實是,我們一直都在使用我們的大腦。
那麼我們是怎麼知道的呢?一方面,如果我們只需要10%的大腦,那麼大多數腦部受傷就不會有明顯的後遺症,因為這種損傷會影響到大腦的某些部分,而這些部分根本沒有做任何事情。我們還知道,自然選擇會阻止那些無用的人類結構的發展,早期人類會將稀缺的生物資源用於生長,會將寶貴的資源花費在對生存和生殖等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將所有的能量供用於我們的大腦,因為更強大的免疫系統,更發的的肌肉,更漂亮的頭髮幾乎比裝滿惰性組織的頭部更有用。但我們都知道事實恰恰相反。
我們已經有了確鑿的證據來支持這些邏輯結論。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和核磁共振成像(fMRI)等成像技術使醫生和科學家能夠實時繪製大腦活動圖。數據清楚地表明,大腦的大面積區域(遠遠超過10%)用於各種活動,從看似簡單的任務(如休息或看圖片)到更複雜的任務(如閱讀或做數學)。科學家們還沒有發現什麼都不做的大腦區域。
那麼,我們是什麼時候開始相信90%的大腦無用呢?這話常常被錯誤地歸因於19世紀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他提出我們的大部分智力潛能都沒有得到開發,但他從未指定百分比。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錯誤的言論也吸引了一部分相信者,他也負有責任。實際上,該概念很可能來自美國勵志書從業者,最早提及的這樣說法,出現卡耐基在1936年的暢銷書《如何贏得朋友和影響人》的序言中。從那時起,我們就只利用了大腦全部潛能的一小部分的想法就成為了勵志大師和毫無靈感的編劇的主要手段。
顯然,這對任何希望在一夜之間成為天才的人來說都是個壞消息。但好消息是,努力鍛鍊仍然有效。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通過定期從事具有挑戰性的心理任務(例如,玩樂器,算術或讀小說),可以增強智力。